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陷世-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志听父亲说,奶奶生他的时候疯了,没有奶可吃,只好由他姐姐,也就是德志的大姑妈抱着,到处找奶吃。村里的年轻的妈妈们还好,很慷慨大方,奶量丰富,在那个年代,条件很差,奇怪的是,孩子们都还比较健康,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有毒食品。
    现在的食品可以放心食用的少之又少,人们都没有良心,食品和药品都关系人们的身体需要和身体健康,这样做会让更多的人陷入不安全的境地。即便安全,也很有限。
    德志拍照片的目的是让孩子长大后,可以看到他什么时候断奶,因相机上有自动保存拍照日期的功能。德志将孩子的成长,用相机记录下来,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希望从小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将来要向社会和其他人心怀感谢,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至于在社会上单打独斗,非常孤独。
    这个照片让德志感到很得意,比较自然。自然的东西才长久,不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而是恒久的温馨。德志在巴东,还是在将来的任何地方,都需要把家庭照顾好,不想将家庭经营得差太远,不是不想成为别人的楷模,不是不想得到别人的称赞,而是总觉得金钱在支配人的底气。
    有了钱,说话的口气就会不同,浅薄之人表现更为明显。厚重的,踏实的,内敛的才会沉住气,不会被表面的繁华所影响,使自己的判断力将为零。
    奇怪的事,孩子就像德志那样能够忍受,人在饥饿的时候,往往爱发脾气,这一点,德志的妻子表现比较突出。而德志的孩子则比较安静,即便饿了,也不会哭闹。看来,这小子将来一定是大将军,从小看大,三岁至老,这时候,小家伙就很沉着,不轻易发怒,将来,幸福家庭的秘诀就在于此。
    一方忍耐,另一方再厉害,也会孤掌难鸣,最终会烟消云散,重归于好,如果不信,可做试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夫妻反目,产生矛盾,不可开交的?可能就是都不服输,都要争老大,在争的过程中,就会闹出很多故事来。
    夫妻一方如果拿配偶的忍耐当成懦弱,那么,夫妻之间的争吵仍会持续,直到双方的都精疲力竭,虽然看起来成功,也是失败。在家庭里,没有赢家,都是输者,都需要付出代价,需要牺牲,这种牺牲不是献出宝贵的生命,而是为了实践爱的誓言,做出合理合情的退让,退让并非懦弱,在妻子儿女面前,显示勇气或者强悍,是十分愚蠢的。在家庭里,没有彻底赢的人,也没有彻底输的人,人都不完美,不可能什么事都想十全十美,这个,在地球上,在人类社会,是不可能找到的。
    德志跟妻子说放假回家还是留在巴东,他妻子说想回去看看,德志觉得故土难离,她不是随遇而安,对父母的牵挂,比德志更为强烈,不回去,心里不安,比起德志来,心肠要软许多。德志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差劲儿的,难怪这几年一直不顺,难道是先要做到“孝”不成?孝,做不到,怎么会顺呢?
    德志突发奇想,从到巴东以来,一直没坐过慢船,今天就试试,即将离开巴东,项目转战鄂西和宣统了,也该坐坐慢船,体会一下究竟有多慢!因为他经常从夷陵坐快船到巴东,慢船只闻其声,不见其船,为了丰富见识,增加知识面,增加一点社会经验,他对妻子说:“我们今晚走好吗?”
    他妻子问:“为什么?”
    德志说:“你还没坐过慢船吧?船从三峡走,可以看看风景。虽说我们没钱专门坐船到三峡玩,我们坐客船同样也从三峡过,也可以一饱眼福啊,你说是吧?”
    他妻子说:“你说的对,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德志说:“慢船晚上走,快船白天走,我们今晚就走,船过三峡,过三峡大坝船闸,然后再过葛洲坝船闸,就到了夷陵港,那里转车就可以回家了。”
    他妻子:“看起来不错,我们现在走吗?”
    德志说:“还是先弄点吃的,收拾东西,现在是下午三点,还来得及。”
    这样决定后,他们开始收拾东西,让小家伙在地上的软垫上爬着玩。
    德志收拾装箱,他妻子负责做饭。
    一个小时后,一切都准备妥当,饭也准备好了。小家伙没有给他吃奶,调好了牛奶,小家伙觉得不对劲儿,可是不知道哪不对劲儿。才生下他时,德志妻子没奶,就给他吃过两天牛奶,光买奶粉,都让德志头大,现在又开始了,真的不知道,就凭德志那点工资,怎样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想到这个,德志就感到一阵阵的愧疚。
    好在小家伙还是吃了,不是很挑剔的孩子,这个多少都让德志感到莫大的安慰,这样的孩子养着省心,容易养活,这个习惯,这个漂亮的贝比,是德志最大的礼物,德志没钱,可以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吃完饭,德志背着背包,抱着孩子,他妻子也背着背包,再提一只箱子,差不多了,然后,找邻居家开车的小伙子,那小伙子不在家,他母亲打电话问小伙子在哪,能不能回来,送邻居到港口。她说的巴东话,德志听得懂,且非常清楚,毕竟巴东和南郡虽隔着几座大山,但是口音很奇怪,差别并不大。
    尹懋出来,问:“你们去哪儿?”
    德志说:“回家。”
    尹懋很好奇,问道:“奇怪,晚上有车?”
    德志说:“有,有卧铺长途汽车去江城,没卧铺车到南郡,只能坐晚上的客船到夷陵后再转车了,归心似箭啊!你啥时候走?”
    尹懋说:“那很浪漫啊,一家坐船,优哉游哉,玩了风景,又不耽误行程。真是一举两得,好啊好啊!”
    德志笑着说:“是啊,你也可以坐慢船,我们又不是国家大员,更不是国务院总理,没有那么多要务,也不用日理万机不是吗?”
    尹懋说:“是啊!你看,我们的车来了。”
    果然,邻居小伙子将车开回来,今天正巧,他说:“车在山下跑来跑去,刚好跑到我家的山下路段,就接到了电话。无巧不成书啊。”
    德志一家和尹懋打了招呼,进了面包车,直奔码头而去。
    小伙子开车送他们到港口之后,就要开车返回,德志要给车费,他不要,说下次来之后,来港口来接,到时候一并结算,德志想想有理,也就不再勉强,在那里浪费时间,像有些人那样,把钱扔过去,又送回来,拉拉扯扯,弄了很久,声振寰宇,真的很麻烦。
    德志买了船票,是二等舱,不算高级,也不是低级的,票价不高。
    从下午五点开始,慢船从上水下来,主要是cq各地,在巴东港稍事停留后,继续开船往下水而去。
    港口候船大厅的喇叭说:“到夷陵的船来了,请买好船票的旅客上船,上船时请注意安全!”
    德志一家就上了船。
    到了二等舱那一层,找服务员,凭船票换了铁牌,按照铁牌上的号,德志找到了房间,里面有上下床铺,加起来共四个,除了德志一家,再也没有人,房间很小,可设备齐全,有洗澡的,有卫生间,有热水供应,不错。
    但是小房间并不隔音,隔壁有人在大呼小叫地打牌,听口音,是cq人。也可能二等舱坐的人少,他们找到老乡,在一起无聊,就打起牌来,也说不定可以很好地打发时间。
    巴东的旅客不到十位,大家不愿意坐慢船吗?可能是,德志坐快船时,巴东的旅客一般都在二十位左右。无论是往下水走,还是往上水走,都在十位以上。
    难道说,坐慢船很慢吗?
    事实的确如此,慢船真的很慢,可以好好地看看三峡。三峡就是峡谷,三个峡谷连在一起,绵延数百公里,走完整个三峡,像这样的慢船,起码需要一天吧?
    三峡听起来,名字不长,语气也不傲气,但是,到了峡谷中,才发现三峡之险,非想象就能知道的。
    不说石壁,不说赭色的巨石,就是那船拉汽笛,声音在谷中回响的那种气势,就足以震慑人心,惊叹造物主创造的奇妙。船慢慢行,山却静默,白云和雾气,笼罩着两边的巉岩,星星点点的绿色植物和小树,从石缝中挣扎着生长,伸张手臂,迎接阳光雨露,让人不得不惊奇于生命长大的奇迹。
    太阳还没落山,红色的晚霞映照着白色的巴东新城,白的建筑,在红的霞光里,显得越发美丽。
    看着熟悉的城市渐渐后退,慢慢消失在他的视野中了。
    !

第178章 西陵峡坝
 
    德志看着两边的山壁,类似刀斧所砍劈,这样的奇观,惟有造物主才有这个能力。
    孩子渐渐入睡,德志没有坐过客船,在归州两年,看遍了江上来往的客船,反而麻痹,觉得客船从江里来往上下,只是归州长江段的一道风景。因着归州城沿着长江两岸所建,客船经过,拉响汽笛,声音在空谷中回荡,那种感觉真是荡气回肠,非常大气。甚至,船在拐弯处,无论从下水到上水,还是从上水到下水,船经过归州,还是要吼两声的。
    轮船的一楼基本是最基层的,人很多,票也便宜,越往上,越贵,人也越少。从重庆外出打工,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就是轮船了。乘坐这种船,大概要忍耐得住船过三峡的苦恼了。
    德志在甲板上遇到了一名老外。
    德志的英文水平不好,特别是口语,能说,但是听还是有问题。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学习英语很多年了,就是在听力上不能进步。也不知道从初中到高中,学的英文跑哪里去了。
    德志很好学,一直在寻找机会提高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包括收听广播,英国的bbc,泰国的英语节目还有中国的对外广播,都要听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英语科目的考试。
    其实,德志在选择自考的时候,有人读函授的时候,英文考试就是抄袭,抄完了,也就过了,主要是看态度,态度好就好,态度不好再补考,补考交了费,也就算老实,补考一次就算过了,老师和学校也就不再怎么为难了。
    还有,英文成为必考科目,一是因为英文使用范围较广,几乎成为百分之八十的地区和国家的官方语言。二是英文可以让很多人老实下来,不至于胡思乱想,英文都学不好,还谈什么政治?三是英文就是由字母组成,不习惯使用符号,或者对符号不敏感的人等于嚼蜡,非常晦涩难懂的,没有兴趣,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之后,也就扔掉,根本没有兴趣再捡起来,久而久之,英文也就成了一种曾经的辉煌,或者说是一种炫耀的资本,毕竟自己也懂一些英文。
    德志在甲板上遇到的老外是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年男子,他带着他的儿子来游三峡,奇怪的是没有跟着旅游团,反而是父子两个人。
    他说,他不喜欢跟着旅游团,以前也跟过,旅游团在他的印象中就是导购团,让他买东西,不是看风景。
    违背了宗旨,就不能再挂羊头卖狗肉,但是,旅游团的市侩气和铜臭味依然浓厚。
    他不参见,没有减少旅游团的导购,再说,旅游团导游看游客,不过是花钱的机器,看风景,不过是看自己家的后院,习惯生麻木,麻木生无知,无知就是没了良心。
    老外很高兴遇到一个懂他说话的人。
    德志在甲板上和他海聊神聊的,周围出来看风景的人,也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用的是方言,有的德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