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考虑什么?人家明儿早上就要回伊犁去告状了,等你考虑完了,人家只怕连状纸都递上去了。到时候,你有闲钱请状师帮你打官司?你要是有那些闲钱儿,不如,早点给你儿子找一房媳妇。都快二十的人了,还没娶上媳妇呢!以后,要是你进了监狱,看看还有哪家姑娘愿意嫁给你儿子!”镇长威胁到。
王老伯一想到儿子,突然一阵的辛酸。觉得镇长句句在理,自己竟是一点的道理也没有。不禁的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我同意和解。”
“这就对了嘛!”镇长暗中笑着说道。
第二日一早,齐博松和贞杏还在梦中,就被镇长派来的人叫醒了。贞杏与齐博松赶忙随意的收拾了一下,匆匆的来到了镇长的家。
王老伯已经到了,还有本镇的族长,也坐在一旁“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袋。这个八十多岁的族长,虽然已经一脸的老年斑,但精神抖擞,坐在太师椅上,还是一副老太爷的样子。
“人都到齐了哈,那我先说两句?”镇长看着族长说道,族长冷漠的抽着烟袋,在温暖的阳光下,被映成了金色。
“老王家和小齐家的事儿呢,大家也都知道了。”镇长一面说,一面对特意前来围观的群众点了点头,像是个领导在讲话一样。
“这件事儿呢,总的来说,是老王家私自在小齐家的地上种了庄稼。老王家负主要责任。不过,我说一句公道话,乡里乡亲的,何必要弄得那么僵呢?齐博松昨儿晚上也说了,想把地包给老王家,我看这个主意不错。昨儿晚上,我也单独劝了老王。老王也同意和解。今天早上,我派人把你们两位叫过来,就是要对这件事儿进行确认。”镇长说道。
王老伯一言不发,蹲在椅子上,齐博松点了点头。这时候,贞杏突然说道:“镇长的主意我们同意。幸亏,是有镇长做主,不然,我还以为,镇上的人欺负我们这两个外乡人呢!”
这句话,如同一个巨大的嘴巴,一巴掌打在镇长、王老伯和张大婶的儿媳妇的脸上。他们就是欺负外乡人,不过,这两个外乡人可不是好欺负的。
“怎么可能,你们在这里住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早就把你们当成自己人了。”镇长尴尬的笑着圆场。
齐博松轻轻的扯了扯贞杏的衣袖,微笑着说道:“那咱们就闲话少说,签文书吧。我打听过了,一亩地最少一两银子。就按照这个价儿,租给王老伯吧。”
“一两银子?你怎么不去抢?我一亩地一年能赚二两银子就不错了!”王老伯像是被人烫到了舌头一样,突然喊道。
齐博松冷静的笑了起来,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像是佳洁士牙膏广告中的模特,露着那闪闪发亮的牙齿。
“王老伯,你太谦虚了吧?我可是详细打听过了。你们家的传统,是先种棉花或者粮食。到了秋天在种大白菜。一亩地一年下来,最少是三两银子。如果,你不种,那我来种。你把我家地里的东西拔出去。如果你不肯,咱们就衙门见。到时候,我们家地慌这一年的费用,也由你来出!”齐博松说道。
“凭什么!”王老伯一下子站了起来,攥起了拳头嚷道。
“就凭这是大清朝的领土,你就得遵循《大清律》!再说了,地是我们家的,我们家愿意什么时候种就什么时候种。我们请你去种了没有?你私自种了我们家的地,这和小偷偷东西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没经过主人允许就拿了人家的东西!”齐博松毫不示弱的说道。
“老子还不租了!老子就种了怎么的吧!”王老伯的倔强脾气又上来了。镇长顿时脑袋就大了,敢情,昨儿晚上做的工作全白费了!
正在这时,族长突然用烟袋敲了敲椅子,大家停止了口角,齐刷刷的看着这个长满了老年斑的老头子。
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族长缓缓的放下了烟袋,先是吐了一口黄痰,方才说道:“别吵吵了,我说两句。”
一听族长要说话了,大家顿时都安静了下来。
“这事儿吧,既然发生了,咱们就要解决。你们两家也别吵吵了,能吵吵出结果吗?老王,你就按照齐博松说的那个价儿,每亩地一两银子和他们签文书吧。你要是不愿意,咱们镇子上可是有愿意包地的。到时候,你在人家田里种的东西,可进不了自己的腰包了。”族长说道。
王老伯一时的惊愕,并没用弄明白镇长的意思。其实,这个老镇长有意维护王老伯。别人包地一般都是一两银子再加上半吊钱。齐博松只要了一两银子,已经是让他占了便宜。
可是,这人呐,就是这样。恨不得别人的家的东西都能拿到自己家里去!族长这样一说,王老伯自然不满意。
可是,不满意有什么办法?族长的话几乎和圣旨没有区别,只好当着全镇人的面,回家取了十两银子,乖乖的和齐博松签了文书。王老伯一肚子的不高兴,在文书上按上了手印,心里十分的憋气。
正文 第四十二章 一起出行吧(四)
更新时间:20101013 10:09:23 本章字数:3191
齐博松谢过了镇长和族长,他也知道,自己这一两银子的价格是低了。不过,要是真打官司,闹起来不但地荒了,还要经常到衙门里去,自己的生意还做不做?
虽然嘴上说要告王老伯,齐博松和贞杏还是希望息事宁人的。
围观的群众散去后,镇长突然邀请齐博松和贞杏留下。贞杏和齐博松有些不解,难道,镇长还有什么别的事儿?
“我说小齐,这件事儿,你们要好好的谢谢我。要不是我昨儿晚上和老王磨破了嘴皮子的说道理,他今天哪儿能这么痛快?”镇长说道。
齐博松和贞杏互相对望了一眼,镇长这是举起了降龙十八掌,要一掌拍下来呀。真是送走了小鬼又来了阎王呐。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齐博松笑着说道。
镇长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那你打算这么谢我?”
贞杏转了个眼珠,赶忙抢在齐博松说话的前面说道:“伊犁最好的饭馆子,我们请客,请镇长一定要赏光!”
哪知道,镇长一摆手,一只手捋着胡子,两只眼睛滴溜乱转的,一看上就知道一定又在想什么鬼主意。
“下馆子就不必了。我问你们,你们家的房子要怎么处理?”镇长说道。
齐博松和贞杏心里一阵,不会要我们把房子送给他吧?这才办了多大的事儿?竟敢伸手要房子?看来,大清朝的腐败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难怪,人家说: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哦,这房子,我们正在考虑。”齐博松并没有一下子将话说死,先看看别人的目的,在考虑接下来的打算。
镇长“嘿嘿”的一个坏笑,露出了常年抽烟被熏黑的牙。
“我说,你们不如卖给我吧。我听说,你们在伊犁混的不错,也有了房子。这房子闲着也是闲着。我那小儿子今年定亲了,明年就要结亲。大儿子和儿媳妇跟我们住在一起,小儿子和儿媳妇在住进来就不方便了。全镇上,就你们家的房子是最好的。你们要是愿意,我们多出点钱也行。”镇长说道。
贞杏心里可是一百个愿意和一百个不愿意。说愿意,这房子也没有人回来住,总让张大婶的媳妇住着也不是这个道理。说不愿意,那房子的每一角,可都是她精心设计的,里里外外,可都是她的心血。
镇长似乎看出了贞杏的心里,笑着说道:“你看,那房子你们也不回来住。都让人家住去了,那些人住,她能好好的珍惜你们的房子吗?你们现在回来是能把他们赶走。等你们回去,人家不是又住进去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齐博松看了看贞杏,房子是她的,她做主。齐博松知道,贞杏对那房子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毕竟,是自己亲手设计的,而且,又是出宫后自己的第一个家,承载了太多依依不舍的情感。
贞杏突然下定了狠心,说道:“一百三十两,少一毛钱我都不卖!”
“一百三十两也太贵了!”镇长惊呼道。
贞杏的眼神中充满了执拗。“当初,买那间房子就用一百两,里面我又装修了,不说别的,就说那个茅房,你知道我花了多少两的银子吗?总之,一百三十两,少一毛我也不卖!”贞杏说道。
镇长心疼的摸了摸自己的胸口,无奈的说道:“好吧,一百三十两就一百三十两。咱们签文书吧?”
“我们的地契没戴在身上,这样吧,等我们两人从外地回来。放心吧,既然,内子已经答应卖给你们。回来后,我亲自过来签文书。”齐博松说道。
“你们要去多久?”镇长刨根问底的问道。
“大概,七八日左右吧。”齐博松说道。
镇长也只好作罢,只能等着这两个人从外地回来了。
贞杏和齐博松终于又能上路了,怀里揣着王老伯的十两银子和租地的文书。走在洒满阳光的大道上,呼吸着野外的空气,心里懒洋洋的。
贞杏暗暗的算了一笔账,按照一亩地一两银子一年的算法。十亩地一年十两银子,十年年才一百两银子。当初,他们买地的时候花了四百两的银子,照这种速度,要四十年才能收回本呀!
要等那么久呢!四十年以后,他们已经成了老头老太太了。
不过,说不定一百年以后这里能成为开发商眼中的好地段。到时候,升值的空间还是可观的。留给子孙后代也好。
可是,中国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时候,自己的子孙还能成为大富翁吗?再说了,和齐博松还没恋爱呢,就想到了子孙?真是丢人。
想到这里,贞杏绯红了脸。
可是,将地包出去实在是有些亏本。还不如,雇工人来种地。这样算下来,工人一年的费用也就在十两银子左右。十亩地一年大概能赚三十两的银子,出去工人的费用可以净胜二十两。
一年二十两,十年二百两,二十年回本。这还算是比较划算。
贞杏想到这里就对齐博松说道:“干脆,明年我们雇人种地吧。雇人一年也就是十两银子。这样还能赚二十两,总比包出去赚的多一些。”
齐博松笑了笑,无所谓的说道:“好,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二人预计的第一站本是那拉提草原,结果,平白无故的在镇上耽误了一天。虽然再次上路,但是,无论如何晚上也赶不到那拉提草原了。
贞杏欣赏着野外美好的风光,一路的平川,还有羊倌放着的绵羊。偶尔,经过小片的树林,阳光透过树叶打在贞杏的脸上,贞杏伸出手轻轻的遮挡着耀眼的光,有一股寂寥的味道。
树林的后面,大多数,是大片的农田。总有农妇头顶着白色毛巾或者残破的草帽,蹲在地里或是锄草,或是三三两两的聊天。
一个下午也就这样过去了,在农妇们爽朗的笑声中,在晕沉沉的阳光中,在飞来飞去的小鸟的羽毛间。时光,一秒一秒的流逝。永恒的是时光,那爱呢?爱可以永恒吗?
天色渐渐变暗,贞杏和齐博松都有些心急。荒山野岭的,让他们住在哪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齐博松拿出了车把式画的地图,可并没有发现附近有村落或者人居住的地方。
找不到旅馆,难道,要住野外吗?
贞杏想起了武侠小说中的那些大侠们,最奇怪的就是,他们可以忍受风餐露宿不说。大侠们似乎每天除了除恶扬善没有别的工作,难道,每天他们都需要赶路吗?
萧峰和慕容复切不说,他们一个是丐帮帮主,另一个是姑苏燕子坞的公子。一个靠丐帮的兄弟养活,另一个靠祖上留下来的基业吃老本。
那其他的大侠呢?比如,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