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娜由美国到瑞士后,不愿再住旅馆。卓别林忙着四处去找房、看房,最后在洛桑市东面11英里远的旅游胜地韦维,挑中科西尔镇作定居地。在科西尔镇的德邦别业村选中了一处占地37英亩的别墅,四周是葱郁的树林,院子里有果园、花园,阳台前是五英亩大的斜坡草地。从这近望是蓝色的莱蒙湖,远眺是白色的阿尔卑斯山群峰。他们花了4万多瑞士法郎,而不是报界说的100万美元,买下了这幅优美的风光挂历图画,住在里面……他们聘、雇了几位得力的助手:管家、秘书、保姆、厨师,协助他们管理这伊甸园一般的山庄别墅。
一年以后,他们全家熟悉适应了1350多人口的科西尔的环境。在镇小学念书的孩子们,包括两位保姆都学会了流利的法语,这使他们非常高兴。以后,每当果园里的樱桃、苹果、李子和梨等水果成熟时,或是草莓、芦笋、嫩玉米等当令时节,他们不管外出到哪,甚至在国外旅游,都要设法赶回来一饱口福。
1953年4月16日,一位不速之客走进了美国驻洛桑领事馆。交回了他的再入境签证,对领事说他决定不再去美国住了。领事又向他征求一次意见,他说:“不去了,我年纪太老了,再招惹不起那些无谓的麻烦了。”“好吧,您如果再要回去,随时凭普通签证都可以回去。”“谢谢您,领事先生,我已经决定在瑞士长住下去了。”这一天,恰好是卓别林的64岁生日。
乌娜也决定放弃美国国籍,随夫入英国国籍。这是在第二年年底,她乘去伦敦时顺便通知美国大使馆,那边答复,办此手续至少需3刻钟时间。卓别林一听就怒上心头:“胡说八道,要这么长时间,简直是岂有此理。”于是他亲自陪乌娜去,到了那儿,由于过去所受的种种欺辱、诽谤的浊气一起爆发,他高喊大叫,使得乌娜反而感到不好意思。
一个60岁左右的工作人员向他解释说,一个人要放弃国籍,必须经过全面考虑,而且要在头脑清醒时考虑好。使馆方面履行有关手续,是为了保护一个公民的权力……这样,卓别林的气消了下去。那人解释完后,稍带责怪与遗憾的表情看着他说:“我1911年就在丹佛旧王后戏院看过你的演出。”于是,他们聊起了多年前的快乐事。
第二十三章接受国际和平奖,会见周恩来、邱吉尔……
离群索居的卓别林,没想到在过着隐居般的日子时,还会有“馅饼从天上掉下来”。他64岁生日过后,1954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在柏林举行。卓别林因为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和平事业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被评为国际和平奖获得者。
6月3日,和平奖评委会书记、哥伦比亚作家萨拉米亚、法国作家维尔高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辛治博士、苏联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瑞士社会活动家邦纳教授,专程到瑞士洛桑卓别林寓所,把印有毕加索画“和平鸽”的证书授给他。
卓别林在这个身心温暖的时刻这样致答谢词:
和平是世界上普遍的愿望,我坚信不论向东方或西方提出和平的要求,都是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一步。所以我受到这个奖励,既感到光荣,又感觉非常愉快。
我并不自以为知道如何来回答威胁和平的问题,可是我知道,在仇恨与猜疑的气氛中,各国是绝对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必须许下诺言,重新回到人类的自然和健康方面,重新回到善良的意志方面,因为这是一切灵感的基础,也是人生一切创造性的、美好的与崇高的东西的基础。
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来发挥我们的全部力量,以实现一个光辉的和平时代,而使世界各国都在和平中欣欣向荣。
就在卓别林接受国际和平奖一个多月后,当全世界人民都注视着日内瓦会议的局势时;中国驻瑞士大使馆7月19日给他打来电话,问他可否在日内瓦为周恩来总理放映《城市之光》一片。卓别林十分高兴地同意了。
第二天,周恩来总理邀请他和乌娜去日内瓦参加晚宴。临行前,总理的秘书电话通知他,说会议上有重大事件,总理可能要被耽搁些时间,届时不必等候。但他没想到抵达周总理的寓所时,总理已在台阶上等候他了。对中国人民抱有十分友好感情的卓别林,急于知道日内瓦会议的情况,总理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一切都和平地解决了,是5分钟前解决的。”
卓别林知道周恩来参加了那一次纵横中国的著名长征,备尝痛苦艰辛。但看上去那张神采奕奕而英俊的脸是那么沉着、年轻,卓别林不禁感到惊奇。他告诉总理说,他上次去上海是在1936年。
周恩来若有所思:“是吗?那是在我们长征之后呀。”卓别林开个玩笑:
“看来,您现在再用不着走那么远的路了。”他们喝着味道挺不错的中国香槟,一再祝酒。卓别林祝中国国运昌明,愿中国人民、愿全世界人民生活更美好。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为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各国代表团和朋友们放映了一些中国电影,其中有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影片的中文字幕没有翻译,代表团工作人员不知怎样才能把剧情向外国朋友们介绍清楚。了解欧、美文化的周恩来总理,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只需要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影片——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并在放映前作3分钟的说明,概括地介绍一下剧情,用语要有点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不再作其他解释。”
当卓别林看了周总理托代表团成员带给他看的这部电影,深为总理的睿智叹服。他没想到刚站起来的中国人能拍出这么棒的电影,看到影片结束时,两位真心相爱的年轻人,化作了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时,他不禁流出了眼泪……他对中国代表团的工作人员说:“就是需要有这种影片,这种贯穿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片。希望你们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对美的观念。我希望你们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而我知道你们是已经有了。影片好极了,希望你们能多拍这类片子。”
在隐居式的生活中,卓别林并没忘记电影事业,他仍然在进行电影创作,瑞士的安宁环境,使进入老年的他笔锋不减当年。1955年他编写完他的第79部电影剧本,并准备在家乡伦敦拍摄它。这样,他和乌娜有时从洛桑飞赴伦敦。
1956年2月下旬那次,正逢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外交部长布尔加宁访问英国。卓别林就应苏联大使馆之约,会见了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赫鲁晓夫很高兴地招待他和乌娜喝了伏特加酒,告诉说俄国人非常喜欢看他的电影。
第二天晚上,卓别林夫妇正在萨伏依饭店烤肉餐厅用点心时,不期而遇温斯顿·邱吉尔夫妇。暌违15年后,当卓别林满面笑容向首相介绍乌娜时,刚退休的前首相说:“好呀!”语气中似乎含有一点不悦情绪。
后来话题转到《舞台生涯》这部片子上时,82岁高龄的邱吉尔终于问出这么一句:“两年前我写过一封信给你,祝贺你的影片成功。你收到了吗?”
“哦——”卓别林热情地告诉他:“收到了,收到了。”“那么,你为什么不回我的信?”卓别林激动地表示内疚:“我没想到那需要回信。”邱吉尔先生可不是随便能蒙过去的人:“哼,我还以为那是你对我表示见怪呢。”
“哦,绝对不是。”该怎么说呢,他当时那么多分身无术的事。“不过,我是一向爱看你的影片的。”邱吉尔先生说。
卓别林对邱吉尔的话洗耳恭听,他感到这么一位伟大人物会留心这么一件琐屑小事,竟还记得两年前一封未有回音的信,真是有趣。他回忆起15年前在邱吉尔的别墅中,这位伟人建议他拍《拿破仑》的影片和教他砌砖墙的事……
回到瑞士,他又收到印度总理尼赫鲁一函,希望在洛桑见上一面。内附英国末任驻印总督蒙巴顿将军夫人的介绍信,将军夫人在信中说:尼赫鲁在洛桑开会后,将路过科西尔,若他们两人有机会见面,将会意气相投。于是卓别林欣然前往洛桑,使他意外的是这位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与他一般矮小,但精明强干,其女儿英迪拉·甘地(曾任印度总理)也在那儿。翌日,尼赫鲁应邀赴卓别林的家宴。卓别林关切地问他,印度将向哪个方向发展?尼赫鲁说:“不论它是朝哪个方向,那总是为了改善印度人民的生活。”
第二十四章喜剧皇帝在伦敦拍《一个国王在纽约》
卓别林的第79部影片,是在安宁的新居完成的。莱蒙湖畔环境幽静,但后来常常听到附近的排炮声,原来是瑞士军方在那修了个大炮发射演习场。乌娜曾对此提出过抗议,答复是“不能把卓别林先生的工作放在瑞士国防之上”。但在乌娜委婉而执着的交涉下,军方作了让步,表现了对文化人的最大尊重。
卓别林用了较长时间,设计影片中的各个角色和各段插曲。他一个人逐一地表演出来,让秘书作场记全记录下来。秘书伊莎贝尔描述其工作方法说:
“在好几个月里,卓别林一场一场、一句一句地构思出了他的新影片的情节,他不需要任何人帮忙。他亲自写对话,亲自结构场面。他的思想方法是很奇特的,他并不按照习惯的方法用语言来思考,他表演。”她说,一个打电话叫侍者送饮料到房间来的姿势,卓别林就换了10多种来表演。从神气活现换成一个老人的慌乱无措,又改用了10来种别的姿势,最后才对她大喊:“这一次,是我的老姿势,您把它们都记下来了没有?都记了么?”因为他准备将来再决定,从这么多姿势中选取一种。
完成了他的表演、导演设计工作和拍摄计划后,1956年初他成立阿梯加制片公司。到伦敦约请了部分演员、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在“牧羊人丛林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搭起布景,5月7日开拍。
他是40年来第一次跟一些新朋友合作,摄制组的人比他过去的班子懒散。好莱坞制片厂的工作一切都是围绕他来转,而在这里他得为一切操心,他觉得自己像一匹马,被牵进一个陌生的马槽,许多事运转不灵,弄得肝火旺盛。
他后来这样形容:“拍一部喜剧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悲惨不过的事了。现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脸色阴沉、垂头丧气的,特别是导演和那些喜剧演员。他们都是些典型的苦人儿,个个心慌意乱、满腹辛酸……
“可是,我在摄影棚里认为最滑稽的,在放映时却几乎引不起笑声。相反,我在拍片时以为是其糟无比的地方,却一定招得观众大笑不止。一个喜剧演员应该时时提醒自己说,他当初的设计是多么滑稽,否则他就很容易丧失信心。……像我这样一个自导、自演的人,要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制片厂里拍片,该是多么不简单哦!”
正是他独特的拍摄方法,使新的合作者们惊异:他要求替同一个场面拍上几个备用镜头,一个由他主演的插曲,要从不同角度连续拍上5个、10个或15个备用镜头。使人没想到的是,他也要替同一插曲里的配角们拍特写镜头。有时他还请特技专家把有的配角的镜头拉长,以便插入一个拍摄计划和拍摄现场都没预想到的特写。
剪辑工作同样艰巨,某些场面分割成50多个甚至100来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