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煞气浓的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崔氏和陆氏的护卫们一个个的绷紧了身体冷颜以对。
是打劫的流寇?不太像啊!陆希见过的有这样感觉的骑士很多,但不是高氏父子的亲卫队,就是皇家禁卫军中的精英,要是流寇都能这样的话,他们还当什么流寇,直接扯大旗称霸一方就好了。
“宇文靖!”陆耀不可思议的望着那骑士惊呼出声。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高严也会这么王八气十足的出场的,嗯嗯,省得大家老说他不是男主 = =~
☆146、本卷终
宇文靖?宇文家目前的继承人?陆希再打量他一下;果然看起来气势不凡,不过他这是想干什么?想给他弟弟报仇?这是陆希的第一反应。
陆耀飞快的放下帘子,紧紧的握着陆希的手,“放心,这里是清河,他想做什么也没这么容易。”显然陆耀跟陆希也是一个想法;陆耀对宇文浩的死有点感慨,可要是说因为高严杀掉宇文浩而恨陆希和高严;那是不可能的。
陆希神色自若的点头;宇文靖是不错;可阿兄也不差;她不信阿兄留给自己的亲卫还挡不住这么小小十几人。
“陆县主。”宇文靖突然开口道。
她叫谁?陆希和陆耀同时想到。
“某离开京都已经近一年;信息不通,等回京都时听闻县主和崔著作佐郎成亲,特地前来祝贺。”宇文靖语气沉沉的说道,看着侍卫环绕、坐在车厢中寂寂无声的人,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可目光依然直视着车厢。
陆耀微微挑眉道:“多谢宇文将军来此一趟,我们夫妻不甚感激。”
声音清清冷冷,一如她之前对自己说话的语气,宇文靖握着弓的手紧了紧,“某听说崔著作佐郎辞官了,县主不知何时与崔著作佐郎回魏国,某也好同贤伉俪一叙。”
“我们三五年不会回京都了,我们想在大宋四周走走、开开眼界。”陆耀说,身为魏国上流数得上的才貌兼美的贵女,陆耀身边追求者多如过江之鲫,看这此情形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很直接的回绝了。
宇文靖听到陆耀的话,沉默了一会,翻身下马,他的动作让崔家和陆家的侍卫紧张了起来,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同时宇文靖的亲卫也举起了手中的武器,两方严阵以待。
陆希不由屏住了呼吸,心里庆幸没带着阿崧和阿山。
宇文靖从身后的褡裢里取出一物,上前几步道:“陆县主,这是某的一点心意。”
陆耀的侍女跳下牛车,伸手要去接宇文靖手中的礼盒,但宇文靖看都没有看她一眼,目光定定的看着陆耀的牛车,灼热的视线似乎要将车厢壁射穿。
陆耀迟疑了下,终于下了牛车。
宇文靖在看到陆耀出现的那一瞬间,一向严肃的脸浮起了淡淡的微笑,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明朗了许多,可陆耀视若无睹的走到他面前,示意丫鬟接过他手中的礼盒,却不想宇文靖伸手将礼盒放在了陆耀手上,他的手也紧紧的握住了陆耀的手。
陆耀下意识的就想甩开他的手,宇文靖握着陆耀的手并没有用力,但陆耀挣扎了好几次,都没有甩掉他的手,陆耀眼底泛起一丝愠怒,干脆一动不动,任宇文靖握着自己的手,神色淡漠。
宇文靖的动作让崔家的护卫再也忍不住拔出了刀就朝大步朝宇文靖走去,宇文靖的亲卫立刻围成了一团,双方的武器已经全部拔出,若不是投鼠忌器,担心伤了陆耀,早就短兵交接了!
宇文靖对亲卫和崔家侍卫的反应没有丝毫观主,看着陆耀没什么变化的表情,神色微动,张口刚想说什么,却突然听到一阵如疾雨般的马蹄声。
“将军小心!”宇文靖的亲卫突然持盾越众上前,随着众人的惊呼声,一支利箭破空而来,带来了尖锐的声响,“嗯哼”闷哼声响起,坚实的木盾居然被利箭射穿,直直的射入亲卫的手臂,浓浓的血腥气一下子散开,那名亲卫捧着右臂,单膝跪在了地上。
高家的侍卫看到这支箭一下子精神更振作了,将陆希围得密不通风。
“哒哒”马蹄声越来越近,很快的一队劲装骑士出现在众人面前,深色的铁甲在日光中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为首一人一手勒着缰绳,一手握着一柄大弓,神色冷峻,显然他就是射箭之人。
“阿兄!”陆希眼睛一亮,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高郡尉。”宇文靖抬头望向来人。
“宇文将军好久不见。”高严勒住缰绳,也不下马,俯视宇文靖冷声道。
“的确很久不见。”宇文靖见高严来了,知道今天只能到此结束了,如果不是高严,他也不至于在半路截道。崔家原本守卫就够森严了,陆希来了之后高严的亲兵更是将她的居所团团围住,这次她要和陆耀一起去佛寺,也被人早早的围了起来,宇文靖在寺庙外转了好几圈都没有找到突破点,就干脆直接截道了。
他知道自己这次行事太冲动了,亲卫都劝他小心行事,可再小心行事又如何?崔操之辞官带着陆耀来了宋国,据探子回报两人过段时间就要远行去南方了。宇文靖从来都是自信的人,可自信不代表自大,两人待在清河不动的时候,他还能得知他们的消息,可等他们一入宋国腹地,他就算手腕通天也无法确切掌握两人的行踪。
他心里很清楚,陆耀跟崔操之的成亲肯定不会是被迫的,如果陆家仅仅想联姻,有很多选择,其中怎么都不可能有崔家,更别说从小陆耀就跟崔操之很好,可他还是不死心,再得知陆耀跟崔操之的成亲消息后,他脑海里已经没有其他念头了,他只想再见陆耀一面。
“阿陆!”焦急的男声响起,陆耀回头,就见崔操之急急的朝她走来,手里还捧着一个大大的油纸包,原本儒雅风流的气度被这油纸包破坏了不少,陆耀忍不住抿嘴一笑,“子持。”她随手将手中的礼盒往丫鬟手里一放,朝崔操之走去。
宇文靖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神色不变。
高严看着将皎皎团团围住的宇文靖的亲卫,眼底闪过一丝寒意,他漫不经心的又从身后的箭囊取出一支利箭,搭在弓弦上,“不知宇文将军来宋国所谓何事?”
宇文靖回头瞄了高严手中的箭枝一眼,翻身上马。他身边的亲卫拿出通关文书对高严行礼道:“高郡尉,我们将军此番前来是有通关文牒的。”也就说他们不是走私入境的,而是光明正大进入的。
陈源策马上前,查阅宇文靖的通关文书,仔细核对后对高严回报道:“郡尉的确是通关文牒。”
居然有通关文牒,高严有些惋惜的收回了箭枝,看来不能明着来了,一想到他居然敢拦截皎皎的车,高严心火就止不住的往上冒,也不知道皎皎是不是吓到了。
崔操之心里对觊觎自己好容易才修成正果妻子的宇文靖万分不爽,可脸上还是一派温和的笑容,“宇文将军难得来清河,不如让崔某带你好好游玩观赏一番?”等回了城中,看他怎么教训他!
“不用了,某只是来送礼。”宇文靖一口拒绝,说完后对崔操之和高严一抬手就策马离开了。
高严身边的近卫等宇文靖等人走出一段时间后,几人立刻策马追了过去。高严则迫不及待的进了车厢,“皎皎。”他手一伸,陆希就落在了他的怀里,他小心的没让陆希碰在自己冷硬的盔甲上,“吓到了吗?”
“阿兄!”陆希搂住了高严的脖子,“你怎么来了?”
“我担心你就来了。”高严轻轻的吻着陆希软软的面颊,他一接到宇文靖出现在清河的消息就赶来了,虽然他并不认为宇文靖会因为宇文浩而迁怒于皎皎,但他还是不敢大意。
“阿兄,宇文靖来做什么?”陆希刚刚看了半天,感觉自己看上了一场七点档的狗血剧!“难道他喜欢光华?”陆希趴在高严耳边悄声问道,就怕被车外的崔操之和陆耀听见。
高严已经有大半年没见妻子了,这会她整个人趴在他身上,柔柔呼吸声轻轻的吹在他耳边,高严抬起陆希的下颚温柔的吻了上去,一开始他还竭力控制着自己,可渐渐的两人的气息就不稳了,高严嫌身上轻甲碍事,解开了结扣,随手丢在了外车厢,外车厢守候的丫鬟早就已经离去了。
陆耀和崔操之共乘一车,崔操之带来了她爱吃的蒸饼,可她不过咬了一口就放下了。
“怎么了,不好吃?”崔操之柔声问。
“阿持,我跟宇文靖只说过几句面子上的话而已……”陆耀并非扭捏之人,鲜卑人个性本就比汉人热情奔放,对她当众示爱的人也不在少数,平时也没有想过要为这个特别跟崔操之解释,可现在——
“阿耀才貌双全,当然会有人喜欢。”崔操之搂着陆耀亲了亲,笑得灿烂。
“阿持。”陆耀神色转柔。
“宇文靖想干什么,又不是你能做主的。”崔操之本就不是迂腐之人,他的阿耀品貌出众,天底下有眼光的男人很多是,会有人喜欢阿耀不奇怪,反正阿耀眼里心里只有他就够了,“阿耀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才能在一起,不用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人而烦心。”崔操之根本没把宇文靖放在心上,看他今天所作所为就知道他永远不可能得到阿耀的心,感情又不是领兵打仗,谁武力高、谋略强就能获胜。
“是啊。”陆耀听丈夫这么一说,心里就安稳了下来,不错,她原本以为她和阿持今生已经无缘了,可后来还是因缘巧合能在一起,那是老天对两人的眷顾,她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才是,至于不相干的人如何想,管她何事?
“我看你跟怀玉感情很好?”崔操之问,他很少见阿耀能跟同龄人这么谈得来。
“是,我们很谈得来。”陆耀点点头,她对陆希第一个印象就来自她那副小蓬莱图,那副图给了她很大的震撼,不仅仅是陆希的画技,而是那副图上最后一句话题词“吾心安处便是家”,给了当时正处在极度抑郁期,不得不和阿持分手的她极大的安慰。陆耀是一直很羡慕陆希的,羡慕她能和高严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羡慕让她不自觉的喜欢去亲近陆希,现在她能跟阿持走到一起后,她对陆希的好感就更深了。
“你可不能只记得她而忘了我。”崔操之略带哀怨的说,这几天阿耀可够忽略自己的。
陆耀一怔,随即扑哧一笑,“放心吧,高郡尉都来了,自然轮不上我了。”
崔操之搂着她,“等怀玉走了,我们就出去玩好不好?我们一路南下,最后去建康看看如何?你不是一直向往江南水乡吗?”
“好。”陆耀眼睛一亮,一口答应了。
陆耀和崔操之兴致勃勃的商量着解下来的行程,陆希则安静的躺在高严怀里,听着她已经很久没有听见的沉稳的心跳声。
高严顺着陆希的头发,夫妻两人就这么静静的偎依着,“皎皎今天就跟我回去好不好?”他是一方武官,不能随意离开驻地,有了宇文靖的借口,他可以来清河,但却不能住下,毕竟宇文靖都走了。
陆希也不希望和高严分开,“阿兄,我们去接了阿崧和阿山就走,顺便回去跟祖姑告别一声。”
“也不用太急,你可以跟融安县主礼完佛再走。”高严说。
“嗯。”陆希点头,陆希到了佛寺后,神色如常的和陆耀谈笑,绝口不提宇文靖的事。
陆耀也知道她的脾气,两人很默契的揭过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