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大周帝下朝之后,后宫一度紧张的情绪再度沸腾。大周帝在上朝时当众宣布,因皇后近日来连连恶梦,所以决定派二皇子上九佛山为皇后,为大周祈福。
对于二皇子被关的事,虽然只刚刚过去一天,但是皇子无故被关且还是重兵把守,在朝消息灵通者自然也是已经得知了。如今再看大周帝做了如此旨意便也知道,这位刚刚出现在大家视线里不久的二皇子怕是要就此废了,毕竟虽说是去祈福可是根本未定归期。
虽是宋老爹极力劝说,认为只是去祈福那需皇子之尊亲临。然而皇后和淑妃两家此时却是少见的意见统一,认为为大周社稷祈福此乃大事,只有如此方可显其诚意。
御花园深处宋雪独身一人赴约,刚到地方还未站稳,就被人迎面上前一把紧紧抱住。
“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呢!”闷闷的声音从胸口传来,有点赌气,又有点撒娇。
“为什么?”回抱着这个已经快长大自己下巴的孩子,宋雪觉得有点疑问。
“他们说你不要我了。”
“他们?他们是谁?”
“坤宁宫里的人,他们老是说你不想再要我了。”抬起头有点倔强又有点受伤的问“你真的不想要我了吗?我保证以后会乖的你别不要我。”
宋雪虽然也想到了当初落水的戏码皇后是有一部分是为了拉拢小孩而设计的,但是没有想到她居然还会暗示宫人给年纪小小的孩子说这些。
“放心吧,我会不会要你的。再过几个月就十岁了,要是大孩子了,怎么还是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呢。”
“那父皇呢?他是不是不想叫我再会来了?”
“傻瓜,怎么会。你父皇这么疼你怎么会舍得不让你回来。放心,你很快就会回来的,我会在这里等着你的。”等着你回来后,我好当太后。
要说大周帝叫下的叫小孩去九佛山祈福的旨意在别人看来是小孩完全失宠的表现的话,那么对于宋雪则是恰恰相反。这旨意让本已快要绝望了的宋雪再次看到了光明与希望。
因为上一世这二皇子在登基之前也是被大周帝派到了九佛山去住了好多年,只是这一世的时间更为提前,而且上一世时所用的借口虽也是祈福但是却是为了那是二皇子的养母,花雨阁里的哪一位祈的福。
当然了重点在于,在九佛山上小孩遇到了可以说是他能登上皇位的重量级保障人物,九佛庙的住持。
这位住持在隐姓埋名的出家之前曾也是一方大儒,更为重要的是他曾是大周帝还是王爷时候的恩师。相传这几年前才渐渐成为香火胜地的九佛庙就是大周帝登基后秘密为这位恩师所建的,若是小孩真的失了圣心那么大周帝又怎么可能会如此费心的派他去那里祈福,直接把他在英华宫里关着就是了。
所以就宋雪来看大周帝还是十分有意与小孩的,而着失宠之象不过是大周帝借着坤宁宫的事给前朝后宫里营造出来的假象。
小孩毕竟是皇子若不如此被冒然派出宫,就算是一路上被保护的再好恐怕也是人还没到地方命就先没了,而如今一个失了圣心被眼不见心不烦的打发出宫的皇子就安全多了。
那么坤宁宫中陷害小孩与宫妃有私的事,大周帝是压根就不行还是已经查出了幕后真凶了呢?
“嘶······”沉浸在自己的推测之中的宋雪突然猛的倒吸了一口凉气,直觉的手腕生疼。定睛一看,小孩举起她的手雪白的牙齿正一口的咬在她的手腕上面。
听见宋雪有反映,小孩松口笑道“我有礼物要送给你。”
本来因突然被咬有点生气的宋雪听了这话却是一喜。要送礼物给自己,这表示什么?孝顺啊。看来自己真的是教育的很成功,小小年纪就如此孝顺,长大以后有着这份情谊在也估计变不到那去。宋雪觉得太后之位再度向自己招手。
从袖筒里小孩拿出了一品药膏帮宋雪均匀的涂抹在刚才的咬印上,宋雪见此开口道“不用上药,又没有出血,一会印子消了就好了。”
“上药就是叫印子不要消。”
“啊?”宋雪觉得自己应该还在耳鸣。
摸还药膏盖上瓶盖,小孩看这宋雪讲“这是记号,就你说永远不会不要我的承诺。”接着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做工精巧的手镯亲自扣在了宋雪的腕上,正好把那个牙印是完全掩盖住。“你看,只要你不把这个镯子给拿下来,就不会有人看见牙印了,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看着一脸愉悦的眼前人,宋雪极力克制着想搬起石头砸死他的冲动。她是宫妃啊,宫妃的身上怎么可能会被允许留下这种印记的呢!还有留记号?!拜托,你听说哪家孩子出门还需要给自己母亲咬牙印留记号的?!
宋雪有史以来第一次觉得,其实叫着孩子赶紧从自己眼前消失真的挺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写着写着就神开展了!
在此谢谢小妖不是仙在前天还有昨天分别扔的两张霸王票,还有桃子君昨日的。真的十分谢谢你们,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油↖(^w^)↗
☆、32大戏前期
边疆顾家;现在同样是母子相隔骨肉离别最新章节。
别看京城中是一片的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之景而实际上大周朝并不太平,北有匈奴、西有东胡,边疆的战事断断续续虽未有大规模的出兵但是也从未消停过。
大周朝传到大周帝这里算是第五代,前面的三位帝王对于这两个相邻的游牧民族从来的打一棒子赏一甜枣;所以虽然是有所战事但是总体上还算是太平的。
而这好景一直延续到大周帝的父皇也就是先帝这;就被彻底打断了。
对于先帝可以说的上是一位对比前三位而言比较懦弱,胆小,安于享乐没有什么主见和作为的帝王。对于边疆的频频战事他只会一味的求和给甜枣;而把最重要的大棒子给收起来了。这样也就使得这两个游牧民族的野心被养肥了;对于来富饶的大周朝边境打秋风之事更是乐此不疲弄的边境百姓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然而现在的大周帝又和前面的四位都不一样;在他看来这甜枣给的已经是够多的了,与其浪费国库去养着敌人还不如直接武装自己把敌人给完全打趴下的强。
所以对于边境的外敌侵扰大周帝从来都只有一个字;打!不仅要打还要把他们全都给打老实了给打怕了。对于登基时依然算的上是年轻帝王的大周帝来说他有着他自己的一腔抱负和治国理想,他不想如他的父皇那边碌碌无为,他希望在他的治理之下大周朝的版图可以有所扩大,而首先第一个要拿下的就是一直依附着大周边境的两颗毒瘤,匈奴和东胡。
然而大周帝的满腔热血却并没有能在当时的朝堂之上得以挥洒,看着听到边疆再次被侵扰而忙的满头大汗议论着这一次的求和礼品数量的众大臣们,大周帝只觉得自己已经是怒气直冲天灵盖了。
“司马大将军。”看着面前乱成一锅粥的朝堂,大周帝忍怒喊道。
可惜并没有得到回音,显然这位在先帝当朝时当了快二十几年打酱油的武官最高官职明显对于上朝这件事是属于状况外的。
“司马大将军!”大周帝的再次提音使得这位大将军终于是意识到皇帝这是在叫自己,连忙出列道“回皇上,老臣在!”
“不知对于这次我朝边境被扰老将军是如何看法?”
大周帝这一问使得已经记不清上次上朝有自己说话的份是什么时候的老将军瞬间激动了,而这一激动就耽误了回答的时间,使得宰相抢先答道“启禀圣上,行军打仗劳民伤财民不聊生,且我大周朝向来以和为贵,宽厚待人。那些子蛮夷也不过是眼红我周朝富有罢了,只要施舍他们些许财宝便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方显我上朝天威。”
听了这话大周帝是彻底笑了,这还是大周帝在这登基一年来第一次在朝笑的如此开心,笑意连连道“宰相,朕问你了吗?”有些人就是这样,心里越气脸上笑的就越开心。
被新帝如此抢白宰相脸上自是挂不住,想他在朝为官历经三代而不倒,如今却被一个比自己的儿子还小的毛头小子如此训斥,不由沉声道“皇上,臣乃先帝亲封的摄政大臣,自然是要对的起先帝的信任。皇上您登基不久对于朝堂之事还不甚熟悉臣如此也是怕有愧于先帝之托啊!还请圣上三思!”
宰相本就是文官之首,再加上现在下面这位在朝为官多年,更是先帝时期的宠臣,先帝在他的架空下几乎已经成为了手拿玉玺扣大印的摆设。所以现在他可谓是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的主,于是整个朝堂的左边乌泱泱的文臣集体下跪跟道“臣等请陛下三思!”
这一切除了给当时刚刚登基不久的大周帝一当头棒喝外,也叫他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宰相不能留!
最后这件事还是以大周帝的强硬态度最后以大周朝出兵迎战结束了,虽然这次的出兵的幅度不大,但是这却是大周朝连续二十几年来对于此类事件的第一次不妥协的强硬回击,也向整个大周朝上下传达了新帝登基后的热血与决心。不仅如此此次回击也帮助当时身为新皇的大周帝安抚了民心为今后的顺利掌权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而匈奴和东胡也因为大周朝此次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着实是老实了不少。
然而边境太平了京城内却是闹开了,因着大周帝这次的决定使得本来在朝廷里岌岌可危的武将地位一下子回暖提升了不少,然而武将与文官从来都是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把东风灭掉,所以武将的地位以提高文官们就立马不干了,于是两边开始一天到晚的吵吵闹闹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可以在朝廷上闹的争论不休。
按道理来讲两边闹成这样,大周帝这个君王应该要站出来管管了才对,可是事实上大周帝不但没有管有事甚至还会悄悄的推波助澜。
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大周帝所希望看到的,对比与以前那个文官听宰相的武将无所事事的朝廷,现在这个局面才是大周帝真正需要看到的。只有这样他这个皇上才能不会被架空,只有臣子们开始在他的面前为了讨好他而争宠他的皇权才能够得到保障与安全。
而趁着这个机会大周帝也确实是用尽各种手腕收回了不少的实权,所以如今再接到匈奴再次出兵侵犯我朝边境蒙城的消息后,大周帝终于如愿以偿的可以做到说打就打了。因为现在的大周帝已经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刚刚登上大宝的小虎崽了,几年的积淀沉浮已经使得他长出了属于自己的锋利獠牙。
而蒙城的驻守边将正是月余前宋二小姐宋雨刚刚嫁去不久的顾家,此次与匈奴一战公爹顾老将军亲自出马,顾家成年男丁悉数上阵,送二姐夫顾家嫡孙顾青更是担当先锋,可以说此战是倾尽顾家全家之力。
而真正叫顾家骨肉分离的却并不是这残酷的战争。顾青身为先锋可谓是宝剑出鞘所战披靡,然而就在大捷之际顾青却在身披戎甲的状况下在三军面前被从京城来的钦差当场拿下,压京候审。
这事还需从宰相说起,当初在边境被扰的时候宰相之所以会鼎力主张议和实际上很简单不过就是为了争功罢了。然而事实也证明宰相这一招是用对了,先帝胆小害怕打仗,所以宰相凭着议和这一招不但得到了当时先帝的重用还被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