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颜正欲去寻冉云生,便有侍婢通报,“郎君来了。”
“你们先忙,我出去看看。”冉颜起身道。
罗氏道,“好。”
冉颜走出房门,见冉云生一袭红褐色圆领袍服,那张令人惊艳的面容上蓄了胡须,遮掩了几分容色,显得成熟稳重。
“阿颜。”冉云生灿然一笑,明眸生辉,那份灵动掩藏不住,“一早便听说你来了,我刚腾出空来。”
“十哥,近来如何?”冉颜因为婚后各种事情接踵而来,每次见面都是匆匆忙忙,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冉云生微微笑着,“挺好。去花园里坐坐吧?”
冉颜嗯了一声。
两人顺着曲廊慢慢往花园中去,侍婢在身后远远跟着。
冉颜抬头仔细看了看冉云生,总觉得他有哪些不太一样。
冉云生见她看的专注,眼眸带笑,“才月余不见,阿颜不认识十哥了吗?”
冉颜摇头,“只是很久没有仔细看你了。”
她忽然明白了,冉云生的笑里少了那份“热”。犹记得在苏州时他的笑容虽然温和,却隐含热烈,在儒雅的表象之下,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从灵魂里散发出来的热烈,让人不知不觉便会被他的笑容感染。那时候看着他笑,便是一种愉悦的事情。
而如今,却是温和之下带着淡淡的凉意。纵使见到她是真的高兴,但高兴弥补不了灵魂缺少的那一丝东西。
或许只是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人都会改变吧。哪有一成不变的人和事呢?
这样大喜的日子里,冉颜也不愿提这些不开心的事情,转而道,“卿儿怎么样?我想去看看他。”
冉永卿是冉云生为儿子取的名字,那个孩子如今已经快两岁了,继承了冉云生一双漂亮的眼睛,生的极好,现在正在牙牙学语,分外惹人怜爱。
“家里吵吵嚷嚷,我便让尔冬带着他到庄子上住几天。”冉云生看着冉颜有些失望,笑道,“改日我带着他去你府上给你瞧瞧。”
冉颜笑道,“还是别劳累孩子,我得空便会来看他。我那三个孩子现在会唤人了呢,也会认人了,十哥,你常常来看看他们吧?你是我亲兄长,不要在意那些门第之见。等孩子再大些,我便带他们来看你。”
“好。”冉云生答应,接着问道,“对了,本家也来人了,阿颜可要见见?”
冉颜对那个本家没有丝毫情分可言,“不见,见了平添烦扰,我只当这里是我娘家,苏州那个冉氏与我已经再无瓜葛了。我是欠了生养之恩,可他们也因为我嫁了萧氏而得到不少好处,不是吗?”
自从冉颜嫁到萧家,冉氏便沾上了门阀氏族的光,在哪里别人都会卖几分颜面,再加上冉颜争气,一胎生了三个,萧氏举族都特别重视。为了使冉颜的出身足够匹配嫡子之母的身份,萧氏给予了冉氏莫大的照顾,族中为官之人可说是官运亨通,俨然已经成为苏州最光耀的门第,在整个淮南道、江南道也是能数得上的高门大第。
“罢了,他们伤你心在先,你也的确没有必要自降身段去屈就他们。”冉云生叹了口气。
“大喜的日子,十哥叹什么气,我不在乎。有三叔、婶娘,还有你和阿韵,我知足了。”冉颜笑道。
原本冉颜是想问问冉平裕是否有意愿脱离商籍,如果他愿意,让萧颂找些关系帮他入官籍,然而如今深陷权利之争的深渊,再加上刘品让临死之时的遗言,冉颜觉得有些厌倦。
况且现在也不是入官籍的好时机,所以她也就暂时不去问这件事情。
“郎君,献梁夫人。”
一个侍婢从小径中一路跑过来。
两人止住脚步,冉云生问道,“何事?”
侍婢微微躬身道,“方才萧府来人传话,说方才官署来人请献梁夫人,说是三司的事情,请夫人去大理寺一趟。”
冉颜微微一顿,三司最近也就只管查太子这一个案子,眼看限定的期限要到了,这么急着找她过去,是为了验尸?还是确认口供?
冉云生道,“这么急,怕是有重要事情,你先去吧,不用去向母亲和阿韵辞别了,我一会儿去告诉她们。”
“好。”冉颜点头,便带人随着那侍婢到了内门道。
萧府的小厮正等在那里,见到冉颜连忙施了一礼,“夫人。”
“有没有说让我去大理寺做什么?”冉颜问道。
“未曾说,来人只说工具都为夫人准备好了,请夫人直接随着进宫即可。”小厮答道。
马车驶到内门道前,冉颜与冉云生道别,进了车里忽然想到之前想说的一件事情,挑开帘子道,“十哥,最近不太平,阿韵送嫁的队伍多派些护卫,府中人手可够?”
“够了。”冉云生道。
什么身份地位,能养多少护院,这是有规定的,冉云生既然不答数量,大约是超出了唐律允许的范围。
对于大商贾来说,这也是常有的事情,只要各方面打点好,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有家财要护。
冉颜得到答案也就安心了。
一行匆匆返回府内,那名大理寺官员已经急的满头大汗,见到冉颜便立刻道,“献梁夫人不必换翟衣了,直接去大理寺不入后宫,方才宫里又死了一个,伤了重伤一个,三司特命下官来请夫人去验一验。”
冉颜迟疑了一下,道,“可否借你鱼符一观?”
鱼符是朝廷官员的“身份证”,鱼符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官居级别、俸禄几许以及出行享受何种待遇等。随身佩戴,出入宫门的时候必须要检查。
那名官员愣了一下,旋即也反应过来,现在是多事之秋,萧颂又是负责案子的官员,难保凶手不会拿他家人开刀,冉颜谨慎一些也是常理,便连忙掏出了鱼符。
冉颜接过来看了一下,她曾看过萧颂的鱼符,是银的,而这名官员的鱼符是铜的,比萧颂的要小很多,鱼符的大小根据官职品级来,冉颜能辨别这是真的鱼符,便递还给他,“抱歉,近来有些草木皆兵。”
“献梁夫人如此是应该的。”那官员道。
冉颜道,“走吧。”
“好。”那官员匆匆出门,牵了缰绳翻身上马,等待冉颜坐上马车之后,挥鞭在前面带路。
萧府侍卫则跟着,把冉颜送到宫门口,才转回去。
那官员不禁抹了把汗,心道应该小心没错,可这献梁夫人实在是小心过头了吧!他到宫门口掏了鱼符给守卫,又从袖中掏出一份官署签下的通行函,这样即便冉颜不穿命妇服也可以进入。
马车驶入宫门内,直接从捷径偏道向大理寺驶去。
一路疾驰,刚开始在平整的石板路上还稍微好些,拐了个弯之后便颠簸起来,马车被颠的咣啷咣啷作响。
因颠簸的太厉害,冉颜忙于稳住自己的身体,但走着走着,她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是什么不对劲呢?
冉颜静下心来细想,马蹄声和车轮声交织传入耳。她忽然一惊——马蹄声少了!
方才那名官员还乘马个在侧的,不知何时便没了!但从转弯之后,也根本没有多久,也没听见马蹄声离开啊!
冉颜轻轻挑开窗帘,从窗子向外看了看,见没有人,便索性探出头去往后看。
摇晃的视线中,看见马匹停在后面三丈外,那名官员倒在小径上,血从他身下蔓延开来。她心头一凛,往四周看了看,这里是草木茂盛的林荫道,四周没有一个军卫,前后亦没有任何人。
要大声呼救吗?凶手候在此处伏击,显然是对宫中的防备分布很了解,即便她大声呼喊,恐怕一时半刻也不会有人听见。
冉颜正在思虑对策之时,车帘忽然被拨开,一张俊秀的脸探进来,冲她微微一笑,“好久不见,献梁夫人。
他乍然一笑间,那双宛若含着一泓泉水般灵气逼人的双眼,宛如掬着一汪莹彻的水。
第418章 焦灼
面对这让人过目不忘的双眼,这朱唇皓齿,冉颜缓缓道,“安瑾。”
无论是冉颜抑或萧颂,或者三司的任何一名官员,都不觉得安瑾会清白,但也都以为他区区一个宦官,不过是太子帮太子办事罢了!可眼下看来,竟非如此?
“夫人还记得我。”安瑾眉梢眼角都含着笑意,那样的灵动。一如初见时,那个仿佛坠入凡尘的精灵。
“你截下我的目的。”冉颜平静的问道。
安瑾竟然放下车帘,转过身背对冉颜专心驾车,“夫人是个聪明人,千万不要妄想呼救,不要妄想背后袭击我,夫人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你一定不会想他们出事的,对吗?”
冉颜冷冷看着他的背影。
安瑾侧过头,唇角微翘,“夫人不信?你府上是否有个叫歌蓝的?李德謇喜欢的那个,呵,夫人信她吗。”
安瑾斜倚在车门边,透过竹帘的细缝,看向冉颜,笑的倾国倾城莫可比,“夫人还是疑心了,否则你应该立刻就动手杀了我。”
冉颜默不作声,她不是一个容易轻信的人,然而一旦信任某个人,倘若不是事实摆在眼前,她便会坚定不移的信任。所以她绝对不会怀疑歌蓝,只觉得这不过是安瑾的又一个捉弄人的游戏罢了!
冉颜之所以不动手,是因为认为安瑾既然能够悄无声息放倒方才那官员和车夫,此刻又有恃无恐,他功夫绝对不低,至少,瞬杀她不成问题。
冉颜不做声,默默的将自己的帕揉成一条,然后系起来。
感觉到身后之人的平静无波,安瑾的笑中带着些许温柔,“夫人一次比一次令我惊奇。”
这种温柔很美,仿佛发自内心,能够轻而易举的撼动人心,但出现的不合时宜只会让人心里发寒。
“是你。”阁楼里出现的那个人,冉颜想遍了所有人,却未曾想过他。
安瑾未曾答话,马车驶入一个偏僻的巷子前,他回头道,“夫人莫急,请先下车吧。”
冉颜看了一眼外面,起身下车时顺手将系好的帕子往车底一丢。
等一会儿安瑾势必会把马车弄走,他应该不会刻意低头往车底去看,如果很不幸她扔的位置不好,也很可能一眼就被发现了,但她现在不能回头去看。
“夫人请。”安瑾道。
耀白的阳光下,冉颜这么近的看安瑾,不禁觉得有些吃惊,这个人的皮肤白如凝脂没有丝毫瑕疵,竟不是像一般戏子那样傅粉,黑羽翅般的长睫在眼底落下阴影遮住那两汪灵泉。
冉颜曾经帮过他一次,但她不敢天真的把希望放在旧时之恩上。于是便起身下了车。
这是一个荒废的深巷,草丛直到腰际,烈烈的阳光照几乎不能照到其中,在巷子的尽头有一闪破旧的门,即便距离的如此之远,冉颜也能清楚的看见上面红色的漆剥落,露出腐朽发黑的木头。
“说你的目的,否则我宁肯死在这个路口,也绝不会进去。”冉颜止住脚步。
进入那个地方会面对什么?像太子中庶子和刘品让那样被虐的满身是伤?还是一场挑战她心里承受能力的考验?
“放心,夫人与我有恩,若非必要,我不会恩将仇报。”安瑾似乎耐心已然耗尽,“夫人请进吧,不要逼我动手。”
冉颜在前面安瑾让她贴着墙壁往里面走,冉颜走的很从容,但她时不时的便会擦到旁边草丛,以裙裾的遮掩才到几株草。
她知道,放眼望过来,根本看不见被踩到的这区区几根草,但有她的帕子指引,相信萧颂一定能够发现。
快接近尽头那扇门时,冉颜猛然觉得后颈一痛,顿时眼前一黑,没了知觉。
大理寺中,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