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黑子的是一名身穿灰袍的青年,他的头发扎在脑后,一缕发丝悬至肩上,剑眉微蹙,眼角微微上挑,目光十分清澈,高挺的鼻梁,薄薄的唇微抿着。右手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把不怎么起眼的剑。
执白子的人年纪约在而立左右,装扮得体,相貌平常,举手投足皆带儒雅之风,想来出身不凡。
观棋不语,司马懿旁观他们对弈,倒是看出几分门道,黑子虽然占据先机,但时间一长,明显是被白子带着走,白子……好像有洞察的能力。
司马懿挑眉,青年落下最后一子。
“三目半。”青年开口,“多谢前辈赐教。”
“你我萍水相逢,我并没有帮到你什么,不必言谢。”那人微微一笑,“倒是我该谢谢你陪我打发了被雨水困住的时间。”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青年起身拿了剑,拱手行了一礼,“单福还有事,就此告辞了。”
“少侠慢走。”
等徐福走远,留下那人才对他们二人说,“两位请坐,方才对弈冷落了二位,失礼了。”
“先生不必客气,我们只是来避雨的。”司马懿恭敬地说道。
那人的目光落在他的斗篷上,微微一笑,并不言破。
春华好好观察了棋局,有些惊讶,“先生,这棋局……是在解惑?”
“姑娘好眼力。”他轻轻颔首。
“既然雨已停,我们也要继续赶路了。”那人不说,司马懿也没有探知对方秘密的想法,开口告辞。
那人送他们出了亭子,“二位慢走。”
走出老远,春华说道:“二公子,刚才那个单福的剑似乎带有煞气。”
“他杀过人。”司马懿解释道,“那位先生替他解开了心结。”
“那位先生,是个奇人啊。”春华听司马懿这么说,才对棋路恍然大悟,“他好像不是修真者,却精通这等奇术。”
“天外有天,这并不奇怪。不过,他的口音好像不是荆州人士,言行举止都表现出他家境不俗。”司马懿说道。
“这也是你不愿意与他多谈的原因?”
“嗯,世家大族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就算我和阿济那么交好,也不会过问对方的家事。”很多东西是见不得光的,一旦暴露只会带来苦难。
“好在有大哥,族里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我和三弟向来能躲就躲。”司马懿说着,看向春华,“往后若族里有人拿那些事情问你,你先和我商量,不要一个人扛着。这些我想到便说了,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我记下了,二公子不用担心。”春华点点头,好像打自他们的亲事定下后,司马懿对她更是没有隐瞒,他要做什么事,就算她不问,他也会解释一番。就算生不出那种感情,他们之间这样也算很好了吧。
·
初平四年秋,曹操挥兵东南,攻打徐州。
身为长子,曹昂自是要跟着去的。
只不过他才回来没多久又要离开,曹丕很是舍不得,晚上要闹着跟大哥一起睡,被曹操提了出来。
“丕儿,你那么黏着你大哥可不行。”平常也没见曹丕跟曹彪曹植好到哪儿去,怎么就这么黏曹昂?曹操盯着曹丕那张跟卞氏有七分像的脸皱起了眉头。
“父亲,孩儿也想像大哥一样上战场。”曹丕被曹操拎在手里,不敢挣扎,弱弱地开口。
曹操好笑:“那你就把功课做好,别整天跟在昂儿身边跟他的影子似的。”
“孩儿知道了。”曹丕闷闷地答应,心里却暗暗做了决定,要努力跟大哥一样,这样才能大哥一起上战场。
第二天,曹昂没有见到往时都会来送别的曹丕,这让他感到有些不适应。
荀彧看到了曹昂的神色,眼角余光往一个角落瞥了瞥,见到一个小小的身影,面上不露声色。
等大军出发,一直躲在暗处的曹丕才慢慢走出来。
见到荀彧在看着自己,曹丕低下头,“荀先生。”
“二公子为什么要躲起来?”荀彧问道。
声音闷闷的满是失落,“我太黏大哥,父亲会不高兴。”
荀彧不知该怎么接话,曹丕似乎也没有想听他安慰的意思,抬起头看他,“如果我能变得跟大哥一样,是不是就能跟父亲还有大哥一起出征了?”
“嗯。”荀彧觉得除了点头,好像怎么说都会让他更失落,二公子毕竟是普通人,怎么可能跟修士一样呢?
·
曹军攻打徐州,不到半月连破十余城。大军继续前行至彭城,大败徐州牧陶谦,陶谦退至郯县,坚守不出。
为了震慑徐州守军,曹操下令屠城,伏尸百万,河流被尸体所堵塞,停滞不前。
杀戮引发的天象,被各地的修真者看在眼里。
“为了土地不惜杀掉百姓,怨气冲天,徐州的天都红了。”南阳一草庐旁,少年观到天象,不由喟然,“连曹孟德都如此,难道天下已无明主了吗?”
长安城内,李儒和贾诩因徐州的方向出现的异象来到长安最高的建筑顶上。
“如此决绝,看来曹操的心境已经变了。”李儒笑着看向贾诩。
贾诩摇头,“还不够。”
失去的不够,即使心境会因为失去重要的东西而变得成熟,未必就能强大到能面对更大的打击。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曹二被他老爹拎着的地方自己笑出声了_(:з」∠)_
第21章 天命
山脚下,萧瑟的草木与错落石块布下浑然天成的阵法,不远处的高地上,住在草庐里的少年停下收割的镰刀,直起身张望。
“他倒是一点也不担心我会出去。”司马懿躺在草地上,嘴里叼着一根不知名的野草,翘着腿一晃一晃。
在他附近,春华已然入定,正潜心修炼。
他们在这阵法中已经消磨了大半年的时间,倒不是破不了阵法,而是这里有着与陆浑山不相上下的灵气,阵中没有杀机,俨然只想困住他们,布下这个阵的人又迟迟不出现,司马懿建议他们就在阵中呆着,顺道利用丰沛的灵气帮助春华修炼。
这个阵法与战国时孙膑的八卦阵相似,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但阵中多加了一个阵眼,布阵的人在阵眼的位置撒了一把豌豆①,并注了一道灵力,八门随着豌豆的动作而变化,不再是原始解法那么简单。
司马懿对这位撒豆成兵的布阵者十分感兴趣,约莫就是庞统口中的卧龙诸葛。
橘红色铺满了大半天空,南迁的飞鸟悠悠飞过,不留痕迹。
司马懿一个打挺站了起来,揣着手微微一笑:“既然来了,何不现身一见?”
“踏”
金边白靴踩着半黄的草出现在他面前,少年一身白底绣金长袍,一双眼带着悲悯的目光,清秀的脸上不带任何表情,却散发着最圣洁的纯净,目光相触,仿佛能看清人心底的黑暗。
“卧龙诸葛亮?”司马懿挑眉,没想到对方会是这样一个人,好像脱离了尘世,半点不沾人间烟火。
“幸会。”少年点头,“之前一直在忙耕种之事,方才刚刚收割完毕。”
诸葛亮没有要解开阵法的意思,解释自己为什么大半年不出现之后,一言不发,与司马懿对视的双眼转向一旁入定的春华。
眉心一阵刺痛,司马懿身形一动,挥袖打去诸葛亮的突然发难。
“你干什么!”一言不发在他眼皮底下伤人,他对诸葛亮的印象瞬间跌落低谷,想不到诸葛亮与蒋济一样,都是光天赋。
“天下三分,只归一人。”诸葛亮站在阵法外,淡淡地开口,答非所问,“若想天下一统,卧龙凤雏冢虎只能留一人。”
“谬论。”司马懿冷笑。
他的讥讽,诸葛亮视而不见,“是否谬论,想必你也清楚。”
司马懿哼了一声,算是默认他的话,“所以你就让黄硕派傀儡来暗算我和庞统?”
“傀儡只不过一试你们的深浅。”如果连傀儡都对付不了,也就不值得他投入太多注意。
“好,暂且相信你的话。可你方才的举动又是为何?”就算他们三人免不了宿命的纠缠,方才诸葛亮为什么要对春华出手?
诸葛亮答道:“她的身上有真龙之气,日后定会诞下真龙。”
“所以你要杀她?”
“不错。”诸葛亮点头,“如果天下最终落入你司马氏之手,那天下枭雄与我的出现又有什么意义。”
“他人与我何干?”司马懿瞬间觉得,他来南阳见诸葛亮简直是个笑话,他的思维太过悲天悯人,好像他自己代表的就是天意。
“我是天选之人。”诸葛亮似能看穿他的想法,淡然道。
忽地,诸葛亮抬手覆在阵法边缘,掌心发出两道灵力,瞬间逼近。
“狂妄。”司马懿五指凭空一抓,往白光丢出一股雷电之力,在刺耳的“噼啪”声中,白光被雷电燃烧殆尽。佩剑在手,凌空一划,雷电之力将阵法强行破开,卷起强大的气流刮往四周,草木荡起阵阵波纹,往四周扩散开去。
诸葛亮在司马懿动手的那刻已跃至空中,单手运起灵力向上一指,身后顷刻浮现出一个巨型八卦虚影,光箭簌簌而下。
司马懿足下一踏,用灵气撑开防御结界,一跃而起,雷电之力霎时逼近诸葛亮,倏尔却见眼前身影消失,一道灵力击中他的背心,力道之大将他生生击落地面,在地上砸出一个大坑。
白衣翩跹,飘落而下,诸葛亮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你打不过我。”就算他们修为相当,光的速度远远大于声的速度,天赋的优势注定他是上天的宠儿。
“那倒未必。”
脚下土地轰地一响,司马懿破土而出,眼睛盯着诸葛亮,目光却越过他,落在已经站起来的春华身上。
诸葛亮也意识到了不对,正要腾空而起,脚却被冰封住,与大地练成一片。
眨眼间,冰封千里,举目所至皆是一片严冬景象。
春华一手握着君墨,一手举着纸伞,步步走近,只闻一声轻笑,“你想杀我?”
灵气附于脚上,融冰脱困的刹那,地面刺出的冰高高耸立,泛着晶莹的光。
“我与你无冤无仇,只为一己之私就妄想取我性命,还摆出一副高洁孤傲的模样,身为修真者,我真为你感到不齿。”同样是光天赋,为什么差那么多?她在他身上只感觉到了寒冷,没有一丝一毫光属性的温暖,更别提让人感觉到亲近了。
春华朗声道:“二公子,还记得陆浑山那头妖兽吗?”
司马懿笑道:“当然记得。”
“既然他先动的手,若不应战,倒显得我怕了他。”春华把伞往空中一抛,翻身踏上伞面,身若惊鸿,剑若游龙,寒冰之气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减缓了诸葛亮的动作。
继而,一剑惊天,白昼卷起千重乌云,浓如稠墨,深蓝色的剑夹带天雷之力垂直劈下——
剑气所过之处地陷三尺,寸草不存,生生在山间划出一条沟壑,四处弥漫着一股烧焦的气味。
“有人救走了他。”春华缓缓降落,将君墨收回。
“由他去吧。”司马懿眼前,白衣少年的影像一闪而过,眉头微蹙,“阿济曾说,光天赋的拥有者最容易走极端,我原以为他在开玩笑,最纯净的力量怎么会极端,如今不得不相信。”
越是纯净,越容易沾染尘埃。
“天命又有谁说得清楚,不想了。”司马懿轻轻一笑,念了个祛尘术,对春华伸出手,“我们回去吧。”
“好。”把手放进他的手心,春华抿着嘴,翘起嘴角。
·
二人回到温县,还没来得急喘口气,司马懿又因一封信再次离开,这次他没有带上春华。
那封信出自刘和之笔,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