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丕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说道:“仲达,你要我多等了七年,打算如何还?”
司马懿笑笑,闪烁的眼里是全然的承诺,“这条命还你,要不要?”
“要,怎么不要!”曹丕哈哈一笑,只觉得那些岁月的阴郁一扫而空,“你给的我都要。”
司马懿在他身边微笑,温和而包容。
一旁站着的郭宸觉得自己变得透明了,转过脸小小声道:“我快闪瞎了有木有!”
两人聊了一会儿,终于想起了被他们遗忘的郭宸。
“阿宸,你先在二公子府上住着,我先带你嫂子回去,过几日再来接你。”司马懿说。
“好。”还是义兄好,还记得过来接她。
曹丕笑,“阿宸不想回去也没关系。”
“……”二公子你开玩笑的吧?郭宸连翻白眼都省了。
史载,建安十三年,司马懿迫于曹操威势不得不效力曹营。
同年,司马师出生。
·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废三公,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
七月,曹操南下亲征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投降曹操。
此时,依附刘表屯于樊城的刘备听闻曹操抵达新野,遂率军往江陵撤退,打算赶在曹操之前占领重镇江陵。
曹操接到信报,感到头疼得厉害,无奈地笑笑,说道:“早年我不停奉孝的劝告,方才有了今日之患。”随即亲自率领五千轻骑自襄阳追赶。
追了三百里后,曹操和刘备在长坂相遇。
作者有话要说:
请带好太阳镜→w→
第50章 南征
两军相遇,尽管刘备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大多数士卒并没有武装,与曹操的精锐虎豹骑作战无疑是以卵击石。
兵刃交接间,诸葛亮当机立断对刘备说:“我军尚不足以与曹军正面对抗,请主公先走。”
不消一刻,败绩逐渐显露,张飞也劝道:“大哥快走,俺来断后。”
“益德小心。”刘备遂带数十亲卫与张飞、诸葛亮等从乱军中往长板桥的方向奔去。
行至长板桥,待刘备等人安全通过后,张飞勒马横刀立于桥上,“诸葛先生,你们带大哥先走。”
曹军骑兵追着赵云一路来到长板桥,只见一彪形大汉稳如泰山当关而立,手持长矛,怒目而视。
“张将军!”
张飞颔首,“子龙,走!”
赵云空出单手抱住怀中的婴儿,两腿夹紧马肚,马匹扬蹄越过长板桥。
随之而至的曹军蜂拥上前。
“砰”的一声巨响,在曹军兵马踏上桥身,自桥的中段开始,曹军这一侧的桥崩断坠落,滚滚河流令马匹不敢往前。
“吾乃张益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一记暴喝如雷贯耳,冲在前的曹军纷纷受惊落马,一时阵脚大乱。
曹军后方,曹操手持缰绳,眯眼眺望,已不见了刘备的影子,开口道:“让他们撤吧。”张飞的气势已经把他的虎豹骑压制住了,就算冲过去,也赶不上刘备。
刘备逃脱后,放弃江陵,转往江夏。
在这次遭遇战中,徐庶的母亲被曹纯捕获,徐庶不得不放弃与刘备逃亡,投奔曹操。
徐庶在走之前专门向诸葛亮道别。
“阿亮,我要走了。”青年依旧灰衣打扮,怀着抱着他的剑。
诸葛亮说:“好像每次都是你先道别,这一次没有来日再聚了吗?”
徐庶为难地挠着脑袋,“啊……这一次不太一样,如果你能打到北边,或许我们还能再见面吧。”
诸葛亮别过头,不甘心地说:“如果主公听我的劝告拿下荆州,你就不用走了。”
“同是汉室宗亲,主公太重感情。”徐庶笑笑,“阿亮,如果你肯低下头,主公或许会听进你的话吧。”两人认识那么久,阿亮永远给人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这样只会让主公对他多有顾忌吧,就像刘表对主公的态度一样。
诸葛亮说:“如果主公对每一个汉室宗亲都这样心软,就算他肯听我的也办不成大事。”
这倒也是,徐庶叹了口气,“遇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找点事情刺激一下主公,一旦他肯下决心,就算是天子驾到也阻止不了他吧。我该走了,你的腿疾……不要太勉强。”
“我知道。”诸葛亮点点头。
“阿亮保重。”
“保重。”
徐庶对他挥挥手,转身离开。
走出没几步,身后传来诸葛亮清冷的声音,道出的话却令他感到无比温暖:“元直,等我几年,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徐庶的脚步也没有停下,他看向远方的天空,默默做出一个口型。
我等你。
·
曹操在九月前取得江陵,纠集了数十万人马,部署了在江夏边境提防刘备的守军后,亲自率领大军南下至乌林,准备在赤壁登陆。
曹营主力几乎是倾巢而出,曹仁、张辽、张郃、于禁、徐晃、李典、乐进、朱灵等等全部接到了曹操的安排。
面对这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哪怕现在曹军的情况不适合继续南征,也没有人会出来阻止触这个霉头,那些说得上话的都忙得不可开交,剩下的连话都说不上更别提出来劝告了。
不过总有例外,贾诩把其中利害看得一清二楚,他认定的人是曹操,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找了个时间去见曹操,一来就劝道:“主公,荆州人心未定,此时不宜南征。”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曹操拒绝,照理来说这个时候劝谏的应该会加把劲,可他等了半天,也没等到贾诩下一句,抬头一看,贾诩又恢复了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这个贾文和……
曹操顿时不知该说什么好,“文和,你就不会再劝劝?”
贾诩抬了抬眼皮,淡淡地说:“我是贾诩。”不是郭嘉,说再多您也听不进去,何必多此一举。
显然曹操听出了贾诩的潜台词,默了一瞬,挥手让贾诩下去,独自一人呆在屋里。
贾诩走出来,正好撞上捧着一摞竹简正要往里走的荀攸,广袖一动,把人给拉住了,引得荀攸奇怪地看着他。
这也怪不得荀攸会有这样的反应,要知道贾诩平时谁也不套近乎,真正能跟他算得上有关系的,除了已故的宣威侯,就只有主公一个。
“等会儿再进去。”贾诩松开手,说道,“主公在想郭奉孝。”
荀攸顿时换上一副“我懂”的表情。
两人就这么在门口杵着,荀攸手上那摞东西可不轻,贾诩瞅了他两眼,好心帮他接过来拿着。
旁边也没什么人,荀攸道了声谢,寻思着开口了:“其实主公南征本就是为了奉孝。”
一是因为当初没有听郭嘉的劝告留下了刘备这个隐患,二是曹操一直有意平定天下后让郭嘉来治理,也就是接替荀彧的位置。
贾诩很想说儿戏,但他说不出来。
世上总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计后果,前有李儒为他做的一切,现在到曹操,他说不出这个话。
不过确实是儿戏。
至于江东这边,曹操给孙权的通告是打算借他的地盘征讨刘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假道伐虢的老戏码,唇亡齿寒的道理孙权很清楚,所以他这一仗,要么他江东来打,要么跟刘备一起玩完。
孙权清楚,刘备当然也不糊涂,他派了诸葛亮去谈联合抗曹。
刘备这个时候有多少人马,三方都心知肚明,诸葛亮来谈判不过是表面走一个过场,但即使如此,孙权还是得接。
私底下,周瑜把他跟诸葛亮的谈话情况告诉孙权,孙权说了一句:“刘玄德实在狡猾。”
周瑜点点头,“刘备能从当初诸侯乱战一直混迹到今日,着实不凡。”
当初的各路诸侯,如今死的死、灭族的灭族,反而是当初在张邈旗下曹操一人做大。
“曹操欲借刘表旧部水军渡其步兵主力,公瑾有多少信心?”孙权问。
“曹操大军人数众多,且来势汹汹,但他有五点致命伤。一是关西韩遂马超为患;二是曹军多为北地任,不善水战;三是时间,现在正值寒冬,没有草料虎豹骑也威风不起来;四是水土不服,很容易患上疾病;五是荆州刘表旧部人心未稳,大动干戈不是明智之举。”周瑜分析完毕,俊美的脸庞浮现一丝困惑,他对孙权说,“曹营不乏能人,不会看不出这些弊端,若换作是我,绝不会选择这个时候急着南征。”
孙权也听出了一点门道,“公瑾的意思是,曹操很急?”
“是。”曹操这步走得太急了,好像有什么在催赶。
孙权蹙眉沉吟片刻,突然冒出一句:“仪式。”
“……”周瑜诧异地看着他。
孙权笑笑,若有所思地道:“或许荆州的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主公的意思是,曹操根本没打算收下把刘表的旧部?”那就是说曹操已经放弃了南征吗?不,不对,应该是……
好像有什么关键被他漏掉了,周瑜低头思考。
孙权也不催,静静地等周瑜得出结论。
“噼啪”,烛芯一跳,那双琥珀色的眼睛溢满七色流光。
周瑜微微一笑,“主公,曹操是打算来一场豪赌。赌注就是他入主荆州后收服的势力,成与不成,对他本身并无亏损。”
赢就能一统天下,输就当根本没有过这场赌博,刘备那是狡猾,曹操这叫奸诈。
“曹操是想让我们和刘备闹起来吧。”孙权盯着烛火,淡淡地说。
曹操在稳操胜券之前,不想让江东强大,就只有走制衡一路,制衡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两个势力互相牵制,以保证他自身的主导地位。
“是。”周瑜很欣慰,自孙权从孙策手上接过江东,自己就一直替孙权忧心大小事务,好在他的成长非常迅速。
相信要不了几年,即使他不在,孙权也一定能应付自如。
·
这次南征,曹操一个儿子都没带,曹丕依旧帮荀彧打下手,不过自从曹植被也被拉出来后,他的工作量减轻了一些,虽然不是很明显。
司马懿拜访曹丕,因为春华最近忙着照看阿师,就把阿蕙丢给他这个当爹的,好在小姑娘打小就比较喜欢黏着父亲,也就没有什么被娘亲冷落了的想法。
“子桓叔叔好。”阿蕙乖巧地打招呼。
曹丕的表情温和了不少,“阿蕙乖,睿儿在后院,你去找他玩吧。”
小姑娘瞧了一眼自己父亲的脸色,得到同意后,从司马懿怀里蹦下来,一溜烟跑了个没影儿。
托两个当爹的福,曹睿跟司马蕙玩得很好。
“仲达,既然他们玩得来,不如我们做长辈的给他们定亲可好?”曹丕想什么来什么,尤其是在只有他和司马懿两个人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收敛。
司马懿无语地瞥了他一眼,“请恕懿直言,睿儿也像二公子一样喜欢比自己年纪大的吗?”
“……”曹丕先是一愣,再反应过来冲着司马懿挑了挑眉,不怀好意地笑了,“这可说不准。”
司马懿眼角一抽,“这是还得春华点头才行。”他司马仲达还用不到靠女儿来维持家族利益。
“那真是太可惜了,姐姐一定不会答应的。”曹丕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屋外纯属路过的郭宸一点不落地听了全部,一脸呆滞地走过,直到她消失在拐角处,才忍不住发出毛骨悚然的笑声。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整理第三卷大纲》a《
目前春华还没有正式走贾诩线,打完赤壁还要在师父这边刷一段时间的存在感……
卷三·百代江山戏一出
第51章 赤壁
等郭宸的脚步声远去,司马懿淡淡地扫了曹丕一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