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通嘴唇哆嗦着,已经推辞了一次,再不敢推辞第二次,只得硬着头皮把人收下。
不出意外的,谢通回到家便被谢夫人骂得狗血淋头,堵在家门口不让他进门,别看谢夫人上了年纪,中气却足,大骂谢通忘恩负义,自己跟着他吃了多少苦,如今苦尽甘来就要纳小老婆了。
把谢通骂得苦不堪言,左邻右舍的看笑话,偏偏这两个美人是皇上所赐,谢夫人不能冲她们撒气,便把满腔怒火对准了谢通。
第二日谢通便告病没来上朝,伯让作为一个关心体恤老臣子的好皇帝自然要垂询一番,然后又赐了四个温柔敦厚,貌美如花,善于伺候人的美人送去谢府。
结果谢通连着七八天都告病,没来上朝,大臣们之间则都传遍了,说谢通如何倒霉,心里也是暗暗揣摩。谢通惧内的毛病先帝都知道,新君肯定也清楚,明明知道却还三番两次的赐美人,那就不是恩典,而是惩戒了。
谢通三朝老臣,素日又兢兢业业的,哪儿得罪了皇上?
细细一想就知道,无非是立皇后的事,皇上要立自己的喜欢的女子,谢通却反对。皇上又不好罔顾臣子的建议。只得按下不提。
大家顿时了然。看向谢通的眼神也从怜悯变成了幸灾乐祸,叫你阻了皇上的好事,你让皇上不痛快,皇上也叫你不痛快。
当下便有机灵的人上折子推荐将徐妙筠立为皇后。伯让心下满意,却拿了刚一提起这件事时大家反对的借口压下了折子,当时上书反对的人都是冷汗涔涔,千方百计的圆自己的话,最后连“静和仙姑的号是老祖宗所赐,如今立为皇后也算是对老祖宗的孝敬”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其实大臣们都不傻,大家都想做流芳千古的忠臣,却不想做惹皇上厌烦的纯臣,不过是瞧着新帝初初登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再加上伯让登基前作为安成郡王一贯的宽容敦厚的好名声,让朝中那些大臣有点忘乎所以了。
如今见伯让出手整治谢通,这才醒悟过来,眼前的人不是好说话的安成郡王了。而是说一不二的皇上,哪里还敢放肆。
而且最重要的是,册立徐妙筠的那些阻碍都是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你可以说徐妙筠可能生不出儿子,那也许人家身体倍儿棒三年抱俩呢。
你说人家在寺里清修过,在史书上记录的时候不免被人拿来和杨贵妃武则天作比较,名声不好听,那也可以说徐妙筠一心向佛,悲天悯人呢。
简而言之,皇上不高兴了,一切问题那都不是问题,一切阻碍那也都不是阻碍,这边如火如荼的开始商议册立皇后的事情,谢通终于来上朝了,脸上淤青还没退却要咬着牙对皇上谢恩。
皇上微微一笑:“不知那些个人服侍的还尽心?”
谢通连连点头,生怕皇上又要赐他美人儿,见皇上说起册立皇后的事也都是只知道点头,半句话不敢驳回。
皇上满意了,既然打了一巴掌也要给个枣儿,因此便下旨封谢夫人为一品贞烈夫人,并言明是看在谢通为国尽忠的份上给的嘉奖,谢通还真没想到,立刻跪下谢恩,这次的谢恩可是真心实意的。
等册立皇后的消息传到徐妙筠耳朵里,已经是三月下旬了,她的风寒将将养好,,病中也没人告诉她这些外头的事情,她倒是一无所知,病中唐囡囡和冯贞贞联袂来瞧她,一个哭着一个笑着。
唐囡囡本想趁出嫁前出门游玩一番,却被唐二奶奶狠狠教训了一顿,全家上下也都不帮着她,都说让她安心备嫁,而冯贞贞却如愿以偿,贺澜生中了进士,虽然名次不怎么靠前,却也是榜上有名,如今两家已经换了庚帖了。
原来冯德说这话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倒不得不履行了,不过听冯贞贞所说,贺澜生人长得俊俏,冯夫人和冯大奶奶都十分喜欢,纵然见贺澜生家境贫寒,却也觉得没什么。
冯家只有冯贞贞一个女儿,若是真的嫁入高门大户,只怕很少回家,可贺澜生家境贫寒,以后在仕途上一应都要靠着冯家,冯家也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冯贞贞常回娘家,甚至在冯家小住。
冯贞贞眉眼带笑,满面桃花的样子:“娘说让我过了年再出嫁。”
徐妙筠取笑道:“你这么恨嫁,还不赶紧嫁过去?”
冯贞贞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娘说了,这阵子宫里正忙着册立皇后的事情,等你做了皇后,我再出嫁,到时候贺家娶了皇后的闺中密友,面上更有光。”
徐妙筠顿时愣住了:“你说皇后?我?”
冯贞贞有些诧异:“你还不知道么?”遂把前阵子发生的事说了。
徐妙筠目瞪口呆,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半天才道:“做皇帝可真好。”
冯贞贞虽然抿着嘴笑,可也是这个意思。
做皇帝么,那肯定说一不二啦,听你的话是给你面子,不听你的话你也没法子,要是每个皇帝对大臣言听计从,不说不会有昏君,只怕也不会出现明君了,毕竟大臣当中也有迂腐不堪的呀,要是一味的听从他们的话可真要闷死了。
一直不高兴的坐在窗下榻上揪徐妙筠养的兰草叶子的唐囡囡忽然凑了过来:“贞贞这主意不错,等妙筠做了皇后,帮我把这门婚事给退了吧,反正是顺手的事呀。”
徐妙筠心疼的看着她精心养护的兰草,道:“贞贞的事是锦上添花,你的呢?也好意思说,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我可没那么大的本事,就算让你如愿了,别人不得在背后骂死我?”
ps:
不好意思呀,今天更新晚了,除了今天的双更外还有感谢大家粉红票的加更一章,分别是晚上八点和九点,一定不会推迟的,敬请期待~
第九十一章 矛盾
唐囡囡十分气闷:“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做了皇后,贞贞就沾着好,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呀。”
冯贞贞无语道:“我倒是不明白,你究竟对陈家哪点不满意?且不说陈家的门第,配你这个国公府的小姐是够了吧?就是陈家二少爷这个人,我也听娘提起过,陈家教养子弟十分严格,且有年过三十无子才纳妾的规矩,这位陈二少爷管着陈家不少田庄铺面,你嫁过去不说金奴银婢,却也是锦衣玉食,家里家外不要你操一点心,要是我,做梦都得笑醒了。”
徐妙筠一听也觉得很不错,女人出嫁可不就看两方面么,一方面是丈夫贴心,一方面是吃喝不愁,若是丈夫蛮横无理,那便如同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若是家境贫寒,纵然夫妻齐心却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美中不足,陈家如此两全其美,唐囡囡倒跟跳火坑似的。
唐囡囡却跳脚起来,嚷嚷道:“那是你们都被骗了……”话说了一半又不说了。
冯贞贞道:“你有话便说,若是真的不妥,我们也能帮着出出主意,你如今只说不好却说不出哪点不好,别说唐二奶奶了,我们也只当你胡闹。”
徐妙筠点头附和,催促唐囡囡有话便说。
唐囡囡咬着唇,十分为难,犹豫再三还是说了:“那个陈博远喜欢男人,我要是嫁给他,这日子还怎么过?”
陈博远是陈二少爷的名字。
徐妙筠和冯贞贞俱是大吃一惊,随即面面相觑。
唐囡囡却生怕她们不信似的,竹筒倒豆子似的一气说了:“还是我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死活跟着我哥哥出门,经过桃花胡同那一条街上,哥哥遇到熟人停下说话,我便偷偷掀了帘子往外瞧,结果就看到陈博远进了一个叫齐风楼的地方,那时候我也不认识他。是见他长得俊俏,这才留意了,后来问哥哥齐风楼是什么地方,哥哥却训斥了我,不许我多问,我觉得好奇,叫人去打听,这才知道齐风楼里都是男人,我当时虽然觉得恶心,却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娘给我说了陈家。我心里虽然不愿意。却没怎么样,那天见了陈博远,才知他便是那个人,你说普通人谁到那种地方去。他那时候才十五六岁吧,就是常客了,现在还不知如何呢,我怎么甘心嫁过去。”说着居然落下泪来,想必是极难受的。
不知冯贞贞如何想的,反正徐妙筠不相信,唐囡囡是唐二奶奶的心头肉,应下这门亲事前肯定把陈家和陈博远调查了个底朝天。
照唐囡囡所说,陈博远进入齐风楼压根不避讳。那么肯定一打听就打听出来了,唐二奶奶不可能说视而不见,为了攀上陈家这门亲罔顾唐囡囡的幸福,所以这中间肯定有误会。
徐妙筠把这话一说,冯贞贞连声道:“肯定是有误会。陈家是什么人家哪,哪能容许子弟如此,陈博远又是嫡次子,若是如此放肆,肯定遮掩不住,一打听就知道了的。”
唐囡囡道:“也许是陈家人知道名声不好,可以隐瞒呢。”
也有这个可能性,徐妙筠和冯贞贞都不说话了,最后还是徐妙筠给她出主意:“你把这件事告诉你哥哥,让他私底下去打听,若是真的如此,也好及时退亲呀,你哥哥总不能隐瞒你吧。”
唐囡囡扭扭捏捏的:“我怎么好意思说。”
冯贞贞便想了个法子:“你到大街上买个兔儿爷,拿给你哥哥看,就说听到传言,说陈博远是兔儿爷,你哥哥就知道了。”
见徐妙筠和唐囡囡都看她,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是听下人嚼舌头才知道这个话的。”
唐囡囡当下便叫人去办,说好了有了消息再过来一趟,冯贞贞也和她一起告辞了。
说了这么久的话,徐妙筠也觉得累了,躺在床上一觉睡到了黄昏时分,丹桂端着饭进来,忍不住唠叨:“幸而是在家里,若是出嫁了,哪里还能想睡就睡。”
徐妙筠懒洋洋的爬起来漱口洗脸,道:“那我一辈子不出嫁不就完了?”
丹桂便抿着嘴笑不出声了,显然是知道内情的。
晚上晏静宜倒是过来一趟,说晏家置宴,请徐妙筠去玩儿,徐妙筠有些惊讶:“晏大人和晏夫人从江西回来了?”
当时晏三老爷为了晏大老爷的事告假回了江西,一直没回来,听晏静宜的意思,好像话里话外有晏三老爷要告老还乡的意思。
其实晏三老爷一点也不老,可晏家讲究耕读传家,做官不过是意思意思,在家读书耕作则是他们的家训,晏三老爷原来可是顺天府府尹,做官不过是想着晏静宜和晏端宜并晏玉成将来背靠大树好乘凉,可如今晏静宜出嫁了,晏玉成的亲生父亲又找来了,晏三老爷要告老,难道是晏端宜的婚事有了着落?
徐妙筠笑道:“是端宜的婚事定下来了么?”
晏静宜抿嘴一笑:“定下了,不过这次宴请可不是为了她的事,她自打去了江西就没回来,这次与其说是宴请,倒不如说是给我哥哥相亲的,又怕被人看出来,所以多请几个人去凑热闹。”
徐妙筠大为惊讶:“玉成哥哥也要说亲事了?看中了哪家?”
徐景焕进来,听到她问这句话忍不住敲了她一下:“大姑娘一个嘴里也没个遮拦。”又问道:“今天可觉得好些了?”把话题岔开了。
徐妙筠笑道:“早就好了,就是觉得累。”
徐景焕道:“这是春困呢,我瞧着面色也红润不少,明天正好去晏家散散心。”
徐妙筠自然应了,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