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升的学生钟繇、胡昭后来都有很高的名望,他们为行书立法是很有权威性的,理所当然地受到当时士大夫的重视,原先仅在民间流行的行书经过专家们的加工整理和提倡,正式与篆、隶、楷三种书体并列,登上了大雅之堂。
王羲之的行书是学王廙的,王廙宗钟繇,所以王羲之的行书风格是变制钟繇行书而来的,其代表作有《兰亭序》、《姨母帖》、《孔侍中帖》、《丧乱帖》。关于钟繇的书法,王僧虔《论书》云〃钟公之书,谓之尽妙,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世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行书是也。〃当时铭石书皆用八分,由于钟繇最精于隶书笔法,所以铭石书为最妙。在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中,钟繇被列为隶书门,这充分说明钟繇精熟于隶书。钟繇虽然对行书的创造倾注很大的热情,为其笔画规范尽力很大。但这种新型的书体毕竟处于初创阶段,尚不完善,钟繇为行书立法很大程度上停留于〃破〃,〃立〃的成分相比之下较少。钟繇作行书带有较重的隶书笔法,即所谓〃隶味〃。
王羲之对于行书体态笔画加以全面改造,摒弃了某些隶书特征,使之面貌一新,显得清新华美。这种书体受到了朝野的青睐,人们争相仿效。
王羲之行书的笔画体态有一种生动的欹侧之势,〃纵不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①字与字之间有如唐大宗所形容的〃烟霏露结〃②的映带关系,即所谓〃状若断而还连〃。将草书引入行书,行书。草书相间是王羲之行书的新特点,字的形体富有变幻,侧锋用得较多,运笔迅速,笔势连贯流利,形体简略。
兰亭序
脍炙人口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名词和象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历来被认为是最为纯正典雅的行书范例,被历代文人书家所效法。《兰亭序》是王羲之与朋友在悠游之余乘着酒兴用茧纸(麻纸的一种)、鼠须笔信手写成。日后王羲之想再写得好一点,然而〃书百数十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自己也叹为不可企及。书法创作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是有其偶然性的。在一特定的氛围、条件下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有时再重复一遍很难再现原来的面貌。《兰亭序》是在兰亭聚会后即兴创作而成的,那时可谓是① '唐'张怀瓘:《书断》。
① '南朝'袁昂:《古今书评》。
② 《晋书·王羲之传论》。
〃四美具〃(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并〃(即佳宾、贤主),是最佳创作环境和心态,千载难逢,日后王羲之再重写所以达不到原来的艺术水准。
《兰亭序》的别称很多:晋人称《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记》、宋代欧阳修称《修禊序》、蔡襄称《曲水序》、苏轼称《兰亭文》、黄庭坚称《禊饮序》、宋高宗赵构称《禊帖》。还有称《兰亭》、《兰亭集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自撰自书的作品,它是一篇杰出的散文,又是一篇著名的书法作品,王羲之对此书此文颇为得意。
唐太宗曾以他的帝王之尊收集王羲之的字画,唯独没有《兰亭序》,根据线索,此作藏于浙江永兴寺辨才和尚处,传说派萧翼前往赚而得之,成了唐大宗的收藏。后来随唐太宗一起入昭陵殉葬。
关于《兰亭序》的流传情况,唐代刘饨《隋唐嘉话》有这样的记述: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陈)宣帝。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隋炀帝),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辩得之。大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师处,使萧翊(翼)就越州求得之(一作〃乃遣问辩才大师,欧阳询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今诸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兰亭序》,我们现在见到最好的是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的临本,以及定武刻本,当然还有些其他的好本子,正如古人所说〃兰亭无下拓〃,这是比较而言的。《兰亭序》对后世影响很大,研究者很多,评价极高。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兰亭序》章法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纵成行,横不成行,这是考虑纵向阅读的方便,更重要的是为整体严密,避免呆板。如果纵不成行横成行,不但阅读困难,而且显得杂乱,字体也不是依框格而写的,一般上下结构的字偏长,左右结构的字偏宽,笔画少的字偏小,笔画多的字偏大。字的长短扁方书写时比较随意。梁武帝说《兰亭序》为:〃龙跳虎卧〃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兰亭序》字字精妙,运笔跌宕起伏,一气呵成。包世臣说:〃《兰亭》神理,在'似敬反正,若断还连'八字。〃《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中有七个〃不〃字,二十个〃之〃字形态各异,无一雷同。诚然,将同一个字写成许多形态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但王羲之为避免〃状如算子〃、〃一字万同〃的艺术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兰亭序》中的字左右顾盼,互相呼应,映带左右,长与短,粗与细,收与放,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变幻迷离,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形式美的法则,一幅书法作品过于统一,整齐划一,那必然刻板单调,如果是过于变化,使人服花缭乱,也没有什么美感可言。只有既有变化又很和谐统一才能得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感。书法作品要做到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其分寸的把握极为重要,有人说:〃大王之《兰亭序》字既精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大长,亏一分太短,极有分寸,直无遗憾,变化多端,尽如人意。〃草 书
秦代因时常有战争,原来的篆书写起来很麻烦,故出现流便的草书,赵壹认为草书〃起秦之未〃,许慎认为〃汉兴有草书〃①,从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大量草书真迹可以证明。在汉代,草书的使用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东汉未年草书已经兴盛,其代表人物要数张芝了,他有〃草圣〃之称。汉代草书有两种,一种是具有浓厚的隶书笔意的章草,即所谓〃隶书之捷〃。这种草书以独字出现,字与字之间不连贯,有严格的法则,这种草书为旧体;另一种为新体,即所谓今草,这种草书,书写比较自由,笔势连贯,很少保留隶书的笔意。张芝章草、今草兼能,三国两晋的书家皆以张芝为宗师。
咸康七年(341 年),朝廷出于某种原因,由王允之接替王羲之江州刺史的职务,同时将王羲之召回建康,拟委以侍中或吏部尚书职务,王羲之〃皆推辞不就〃。他闲居江州七年,在这期间他潜心于书法艺术,故名声大振。一时间人们争相仿效,就连庾翼的儿辈也不例外,学习王羲之书风。庾翼在荆州得知后勃然大怒,在致部下的书中说:〃小儿辈贱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瘐翼自幼学习张芝草书,崇拜其书体,西晋书法学卫瓘,索靖,因推崇正统的张芝书体而名重一时,庾翼的章草正合时尚,所以颇受欢迎。庾翼称王羲之的行草是粗野鄙俗的〃野雉〃,唯有章草才是正统的〃家鸡〃。王羲之的草书也是学张芝的,王羲之的章草写得很精采,《晋书·王羲之传》云: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音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夫,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王羲之对章草与今草进行了认真研究,发扬两者的优点,摒弃了两者的不足之处。今草比较狂放,一笔连贯好几个字,不容易辨认学习,但它有流畅纵逸的优点。王羲之采用连续贯通的办法,保持今草的优点。章草有较浓的隶书笔意,书写也还较繁复,故不为王羲之所取,但章草不像〃一笔书〃那样难认难学,字的个体意识强。王羲之吸收了这一优点,发扬了单字的结构美。至于章草的较多波挑,则不在所学之列。王羲之改制过的今草,流畅遒逸,与章草的字字独立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具有极高艺术性又易于普及的新体今草书体。王羲之的今草书无论在用笔和结构上既合乎法度又富有变化,〃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抄,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有人说王羲之草书如有墙壁一拓直下,气象宏伟。王羲之的草书,大多是尺牍书,都是率意而为,不加修饰,自然天成,随机应变,顺理成章,整篇书作,生动隽逸。今草书写起来迅速快捷,一气呵成,文字上下呼应,婉转妩媚,既快又美,故很快〃大行于世〃。王羲之的章草书作传世的仅存《豹奴帖》一件,今草书作以《十七帖》、《破羌帖》、《丧乱帖》(行草)最为著名。
破羌帖
《破羌帖》因第三行有《王略始及旧部》一语,故又称《王略帖》,此外还有《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之称。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曾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桓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为天下法书第一。〃桓温的收复旧京洛阳是永和十二年(356)八月,帖中云〃桓公至洛〃,所以书作所写时间经推断是在当年的秋季,当时王羲之已经辞官归隐了,但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摧破羌贼,感到由衷的喜悦,《破羌帖》的字里行① 见《说文解字·叙》。
间流露出振奋的心情。
《破羌帖》共九行八十一字,结字峻美,笔意练达,笔法人神,骨肉相宜,〃草书比之正书,要使画省而意存可于争让向背间悟得。〃①《破羌帖》中的〃破〃。〃禽〃仅用两笔写出,笔画简略而形态俱存,特征明确。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有一个〃今〃字,但书写不同,第一行〃今〃字前的一字是〃洛〃字,笔画较硬,故〃今〃字,肉较多,写得较软。而最后一行的〃今〃字,考虑前后两字的用笔形态,故第一笔写得较硬,以两笔完成此字。这是基于章法和字与字之间对比关系考虑的,〃画省〃是总体要求并不是一概而论。如果每个字都平均对待笔,画极省略,势必通篇稀稀朗朗显得松散无力。《破羌帖》中的〃虞〃、〃摧〃则保留其较多的笔画以便与其他笔画少的字形成对比。
〃草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溜直下,则筋节亡矣。〃①《破羌帖》许多字筋节刻画都非常精采,〃贼〃字第一笔画近似乎直角笔、力劲健,笔势的转换穷极变化,〃求之〃两字垂笔特长,连笔而书,气韵生动。〃适〃字为断句的最末一字,字体稍大,有横断截流之势。
丧乱帖
《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并裱于一轴,为白麻纸本。此帖中唐时流入日本,现藏日本皇室。其释文为: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关于此帖的写作时间目前无处查考,研究家们根据帖中所说的〃先墓〃、〃修复〃作出考证推断。王羲之家的先墓在何处,韩玉涛认为〃先〃不是指王羲之的父亲,他父亲的墓在临川,〃先墓〃而是指他祖父及以上人的墓,这些墓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述在〃临沂都乡南仁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