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倚天]名门正派不易做-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璋的红巾军一见宋青书的名号便骇破了胆,他张无忌最为倚重的大将徐达不也一样是宋青书的手下败将?
朱元璋亦是聪明人,登时明白了张无忌的言下之意。由来义军队伍不是在征战中壮大便是在征战中灭亡,而以宋青书的才干,他所率武当义军自然将在征战中不断壮大。待天下平定,他若有心为帝,只怕张无忌与他联手也不是宋青书的对手。那如今所做的一切,便算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张无忌有此疑心,宋青书倒也不动怒,只神色平静地摇头道:“我不会当皇帝。”若是当了皇帝,不说别的,只一个子嗣问题就得要了他的命!
张无忌却笑道:“宋师兄如今不想当皇帝,不代表将来不想。”他扭头望向朱元璋,冷笑着问,“朱元璋,你在皇觉寺出家时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能问鼎帝位?”
朱元璋顿时大怒,即刻反讽:“张无忌,你在昆仑山下当野人时可曾想过?”
宋青书无心听他们争执,即刻打断他们道:“我出家!”
“什么?”
“青书,你说什么?”
“宋师兄,你疯了?”
宋青书此言一出,堂上众人立时高声叫嚷。
宋青书举起手来压了一压这沸反盈天的吵嚷声,扭头深深地望了一眼莫声谷,莫声谷没有说话,只凝望着他轻轻微笑。目光再扫向宋远桥,宋远桥却是含泪叹了口气。他最后把目光转向张无忌与朱元璋二人,沉声言道:“太师父本就是道士,我以后早晚要接任武当掌门,入道修行也是必然。”
张无忌沉静地望了宋青书许久,仿佛他从来都不认识眼前的这人一般,想将他看得清楚些。“宋师兄,你敢立誓吗?”
“有何不敢?”宋青书微微一笑,反问张无忌与朱元璋。“你们敢吗?”
“有何不敢!”张无忌与朱元璋同声答道。
不一会,三人来到营帐之外,摆出香案。只见他三人并肩跪在地上,先后立下誓言。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宋青书在此诚挚立誓,待驱除鞑虏平定天下,我愿出家为道,如若玩弄权术恋栈权位,天人共弃!”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张无忌在此诚挚立誓,我愿终生奉行三权分立之法为百姓谋福,如若玩弄权术恋栈权位,天人共弃!”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朱元璋在此诚挚立誓,如三权分立之法确为治国良方,我愿永镇边疆绝不称帝,如若玩弄权术恋栈权位,天人共弃!”
这一日,乃是至正二十二年五月初一,公元1362年。宋青书、张无忌、朱元璋这三位推翻元廷的大英雄在南四湖歃血为盟,以天下苍生为念,放弃唾手可得的帝位,定下三权分立之法,开创中华民族盛世之始,史称“微山之盟”。
三人饮下血酒,张无忌最后言道:“军权不可长期不受管控,在适当的时候,我希望将军权同样纳入控制。”
宋青书自然是绝无异议的,朱元璋本着我当不上皇帝,那以后谁也别想当皇帝的念头一样痛快地应了下来。
张无忌轻轻一笑,心道:如此便可避免后世某国以军权乱政的局面,他也可放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完结倒计时三!O(∩_∩)O~
于是,这就是本文最后一个悬念,一个简单粗暴、挂羊头卖狗肉版本的三权分立。也许以后他会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像那个真正的三权分立,但以本文所写的时代,只能先到这一步了,就好比我们如今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O(∩_∩)O~
虽然在让张无忌提到“三权分立”开始就有很多读者姑娘们纷纷表达意见反对搞这一套,但以政治制度而言,我仍然坚持三权分立会比帝制更好,当然共产主义应该会比三权分立更好,但这么写的话,我很担心步子太大扯着蛋。O(∩_∩)O~
回到本文,文中提起三权分立的张无忌本身也是个有极大性格缺陷的人,而他当时所处的整体社会环境与他本人的势力根基也有很大的问题,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都在反对他,而且看起来反对地还挺有理。(@殷野王;@朱元璋)但不幸,张无忌虽然很臭屁很讨厌,但他这么屌,你能拿他怎么样呢?最终还是让他做成了。摊手!当然,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原因,显然不会让他太过顺利。所以,未来如何,还得张无忌自己去努力。如何开启民智、如何改革制度、如何提高科技力量,如何取得民众支持打败原本的势力集团,甚至在施政的时候如何让宋青书与朱元璋不跟他唱反调。这很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估计张教主奋斗一辈子也就开个头。万事开头难,张教主,上路吧!具体怎么搞,我就不写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O(∩_∩)O~
导演:宋大侠,还有啥想法不?
宋远桥:儿大不由爹!

☆、第179章 我心匪石
半个月后;武当义军杀退卷土重来的王保保;山东一地终于收复。同时一份以宋青书、张无忌、朱元璋三位义军首领的名义共同颁布的《讨元檄文》通传天下震动四野。檄文中历数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为天下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直指元蒙皇室为残忍嗜杀自绝于天下的独夫暴君;宣布武当义军并苏浙义军连同明教义军、红巾军三方将结为同盟讨元北伐;又号召天下各族百姓起而抗争,共建新朝。如今天下皆知三方义军皆是百战精锐之师;已占据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而元廷自失了汝阳王这员良将更是节节败退。将鞑子赶出中原指日可待,眼见黄河终有澄清日;天下百姓皆是欢欣鼓舞。
檄文颁布后,三方义军商定北伐总计划与各自所领任务,张无忌与朱元璋先后自南四湖退兵。冯默之奉命经略山东,宋青书则率部分武当义军返回武当;莫声谷亦与之随行返回武当拜见张三丰。
其时,莫声谷与宋青书二人俱是两年不曾与武当上下相见。时隔两年,又有不少武当弟子长成,如叶轻泉这等佼佼者更多次随义军征战元廷,便是曾在襁褓之中的融阳如今也已能走能跑。只见融阳如肉丸子般跌跌撞撞地滚到宋青书的腿边,扯着他的裤腿,仰着头嗦着口水问:“你就是宋师兄么?你怎么总不回来?妈妈每次提起你就罚我写字儿……”说着,又满腹委屈地举着自己的肉爪子给宋青书过目。
宋青书眼眶一热,俯身将融阳抱起,把头埋在他颈侧深深地吸了一口他身上的奶香味,方才含混答道:“宋师兄如今回来了。”
“那还走吗?”融阳又问。
这一句,宋青书却答不上来。以宋青书的禀性,他原就无意于天下,只是如今阴错阳差担了北伐重任,是走是留却也再由不得他自行做主了。
却在此时,殷梨亭上前一步拍了拍宋青书的肩头,自他手中接过儿子放在地上,向莫声谷与宋青书二人言道:“师父已在紫霄殿。”
张三丰虽说远在武当山,可得知宋青书凭一己之力阻止张无忌与朱元璋同室操戈,又见莫声谷平安归来,也是老怀安慰。眼见他二人给自己见礼,他更是哈哈大笑,连声要他们起身,又仔细问起了那《讨元檄文》之中所提不设帝位三权分立究竟是怎么个章程。
南四湖一战,武当义军的战力已公认为天下义军之首。然而宋青书无意称帝,张无忌与朱元璋又互不相服,这才有了所谓三权分立之事,约定三方义军合力驱逐鞑虏共建新朝。而所谓三权分立之法,张无忌原是首倡,自然是由他执掌政权,实施新政。宋青书是用兵奇才,天下几无能人敌,这军权自然落入他手。至于朱元璋,张无忌本有意请他监察百官,他却不愿放弃兵权,自愿独领一军镇守边关,不受宋青书节制。如此安排无异于宋青书搭台,张无忌唱戏。张无忌若是唱不好,宋青书自然会拆台;宋青书若包庇张无忌,朱元璋亦有反正之力。
张三丰听罢这般安排便已明白,如今约定的三权分立与当初在武当时张无忌所阐述的三权分立已大为不同。然而即便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军权,他的徒孙张无忌仍旧要走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甘愿将万斤重担扛上肩头,纵然万劫不复也毫不畏惧。想到张无忌的骄傲固执,张三丰不由微微一叹。好石桥一役无论真相如何,张无忌身为明教教主总难辞其咎。微山定盟之后,张无忌曾提及要亲往祭奠于好石桥一役中战死的武当义军,怎知不等宋青书表态便已被一众武当弟子婉言谢绝,显然是对张无忌颇为芥蒂。如今武当三代弟子已逐渐长成,张三丰纵然爱重张无忌,这等情况之下,也只得尊重众弟子的意愿。问过盟约,他又向莫声谷问道:“如此说来,苏浙义军又是何打算?”
莫声谷在苏浙义军之中威望甚高,他既“死而复生”,张士诚之前的种种谋划便是竹篮打水一场。而莫声谷这两年所做种种皆是为了将宋青书救出,如今宋青书传檄北伐,莫声谷自然是赢粮景从。“苏浙义军长于水战,北伐之事自当听从武当义军的安排。”
莫声谷如此回答,张三丰却也并不意外。只见他抚着长长的胡须,沉吟了一阵才又问道:“既已定盟,那这战事想必近在眼前了?”
莫声谷点头答道:“照盟约所定,武当义军与苏浙义军将自东路起兵攻取河南,若是粮草辎重无碍,我与青书商定两个月后便是最佳的出兵时期。”
张三丰听罢却没有说话,只扭头望了宋远桥一眼。大伙都明白,此战既是北伐必然是旷日持久,不将鞑子赶出中原誓不罢休。如今宋青书是武当义军之首,莫声谷是苏浙义军之首,北伐期间他们自然是要时常见面、并肩作战,乃至朝夕相处。眼见自己的大徒弟面色铁青沉默不语,张三丰不由微微一叹,吩咐众弟子回去歇息,却是将莫声谷与宋青书二人留了下来。
不一会,众弟子如流水般退去,殿内只剩下了武当诸侠与殷夫人。张三丰四下一望,不禁又是一叹,沉声言道:“眼下已无外人,声谷,你老老实实告诉为师,可能忘了这件事?”
张三丰问地这般明白,莫声谷即刻屈膝一跪,干脆利落地答道:“徒儿不肖!然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莫声谷生性固执,这句诗经由他道来少了几分绮丽却是多了几分刚烈。
张三丰闻言亦是一叹,他原想再问宋青书,可话未出口,便又想起不久前南四湖传来的消息,那时宋青书以为莫声谷与冯默之俱已身亡,几乎将明教义军与红巾军全数剿灭。
岂料张三丰不曾发问,宋青书反而出言安抚张三丰道:“太师父,我已立下誓言出家修道,您勿需多虑。”
宋青书与张无忌、朱元璋三人歃血为盟时各自立下的誓言武当上下早有耳闻。武当派本为道门,俞莲舟等终生未娶也是平常。是以对宋青书出家修道一事,武当诸侠却也并不十分伤怀,只是一叹。唯有殷夫人终究是世俗之人,一直以来又将宋青书当是亲生儿子般看待,听他所言当即扭过头去掩饰掉落的泪水。
坐在张三丰下首的宋远桥此时终于开口,只听他森然发问:“宋青书,你修的是什么道,奉的是哪座神?”
宋青书轻轻一笑,答道:“爹爹,这两年我受困武当后山,坐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谢。春来花露,夏时急雨,秋末霜降,入冬雪飘,自然之道变化万千,可无论千般变化最终却仍旧归于上善若水任方圆,泽被万物而不争。爹爹问我修的是什么道,道法自然,我意逍遥。武当后山,武当派,甚而整个天下,于我又有何分别?”
张三丰一听宋青书所言“道法自然,我意逍遥”已是眉飞色舞,不禁拍着大腿连声叫好。宋青书坐困武当后山两年,非但不曾偏激怨恨,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