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讲录-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一个佛世界,一个佛世界就是一尊佛教化的世界,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算多不多呢?’‘甚多。世尊!’须菩提回答说:‘这个佛世界太多了,世尊!’这下面就说到:众生多,众生的心念也多。‘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尔所’二个字,就是‘恒河沙数的恒河沙’那么多的佛世界,用‘尔所’二个字来代表,‘国土’就是世界。‘尔所国土中,’就是说有如‘恒河沙数的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就有无量数之多,如果讲到‘恒河沙数的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里面的众生,简直是多得不可思议了。在多得不可思议中,每一个众生的心念都是千差万别的,他的妄想心,也是念念不停息的;他一时想这,一时想那,这些众生的心念千差万别;而且有无量数那么多的众生,他们的心念差别总和,那就根本不可思议了。但是‘如来悉知’,这不可思议的心念差别,如来通通知道,这叫‘佛知’。这些多到不可思议的众生,他们的心念差别为何如来通通知道呢?‘何以故’呢?‘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因为如来他懂得‘三谛’的道理,不但懂得,他还亲证过。这个‘诸心’就是众生的心,有那么多的‘诸心’。‘皆为非心’——这又怎么说呢?如来所知的‘诸心’,就是众生妄念分别的这个心,如来通通知道。因为这个心本非实有,当体都是空的,所以才说‘皆为非心’,如来知道众生念念分别的,是缘生缘灭,当体即空,如来所知的这个‘杂念心’是经过如来‘五眼圆照’过后,所以知道他是‘非心’,因为是佛知佛见,所以才能澈底的见到,多到不可思议的众生的心。‘是名为心’在如来份上,他证到中道第一义谛,这才叫‘是名为心’。说个比喻,如来证得的‘大智慧’,把他比喻为一个‘大圆镜子’,众生都在这个镜子上起分别,而那个‘大圆镜子’就像尽虚空、遍法界那么的大。这个‘大圆镜子’大到,就像周遍‘恒河沙数的恒河沙’那么多的佛世界那样的大。这里面的众生,虽然多到‘不可思议’,但都在‘大圆镜子’那儿起分别、打妄想,而‘大圆镜子’并没有‘起心动念’要去了解他,但是众生的一举一动,在打什么妄想,在‘大圆镜子’上面都自动的现出影子,所以如来不起分别,就能‘悉知悉见’,全部知道全部见到。按道理上讲,众生有千差万别的心,这是按‘世俗谛’上讲,说明他‘有个心’;按‘真谛’上讲,只是‘假名为心’而已。如来已证得‘中道第一义谛的心’,所以你的妄想心,都在如来的‘真心’里面显现,如来他怎么会不知道呢?下面再加以解释把他总结起来。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里推众生的杂念心,没有个真实可得。为什么说众生的心‘即为非心’呢?因为众生的心是个妄想心,这个妄想心,他念念不停,轮转于过去、现在、未来,念念分别这三个时际。但在这三个时际中,要去找这个众生分别心,真正停留的处所都找不到。因此才说:‘三际求心,不可得。’‘心印疏’上有‘三际求心,不可得’的偈颂:‘三际求心,心不有;心不有处,妄缘无;妄缘无处,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我们把这偈颂念熟了,还要去思惟;要闻、要思、要修,才能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意思。‘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际’就是时间。这三个时间,‘过去心不可得’,因为‘过去’已‘灭’,这个‘过去心’就是我们的妄念,已经过去的一切,你再对他起种种分别,这叫‘过去心’,‘过去心’他已‘灭’了,没有了,你要上那儿去得到这个过去心呢?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他不停,也叫‘不住’,他不停住;这一念中具足九十刹那,一刹那具足九百个生灭。众生的心念,他念念不停,不会停住,你想得个‘现在心’,他已经过去了,你有个念头,想要得到他,他又过去了,非常的快。因为‘现在心’不停,所以说:‘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又怎样呢?‘未来心’他还没生出来,才叫‘未来心’。因为他还没生出来,所以说:‘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先解释:‘三际求心,心不有。’过去心已灭,心不有;现在心不停,心不有;未来心未生,心不有。‘心不有处,妄缘无。’我们众生是个攀缘的心,有能缘就有所缘;能缘的是我们的妄想心,所缘的是虚妄的境界。能缘所缘都叫‘妄缘’,都是虚妄不实在。你这个时候‘三际求心心不有’,如果到了‘心不有处,’你观想到‘心不有了’,妄缘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妄缘无’。你要把能攀缘的妄想心给他观空,妄想心观空了,他还能去攀缘心外面的妄想境界吗?所以能缘的妄缘没有了,所缘的妄缘也跟著没有了,这就称为‘妄缘无’。这个‘妄缘无’,就是已把‘妄缘’‘观空’了,妄缘没有了;因此也不打妄想了,也没有执著心外面的境界了;已经把妄缘通通抛舍得干干净净,这叫‘妄缘无’。到了这个时候,他并没有落入‘断灭’。‘妄缘无处即菩提’,烦恼妄缘虽然灭了,但是‘菩提智慧’永恒存在的;这个时候,‘菩提智慧’发生了,‘菩提智慧’是人人本具有,各各不无,并不是从外面来的,也不是释迦佛给我们的,那么,我们的‘菩提智慧’怎么不现前呢?就是给‘妄想心’障碍了,覆盖了。释迦佛初成正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就说过这样的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前。’你现在把‘妄缘之心’‘空掉’了,‘菩提智慧’就生出来了。这个‘菩提智’是从那儿生的呢?‘菩提智’是众生本来具有的。‘菩提智’一生,就是证了‘菩提智果’。成佛有二个果,一个叫‘菩提果’,证‘菩提智果’是个怎样的境界呢?‘菩提智慧’他所缘的是‘平等’境界。因为‘生死涅槃本平等’。佛法最难了解就是大乘佛法,尤其是最上乘佛法。而我们众生不明自己的生死之苦,佛说法度生先说‘四谛法’,先说‘苦谛’要我们知道苦,让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的生死大苦,你知道了生死大苦,就会害怕生死之苦。你要出离生死之苦,你就得去修行用功,去求证‘涅槃’。‘涅槃’是梵语,此云:‘寂灭’,意思就是把烦恼断尽生死都‘寂灭’了,就会证得了‘涅槃’。这是对小乘人说的。对大乘权教菩萨来说,虽然他了解生死‘涅槃’本空,但是他想到我有个‘大乘涅槃’可证。我所了的生死,比二乘人还了得、究竟。我不但要了脱分段生死,也要了脱变异生死。因此权教菩萨他还是有个著相在。但是到了最上乘法,他认为生死跟涅槃只是对待的假相。这是因为你有个妄想心,所以才能分别知道有生死。你怎么知道有涅槃呢?因为你的妄想心执著,认为有个生死之苦,必须要入‘涅槃’才能解脱这个生死之苦。所以你才执著有个‘涅槃’可得。但是你这个认为还是‘妄想’的功能。你现在‘三际求心,心不有;心不有处,妄缘无。’那个能攀缘的妄想心没有了,‘菩提智’就发生了,在‘菩提智’中无有生死去来可得,因为在‘菩提智’中生死本空,对著「生死’才说‘涅槃’。生死都空了,那儿来个‘涅槃’可得呢?所以才说:‘生死涅槃本平等’。你懂得了这个深奥的妙理,你就懂得最上乘的大乘佛法了。但是你可不要粗心大意,一粗心大意,你又会落入‘豁达空’。假使你认为‘生死’本空,就认为没有生死可了,‘涅槃’本空,又何必修行用功去求证‘涅槃’呢!你以为这样就是了解最上乘的佛法,其实你已经落入了‘豁达空’,古人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遭祸殃。’你虽然在‘理’上‘悟’到‘生死涅槃平等’,但是你还没有达到真实的‘涅槃生死平等’的境界,所以你还要脚踏实地去修行,去求证。须菩提尊者已‘深解义趣’,他是真实的开悟。开悟了,他还要起修,不修行又怎么能证得‘佛果’呢?所以佛法难学就难在这里,因为一时说‘有’,一时说‘空’,所要研究的就是这些道理。既然讲到‘三心不可得’的偈颂,现在我引证一个公案来讲。

中国大乘的顿教禅宗,最初由达摩祖师把他带入中国。因此达摩祖师便成为东土禅宗初祖。他游化到了河南省的嵩山少林寺,就在那里落脚安居下来。后来遇到慧可大师来亲近他,他看出慧可大师是可成就的法将,心中欢喜此禅宗顿门心法有所承传。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名神光。神光由达摩传法后才改名为慧可。慧可二字含有‘智慧足够了,善根可以了。’神光本是讲经法师,深通教理,求法的精神,甚为精进。他听说有位从印度来的达摩祖师在传‘禅宗顿门心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他就立刻去亲近达摩祖师,学习此法门。这个公案的内容是:禅宗二祖慧可禅师,侍初祖达摩,因立雪断臂,求初祖安心。初祖曰:‘将心来与汝安。’慧可曰:‘觅心了不可得。’初祖曰:‘与汝安心竟。’慧可遂彻悟,嗣二祖位。现在将此公案解释一下。

二祖求达摩祖师安心说:‘我是真心为求法而来,我修道修了这么多年,我的心还是不能安定下来,求老和尚慈悲,给我一个安心法门。’达摩祖师慈悲怜愍,就说了一句法语:‘将心来,与汝安’意思是说,把你的心拿来给我,我才能帮你将心安好。神光便去找自己的心,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向内一观,就说:‘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那个不安的心,我寻觅了整个内心,竟然找不到那个不安定的心。达摩祖师又说了一句法语:‘我已安汝心竟。’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神光当下豁然大悟,心中就明白过来,心也就安下来了,而得到了初祖的传法。

从这个公案,我们可以把他合到金刚经的‘三般若’来研究。金刚经他是教我们要先去‘悟到’:‘实相般若’的道理,再去‘证入’:‘实相般若’的境界。你要怎样去‘悟’,怎样去‘证’这‘实相般若’呢?你要依著「观照般若’,从闻、思、修的‘观照’上先把‘般若’的道理研究通,这样才能依‘文字般若’去起‘观照般若’。中国的顿教禅宗,他不跟你讲一些解释道理的文字上的理论,怕你只在文字上分别而不去实修,他有他的一套接引众生的方法。如初祖度化二祖,他就说:‘你将心来与汝安。’这一句话就是‘文字般若’,一句话虽只有一句,他也是个语言相,写到书本上还是文字,那就是‘文字般若’,因为初祖说这一句话是应机而说的,不是为了说明‘事理’,解释道理的文字,而是接引二祖入‘实相般若’的‘文字般若’。这个时候,神光慧可大师在他的‘观照般若’上就‘觅心了不可得。’这在宗门下叫做‘回光返照’,一般人都‘往心外看’,尽著心外的尘境,不能把心收回来。应用‘回光返照’来照自己的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