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慕提笔写道:保重身体,争斗无益,从中斡旋调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上上之策。
这次速度飞快,没几天师爷就回来了,龙慕急切地接过折扇展开,几行正楷字,用极其直白的话写着:
小官与小官有矛盾,一调停,矛盾没了。
大官与小官有矛盾,一调停,小官没了。
大官与大官有矛盾,一调停,调停人没了。
吏部尚书,内阁首辅;户部尚书,内阁次辅。
最后一行写:身体安康,前路平顺,不必挂念,不必挂念,不必挂念,等我回来。
龙慕一巴掌盖在脸上,嘟囔:“他居然还有心情开玩笑?死外面得了!”
九月底,下弦月高悬东天,龙慕拖着疲惫的步伐从荒郊野外回来。
管家从后衙飞奔而出,举着邸报狂喊大叫:“公子!公子!”
龙慕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有气无力地问:“怎么了?”
管家把邸报塞给他,龙慕只扫了一眼,陡然大惊失色,嘴唇直抖,“右……右侍郎大人?”
“刚升上去的。”
俩人大眼瞪小眼,老头抹了把口鼻,“他什么时候升上内阁首辅?”
龙慕嗤之以鼻,“内阁首辅?死了那条心吧!我坚决不同意!”
老头心说:你不同意?你算哪根葱?
第二天,南直隶衙门一通急令下发到扬州府衙,招龙慕到巡抚衙门述职。
龙慕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即日启程,当晚就到了南京,往大堂上一站,上面一溜排坐了四个高官,一水儿的正三品。
躬身行了半盏茶的礼,冷汗都顺着脖子淌到肚皮上了,上座一人这才阴阳怪气地说:“龙知府好大的脸面啊,竟然能促使吏部右侍郎大人主动赠送二十几万石粮食。”
龙慕脑袋“嗡”了一声,竭力稳住心神,暗自盘算:南直隶巡抚衙门是吏部党还是户部党?
陡然想起骆封是骆巡抚的公子,眼珠一转,抬头说:“下官不敢,下官花费十几万两银子买粮食……”
“大胆!”某官员一拍惊堂木,“小小知府能撼动湖州豪门大户?”
龙慕立马摆出诚惶诚恐的表情,“下官……下官听说右侍郎大人钟爱……钟爱田黄石,下官私自将工坊司……里收藏的田黄石尽数取出……”
“用于贿赂右侍郎大人?”
龙慕点头。
“所以被罚了俸?”
龙慕又点头。
上座几位官员交头接耳嘀嘀咕咕,不一会儿,似乎有些意见不合。
龙慕偷眼惴惴不安地等着。
又过了片刻工夫,一名官员拂袖而去。另三人立刻和颜悦色地走下台阶,笑眯眯地拍了拍龙慕的肩膀,“龙大人,听说扬州正在修桥铺路?”
龙慕赶紧行礼。
“呵呵……后生可畏啊!呵呵……国之栋梁啊……”
龙慕被他们唬蒙了,一记棒子一颗甜枣,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第二天龙慕懵登转向,稀里糊涂回扬州。
刚进衙门,师爷窜上来耳语:“京里来人传召您上京述职。”
龙慕一巴掌拍在门板上,怒不可遏,“还有完没完啊?”
师爷斜眼瞟瞟他,颠着脚尖轻描淡写地说:“吏部的。”
“呃……”龙慕一愣,嘴角一点一点越咧越大。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聊qq时聊起历史人物,当时我说了个我比较钦佩的当今名人。实在是因为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太多,真要找出一个“最”的话,这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啊。这让我想起了读书时的一件事:中午跟同学一起吃饭,一帮文科女生边吃边聊,话题九拐十八弯,拐到文学大师身上去了,每人说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家。轮到本人时,我说:我喜欢苏轼。于是乎,坐我旁边的女生开始语重心长地规劝:咱是文科生,你怎么能说这么热门的名字呢?你应该朝着荒僻的方向义无反顾地直奔而去,比如说宋朝的刘义驷、明朝的魏午霖,说出来先把全场震住,然后再漫不经心地透露:上百度都搜不到哦!那叫一个博学多才!那叫一个高深莫测!(哈哈……此段话是杜撰的,但人家确实让我找个冷门的历史人物)可我确实喜欢苏轼,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原因可能如下:1、此人是个吃货,还是个非常不讲究的吃货。光这一条,我非喜欢他不可!贬到黄州时,他喜滋滋地吃士大夫认定的下等食品——猪肉(宋朝人喜爱的美食是鹅肉羊肉,猪肉吃得少,有身份的人根本不碰),不光吃,人家还总结出了猪肉的烹饪方法:文火慢炖,时间要长。瞧见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肉的做法。贬到岭南时,大发感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杭州时,疏浚西湖,中午仆人回去取饭,他等不急了,挖了工人的饭蹲湖边上一起吃,仆人回来时,他吃饱了。贬到海南时,这基本上应该算是“发配”了,当时的海南还是丛林。他蹲海边上,敲生蚝,放水煮,吃完心胸通透,屡次写信回京:千万别告诉士大夫们,要不然全跑这儿来跟我抢吃的,我上哪儿诉苦去?此外,在山东时,当地人爱吃酸酱,外地人吃不惯,闻见都受不了,他倒好,打开酱缸,口水直滴。有个老和尚爱吃蜂蜜,吃什么都沾蜂蜜,有次招待苏轼一行人,别人腻得不行了,他吃得津津有味。这种随遇而安适应能力超强的吃货,简直就是我等心目中只可仰视无法攀登的巅峰啊!中国古代的饮食养生观念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当地当季。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极为平和愉悦。2、此人豁达开朗,多才多艺,幽默风趣。苏轼是全才型文人,整个华夏几千年里几乎找不到能与他比肩的。前无古人,有没有来者?太难!难于上青天!诗、词、散文、书法、绘画……他都是一代大师。但是——他是臭棋篓子啊,哈哈……我有时候会猜他的朋友会不会这么想:你小子也有今天!不过没关系,他虽棋艺不怎么样但架不住他会自我解嘲啊: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话耳熟不?这不就相当于“享受过程,不在结果”嘛,选秀节目里遭淘汰的选手常说这个。算起来,苏轼做官算不得成功,有个成功的官员我非常喜欢——陈平。这名字,唉……实在太普通了,对得起人家辉煌的一生雍容的相貌吗?1、别看名字扔人堆里一抓一大把,但是,人家是大帅哥啊!超级大帅哥啊!司马迁认证的西汉第一大帅哥啊!此人帅,一路帅到党中央!司马迁多惜墨如金啊,《史记》里夸过几个人的容貌?但是,司马迁夸了好几次陈平长得身形修长相貌英俊(平为人长大美色)。帅到什么程度?帅到因为这张脸差点命丧黄泉!不过人家用更为强悍的智商弥补了容貌上的不足。帅到异党在刘邦面前打小报告:主上啊,陈平太帅了啊,他就像是帽子上的玉啊,好看啊,但不中用啊!上面这段话,您总结出了什么成语?——恭喜你,答对了,“面如冠玉”!这词就是用来形容陈平的,居然还是个贬义词!话说,“面如冠玉”四个字几乎囊括了我对男子容貌最完美的理想——温润、和煦、雍容。2、此人一路青云直上,官至宰相。此人经历了贫寒、战乱、排除权臣以及党争,无论事态如何,人家依旧屹立不倒岿然不动。战乱是凶险的,但西汉建立之初更为凶险,战争中出类拔萃的权臣几乎被杀光了,比如韩信,但是,陈平活着,还活得极为滋润。此人圆润通透,三朝宰相,在同时代中无人能与其比肩。这难道就是美貌与智慧并存?极致的容貌与极致的智慧,唉……这人生出来就是为了让人仰视的吧?不过,他老婆是个嫁了五次的寡妇,他是人家的第六任丈夫,估摸着他命太贵,要不然他那命硬的老婆说不定还得再嫁第七次。此外,每次想到汉朝时代没有裤子,陈平居然勒着兜裆布套着裤管子,我就浑身不自在,有时我会幻想:要是给他来一身明朝二品大员的朝服?啧啧……………………………………………………………………………………………………………………………………不知道作者哪天聊QQ的,我只是在文件夹里看见了,发出来吧。
☆、46
龙慕花了四五天时间将手头工作交接下去。乘舟北上,不知为何,大运河各河段重兵把守,沿途到处都是漕运巡逻兵。
拖拖拉拉走了十几天,船只刚进码头,岸上一阵欢呼雀跃。
龙慕探出身去,一群小厮飞奔而来,为首的雨墨喊声震天:“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可把您盼来了。”
龙慕扫视一圈,没看见蒋初,失望之情浮上颜面。
雨墨立刻了然于胸,笑说:“知府大人,小人都十几天没见到我家公子了。”
龙慕悻悻笑了两声。
一路畅通无阻不知进了哪个衙门,直接抬入后院,放眼望去——新植的紫藤萝,藤下一把铁梨木素面躺椅,绿荫深处,几只娇声俏语的八哥跳来跳去。
进入书房,小吏笑说:“龙大人,您稍事休息,右侍郎大人说他很快就回来。”
小吏走后不久,远远的,似乎听见一阵不疾不徐的脚步声,龙慕心头一颤,站起来勾着脑袋张望。
众多随从簇拥着一名绯袍乌纱的官员从门口路过,龙慕还在纳闷:怎么不进来?这不是他的书房?
这官员突然停下脚步,高声笑说:“你终于回来了?真不容易,你这院里杂草丛生……呃……”陡然看清屋里站着什么人,此官员歪着脑袋笑眯眯地把龙慕全身上下划拉了一遍,“公子贵姓?”
龙慕见老头穿着三品官服,急忙躬身行礼,“回大人,下官姓龙。”
“噢……”老头恍然大悟,踱着小方步绕着龙慕转了一圈,装模作样沉思半晌,摸着下巴漫不经心地问:“扬州知府龙慕龙体仁?”
“啊?”龙慕傻眼了。
老头拖了把椅子坐下,“坐坐坐!别站着呀。”
龙慕挨着椅子边缘坐下。
老头拉着龙慕的胳膊和蔼慈祥地问:“听说你是山东济南府人士?容我算算……容我算算……他什么时候从济南回来的?”龙慕惊得舌头拖出两寸长,傻了吧唧地看着老头掐着手指头算数字,末了跟白捡了三万两银子似的笑得眼睛就剩了一条缝,“他在济南逗留了将近一个月,你猜他干什么去了?”
龙慕一张嘴差点咬着舌头,“听说……听说……”
“听说什么?”
“听说……查案……去了。”
“对嘛!”老头一巴掌拍在龙慕肩膀上,“就是查案去了嘛,铲除奸佞,深受山东百姓爱戴敬佩……”
龙慕跟着装傻,头点得像小鸡啄米。
“听说,他离开山东前的饯行宴是在某个镖局里……”
话音未落,龙慕仰面倒进椅子里。老头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脸,“我派人送你去内阁吧,在这里等到头发斑白都不一定能见到他。”
龙慕瘫进轿子里,把蒋初祖宗十八代全挖出来骂了个皮焦骨黑,越骂越来气,“咣”一脚踹在轿壁上。
他刚走,右侍郎大人就回了书房了,左侍郎老头笑容满面地往门框上一靠,“哟,回来啦,真不巧,刚把人送走。”
右侍郎大人一拍额头,“送去哪里了?”
老头食指一个劲地敲脑门,装得痛苦至极,“送哪儿了?瞧我这记性……”拖过一个衙役,“送哪儿了?”
右侍郎大人摇头失笑。
龙慕进皇城入内阁,往一间屋子里一站,巨大的桌案旁围坐着五个大学士,周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