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讲录-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戊二、详示(分四)
己一、得记离相(分四)
庚一、问答略明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燃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

这段经文,为什么佛又把前面‘授记’的公案再引出来呢?因为这地方讲到:‘没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然说没有这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么说这个‘菩提法’也是‘空’的!那么,世尊!您在然灯佛那儿授成佛之记,这不是得了个‘菩提法’吗?您没有得‘菩提法’,那您又怎样授成佛之记呢?假使这个‘菩提法’是‘空’的,世尊!您‘授记’当然也是‘空’的,结果‘成佛’的时候,当然也是‘空’的,那不是落于‘断灭’了吗?佛要解开这个疑结,就引证授记的这个公案说:我得的这个‘菩提法’人,是‘无法可得’才授成佛之记的。为了要给你们明白,所以才问须菩提:‘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须菩提‘深解义趣’,懂得了‘离相’的‘道理’,所以回答说:‘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法可得,才是真得。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无法可得,才能舍离‘法执’;有法可得,反而落入虚妄,落入‘法执’。你虽然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也不能执著这个‘菩提法’,这样才能成就‘离相降心’,以‘无住’来‘安住真心’的般若妙慧。这部金刚经你不去听法师讲经,是永远不会懂的。你听多了,对于经的道理才会越听越熟,才会有所领悟。金刚经前半卷解释,教你发心度一切众生要离‘众生相’。由十七分起,这后半卷说明了连能度的这个‘心相’要离开。就连这个‘授成佛之记’的这个‘相’也要离开。

‘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否?’这个问题在前面第十分就有问答过,但是这个地方有个深浅不同;前面第十分的问答,是针对没有一个‘所得’的‘菩提法’,把‘能’与‘所’分开了。其实‘所得’的‘菩提法’还是‘心外之相’。十七分这里所说的是没有‘能得的心相’,连‘能得的心相’也要空掉。这就把佛说的‘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归纳起来,连这个发菩提心的人都空了,那里还有个‘菩提法’可得呢?连那个‘能得’的人都空了,那里还有‘所得’的‘法’呢?为什么‘能得’的人也是空的呢?因为他内心的‘能得之相’已经空掉了。内心都空了,那里还有个‘能得’的人呢?心内都空了,那还有个‘心外的菩提法’可得呢?这就叫‘一切法空’,也就是须菩提‘深解义趣’悟到的甚深义理。这里是说连‘能得’的‘心相’,也要‘空’。这就比前面第十分又更进一步了。前面是‘空’:‘所得的菩提法’,这里是‘空’:‘能得菩提法的心相’。发菩提心的人,他的心都空了,那还有个‘所得’的‘菩提法’呢?所以实实在在佛在然灯佛面前,没有个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佛就给他印证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重演‘如是’,就是加重语气,是绝对之词,是说你绝对没有错,你说的绝对是对的。

庚二、印证详释(分二)
辛一、印证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印证好了,又何必把须菩提这句:‘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再重复的说一句呢?这是特别提醒我们,叫我们听的。这是佛恐怕我们到目前为止,所明白的道理,在观念上会认为如来在然灯佛面前授记,确确实实有个记可授,确确实实有个法可得,只是不许著相而已,因为你一著相就不对了。怕我们明白就明白到这里而已,这还是没有彻底的解悟。佛担心我们还在怀疑,我们心里头还存有个‘菩提法’可得的这个心理。须菩提尊者,他听到佛最近讲的,连那个发菩提心的人也是空的,那个‘能得’的人都空了,那还会有‘所得’的‘法’呢?通通空了,实实在在没有‘能得’的人与‘所得’的法,须菩提尊者是彻底开悟了。释迦佛恐怕我们后来的众生,尤其是末法时代的众生,还没有悟到这一层甚深的道理,所以把须菩提的话,再重新的印证一下,就是要告诉我们,心里绝对不可以还存有这个疑见,认为这个‘菩提法’只是不能执著而已,最后还是有‘所得’的。如果有这种的见解,那不就是说你心里面还是存有一个相吗?所以佛再印证,再重说一句,就是教我们要彻底把这个‘有所得’的观念,空得干干净净。实实在在没有个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一切法,都是从因缘生,菩提法也是从因缘生,从因缘生的法,当体即空,那有个实实在在的菩提法呢?佛再印证,再重复须菩提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我们把心内的‘有所得心相’空得干干净净,而不生执著;希望我们当下真正的解悟这个‘菩提法’。

辛二、详释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须菩提!假使如来有个法可得,得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那么然灯佛就不会与我授记了。换句话就是说,绝对没有个法可得,也没有能得的心,也没有所得的法,所以,然灯佛才给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这两句是然灯佛给他授记时说的话。假使然灯佛不与我授记,就不会这么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先把释迦牟尼这个名字解释一下。这是我们本师教主的德号,释迦牟尼翻到中国话叫‘能仁寂默’,新眼疏和心印疏都有解释。‘能仁’就是慈悲,能仁慈一切众生,这是如来的悲心。‘寂默’是‘寂静’而‘不著相’,这是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号,含有‘悲智双运’的意思。合起来说,如来运用‘悲智’双轮,而去普度一切众生。为什么大乘经典难懂呢?因为一时说‘空’,一时说‘有’。‘说有’就是‘悲心’。众生在苦海里受苦,你不去度众生可以吗?你不去度众生出离苦海,你就没有慈悲心,就落个二乘人,何以故?因为二乘人偏于智慧,悲心少,自己了脱生死,出三界,众生怎样受苦,他不要管。所以小乘人他不能推大乘车。那么你要度众生,也不要落入著相,一著相就变成凡夫了。何以故?因为凡夫有悲心要去度众生,但是他却处处著相,他没有智慧来远离执著,尽管发悲心要去度众生,但处处著相,这样众生度得了吗?所以度众生,就不要著相,你要去启发离相智慧,由这个智慧来‘观空’才能不生执著,所以这叫‘悲智双运’,这样才能推得动大乘车,才能运载一切众生,由生死走到涅槃的安乐处所。如来的德号叫‘悲智双运’就是这样解释。记著这一个名词就好解了,实际上,释迦牟尼佛‘能仁寂默’这一个德号,就包括三藏十二部的道理,他就是‘空有不二’的一个德号,他是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寂默’就是‘空’,能仁慈一切众生属于‘有’。但是如来的‘有’跟凡夫的‘有’不同,如来的‘有’叫‘妙有’;如来的‘空’不是‘断灭空’而是‘真空’。‘妙有不有’即是‘真空’;‘真空不空’即是‘妙有’,‘空有一如’就是中道。这么一个德号叫‘能仁寂默’。你懂得‘能仁寂默’这两个名词,三藏十二部的道理,你都能用‘能仁寂默’来解释,都能解释得圆融无碍。

这就讲到,我释迦佛要是著了个发菩提心的相,然灯佛在当时就不会给我授记,也不会讲这两句话:‘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汝’是指著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就是善慧菩萨。‘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遇见然灯佛,善慧菩萨,这时候授了记,然灯佛跟他说:你在九十一劫以后,就会成佛,佛号叫释迦牟尼!‘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这就是说,那时候我心里要是有个执著,执著有个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了。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前面说,我在授记的那个时候,要是有个分别心,我今天要得菩提法,然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也不给我说授记的两句话:‘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实’的‘以’字,应作‘因’字讲。因为当时,实实在在没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时候,我不但‘我执’已空,‘法执’也空,没有能所分别,没有能得之心,没有所得之法,这叫‘实实在在没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说他自己的功行,到了授记那时候的境界(功夫),那时候,我心空境寂,我的内心是空无所著的,外面的境界也是寂灭的。我内心一空,所以没有一个能得之心,外面的境界寂灭,我没有所得的法。没有‘能得’,没有‘所得’,以是之故,然灯佛才给我授记,才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因为他授成佛之记,就是他已经是修到了八地菩萨位了。现在先讲八地菩萨位是怎样修来的呢?起先你用功修行,到‘法执’的‘分别心不起’就能‘深解义趣’;‘法执’不起,就能证到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就是大彻大悟的一个菩萨位,跟小乘证初果位的意思一样,但深浅不同。小乘证得初果,他分别‘我执’不起,所以他叫做小乘圣人。这个大乘行者,是‘我’‘法’二执要一起断除,那个分别所起的‘我’‘法’二执,通通把他空掉了,空掉了他就证得了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叫做大乘圣人。由初地菩萨以后,就要用功修行断这个与生俱来的‘我’‘法’二执,断到八地,到了八地,他已经到达无功用行的位了,这个时候,他不要用功,自然不退的往前精进,他有这个功夫了,才有资格来授成佛之记。所以他里面没有一个‘能得’的‘心’,外而没有一个‘所得’的‘法’;能所分别,他不起。不但分别的这个‘法执’他没有,连那个俱生的‘法执’他也不起。这样,他才能授成佛之记,然灯佛才会跟他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庚三、征起转显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是完全用来解释如来法身的。‘诸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缘生则生、缘灭则灭,无有自体;如来的法身于一切法里面,却如如不动,不随诸法生灭去来;因为如来法身的本身是不生不灭,无来无去的‘真如理体’。故说:‘如来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