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徘易咔彝#潘鞯拇笾路较蚨ァ�
树林里静谧清凉,众人又刚刚水足饭饱,心情很是愉快。韩阳仍然不忘一路做着记号,以便下次来寻找两位老人。王大恒一路说过不停,他满肚子的笑话幽默奇闻轶事,逗得大家笑得不行。
众人在树林穿行了将近两个钟头,竟然不见半点有村庄的迹象。这时天色又渐渐地黑了,山路也越发的陡滑。大家的好心情很快没了,时而抱怨山路难行,时而抱怨天黑得太早,心里都不免着急,在天黑之前找不到村庄,这样又得在这黑黑的森林过上一夜了。
树林中的山泉已经全然看不到了,众人只有毫无目标的朝下走。树林中灌木矮树越来越茂密,山鸡野兔之类的小动物被他们惊动得四处飞窜,同时也让他们一惊一乍,惊魂难定。
都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众人极度失望十分疲惫的时候,他们竟然意外地发现一条山间古道!
那古道上尽管已经长满了杂草,但很多地方至今仍还板结,根本长不出树木来,有些地方还裸露着能看到稀疏的碎石,甚至还有车轮辙印,俯身下去,仿佛还能听到那萧萧的车马声。
韩阳他们震惊了,是什么人会在这莽莽丛林中开辟这么一条古道?
王大恒是学历史的,他首先想到了著名的秦直道,那是一条当年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修筑长城而下令修建的一条横跨中国大西北的直道,那是一条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从当时秦帝国咸阳(陕西长安)至九原郡(内蒙古),长度达七百多公里,宽度一般有六十米左右,可供大批军马物资日夜穿行。秦直道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道路宽直。沿途两侧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残迹较多。
但纵观这山间古道,就着地势,蜿蜒曲折,最宽处不过四米左右,狭窄处不过两米不到,仅供一辆单驾马车通行,沿途更没有墩台遗迹。何况秦直道是在中国西北,根本就没听说在西南的四川也有类似的古道。
既然不是秦直道,那是不是与当年秦国入侵蜀国有关呢?
王大恒清楚地记得史书上的记载,当年秦国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攻占巴蜀,利用是著名的石牛道,而石牛道是在陕西四川边境,自然不是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
对中国古代史颇为精通的王大恒都看不出端详,其他几人更是看得毫无头绪,只道是有了路就沿着路走,起码好过一行人筚路蓝缕,而且有了路,意味着前面会有人家,今晚就不用风餐露宿在森林里了。
韩阳在催促着大家赶快赶路,因为太阳快下山了。王大恒还在一路找着线索,心中满是疑团。的确,就算是司马迁再世,也未必能考证出这是一条什么时候的古道,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古代四川的历史了解得太少了。
脚下有了现成的路,众人的脚步快多了,但终究赶不上太阳的脚步。当韩阳一行好不容易沿着古道穿出一片山林,来到一个山隘口的时候,夕阳已经染红了西天的云彩。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绝望的山隘,远眺云峰缥缈,俯瞰云雾茫茫,只听见虎啸猿啼,却不见有半点人迹。
众人颓然坐下,沮丧不已。
秦歌抱怨道:“我们这一路走来根本没有目标,就像那只熊瞎子一样,在森林里乱转,这样转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转出去?”
方采菱说:“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想想今晚怎么过吧。”
作为大家的队长,韩阳很是惭愧,但眼下他也毫无主意。向来不爱沉默的王大恒,此时仍沉迷在对远古的猜想中,还不停地在四周查看着,想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突然树林传出“吱吱”的尖叫声,紧接着一个黑影从众人前面往山上窜去。
“恐龙!”甄真惊呼。
其他人根本没有看清,韩阳笑道:“现在哪来的恐龙,你还以为这里是电影《金刚》里面的荒岛啊。”
王大恒被他们惊醒,道:“恐龙是个庞然大物,如果经过的话也是地动山摇,那时嗖的一下跑的应该是我们,真是少见多怪,看到野兔当恐龙。”
方采菱说:“不像是恐龙,好像是袋鼠……”
王大恒又笑她没有常识:“袋鼠是澳洲大陆特有的,怎么可能出现在中国的森林。”
顷刻,树林又传来了“吱吱唧唧”的尖叫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越来越近。
众人不敢怠慢,慌忙起身躲到前面隐蔽起来。很明显,那“吱吱唧唧”的一大群正是要经过他们刚才所在的地方上山的。
果然,先是两只小动物走了出来,它们警觉地四处张望,见没有异像,便继续往山上走。而后面竟然跟着一群大小不等的动物,但同样都是细长大脖子上有个尖圆的头,椭圆的身子后有根粗长的尾,粗短有力的后腿,两只前腿已经萎缩像两只小手缩在前胸。它们警觉但不慌乱,十分有序又很轻快地穿过那条古道上到了山上深处。
是恐龙!
众人几乎惊叫失声。尽管这一群动物最大还没有牛犊大,最小简直跟一只小羊差不多,但众人还是清楚地看到,这是一群恐龙。只是这么小的恐龙似乎闻所未闻。如果刚才过去的是一群小恐龙,是不是意味着后面还有庞然大物的恐龙,甚至凶残成性的霸王龙呢?众人心中不禁一紧。
然而等了好一会儿,众人仍不见有大型动物出现。倒是一只诺大的蜥蜴悄悄地爬了过来,尽管其体型比不上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摩多龙,但还是比普通的蜥蜴大了十倍还不止。那蜥蜴如同一个小偷左顾右盼,不断地吐着那长长的红信子,不知不觉到了众人的后面,众人正屏住呼吸等待更多恐龙的出现,那蜥蜴慢慢地靠近了他们,长长的红信子已经吐到了方采菱裸露的小腿上。方采菱起先还以为是碰到了茅草之类的草木,但很快感到了有些湿热,回头一看,竟然是只像小鳄鱼般的蜥蜴!
方采菱大叫一声,一脚将蜥蜴踢开,起身避在一旁。其他人也被惊动,见到蜥蜴都不禁大惊失色,大家不约而同地起身逃跑。
大家慌不择路地跑了好一阵,感觉蜥蜴没有追上来,才上气不接下气地停顿下来。
王大恒说道:“这是什么鬼地方啊?恐龙还没有袋鼠大,蜥蜴却有鳄鱼大。”
甄真跑得面色红热,道:“感觉进了侏罗纪公园。”
大家惊魂稍定,打量起周围来,只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块较为平整的林地,远远地看见几方灰白的东西。大家静静地走了过去,心中不免紧张而激动。那灰白的东西很像人造的建筑,莫非他们到了村寨?可是这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如果有村寨,那也太不可思议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野人居,或者非洲的食人族。
那里没有村寨,而是一大片石林,树丛中散乱地生长大大小小的岩石。众人不禁有些失望,再往前走,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一片由很多石碑组成的石林,十分有序地排列着,数十块高大的石碑组成三道半环形,石碑彼此间隔在四五米之远。有趣的是,三道半环形,外环最长,中环次之,内环最小,而三环的前面又有两块大一点的石碑,两块石碑前面赫然有一块前面平整后面很不规则的巨石。所有的石碑组成了一个扇形放射状的图案,而那块巨石似乎分毫不差地正处于整个扇形的中心。而惊奇的是,所有的石碑都是面向西边,这时夕阳还没完全落山,红色的阳光斜照在这些石碑上,尽管有树木掩映,但掩不住石碑通体的红霞,整个石林显得辉煌而肃穆。
这自然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是人为的建筑。韩阳他们不由得赞叹称奇,他们慢慢走近石碑,手指触摸那已经长了青苔灰白的石碑。那块巨石虽然比那些石碑略矮,但也有三米多高,并且似乎是一整块石头。而后面的石碑显然不是一整块石头,像是好几块石头切割平整后垒上去的。
在那块巨石上,众人惊奇地隐隐约约看到了很多鸟形的图案,几只鸟儿组成一个环形,中间似乎是一个散发这光芒的太阳。在飞鸟环日的图案下面,竟然刻有两个硕大的文字。那文字不像甲骨文那般象形,但比甲骨文更正规;也没有小篆那样正规,却比小篆更象形。似乎是介于甲骨文与篆文之间的文字。
除了王大恒之外,大家都对古文字毫无所知,不过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念出了右边那个字——那是一个“石”字!因为在汉语言中,“石”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就是古老的甲骨文中的“石”字跟现在的汉字也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大家认得。
而左边的字较为繁杂,那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笔画扭曲得如同一条春蚕,右边又方正得如同方块。众人看了好一会儿还是看不出端倪,只得继续往后看,后面两块石碑大小差不多,上面没有文字,但都雕有人像。左边的人像似乎是一位年轻的王,他头戴皇冠,一手执权杖,一手平举,似乎在接受四方来朝。右边石碑里的人像,满脸髭须,雄健有力,手执一柄铁铲一样的工具,旁边还有一头凶猛的黑熊。
众人绕过这两块石碑,发现后面的几十块石碑无一例外地都雕有人像,有的年长则峨冠博带如同智者,有的年轻则孔武有力,还有几尊是姿态窈窕的女子人像。所有人像的周边都有鱼鸟装饰,还有奇怪的线条图案,既像文字又如图案,让人参详不透。
看着这些久远的石碑,众人无不啧啧称奇,只有王大恒在不断地细细观察,在兀自念念有词。
方采菱笑道:“王大专家,考证出这是什么年代的石碑了吗?”
王大恒说:“从刚才那两个字来看,有点像西周的甲骨文,又有点像秦朝时期的小篆,如果猜得没错的话,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只是那两个字,到底是‘石’什么呢?”王大恒苦思不得其解。
韩阳尽管在大学不是学历史的,但对文史地理也很有兴趣,他感兴趣的不是那两个字,而是那些石碑上的人像。他说道:“这些石碑上的人,一定是某个部落或种族的英雄人物,所以立碑刻像,以做永久纪念。”
“这么说,这里一定是一座很大的陵墓了?”说到陵墓,甄真便想到了累累白骨,心里不免有些害怕,于是拉住韩阳的手臂。
秦歌道:“如果这是陵墓,那下面会不会藏有巨大的宝藏?”
宝藏?众人心中不禁一颤,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种种盗宝的传奇故事。
王大恒算是有些见识,说:“这里肯定不是陵墓了,因为每块石碑前面都没有明显的垒土,这些石碑应该是功德碑,而不是墓碑,再说这么多英雄人物也不可能葬在一起,这里很可能是某个部落祭祀祖先和英雄的地方。”
秦歌说:“有道理,只是那个石碑好像都是朝着西边的,但按照中国的习俗,好像没有这样做的吧?”
王大恒看了看方向,道:“是哦,石碑怎么面朝西边呢?中国的建筑大多是坐北面南,就是陵墓,也多是朝南或者朝东,秦始皇的陵墓就是面向东面,遥望大海的,但这片碑林面向西,让人实在看不懂。”
甄真皱着眉头说:“你们怎么个个都成了考古学家啊?不管是不是陵墓,不管它朝东还是朝西,这里都太阴森可怕了,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吧。”
韩阳看了看天色,发现夕阳已经收起了最后一道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