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与众生结到了佛法的善缘,这样一来,生生世世都会成为菩萨道上的道友,你成了佛,他们也会来护持你的佛法,这就是与众生多结佛法善缘的果报。所以你们时常要记住,这句话:‘未成佛道,要先结人缘’。
再来看经文,‘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这个‘慧命’,就是长老,即长老须菩提。为什么会翻为‘慧命’呢?‘意’者,有德,就是有道德的长者;‘命’者,有寿,寿者年纪老;合起来就叫‘长老’。那个时候,长老须菩提,他仰白世尊:‘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这个‘闻说是法’,就是从前面第十七分起,一直到现在‘降心离相’,‘住心无住’,佛的相不能住,连说法的相都不能住,越说义趣就越高深,然后接著说到现在,与佛同时出生的众生,都是善根深厚,容易生起信心,可是到了末法时代,对于‘未来世’的众生,听到这个法,能不能生起真实信心呢?这是须菩提长老替我们末法的众生担忧,因为末法时代的众生,都很著相,你叫他‘空众生相’,他还容易了解。说到要把佛的相、法的相都空掉,不生执著,他们就接受不来,面对著这种深奥的空理,信心就生不出来。须菩提尊者就替我们担忧了。为我们向佛请示,佛就给他解释了。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假使到了末法时代,有人‘闻说是法’——指闻到般若大法——的这个众生,他一定能生信心,可是这个众生,就不是众生了,‘彼非众生’,‘众生’是指‘凡夫’,可是他不是凡夫了,而是叫做‘菩萨’,叫做‘摩诃萨’。因为他已生起了‘清净信心’。这句‘非不众生。’他发了大菩提心,他发了摩诃萨的心,他的心,与菩萨摩诃萨的心相同,但是他的果报还在凡夫位,他虽发了大菩提心,还是要去修行、开悟、证果,去转凡成圣。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发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发了菩提心,还要起修,庄严因地,如是因,如是果,最后才能由凡位,证入圣位。所以说他的发心是菩萨摩诃萨发的心。这个心就已经跟凡夫众生不同,但是他现在的果报位,还在‘众生’位。所以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下面又说:‘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个是三连句,这个‘众生众生者’,就是前面解释的‘彼非众生,非不众生。’的那两句众生。如来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那个众生当体众生相即空,所以‘非众生’。‘是名众生’在他发心上讲,他是个菩萨,众生相没有了;但是他现在的果报还在凡夫众生位,所以叫做‘非众生,非不众生。’‘是名众生’按二谛讲他是一个假名众生,按三谛讲,这是会归中道的一个众生。这一科分叫‘闻法无住’,前面说明了,佛虽说法,但他没有执著,佛‘不生心动念’,说我有法可说。我们当了法师以后,学佛说法,‘终日说法,无法可说’这才‘是名说法’。这叫不住于能说的法。我们现在听经闻法,你听不懂不要著急,听懂了你也不要‘贡高我慢’,会‘贡高我慢’,一定是你‘著’了‘法相’,因为金刚经所讲的是‘离相无住’的道理。你怎么会‘住’在‘贡高我慢’的‘法相’里呢!金刚经不是叫你不要‘著相’吗?你懂了一点佛法,不要起‘贡高我慢’,一定要依著经的道理,去真正的起修。‘闻法’你也不要起‘住著’,闻法不是叫你去‘依名著相’,而是叫你依这个‘名相’所含的‘义理’去‘起修’,这样你才能得到‘般若妙法’的真实受用,这样你真心就安住了。前科是‘不住佛相’,这科是‘不住法相’。第二十一分竟。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己三、得果无住(分二)
庚一、空生问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这个‘耶’字,不是疑问之词,这是须菩提有了很深入的开悟而感叹的口气。现在我们讲的这段经文,是须菩提自己悟到的道理。前面他只是恍恍惚惚的开悟而已。他恍惚些什么呢?他恍恍惚惚觉得,如来好像最终‘有个菩提法可得’,不过只是不能说而已,因为你说了就著了相。心里也不能这么想,想了也著相。但是还是‘有个菩提法可得’,假使他‘不得’,他又怎么能成佛呢?到了这里,第二十二分,这个时候,须菩提他不再是恍恍惚惚了,而是真真实实的悟到‘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真真实实的无所得。为什么会说他是‘真真实实’的悟到这个道理呢?因为从第十七分起,就要‘悟后’起修了。前面第九分到第十六分是讲‘解悟’的道理,‘悟’了‘理’,就要依著「所悟’的‘理’再去修行,修到第二十二分,他的功夫,已有了很深入的进步了,所以到这里,才算把那个‘内心的相’彻底的‘空’得干干净净,才肯定了‘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究竟无所得。‘为无所得耶’就是‘究竟是无所得的啊!’这么的口气,这是须菩提借用这口气,说出来他自己所得的境界。
庚二、如来印答无得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上一段经文,须菩提他说得对,这不是疑问之词,而是表白他自己悟得的境界,所以这里佛就给他作证明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如来得的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是无所得。下面再一个‘如是’,是绝对之词,是绝对‘无所得’,你说得完全对,你说得真正的对了。‘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还是三连句的句子,只是中间那个‘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换了个‘无有少法可得’。‘我’就是佛自称。我对于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乃至无有少法可得。’连一点点的法,都无所得,不但没有多法可得,也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子的‘不得而得’,才算是真正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假使还有一点点法相存在的话,那就表示你还没有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表示你还未扫空:一切心内心外的妄想执著,这样的话,甚至于连授成佛之记都没有资格。这里和前面所讲过的,说你得到了‘菩提果’也不可以‘住著’从这里就完全得到证明了。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己四、修因无住
昭明太子分这一科文,也说得很清楚,我们很容易了解,说你发这个‘清净心’来修行,这个‘善法’,叫做‘净心行善’。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复次:须菩提!’佛再次重复叫一声当机者,前面说过佛所证的果,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佛教我们要发心,就要发这个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因为有这个‘发心’的‘因’,才能证得‘无上菩提’佛果。为什么又说结果的时候,是‘无有少法可得’呢?下面就解释这个道理。第二十二分已说过:‘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法,他是个实相般若平等的理体。怎样的平等呢?他没有‘高’,也没有‘下’,所以平等。你成了佛,这个‘菩提法’没有‘高’,你当‘九法界’的众生,这个法也没有‘下’。这段经文的道理就与第十七分所讲的‘无实无虚’的道理是一样的,这里只是换了个字眼来解释而已。前面的‘无实无虚’也是解释这个平等的理体。他要是‘有实’他就‘高’了,他要是‘有虚’他就‘下’了。是故‘无实无虚’才‘无高无下’;‘无实无虚’才叫‘平等’;‘无高无下’才叫‘平等’。按‘世俗谛’的差别假相上来讲,佛比我们‘九法界’‘高’;但是在这个‘平等理体’上,是‘无高无下’的。成了佛,就是他完全证得了,本来具有的‘平等理体’。在我们这个‘九法界’的众生来讲,这个‘平等理体’,我们本来就具有,而且无欠无缺,没有少一点点。不过我们六道的凡夫,被无明、烦恼所障蔽著,所以完全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有一个‘平等’的‘理体’。修到了三乘圣人的位子,他虽然是知道了,但是他还没有完全知道;因为他还没有完全证得。所以才有‘声闻’、‘缘觉’、‘菩萨’之差别。这要等到,他完全证入了这个‘平等理体’,那时他就成佛了。成了佛,这个‘平等理体’并没有增加一部份,不过这时他是完全发现了,原来这个‘平等理体’,还是自己本来所具有的。你现在虽然知道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在你还没有证得以前,你还是要依著道理,依著法去修行,这样你才能证得这个自己本来具有的‘平等理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他既然‘无高无下’就是证得了也是本来具有的,所以并没有另外一个‘平等理体’让我们得到。因为‘有所得’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前失掉了,现在又得到了,这才叫‘有所得’。而这个‘平等理体’不是失掉的,是本来具有的,只不过给无明烦恼所障蔽,你只要去修行,去断烦恼、破无明,把内心的妄想执著都空掉,这本来具有的‘平等理体’就完全发现了,所以不能说‘有所得’,他是本来具有的,这就是解释‘无有少法可得’。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宗分分四大科。这是第三大科,是讲‘究竟降住起修分’的道理。告诉你:修行要怎么样去起修,叫你必须依著前面所‘解悟’的道理来修。现在正是要修的时候了,还是要依著你所‘悟得’的道理来修。就如前面所讲的‘远离我等四相’,来修‘一切善法’,这样子修就对了。正宗分的科文,是通理大师的科判,分为信、解、修、证四大科,在通理大师的‘新眼疏’上,有引出经文来证明,信、解、修、证的分科范围。在第二十三分这个地方有修行的明文:‘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叫我们起修了,不是只停在发信心的阶段;也不是叫你悟理,而是叫你脚踏实地的去修行了。要怎么样修呢?远离‘我等四相’,不住‘我等四相’,去修‘一切善法’,这就与经文的‘义趣’相应了。现在是真正要起修了,就要把前面发‘信心’,‘解悟’的过程,通通把他归结起来。最初是叫我们‘要生信心’,第四分上是教我们‘无住行施’,就是行布施不要住相,一有住相,就会落入‘我等四相’的执著中,这样你就不叫做‘菩萨’了。你能这样的‘生起信心’,‘解悟’到这个道理以后,接著就叫你起修了。要怎样修呢?还是要照著远离‘我等四相’的道理,去‘修一切善法’。有些人学金刚经,领会不出他的纲要在那里,不晓得金刚经修行方法在那里,我(道源长老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