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笃⑵圆蛔×耍∷蛋眨芾硗顺 �
正当周恩来总理苦口婆心,以身作盾之际,有些人的讲话却与周恩来所言大不一样,就在周恩来第二次接见北京外国语学院学生代表的同一天(12月13日),江青来到中南海西门,向为《红旗》杂志发表某篇社论前来“报喜”(注:名曰“报喜”,实则让领导人出来接见,发表讲话,以获取“中央首长”支持的资本,此举为当时北京所司空见惯)的红卫兵发表讲话,宣称:“你们的造反精神非常好,你们是我们的革命战友,你们是我们的革命小将;革命小将要勇敢,要不怕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小撮人!”她还鼓动说:“你们不要怕,要有硬骨头”,“我们是心连心的,我们一块儿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开火!”
这位权势显赫的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注:凡遇组长陈伯达“称疾”时,她便成为“代组长”)此时此地的这番言词,绝不是一时兴起,随便说说而已。她实际上是在“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连连受阻的情况下,向红卫兵和造反派们公开亮出了“后台老板”的招牌,煽动天真的“革命小将”在前面打冲锋,她知道,自己的这篇讲话,当天便会以“中央首长重要指示”为题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继而传遍全国。与此同时,她手中还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帽子”和“棍子”:你要劝阻、引导这些青年学生吗?那便是“给小将们的革命精神定框框、泼冷水”;你要制止乱打乱揪吗?那便是“顽固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压制革命运动”……
特别是对11月间陈毅等几位老帅们的讲话,中央文革一班人早就心存不满,伺机反扑了。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一次会上“定调”说:“军队这些接见,是镇压群众!”随即,中央文革的其他要员也马上在不同场合与其主子呼应:“群众起来了,有人想压是压不住的”:“对群众运动不能泼冷水,不能指手划脚地指责”:“(老帅们的)讲话是错误的,要到群众中去检讨,接受群众教育”;等等。
在后台老板们的“指点”下,北京各造反派组织闻风而动,纷纷响应。包括军队中的造反派,也打出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招牌。反击“十一月黑风”的浪潮来势凶猛,冲及整个北京城。
1967年1月初,军内造反派背着周总理和中央军委,擅自决定于1月5日召开“揭发、控诉、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大会“筹备处”指名要求陈毅、叶剑英二人到会,“接受教育”。就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周恩来亲自出面,加以劝阻,指出:军队造反派把批判矛头指向陈毅,叶剑英两位军委副主席是“搞错了方向”,以陈、叶二人作为全军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是不符合实际的”。他还明确表示“不赞成”开这样的大会,也不准备参加这样的大会,“因为于全军不利,攻击的矛头错了。”
就这样,在周恩来的挺身保护下,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的来自外交、军队等系统的批判陈毅、反击“十一月黑风”的势头才不得不减弱下来;中央文革中的某些大员也开始变换出另一副面孔,在不同场合“表态”,称陈毅、叶剑英二位副主席是“毛主席司令部的人”,云云。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二、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
1967年1月,上海“一月革命”的台风骤然刮起,全国上下到处一片“夺权”之声,真可谓“搅得周天寒彻”,由此,外事口造反派们又活跃起来,他们再次寻机就批判陈毅问题逼迫周恩来让步,要求召开整个外事系统“批判以陈毅同志为首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万人大会,并提出“打倒陈毅”的口号。实际上是夺取整个外交大权的前奏曲。
在狂澜面前,周恩来稳若泰山。他坚持过去观点,毫不退让。对召开外事口万人批判大会的事,他指出,这要经中央同意,我即使到会讲话,也不是代表我个人,而是代表中央的。对“打倒陈毅”的口号,他说,我的看法和你们有距离,我坚决反对这个口号,不能接受这个口号,这样简单不行;必要时我可以和你们辩论一番,但我现在不和你们辩论。
这一年的1月中下旬,《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连续发表社论,号召各地区、各部门的造反派把原来由“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所掌握的各种权力,统统夺到手里。1月22日,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张春桥在上海说得更加露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自始至终就是夺权”,“我们对所有的权都要夺!”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周恩来是有不同看法的。他从一开始就坚持一条:造反派只能夺取“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权,而不能夺取各业务部门的权力;各业务部门仍应当由原来熟悉业务的干部掌握、领导,造反派只能实行“监督”。这样,周恩来不可避免地与中央文革一伙人发生了冲突。
1月17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北京大、中学校红卫兵代表座谈会上,周恩来当着中央文革陈伯达、康生、江青、戚本禹、王力等人的面,提出:上海和其他一些单位夺权的经验不是每个单位都可以学过来的,因为夺权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首先夺的是“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权”,其他方面可先实行监督……话未说完,江青便气势汹汹地插话:“业务权也要夺,不会学嘛!”类似的争执,在一个月内就发生了几次。
但周恩来并没有因此让步。
几乎是周恩来与中央文革在“夺权”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同时,外交部“革命造反联络站”发表声明,宣布在外交部“夺权”。
1月18日,周恩来委托陈毅前往召见外交部“革命造反联络站”代表,由陈毅代表部党委表示“祝贺”,实际上是就外交部“夺权”问题表态。陈毅在对造反派代表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联络站”所夺之权是“外交部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权”,外交部业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仍由部党委研究决定,但可由造反派参加的“业务监督小组”,实行“监督”。不言而喻,外交部造反派所夺的不过是“虚权”,整个外交业务大权并未掌握在造反派手里。
1月24日下午,周恩来亲赴人民大会堂出席有外事口各单位造反派参加的陈毅“检查”大会。大会以国务院的名义召集,由周总理亲自主持。李富春、李先念、叶剑英以及陈伯达、江青等均出席大会。
会上,周恩来首先对陈毅“检查”事一拖再拖的情况承担了全部“责任”,理由是,“我的工作很忙。”接着,陈毅在大会上念“检查”。这篇不到3000字的“检查”,是经周恩来再三修改、推敲后定稿的,其要点是:一、在运动初期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犯了方向、路线错误;二、犯错误的思想上的原因是因为对这场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三、“出于好意”和“希望群众掌握政策”而讲的一些话对运动“起了阻碍作用”;四、在对待群众的态度上认识和改正错误表现得很“迟缓”;五、欢迎大家继续给予批评、帮助,以便“改正错误”。
会议结束前,周恩来发表讲话,指出:“陈毅同志的检讨是经过了一个痛苦的认识过程,我们在分工方面,他管的事情多,不能再加重陈毅同志的工作”:“他为党工作了40多年,当然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晚年还是跟着毛主席走的同志,希望大家以同志式的态度、以阶级兄弟的态度来帮助他”:“这样,我才可以比较放心外事口的事,让他多出面,我把力量转到别的口子上去”。关于“文化大革命”前的外交工作,周恩来强调:“一切外交重大问题,都是主席亲自过问的,这样17年来就形成外事方面的辉煌的业绩”。
整个大会,由于周总理亲自掌握,精心布置,选择时机,因而进行顺利,仅用一个半钟头便告结束。由此,陈毅外长闯过了万人大会“检查”这一关,成为国务院系统被“解放”的第一位副总理。
陈老总如果就此顺势下个台阶,今后在一些场合只讲些不痛不痒的“应景”的话,他的外交部长的座位该是坐得比较稳当的——陈毅自己也明白:“只要我陈毅不吭气,住在中南海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陈老总毕竟还是陈老总!为了顾全大局和维护党的威信,为了他和周总理共同开创的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也为了总理这位几十年同舟共济的战友,他可以向造反派承认“错误”,当面“检讨”。但面对日益猖狂的邪恶势力,他决不低头,他还要讲话,还要仗义执言!
时过3周,1967年2月16日下午,在周总理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向着乱党乱国乱军的中央文革小组的一伙人发动了一次总攻!这就是著名的“大闹怀仁堂”。在这场总攻击中,我们的陈老总又理所当然地站出来讲话,成为“大闹怀仁堂”的主力之一。据说,毛泽东事后在听取张春桥、王力等汇报时,对其他老同志批评“文化大革命”的言论都未动声色,似不介意;唯“汇报”到陈毅翻出历史旧帐,反对沿袭延安整风期间康生等人大搞整人(周恩来当时是被整对象之一)那一套“左”的作法时,毛泽东才变了脸色,乃至最终大发“无产阶级的震怒”。
在批判“二月逆流”的日子里,陈老总沉默了。3月、4月、5月,那近百个日日夜夜,“大闹怀仁堂”的几位老帅、副总理的日子都不过好。只是在3月18日,最后一次“中央政治生活批评会”(即批斗“二月逆流”的几位老同志的会议)开过之后,我们的外交部长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叹道:“这‘三·一八’可真不是个好日子哟!”陈老总在这里指的是40年前,反动军阀段祺瑞在北京制造的屠杀示威群众的“三·一八”惨案。那时,26岁的陈毅曾亲自组织参加了这场反对段祺瑞政府的群众斗争。当然,陈毅的这句“牢骚”话是私下里说给身边工作人员听的。
然而,在“后台老板”的鼓动下,外事系统的造反派们却一天也没有沉默。就在江青、康生为首的中央文革一伙人对陈毅等老帅和副总理们大兴问罪之师之际,外事口的各路造反派们也争先恐后,一起动作,纷纷把“炮火”集中到陈毅身上。为表明自己最“革命”,造反派们所使用的口号也越来越升级,由原来“批判”、“火烧”,发展为“炮轰‘、”打倒“,直至最后竟使用了”陈毅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这种最极端的口号。一时间,对陈毅”问题“持什么态度,用什么口号,都成为划分某个群众组织是”革命派“还是”保守派“的标志,由此,不少群众组织内部出现分裂,不同观点的派别之间相互不服,纷争不已。最后,只要是坚持”批判“而不同意”打倒“陈毅的组织,都一概被戴上”保守“、”折衷“的大帽子。
为证明本组织是“坚定的左派”,一些持极端观点的造反派和红卫兵组织还竟相冲击外交部,并在首都主要街道大搞游行示威,把“打倒陈毅”的口号公之于众,以率先“揪”外交部长的行动,来显示本组织已获取外事口批判陈毅的“领导”。对此,周总理不顾自己被攻击、受责难的危险,再次挺身而出,坚决顶住外事口造反派揪斗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