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鋈酥剩蛞凰懈鍪裁床恍遥夭蝗ィ筒荒芗坛芯涣耍运肓讼耄窃趺囱呶霞疲土锘厝チ耍易叩氖焙颍挥写钠拮樱亚啬鹿呐灼恕�
所以秦穆公很恼火,他对晋怀公,他的办法是另立新君,这个人不行,这个人把他女儿给抛弃了,而这个时候选择谁呢?就是晋惠公有一个哥哥,就是重耳,他在外面流亡已经将近二十年了,这个时候流亡到哪儿,流亡到楚国去了,然后秦穆公就派人到楚国把重耳给接过来,接过来以后,又把自己被抛弃的女儿要嫁给这个重耳,这个重耳和晋怀公什么关系啊,他两个人的辈分差一辈啊,这个逃走的晋怀公是他的亲侄子,现在秦穆公要把他侄媳妇再许给他。当然我们今天这样看叫**,但是这个**是宋代以后才有概念,在当时春秋时代,不计较这个,完全可以。重耳开始也觉得不太方便,拒绝,后来还是照单全收,这一收秦穆公很高兴,那怎么办呢?刚好你是个合适的人选,你也是个公子,那我干脆把你送回国,然后在这种情况下,那他就直接把重耳送回国,让他去继位。
这个人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回去以后,就把晋怀公给杀了,他继承了王位,晋文公是秦穆公打交道,重点打交道的第四个国君,他跟晋文公打交道,秦穆公是全面合作,因为晋文公是当时天下的霸主,晋国的实力比秦穆公实力要强,所以秦穆公尽管这时候非常想东扩,但是实力不如他的女婿,不如晋文公,所以这个时候他采取表面合作,保存实力的做法。
在秦穆公三十年,晋文公出兵攻打郑国的时候,秦穆公作为老丈人,还去帮助晋文公攻打郑国,郑国是个小国,秦晋两家的大兵,兵临郑国城下,这一下子,郑国肯定要完了。在这个危急关头,郑国派了一个使者出来,这个使者也很有名,出来去见秦穆公,他说秦和晋两国大兵一到,郑国已经知道自己完了,但是郑国完了,对你秦国有什么好处呢?当时的地理位置,是什么位置呢?郑国在河南,它的都城是现在河南新郑,秦国在陕西,陕西和新郑之间,还隔了一个晋国,就是晋国插在秦和郑之间,他说你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你要把郑国灭了,那怎么办?这个土地能归到你秦国去吗?这个土地将来肯定是给晋国了,你想想,“邻之厚,君之薄也”——《左传·僖公六年》,你的邻居的土地扩大了,你的土地相对不变小了?对你没有好处啊。秦穆公一听,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就决定不打了,而且派了自己三个秦国的将领,帮助郑国防守,自己单方面撤兵,秦穆公一撤兵,晋文公也不打了,晋文公觉得他能做国君,是秦穆公的帮助,所以他也撤了,郑国得到保全了。
两年以后,晋文公死了,因为晋文公继位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晋文公一死,继位的就是晋襄公,但是晋襄公,秦穆公没把他放在眼里。
[画外音]晋文公可以说是秦穆公东扩之路上的拦路虎,因为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他在位期间任用贤良,整顿内治,加强军队建设,使得晋国的国力大盛,在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又独自勤王,匡扶周室,在诸侯中间名声大振,之后晋文公又靠武力在诸侯争霸之中取得了霸主地位。所以秦穆公虽然一直想东扩,但是面对贤明的晋文公,只能用联姻合作的方式来保存东扩的实力,直到晋文公死后,秦穆公终于又等到了东扩的机会,那么这个机会是什么呢?秦穆公又是如何把握这个机会的呢?
秦穆公三十二年,晋文公死了,恰恰在晋文公死了以后还没有安葬的时候,秦穆公得到一个消息,两年前,他不是派了三个秦国将领帮助防守郑国嘛,这三个将领给他传来个话,说我们现在在郑国混得很好,郑国人很信任我们,给了我们北门之管,管就是管道的管,这个管就是钥匙,他说现在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他们把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都给我们了,“遣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三十二年》,如果你偷偷派军队来,我把城门锁一打开,郑国不就是咱们的了嘛。这一下子,秦穆公做了一个决定,远程偷袭,做了决定以后,他就去征询两个元老重臣,百里奚、蹇叔,征求他俩重臣的意见,两个人都反对,理由是,“劳师以袭远,未所闻也”我们要动用这么多的军队,去偷袭一个远方的国家,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是第一,再一个,“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左传·僖三十二年》,隔了这么远,等我们的军队赶到那儿的时候,军队早就疲劳了,而且对方不可能不得到消息啊,我们的军队疲劳了,对方又有准备了,你说这个仗怎么打?
这一次秦穆公是铁了心了,一定要打,这个秦穆公三十二年以来,在东扩的问题上,一向是谨小慎微,打政治牌,这次为什么突然变得要打军事牌了?我想主要是两个理由,第一,晋文公下世,他觉得晋国最有才华的君王去世了,晋襄公那不值得一提的人物,没把他放在眼里,这是第一;第二,这个时候已经进入秦穆公的晚年了,所以过去的政治牌到这次洗牌了,换成军事牌,决定偷袭,而且决心下得很死。到出兵那一天,一个百里奚,一个蹇叔,就拦住军队在那儿哭,这一哭,就是很有名的蹇叔哭师,师就是军队啊,蹇叔哭师,这一哭,把这个秦穆公给哭恼了,你这不是败我的兴嘛,我这儿出兵,你在这儿哭丧,什么意思啊?因为这一次出兵,他派了三个统兵的将领,这三个统兵的将领,一个是百里奚的儿子,一个是蹇叔的儿子,另外还有一个,三个将领。
蹇叔认为,“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也”——《左传·僖三十二年》,我看见军队出去了,我看不见我们军队能回来,所以他哭了。这一哭秦穆公就恼了,说了一句很重的话,“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三十二年》,这话什么意思呢?说你们两个老头懂什么,假如你能活到一个中等年纪,你们墓地上面的树长得都有一拱粗了,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什么呢?就是说秦穆公认为这两个老头多管闲事,说你们是早该死的人了,这个话很粗野。两个老头说,我们之所以哭,并不是想败你的兴,实在是我们老了,我们的儿子出征,肯定是回不来了,而且打败仗的地方,一定在崤这个地方,肯定要打败仗。秦穆公不管这一套,硬着手脖,让军队去偷袭郑国。
到秦穆公三十三年,这秦军三师带领的主力走到了滑国,滑国是晋国的一个附属国。到了滑国以后,碰到郑国的一个商人,这个商人也很有名,叫弦高,弦高赶了十二头牛,要到外面去卖牛,一下子碰见了远程奔袭的秦军,这弦高就慌了,他怕秦军杀他,赶快说,我们的国君,听说你们要来了,一方面加强防守,另外派我带着这十二头牛来犒赏秦军,他编了一套谎话,然后把这十二头牛献给秦军,这三个主帅一听,完了,人家已经有准备了,还派人来献牛,这仗不能打了,也不去郑国了,干脆把滑国一灭回去吧,这仗打不成,顺手把滑一灭,就要回去。这一灭滑,激怒了一个人,晋襄公,因为滑国是晋国的附属国,晋文公刚死,晋襄公继位,襄公就觉得你趁着文公丧葬没有举行,你就趁这个机会把我的滑国给灭了,所以晋襄公决定,打秦军一个埋伏,怎么打呢?他在殽这个地方伏击了重兵,然后秦军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经过晋国殽的时候,晋军的重兵出来,这一次秦军是全军覆灭,三位主帅被俘,这就是在出师之前,百里奚和蹇叔断定的被围歼的地方。
然后晋襄公抓了三位秦军主帅就要杀,这个时候,晋文公的妻子出来说话,我们刚才讲过,晋文公的妻子是秦穆公的女儿啊,她就跟晋襄公说,她说我爹最恨这三个人,让秦国军队全军覆灭,非常恨他,你何必杀他呢,你把他送回去,让我们父王把他杀掉,你不用动手了。晋襄公一听,有道理,就放了。三帅回去的时候,秦穆公郊迎几十里地,在郊外去迎接三位主帅回来,而且穿着丧服,说了一句话,“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二三子”——《左传·僖三十二年》,我因为没有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话,让你们受辱了,然后不但没有惩罚这三帅,而且让他们官复原职,重赏他们。
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停了几年,到秦穆公三十六年的时候,秦穆公他又派百里奚的儿子做主帅,带兵,这一次是要打晋国了,因为这个时间,离秦穆公的去世只剩三年,换句话说呢,秦穆公这时候,已经等不急了。所以这一次打仗的时候,秦穆公亲自去了,而且这次打仗用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战法,就是一渡过黄河,秦穆公就一令,把所有的船沉了,我们都知道,项羽打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很有名,破釜是砸锅,沉舟是沉船,其实沉舟的专利不是项羽,沉舟的专利发明权应当是秦穆公,晋国的士兵一看,秦穆公的军队过了黄河,就把船给沉了,那明摆着是什么,玩命啊,所以晋国的军队不敢交战了,活不跟死斗嘛,所以干脆这一场,秦军打了个大胜仗,打败晋军,夺了地。
所以我们可以说,秦穆公毕生是致力于东扩的,但是他东扩的路,走得并不顺,虽然他最终打败了晋军,但是晋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邻国,所以晋国的军事实力,仍然被保存下来了,所以秦国东扩之路,并没有走完,并没有走全,这需要后代秦国的国君继续走下去。三年以后,秦穆公去世了,秦穆公去世以后,又经过了秦国的十五代国君,将近二百六十年,这十五位国君,碌碌无为,没有作为,十五位国君以后,继位的是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秦孝公才继续了秦国的崛起之路,那么秦孝公是怎么样来续写秦国继续崛起之路呢?我们下次再讲。
04:商鞅变法
[画外音]在战国后期,秦王嬴政灭六国,平天下,最终统一了中国,但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还和秦国一代代国君的努力分不开,在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一百多年前,秦王嬴政的一位先祖,秦孝公登基继位后,实行的商鞅变法,对后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商鞅变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还是回到当时的背景中去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吧。在秦王嬴政的先祖秦孝公继位的时候,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这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而秦国虽然经过了之前的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了秦国发展的基石,但秦穆公之后的很多国君都碌碌无为,到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虽然占据一席之地,但实力并不强大,随时都有可能在七雄争霸中被别的国家吞并,而秦孝公是一个有抱负的国君,想有一番作为,在这种背景下,秦国迎来了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结局。那么商鞅提出的变法措施是什么呢?为什么他的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而自己最终却是惨死的结局,商鞅实行的变法,对一百多年后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又有什么影响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