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芸说到朱落凤与徐青叶时眼里浮现异样光彩,陈娴雅看着有些心动,原来这冷面女师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看她为徐青叶舍命奔波,为朱落凤鸣不平也便找到了合理的理由。
“四舅母打算怎么帮大公主?”
“因皇上对大公主生母之事直到如今都耿耿于怀,连带着对永乐候都不怎么待见,如今永乐候与大公主还有些夫妻情分,老候夫人虽然心有不满,但还没带到面上来,我担心再来几次元宵节之事,大公主恐怕连陆家都不能待了。所以这件事的症结还是当年那件事,可惜除了太后,没人敢在皇上面前旧事重提。”
“四舅母的意思是?”
“陆昭玉来见我时,曾说愿意冒激怒皇上的风险去见太后,求太后为大公主洗刷冤屈,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我昨日特意进宫去见了福妃娘娘,娘娘因将临盆,没有去参加元宵节的家宴,但后来听人说起大公主被罚的经过,也断定是袁贵妃的手笔,原因自然是袁贵妃担心陆家及大公主对二皇子不利或者被皇后一派所用,因此她要斩草除根。娘娘听说太后有想召你进宫询问施粥一事的意思,因病而耽搁了下来,如今太后气色渐好,用不了几日便可以停药,可能会旧事重提,娘娘让你想办法带陆昭玉去见太后!”
“我?”陈娴雅很想说关我什么事,但在看到曹芸殷切的目光后,又咽了回去,“我能想出什么法子?娘娘太高看我了。”
“若你那七个窍的心思都想不出法子,别人就更束手无策。我也懒得与你扯,你若帮了陆家,将来定有你数不尽的好处,你看着办吧?”曹芸直接利诱,陈娴雅果然心动,但最大的心动之处还是这件牵涉到徐袁两家,她想看看能不能在其中浑水摸点鱼。
“有什么好处?”
“啧,陆家世代封候,还怕没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宝贝?再加上大公主当年出嫁时,太后私下里也给了她不少赏赐,你就放心吧!”
陈娴雅托着下巴想了一下,“不是太后因为我施粥一事想召见我么?回头让陆昭玉也与我一起做几件轰动的善事,再让福妃娘娘在太后面前提一提陆昭玉,太后自然是两人一起召见,此计可行?”
曹芸犹豫道:“在你的带动之下,京城到处是粥棚,引得别处的乞儿都跑来京城讨生活了,你四舅舅一直担心好事会变坏事,咱们这回能不能做点别的事?”
“这回自然不再施粥,流民乞儿们吃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筹银子置一块地,造一些房舍供那些无家可归者暂时居住,还可以在京城四门设四座劝学馆,聘请先生教授那些贫寒子弟,另外京城四周有两卫三大营,有的是贫寒军户,即便每一户施一两银子,或者两斗白面,也需不少银子的!”
曹芸听罢,抚掌道:“原来善事还可以这样做,这几桩大事恐怕仅凭你们两个小姐儿是做不了的,我再叫上你其他三名舅母及一些想做善事的夫人太太们,这回要做便做回大的。”
“要想做回大的还得叫上一个人!”
“谁?”
“空弦大师!”
曹芸立刻会心地笑了,“果然是小狐狸,空弦到了,陈留王爷还会远么?这回太后娘娘想不知道这事都难了。”
陈娴雅等人的善举的影响超过预期,不过是两日时间,各位贵夫人们便捐出了价值一万多两银子的钱粮。由于女子们不好抛头露面,一些具体的事务便交给了永乐候,邵行止及一直赖在京城的徐景达操办。
很快流民所与劝学堂便修建完成,流民所里也设了粥棚,由捐银子最多的人家轮流派人管理,多余的钱物统统发给那些贫苦军户,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因战争而残疾的府兵家中,不但给他们比旁人多的银子,还单独赠给米粮。
这事很快便传到了朱佑与太后耳中,朱佑召见陈留王,永乐候及徐景达时,陈留王与永乐候俱都得了奖赏,唯徐景达什么都没得到,还被朱佑严令立即出京回燕山郡做他的千户。
既然朱佑对他们做的事没有表示不满,太后便下旨召见曹芸,陈娴雅,朱落凤与陆昭玉。
朱落凤自然不能进宫,因此当太后发现她大孙女没来时,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便问一旁的皇后,“凤儿是不是又惹皇上不高兴了?”
皇后沉吟,自然不敢违抗皇上之命而将这事告诉太后,地上的陆昭玉突然哭道:“求太后娘娘恕罪,婶子小产后身子不洁,不敢来见太后娘娘!”
太后一拍桌子,怒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会小产?”
大家不约而同地噤声,唯陆昭玉不管不顾地将当日之事说了一遍,太后娘娘听罢反倒沉默下来,在陈娴雅跪得膝盖发麻时才被宣了平身。
接下来,太后娘娘不再提朱落凤,热热闹闹地说起这回京城贵人们的行善之举,“这便是众人拾薪火焰高了,如今流民所与劝学堂是建起来了,将来的米粮钱及贫童们的笔墨钱仍是一笔大的开支,哀家不能再让你们出了,这宫里处处膏梁绵绣,也该学你们做做善事才对,来人,去将袁贵妃叫来!”
陈娴雅算是听出来了,太后用的是叫,而不是请,皇后的嘴角微微一挑,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到陈娴雅身上,陈娴雅赶紧低头,不敢再乱看。
“母后,是想让媳妇与妹妹们也捐些钱物?”
谁知太后脸一板,没好气地说道:“你是我媳妇倒说得过去,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几十个妹妹?成天斗得乌眼鸡似的,偏还姐姐妹妹的,也不怕碜得慌!”
皇后仍面不改色,反倒站起身亲自给太后捏肩,“母后教训得是,媳妇日后见着她们时,也该自恃一下身份了。”
陈娴雅站在曹芸身旁,见到曹芸朝她眨了一下眼,那是让她等着看好戏的意思。
果然当袁贵妃到来时,恭恭敬敬地给太后跪下磕头,偏偏太后由于大病初愈,精神有些不济,竟然坐在凤椅上打起瞌睡金枝如血最新章节来。
袁贵妃跪了一会儿,见太后还没有宣起,便抬头飞快地扫了太后与皇后一眼,见皇后一双柔荑在太后肩上轻轻地捏,太后竟然还微微地打起了鼾,不由得大恼,刚想出言唤醒太后,却听太后身边的女官王麽麽小声道:“太后娘娘最近睡觉不太好,好不容易睡着,不能惊扰!”
☆、193皇后
袁贵妃只好忍气继续跪着,她若敢擅自起身,皇后即便不当场治她一个不敬尊长之罪,也会在皇上面前告她的黑状,如今皇上一个月最多去她的寝宫五次,她根本没有资格再恃宠而骄。
太后这一场瞌睡打了一个时辰,醒来后睡眼惺松地对跪在地上的袁贵妃说了声平身,而此时的袁贵妃已经不能站立,被宫女们从地上扶起后脸色苍白如纸,身子摇摇欲坠,袁妩的身边的赵麽麽忙从一旁拿了只软凳让她暂且坐一坐。
谁知袁贵妃刚坐下,却听皇后身边的女官喝道:“来人,将赵麽麽拖出去,杖责二十!”
这可是平地一声雷,除了太后微微抬了一下眼皮,众人都大惊失色,这赵麽麽是袁贵妃身边最大的女官,也是她的心腹臂膀,难道皇后要在此时拿袁贵妃开刀?
赵麽麽忙跪地申辩,“娘娘息怒,奴婢不知所犯何罪?”
“宫规第五条,长幼尊卑礼不可废,违者杖二十,又有宫规第三十一条,主过,奴代之。皇后娘娘不忍责罚贵妃娘娘,只好罚你这没有尽到提醒之责的奴才,你还有何话可说?”皇后身边的女官一板一眼地说道。
赵麽麽傻眼,袁妩终于意识到元宵节之事已经传到太后耳中,太后已经将那笔帐算到她头上,而皇后则是在借机落井下石。
袁妩赶紧起身向皇后行跪拜之礼,“妹妹知错,望姐姐责罚妹妹,放过赵尚仪。”
皇后肃容道:“本宫念你也是无心之过,又在母后宫中,今日便免了赵麽麽的二十杖。”
袁妩与赵麽麽忙谢恩,皇后突然又笑着说道:“不过母后方才训诫了本宫,说本宫与你们称姐道妹,不合礼制,袁贵妃以后不要再称本宫为姐姐,本宫可受不起!”
皇后脸上的笑容好比响亮的耳光,抽打得袁妩脸上又红又白。进宫多年来,都是她与皇后程良辰平分朱佑的宠爱,可以说是认识多少年便斗了多少年。二人即便台下斗得头破血流,可表面上仍姐姐妹妹地叫着,如今程良辰突然跳出来打她的脸,这分明是仗了太后的势。
皇上已经明令不许将此事告之太后,这是谁在欺群罔上?袁妩的目光扫过曹芸等人之后,脸上也浮上笑容,“妾身谨遵娘娘懿旨,妾身以后再不敢了。”
程良辰让袁妩平身后又对太后说道:“这么多年来一直这样混叫,大家却不自知,幸亏母后及时提醒,否则还得继续让人看笑话!”
“嗯,改过来便好,你是一宫之主,皇帝唯一的正经老婆,在礼数上可不能混乱了,袁贵妃叫了这许多年的姐姐也没个宫人奴才提醒一二,可见都是些对规矩不上心的,曹尚仪,这也是你的失职,哀家罚你去袁贵妃身边当差,教不好她们规矩你就别回慈宁宫了。”
曹尚仪是曹芸的亲姑姑之一,历来是太后的左膀右臂,在皇上面前都是有几分体面的。太后让曹尚仪去西坤宫教规矩很明显是想给袁妩添堵,最重要的是若这事传到皇上耳中,这岂是打脸那么简单的事?
袁妩不得不谢恩,恨得连银牙都差点咬碎,太后不易撼动,便将这笔帐记在了程良辰与朱落凤陈娴雅头上,完全忘记她自己才是这件事的始作甬者。
赵麽麽扶着袁妩退下,曹尚仪紧随其后,太后又问了陆昭玉一些朱落凤的情形,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皇后程良辰长得面若满月,肤若凝脂,一派贵气端方,突然对陈娴雅笑道:“听说陈大小姐已经与徐大将军的长子定亲?”
太后听了也很感兴趣,“这样说来你还是徐妃家的人?徐妃身子重不能来哀家这里,过一会子你们倒可以去瞧瞧她!”
陈娴雅忙谢恩,程良辰突然道:“可怜的落凤还不如普通民女,母后想召见便召见。本宫听说陈大小姐足智多谋,那几大善举都是她想出来的,母后不如问问这小姐儿,看她有没有什么好法子让落凤想什么时候来见祖母都见得着!”
说她足智多谋这种说法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陈娴雅吓得小心肝儿一颤一颤的,她可没在什么地方得罪过皇后啊,皇后为何要如此陷害她?
曹芸的脸色也有些难看,这种事也敢问一个十一岁的姐儿,难道方才皇后狠狠洗刷了袁妩,高兴得脑子坏掉了?
太后也觉得皇后这话有些荒唐,但还是给足了皇后面子,装着很感兴趣的样子问陈娴雅,“你若果然能让凤儿洗刷多年的委屈,哀家便给你一样大赏赐!”
陈娴雅的内衫已经被汗水打湿,这积年的旧案,又是皇帝心上的肉刺,谁碰谁死,这皇后也实在太恶毒了些。
皇后见陈娴雅不做声,忙柔声道:“你不必担心,心中想什么便说什么,母后与本宫也不希冀你一个小姐儿能说出什么惊世良策,只不过这件事一直困扰母后多年,咱们能想的法子也想过了,都觉得不甚合适,或许从一位心思单纯的局外人口中说出的话反而能让咱们这些局内人茅塞顿开!”
听着皇后的话,陈娴雅心中一动,沉呤道:“民女若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