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能拿压岁钱的都是还在读书或6岁以下的小孩子,像饶名扬这种已经毕业走上社会的,是不用给小孩发红包的。
不过,不给小孩发红包,却要给老人一点孝敬。
所以,等三伯、三伯母将小孩子们的压岁钱发完后,饶名扬等小一辈的几个堂兄弟和已经工作但还没出嫁的堂姐妹,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孝敬给了三伯、三伯母。
饶名扬往年都是给的一人500,但今年凭借美食系统赚了不少钱,给长辈的孝敬也大方得多了。他给三伯、三伯母一人封了2000元的红包,其他长辈也是照此给的。
当然,也不能给得太多。与其他同辈的堂兄堂姐们相差太大,那就不好了,有点暴发富的性质。孝敬一下长辈,尽一下心意就行了。
在三伯家吃完团圆饭,其他人还在三伯家聊天、打牌、看电视,饶名扬和父母则回到家里,开始准备他们家的团圆饭了。
有3级金刚之体支撑,饶名扬根本不知道累。他掌勺,父母偶尔帮下忙,到下午5点过,饶名扬就弄出了三桌丰盛的团圆饭。
扣碗、酸汤鱼、酸菜折耳根、大骨萝卜汤、辣子鸡、爆炒鸭、酱爆肉、白菜回锅肉、青椒炒肉、三鲜汤、凉拌黄瓜、番茄炒鸡蛋、肉沫豆腐、鱼香茄子、蒸香肠、豆豉腊肉、清蒸蹄等等,每桌二十多个菜,相当丰盛。
这么多菜,肯定是吃不完的。但湄谭就是这个风俗,每家办家族年饭的时候,都是往多了办,必须要有剩的才好,寓意“年年有余”。
要真有哪家人办的团圆饭把菜吃得精光,甚至不够吃,那不仅会被认为抠门,而且也觉得不吉利。
饶名扬自然不会去破坏这种风俗,反正又不累,厨艺也过关,所以只管往多了弄。只要自己会的,就弄一样出来。
饭菜差不多了后,就打电话叫其他三家人来自己家吃团圆饭了。
过年的程序都一样,放鞭炮,烧香烧纸,孝敬祖先神灵后,一家人就开始吃团圆饭了。
开始吃饭前,除了几个未成年的小孩子,饶名扬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他泡的枸杞药酒。
经过差不多十天的浸泡以及枸杞药酒粉的作用,加上本身用的白酒就是比较高档的茅台镇散酒,饶名扬泡的药酒一拿出来,就有一股浓烈的酒香开始在屋里蔓延。
第117章 金银水(求推荐票)
给每个人都倒好药酒后,饶名扬就道:“大家尝尝,这是我最近泡的枸杞药酒,有秘方的,比普通的枸杞药酒保健效果强许多倍。”
饶名扬大伯动了动鼻子,笑道:“效果强不强,还不知道。不过你这酒香倒是相当醇厚,用的什么酒泡的?”
饶名扬道:“100元1斤的茅台镇散酒!”
饶名扬这话一出口,顿时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这个价位的茅台镇散酒,其品质几乎不亚于那些名气大、有包装的四五百元一瓶的高档白酒。
这种散酒用来泡枸杞药酒,几乎就是暴殄天物啊!
“你还真舍得,那我们就尝尝,用这么贵的白酒泡的药酒与普通枸杞酒有什么不同吧!”
然后,在大伯的提议下,大家端起杯子,互相碰了一下,道了一声“过年好”,然后就一人尝了一口。
等大家都喝了一口后,就纷纷赞扬起来。说这个酒香,而且不辣喉咙,喝下去就感觉胃里一暖,冬日的寒冷也似乎被驱除了一些。
饶名扬笑了笑,对这种效果感到满意。他已经有了准备,待会吃完饭后,就装几瓶药酒给几位长辈,让他们拿回去每天喝点,增强身体抵抗力。
然后,当大家开始吃菜时,又开始赞扬起饶名扬的厨艺来。
虽然味道不能跟饶名扬一品居里的绿豆粉、杂酱面、肉沫蛋炒饭相比,但高级厨师办出来的饭菜,还是比普通人弄出来的饭菜好吃。
起码,在饶氏家族里,饶名扬办的团圆饭肯定是最丰盛也最好吃的。无论是长辈还是平辈,或者是几岁的小孩子,都吃的相当满意。
自然,跟三伯家一样,饶德信和田文英在年饭吃得差不多了后就开始给家族里的小孩子们发压岁钱了。
今年饶名扬获得美食系统后,收入猛增,家里的用费基本上都是饶名扬出的钱,父母开杂货店所得收入都是他们自己掌控着的,存款不少。
所以,这次饶德信和田文英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红包相当大方,每个孩子给了500元的压岁钱,自然收获了孩子们一片的兴奋感谢声。
然后,就是饶名扬们这一辈的兄弟姐妹给饶德信、田文英上孝敬了。自然,饶名扬给的孝敬与其他人不同,要重得多。
吃完饶名扬家的年夜饭,几个堂嫂堂姐帮着母亲田文英收拾厨房碗筷,饶名扬则和几个堂兄打起了麻将。
今年上半年,饶名扬没赚钱,没心情打麻将。下半年,生意大好,没时间打麻将。
因此,从去年过年以后,饶名扬已经整整一年没打过牌了。现在也就只能趁过年放假这段时间,过过手瘾了。
腊月三十日中午,在堂伯家吃午饭;晚上,在大伯家吃最后一顿团圆饭。
然后,就各自回家看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了。
每年的央视春晚,都是万众期待。但无论科技怎么发达,舞台怎么酷炫,似乎大家也找不到以前看春晚的那种感觉了!
除夕之夜24点,即将进入2017年的新年春节之时,满城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冲天的烟花爆竹声。
这一刻,可没人管城里禁不禁鞭炮了。
哪怕自家单元楼不能放鞭炮,也要抱两箱烟花到空旷处去放一放。不然,除夕之夜、辞旧迎新之时,不放鞭炮、不放烟花,还叫什么过年?
在漫天的烟花、满城的鞭炮声中,饶名扬过完了2016年的除夕,迎来了2017年的春节。
正月初一的清晨,才5点过,天都没亮,饶名扬就起了个大早,挑了两只大水桶往村里最大的那个水井跑。
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但饶名扬村里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晨,还是有很多人保持了一大早去水井挑金银水(泉水)的传统。
据说,在正月初一天亮之前,挑一担金银水回家,而且水桶越大、装得越满,路上洒得越少,挑到家里的金银水越多,这一年一家人的运道就越好。
自从饶名扬初中毕业之后,每年挑金银水的任务都是他的。所以,现在父母还没睡醒,饶名扬就已经自觉的挑着水桶来取金银水了。
虽然天还没亮,但等饶名扬到水井旁的时候,水井边已经排了七八个人的队,等着取水了。
都是村里差不多同辈的乡亲,饶名扬跟大家打了招呼,也在后面排起了队。
在排队的过程中,饶名扬看到,有些人大概是第一次来挑金银水,装了两桶水挑着就往家里赶,却根本止不住水桶里的泉水一荡一荡的往外洒。
这种情况其他人是不能教的,而且也不能重新取第二次水,只能靠自己的悟性。看别人是怎么挑的,然后有样学样,尽量让桶里的水少往外洒。
悟性好的,看一遍就知道了。悟性不好的,恐怕再挑几次都搞不明白。
至于饶名扬这种以前家里没自来水,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挑水的老手来说,自然不存在这种问题。
等饶名扬打好两桶水后,他没有急着挑走,而是到水井旁边的灌木丛里,找了棵不高的常青树,摘了两张宽大的树叶子放到水桶里,然后才挑着水往家里走。
有树叶子浮在桶里的水面上,可以抵消桶里泉水一大半的波涛翻涌,减少大部分金银水往外洒的情况。
其他那些第一次挑金银水的人看到,自然有样学样,把这一招学了过去,倒是避免了大部分洒水的情况。
但是,这只能避免大部分,却不能避免全部。还有一小部分,则完全是由挑着水走路的节奏来决定了。
如果不注意观察,第一次挑水的人肯定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终究是避免不了要洒水出来的情况的。
只见饶名扬挑着水往家里走,看似匀速,其实完全是打乱了节奏的,时快时慢、跨步时大时小,完全没有规律。
挑着水走路,如果跨步均匀、速度匀速的话,是很容易将桶里的水荡出去的。就跟荡秋千一样,桶里的水越荡越高,最终洒出到桶外去。
而打乱走路的节奏,就是为了让桶里的水不会越荡越高,最终洒出去,这是要经常挑水的人才会有的经验。
等饶名扬挑着水回到家里,都还是满满的两桶,几乎是一滴都没洒出去。除了饶名扬的经验外,现在他3级金刚之体的体力和控制力,也让他挑起水来游刃有余了。
饶名扬回到家的时候,母亲田文英已经起床了。看到饶名扬满满的两桶金银水,似乎一点都没洒出去,也感到很高兴。
然后,田文英和饶名扬就开始包饺子,然后用刚挑回来的金银水煮饺子,吃2017年的第一顿早餐了!
第118章 家族尊严(求推荐票)
正月初一是上坟的日子,自从饶名扬18岁成年以后,每年正月初一给饶氏族中过世的祖先上坟的任务,就落在了饶名扬身上。
不过,好在他并不孤单。因为,每年上坟都是几个堂兄弟一起去的。
近的,就走路,远的,就开饶名扬的宝马x5去了!
过世祖先中埋得最远的一个坟,是饶名扬的一个高祖母,身份是饶名扬高祖父的二姨太,埋在二十多公里远的一个小山村半山腰上。
以前没车,不方便的时候,大家都是隔几年才去一次。但即使坐班车到最近的地方下车,也要走将近10公里的拖拉机土路,只有正月初一天气好的年头才能去一次。
而且,正月初一大多数班车都放假,这一天的班车既少又挤,还不好等。所以,2017年正月初一之前,饶名扬他们已经有三年没去给这个高祖母上过坟了。
不过,今年有了饶名扬的宝马x5越野车,跑那条拖拉机土路也没问题。
尽管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但大家也商量着,把附近的坟上完了后,还是去给那个高祖母拜个年,上几柱香、烧几张纸、放几圈鞭炮。
于是,早上上完了附近的坟,中午吃过饭后,饶名扬就和另外4个在家的堂兄,坐了满满的一车,去给那位高祖母拜年上坟了。
几十万的越野车,确实性能非凡,即使山村里的拖拉机土路,也毫无压力,饶名扬顺利的把车开到了目的地,停在了一户人家的院坝边。
下车的时候,有个堂哥就道:“有车就是好,今年是来这里上坟最轻松的一次!”
其他几人也点头表示赞同。
然后,大家从后备箱将香烛钱纸鞭炮等物品拿出来,然后关了车门,找了个小路向他们高祖母的坟地走去。
饶名扬停车的地方距离坟地已经很近,只有几百米而已,爬了一小段土坡,转过两个田坎,就到了。
但是,当大家站在坟前的时候,却顿时感到怒火中烧。
因为,兄弟几人看到,这座完全是土垒的坟包,周围的的一圈坟台已经全部被挖,跟别人的庄稼地连在一起了,地里一窝一窝的韭黄,看起来还挺茂盛的。
这位高祖母的坟,是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