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男女当事人有关系吗?没关系!和异性亲人有关系吗?也……没什么关系。即便是有关,也是找女婿人家,女性长辈去考察婆婆严苛不严苛,小姑子好不好相处。娶媳妇的人家父系长辈去考核女方家的男人上不上进,人品是否端厚。总之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同性相吸’上。
十岁的林若静同学,在这次宴请上,就面临着被一众女人相看的局面。
矛盾这就来了。总所周知,男人和女人,那就是火星人和地球人,想法爱好南辕北辙。尤其还是长辈和小辈之间,各自心中的那杆尺,标准刻度一个是英尺,一个中国寸。就没几处统一的地方。而待选者,也就一个正常人类。绝不会上午林黛玉下午薛宝钗,今天史湘云、明天贾迎春。总而言之一句话,中了长辈女性意的,未必进得了被配对男人的眼。配对男人喜欢的女人,长辈女性那是半点也看不上。
对于这项矛盾,林老太太给孙女的政策指导是:后宅是女人天下,被婆婆喜欢最重要。男人的情爱是过眼烟云,只要被长辈认可,又生有儿子,日子就能过的稳妥、安乐。
童氏私下里教导女儿:“别听她的。女人靠的什么,靠的是男人!咱们远的不说,就说你去了的先二伯母。她是你祖母当日亲自挑选的儿媳,应该喜欢了吧。又生有儿子。可那又怎么样?外室闹上门来,你祖母何尝给你先二伯母做过一分主?儿媳再讨喜,也敌不过儿子在她心中的分量。指望着婆婆帮你委屈儿子?做梦!听她的,大盐都能卖馊了!”
林若静惊讶之极:“二伯还置过外室?”
童氏一僵,发觉说漏了嘴,赶紧弥补:“这都是老皇历了,后来你祖父发话,处置了那人。家里也禁止说这些。我儿,今天和你说这个,不是为揭人短处看笑话,只为让你留个心眼,别什么事都傻傻的,旁人哄了你还当她好心。你那祖母,阴险着呢!”
童氏从来不在这个长女面前掩饰她对林老太太的不满:“想在后宅立稳脚跟,靠婆婆,做梦!看看你娘我,运气不好,生不出儿子。你道你祖母当日怎么说的?她让你爹纳良家女为妾,置偏房。你瞧瞧,若是你爹听了她的话,娶个偏房回来,生个儿子。这家里还有我们娘四个站的地方吗?”
说到这里,童氏的眼泪就哗哗流了下来。那段时间真是吓坏她了,一连看了几个大夫,都是一个说法,她伤了根本,再难有孕。婆婆要给丈夫纳良妾,说到哪里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连娘家人都没理由来质问。她真是差一点就不想活了。亏得林海屿一心待她,在二老跟前表示,坚决不纳偏房。选了个看着好生养、有宜男像的丫头开了脸。这就是董姨娘。董姨娘一举得男,林若诚生下来林海屿就给亲自抱到了她屋里。董姨娘住在离她最远的屋里,一个月才见孩子一面。日常林海屿陪儿子玩乐,也都特意拉了她在眼前,一家人亲亲热热。
“你说!若不是你爹心里有我,我们母女哪有今天的日子!”童氏的声音带上几分尖锐。
林若静被两位领导截然相反的指示弄的无所适从。幸好目前她既不太懂得怎么讨长辈的欢心(林老太太最爱的孙女是大房林若敏,其它的孙女一律淡淡),也不知道怎么讨男人的喜欢(还没到情窦初开的年纪)。童氏的话在她心里留下的,更多是警惕。后宅处处有陷阱,需小心警惕。
而且童氏另一句话说的很对。婆婆再喜欢儿媳,也比不过亲儿子。孝顺是必须的,掏心掏肺?不必了。
“不用怕。”童氏给她壮胆,“有你爹在呢。这女人在婆家过的好不好,和娘家硬不硬气也有关。你祖父现是三品大元,满京城也没有多少。等到你出嫁,你爹那时想也有了官职。谁敢小看你?要我说,这次宴请,不过是在人前露个脸,给那些夫人知晓我们林家有几个女孩,各自多大年纪了而已。你还小呢,哪里就到了说亲的地步。你父亲还没考中,现在说亲能有什么好人家?”
童氏是庶女,在娘家做姑娘时也免不了众俗的以为,嫁个显赫的人家才是女人最好的归宿。宅斗什么的经历过不少。不过她生母早去,在亲爹面前不得宠,只能低调做人。和其它姨娘生的姐妹比起来,她嫁的不上不下,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
谁知世事难料。林海屿竟是世间难得的好男人。婚前将通房遣嫁打发了。婚后一心一意守着她,便是她孕期中也不肯收人。私下里和她说,自己受够了庶出的苦,希望孩子们都是嫡出才好。她那时就觉得,为了这个男人,她将命给了他都是值得的。
可能是老天都妒忌她摊上了这么个好男人,就让她命中无子。便是这样,林海屿也没半分嫌弃,还将林若诚生下来就抱给她。可见,家世好有什么用?男人好才是真好!
有鉴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再对比一下昔日姐妹现在的生活。童氏在择婿方面丝毫没有非要争一口气的想法。林海屿向她保证过,一定会睁大眼睛,给长女挑个人品端厚的君子。夫君那么聪明,眼光比她强,挑出来的人也定是极好的。
“有你爹呢。”她信心满满的打包票,“你是长女,他必得精挑细选的。放心好了!”
第 12 章 黄家
童氏教女的这番话若是被林若拙知道了,定要感慨,有个靠谱的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渣爹都傻蛋成那样了,还在京城走路有风,去哪里人家都给几分薄面。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有个好爹。
这坑爹的拼爹时代!
二房的两个弟弟,虽然没有靠谱的爹,但人家有靠谱的娘。她呢,成年人的心性和思想,有没有人教导差别不大,只要自己会仔细观察就行。可怜的林若谨就惨了,既没靠谱的爹,也没靠谱的娘。雪上加霜的是,他连靠谱的舅舅都没有。
宴请名单已经定了下来。从这两份名单上,能看出许多微妙的东西。
江夫子重点给她们讲述了客人的座次排列。其中最重要的客人,莫过于平章政事的夫人。这也是个极其陌生的官职名称。江夫子只简单的解说了几句,这位的官职是从一品,并且还是她们祖父的顶头上司。
直到这时,林若拙才知道,朝廷下属的机构中,有个叫中书省的玩意儿。中书省是干什么的呢?江夫子没说(林若拙那个心痒啊)。只知道里面的最高官职就是平章政事。据说先帝时期中书省还设有左丞相、右丞相两职,后来被当今皇帝给废除了。而祖父的参知政事这官职,在先帝时期是从二品,人数只一个。又是当今皇帝给改成了三品,数目增加到三个。
简单来说,就是高位官职给废了,次一位官职的人数却又增加了。
林若拙暗暗记在心里,决定有机会找林若谨去咨询。
平章政事的夫人来了,平章政事本人却没有来,据说是公事忙碌,没有空。这就是夫人外交了。江夫子略提了提。里面的细节却是由童氏私下给她们姐妹六人补充的。中书省是个很微妙的部门,至于怎么微妙,就不多讲了(三婶,你敢再讲详细点吗!)。平章政事本人来,有结党嫌疑。中书省是为皇帝办事的,若一个部门的官员都认领头官员一人说话,那还是皇帝的部门么?所以,平章政事本人不能来。夫人来就不要紧了,只是女眷间的日常人情往来。既示了好,又避了嫌。
林若拙嗤之以鼻,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如果皇帝是傻蛋,你们这么干没问题,告诉他鹿其实是马他也会相信的。可当今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是傻蛋吗?傻蛋能废除左丞相右丞相的职位?记住,不是罢免,不是革职。是废除哦!也就是说,朝廷里以后再没有‘丞相’这一职位了。
虽然本朝的丞相和汉朝的丞相不能比。权力有限。可‘丞相’这个称谓本身,就引人遐想太过。
君不见戏文里都是这么演的,那啥欺负皇帝,迫害忠良,任人唯亲的,都是奸相啊奸相!
胆敢把皇帝当傻蛋的,皇帝迟早会将你们这群傻蛋统统干掉!林若拙摸摸下巴,情况有点不妙啊……
林家姐妹们没想那么多,得知这位平章政事夫人不带未嫁少女来赴宴后,她们对于这位夫人要做的事就仅有一样。拉出去展览、微笑、行礼、叫人、收见面礼、再行礼、退下。其余贵妇人见面程序皆以此类推。
姑娘们要着重的,自然是接待各家来做客的姑娘们。
林家姐妹开始背京中部分闺秀名单。什么张家三小姐、李家四小姐。爹是干什么的,娘是干什么的,亲戚是干什么的。好在,一般来说,十二岁以下的女孩子,基本不会频繁外出做客,林家这回要接待的闺中少女数目有限,只有六个。
由于年龄原因,接待这六位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了三房三姐妹身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二房三姐妹,年纪小一圈不说,两个是庶女,一个是傻大姐。实在拿不出手啊拿不出手!
六个女孩当中,有两个是亲戚家的孩子。
神马?你说亲戚家不是第二天请?亲,考虑不周了吧。这位亲戚官职够分量,人家是太常寺少卿,正四品。人家要来吃两顿,两天的客人名单上都有的。
看见没?这就叫实力!
这位亲戚不是别人,正是黄氏的娘家亲爹,黄大人。渣爹的泰山。
虽然是继室泰山。可奈何原配泰山秦老父不在了,秦大舅本人拿不出手,一家子俱不在京城。林家人当然先紧黄家亲近。
渣爹的初婚的时候,林老太爷尚在扬州做官,联姻资格还没能打入京城权贵,便替二儿子取了当地书香人家的闺女,秦氏。
秦老父学问不错,举人功名。秦氏家族也有几位做官的,虽然品级不大,但也掌一方实权。说白了,秦家就是当地的地头蛇家族。林老太爷当年能在江南官场全身而退还做出一番政绩,和秦氏家族的帮忙密不可分。当然,秦家也不是白帮忙的。里面的道道么……林若拙能想到几分,林若谨却尚没有这份灵敏。
他只知道,自己外祖家远在江南,外祖父已经故去。秦大舅继承家业,没有功名。值得庆幸的是秦家大表哥已经考中了秀才,目前正在衡阳书院读书。但总的来说,比之京中清贵黄家,秦家也就是个江南土大户而已。
外家离的远,路途不便,几年都见不到一面。感情上疏淡是必然的。看着黄家两天的座席单子,林若谨心中飘过淡淡的失落。
黄家共来七人,黄大人老夫妻两个,黄舅舅夫妻两个,黄家表哥一个,黄家表姐两个。因着年幼的原因,二房的孩子们对黄氏的娘家都不怎么熟,黄氏忙中抽空,特意找了个晚饭后的时间给他们说了说。
黄氏说话一向简明扼要、直指中心。黄舅舅是她的胞兄,黄大太太是她的大嫂。黄家表哥嫡出,今年十一。大表姐今年八岁,也是嫡出。二表姐七岁,庶出。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自然而然划定了各人的分工。黄表兄,没说的,林若谨的任务。大表姐,嫡出。林若拙表示,压力很大。二表姐,庶出,林若菡和林若芜互相对视一眼。
性别、出身,决定了不同的结交圈。
黄氏继续说:“耀哥儿从小学文,功课不错,和谨哥儿你应能谈的来。”
林若谨收到,定下以文会友的主基调。
黄氏又说:“恬丫头比六丫头大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