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不是后世,哪怕名声再坏你也可以工作赚钱,在封建时代,名声就是一切,名声比能力还要重要,只要你有名声,哪怕没能力也可以做官,可以经商,甚至财源滚滚,但要是没了名声,哪怕你再有能力,别人也会对你轻看三分,根本不愿与你为伍。
更何况王玥走的是仕途,这更是要讲究名声的道路,他的一举一动都不能够轻狂。
私底下,他可以跟朱璇打架,跟他吵架,直接打他脸,毫无顾忌,但在外头,他必须要做出一副恭敬的模样来,情愿变成一个讲究礼节的老夫子,也决不能当上一个轻狂无礼的名声。
过了没多久,茶馆外头便传来喧闹的声音,很快王玥便听到外面传来激动的叫声:“榜单出来了!”
跟着王玥来的长随当即便站了出来道:“王大爷,小的去看榜吧!”
王玥点点头,他便飞快的出去了,留下来的那一个则赶紧整理了一下衣裳,又将藏在袖子里的红包挨个捏了捏,道:“小的在府里伺候了多少年了,统共也就见过珠大爷中举的时候情景,当时府里所有的下人都涨了三个月的月钱,珠大爷院子里的下人又格外被老太太太太们加赐了赏钱,舅老爷舅太太们也都来了,送了好些东西过来,大家喜气洋洋的,别提多高兴了。可谁知…再没想到小的竟有这个福气伺候大爷您一回,这回府里的下人们只怕又要高兴了,难得的喜事,老太太太太们肯定又要高兴的加赏钱了!”
对于这个下人的话,王玥只是笑笑,没好意思反驳他只是贾府的亲戚,并不是贾府的主人,即便他考中了秀才,贾母和王夫人等人顶多会给这几个过来伺候他的人赏钱,绝对不会像贾珠当年中举那般给贾府所有的仆人加赐赏钱的。
不过好在赏钱绝对会有他一份,就暂且让他高兴一会吧。
等了没多久,前去看榜的那个仆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一脸兴奋的大叫道:“大爷,大爷,你中了第一名啊!您是甲榜第一!”
“当真?”听到这个消息,王玥也坐不住了,他是自信于自己的成绩没错,也觉得按照官场的潜规则来说自己怎么着也能够占到前三的位置,但是他终究不敢小瞧古人的智慧,能在念书一道上超过他的大有人在,他可不敢妄自尊大。
却没想到最惊喜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即便是偶尔偷偷想过,但是当事情真正的发生在他面前时他仍然还有些不敢相信。
“没错,小的看的真真的,绝对没错!”
“大爷,要赶紧回府报喜啊!”跟在王玥身边的仆人赶紧提醒道,只是还不等王玥作出反应,前来报信的衙役就已经过来了。
他们敲锣打鼓,高声喊道:“恭贺王家村王玥王老爷喜得甲榜第一!”
面对前来报喜的衙役,虽然知道他们是借此赚个喜钱,但王玥仍然是大手一挥,叫道:“看赏!”
贾家的仆人备下的赏钱当然不会少,捏了捏拿到手的红包,衙役们当即笑开了眼,吹捧的话连串儿的从他们口中吐出来,茶馆里的小二老板们也跟着上来道喜,红包如同飞一般往外流去,但王玥却丝毫不心疼,这个时候自然是有钱任性!怎么欢喜怎么来!
“恭喜王兄弟了!”
原本孤立王玥的那些书生们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他们直接忘记了刚才他们的冷落,一涌而上,口中说着恭喜的话,跟王玥套着近乎,他们现在已经看出来了,这个八岁的小孩已经一飞冲天,而年龄的优势又让他比他们更具前途,身为同乡,同年,他们原本就是天然的同盟,这样优良的人脉不上前结交,难不成他们是傻子吗?
众人不约而同选择了遗忘,王玥同样也是面不改色,淡定的当做刚才事情根本没发生,面带笑意的与他们寒暄,这个态度让这些考生们松了口气,心里也越发对王玥有好感了,毕竟心怀宽容的人当然更容易受人喜欢。
对于众人邀请他喝酒的提议,王玥直接以要回家报喜的名义给推辞了,毕竟这回没有君博文和周润新替他挡着,谁知道这帮书生会给他拉到哪儿去?
要是拉到了某些场合,难不成他们饮酒作乐,自己干看着?那当真他们也尴尬,自己也尴尬。
更何况明天又要考试,万一被人灌醉了酒,难不成他还要醉酒前去考场。到时候被人以失礼的罪名赶出来,别说他前面考了第一,就算他是主考官的亲儿子也没用!
好在大家好像也想起来明天还有考试,因此只是提了提,被拒绝后便放弃了,很快又有其他的消息传出来,王玥也跟着恭贺了不少人,好容易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众人的兴奋劲总算是退了下去,大家才算能互相告辞,各回各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我妈去菜园掐了不少红薯杆子回来,说要炒着吃,顺便又带了一大把灯笼果,我记得有次去超市,看到里头有卖的,二十多一斤,当时真的很无语啊,这东西在乡下真的是满山遍野都是,而且我觉得也不太好吃,真不知道城里人怎么想的!
第45章 考题
王玥回家之后,王狗儿的喜悦自不必再提,贾家派来的仆人都赶上来贺喜,父子两人赶忙拿出早早准备好的红包,毕竟是贾家好心派过来帮忙的,即便是自己家的也会在这种喜庆的时候发赏钱,更何况是人家家来帮忙的。
贾家来的仆人自然是十分欢喜的接了赏钱,这些赏钱他们虽然不会放在眼中,但难得的是沾着喜气,再者说,老太太、太太哪里肯定另有赏钱,这等既有喜气沾又体面的差事实在难得。
事情也果然如同这些下人预料的那般,回去报信的下人不但得了老太太、太太的赏赐,还有大老爷、二老爷、姨太太以及姑娘小姐们的赏钱拿,这让前来报信的下人一面高兴的合不拢嘴吧,一面又在心里感叹王家大爷竟比一般的贾家小爷还有体面,整个荣宁两府大概也只有宝二爷能比的了吧,这让这家下人伺候起两父子时越发尽心起来。
不过王玥对此却有些疑虑,不为别的,只因贾家派过来与他贺喜的仆人说贾母已经许下了待他考中秀才之后要为他大办宴席,又说这是难得的喜事,到时候府里的下人都有赏钱拿。老爹只顾着为此高兴,却也不想想他说到底只是贾家的旁亲而已,要论起亲近来怎么看与他关系更加亲近的都该是王家才对吧。
想想王熙凤为贾家劳心劳力,嫁妆付出了不少,骂挨了不少,又在贾母跟前卖了多少好。
还有那薛宝钗,在贾家是又出钱又出力,两人付出的不可谓不多,换来的不过就是一个贾母专门为她们过生日而已,那自己又何德何能能让贾母这样对待呢?
因为他是王夫人的亲戚?因为他讨人喜欢?
这理由说出来他自己都不信,但除此之外还能因为什么呢?
不等王玥细细思考,第二场考试又来了!
又如同前一场那般,在严格搜查之后他们入了考场;而这个时候考官们则在后堂讨论着考题,还是前一场那般,第一题是经文默写,不用细说。后面的诗赋同样是一写景一写史,与前一场没什么区别。唯一值得讨论的便是策论了。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也!这个题目似乎。。。。。。”
这是出自于《论语·泰伯》 这一句话,是孔子赞扬尧舜之治的话。
“怎么?可是有什么问题?”
这个题目可是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当然不会有问题,宋平章对于这一点非常有信心,果然,对这个题目有所疑虑的考官也只是觉得这个题目太过保守了,似乎与前一场考试时的题目差别太大,但当他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之后不用宋平章开口,就有人站出来为他张目。
“圣人之言,岂能有保守不保守之说?”
“刘大人说的有理,阐述圣人之言,追思古之先贤,这是读书人该尽的本分,宋大人出这道题正是千该万该,怎能因此说宋大人保守呢!”
虽然说经过齐□□的改革,现在的读书人不再像之前那般整日将书本的内容挂在口中,完全不干实事,但是到底是上千年的思想禁锢,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哪怕现在的读书人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而变得越来越愿意去干实事,但骨子里他们的思想还是受到了以前的思想的影响。
“再有一则,再过不久便是上皇的六十大寿,我看宋大人这个题目就出得很好。”
虽然只是略提了提,但是能在官场上混的都不是傻子,自然都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圣人之治嘛,可不就该和着上皇六十岁的大寿说出来。
这下子再没人有异议了,宋平章便笑着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这场考试的题目就是定下来了。”
众人都点头,然后宋平章便跟几个考官一起将题目誊写在木板上,余下的几个考官走出去负责维持考场秩序,顺便检查一下考生的身份。
胡庸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感叹,不愧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啊!
圣人之治能有什么,这些考生们说起来无非是国富民安,文风盛行,恰合了他们之前所说的提议。
最重要的是这份考题不单会在考生当中引发影响。
作为顺天府最重要的三场考试之一,府试对于顺天府的读书人的影响并非常人可以想象。
先不说下一场院试,学政官在出题的时候会参考府试的意见。
县学里的每年一度的考试同样也会参考这三场考试的内容出题,而像圣人之治这种话题,既不出格,也能够让考生有话可答,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大家自然会愿意去研究它,在研究的过程中这种思想就会影响考生还有许多老师。
同样,明年的县试,后年的府试和院试也会受到这场考试的影响。
毕竟宋平章眼看着在顺天府干得非常顺利,而朝堂之上对他的政绩非常满意,不出意外的话,他会继续连任,那么明年的考试,还有后面的府试院试,他仍然会出任主考官。
考题在某一方面会反映主考官的偏好,主考官今年出了这种类型的题目,那他在明年就只有极小的可能会出截然相反的类型,大部分都会选择与之相似的类型。
那么对于考生而言,就很有必要提前研究一下主考官之前出的题目以判断他的喜好了。
这在考场当中是一个潜规则了,从科举考试诞生之后这种规则便一直在,宋平章也早该想到了这个局面吧。
不管是有意无意,宋平章这个题目之后,整个顺天府的考生还有相关的老师学者们都会开始研究这个题目。
这种影响看似悄无声息,但是当宋平章将奏折送到太上皇的案前时,它就会爆发出之前一直隐藏的影响力。
走一步,看三步,谋定后动,更难得的是不过是一天的时间,他便已经想到了这个主意。看来宋平章能够做到顺天府知府的位置也并非是完全靠了家族背后的势力,他本人也不可小觑!
当考题发到考生的手中时,大家难免为今天的策论题目与前两天的截然相反而感到诧异,但是惊讶过后更多的却是惊喜,虽然近百年来读书人们受到朝廷的影响越来越重策论,但是好的策论却不好写,策论讲究的是数据翔实,言之有物,若非是受到家族影响,常年接触政事,又或者是真的是天赋异禀,否则一般的学生很难答好。
但是像阐述圣人之言这样的话题相对来说就好打许多,反正只要引经论典,读的书多就可以了。
齐朝又不像前朝那般,□□早就在各大城市设立的图书馆,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只要交纳几枚铜板就可以办理读书证进入到图书馆中看书。
而像他们这些读书人就更享优惠,只要拿着所在的学堂开具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