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饭后还早,曾瑞祥说消消食,又带着大家去挖洋薯了,沈氏把一张小竹席放在地上,铺上旧衣服,让小儿子躺在上面玩,自己拿了针线做丈夫的单衣。夕阳的余晖落在沈氏的身上,仿若周身有一层淡淡的金色的光晕,此情此景是那么的熟悉,子晴的内心一片潸然。
第三十四章、卖瓜(一)
次日,留了子晴看着子喜连带看家,曾瑞祥带着他们全去点豆了。曾瑞祥说先可着外面的活干,家里的洋薯可以慢慢挖。子福初七就去学堂了,曾瑞祥初七下午走时,豆还没有点完,不过据说所剩不多,沈氏带着子禄再干一天也差不多了。
点完豆花生该松土了,地里的活就开始连上了,田里的秧苗说要施第一道肥,施完肥还要耘一遍田,子晴听说水稻要施二遍肥耘两遍田,花生也要松两次土,花生松完土又该黄豆松了,总之,这一番忙碌下来,日子也就飞快地过去了。
转眼就五月下旬,天气越来越热,蚊虫越来越多,这是子晴很难忍受的,沈氏每晚都要在门口熏一堆艾草,子喜也会爬了,每天放在竹席上玩是他最撒欢的时候。
家里的状况越来越好,沈氏说这一个月来卖菜卖洋薯卖鸡和鸡蛋都攒了差不多十五吊钱,沈氏陆续都换成了银子,洋薯收获了一千多斤,很是让大家惊喜,沈氏给娘家哥哥分别送去了一百来斤,自己家留了三四百斤,剩下的全卖了,子晴把洋薯地都栽上了黄瓜豆角,因为第一批黄瓜豆角的成熟期已过了,这一茬应该能够赶上中秋节。先头家里的二批鸡差不多都可以下蛋了,沈氏后来买的五十只小公鸡在这一个月也长得不错。
地里的西瓜大的有个十来斤了,满地都是,子晴也不知道熟了没有,总爱用手拍拍,听听声音,想摘又怕没熟,终于等到五月二十五日那天,子晴比较了两只西瓜的声音,选了一个声音清脆的摘了下来,喊子禄抱回井边,用井水冰着。
等子福放学回来,让子福打开,红红的沙瓤,子禄迫不及待想舔舔,被子福一把骂住了,把瓜切好后,子福先让沈氏吃了第一块,然后大家才纷纷拿起来吃,子寿一着急,西瓜汁都流到衣服上了。“真甜。真好吃。”几乎都是这一句话,似乎也就这一句话最合乎情景。
“可是,这么多的西瓜,怎么卖啊,卖多少文一斤合适咱也不知道。”沈氏发愁了,也是,三亩地的西瓜要靠沈氏每天和子禄去城里卖确实有点难。
子晴知道她那个时空西瓜都可以达到亩产万斤,就算这时空生产力低下,三亩地最少也该有一万斤吧,第一批成熟的有多少,子晴还真没去挨个敲,现在还有陆续开花的,有拳头大小的,子晴也不知该如何办。
“要不,小舅舅卖,小舅舅家不是开铺子吗?”子晴问。
“小舅家是烧饼铺子,怎能卖西瓜?”沈氏否决了。
“娘,咱还找那个杂货店的掌柜,也许他有法子。”子晴又问,“娘,我好像听说城里有一种人叫中人,就是专门替别人跑腿牵线的,赚取佣金,娘可以先去问问,小妹的法子也可以试试。不行的话咱就宁可少挣一些,也不能让西瓜砸在咱手里烂了。”子福说道。
“对呀,我怎么忘了中人这一说,我明天就带半个西瓜去趟牙行,看看谁给的价高我就卖给谁。”沈氏决定明天一早就去。
子晴一看没她什么事了,就去地里敲西瓜,看到成熟的就用一根稻草做记号,这一路弄过去,还不到一半地,子晴就绑了百十来个了,天黑了,才收手。
临睡前,沈氏才告诉子晴要带她去安州府,因为安州府的杂货店是她和子福去的,子福走不开,只能她去了,子晴一听又可以去城里,兴奋的一夜没睡好。子晴一点也没想到,这一次去安州,不仅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困境,还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
次日一早,子晴去地里摘了一个瓜,沈氏去菜地挑了几个冬瓜和南瓜,一块放框里挑着去镇上,搭了一辆驴车进城,进城门口后就分开,子晴看见她娘给了车夫四文钱,两人先来到那杂货店,此时还早,所以人不多,子晴看到那老板正在摆弄货物,便上前打个招呼。
“老板,你好,还记得我吗?”子晴甜甜地问。
“小女娃子,你是谁啊?”老板显然没印象。
“老板,年前的时候我和我哥哥上你店里来买新奇的种子,你当时还撵我们走来着,后来我们买了你店里所有的洋薯和所有的西瓜子,您再好好想想。”
“哦,难不成你就是那个小女娃?对不住了,我这一天人来人往的,实在记不住。你今天来是?”说完又看看子晴她娘,“这位大嫂好。”掌柜的笑眯眯地打了个招呼。
“掌柜的好,是这么回事,我家孩子从你这买的西瓜回去种,现在都成熟了,每个都有个十来斤,我们一乡下人家,靠在城里摆摊卖也不是那么回事,再说了,马上要割稻子了,也没那工夫啊,所以想上您这来试试,看看有没有路子?”沈氏说道。
“哦,是这么回事,不能够啊,就熟了,往年不是要到六月底才熟吗?京城那边甚至要七月初才熟呢。你确定是熟了吗?”
“掌柜的,这里是南方,自然比北方要熟的早,这有什么奇怪的。”子晴真想翻个白眼。
“是熟了,掌柜的,我这还带了一只过来,我切一半给您尝尝。”沈氏生怕对方不信,说完就把瓜抱出来,找刀切一半给掌柜的。
“嗯,是不错,比我往常吃过的还甜,这么着吧,这事我做不了主,我得向我们老爷去回禀一声,算你们运气好,赶上我们老爷在家。要不,你们先卖菜去,一个时辰后再过来。”
“那行,给您添麻烦了。”沈氏领着子晴就要走,子晴连忙抱了剩下的半个瓜,那个切开的留给掌柜家的老爷尝尝也就够了。
“女娃子,你抱着这半个瓜卖菜多不方便,这样吧,你把这半个瓜卖给我,我给你五十文钱好不好?”
“不好,我们还要去别的店问问,万一你家老爷不同意买,我们也好找别家卖。我们是因为在你家买的种子所以先来你家问问。”子晴以小卖小,实话实说,掌柜的只好笑笑。
第三十五章、卖瓜(二)
沈氏带着子晴先去菜场,这会儿去菜场有点偏晚,所以找了半天才找到个位置。这时节的菜都很便宜了,冬瓜二文钱一斤,南瓜才一文钱一斤,因为带的不多,倒也很快卖完了,一共才卖了五六十文钱。
不过,有好几个人倒是相中了那半个西瓜,最高的出价都二十文一斤了,一看就是个大户人家的管家,弄得子晴很是后悔,带什么冬瓜南瓜,直接带西瓜来多好。
两人打听了半天,费了半天劲才找到牙行,里面有七八张桌子,十来个人,看到子晴母女一副乡下人的打扮,有几人就把头扭过去,倒是也有两人上前,问是买地还是卖地,子晴把西瓜抱出来,拿刀切了一半,分成小片,另一半放回筐里,然后请他们尝尝。
“嗯,真甜,好吃。”几乎吃过的人都是这句话。
“你们是来卖西瓜吗?”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子晴一看这人就觉得这人很精明,有四十岁的样子,子晴看了一下她娘,沈氏大概也相中了这人。
“这位大哥,想问问你可有路子,出价几何?”沈氏问道。
“这个我得打听打听去,一时还回答不了你,这一片种这个的好少,就是种了也没有上市,现在应该低不了十五文,以后可就难说,三天后应该可以告诉你,你家大概能有多少,三天后你再过来听信。”
母女俩答应着出来了,这时,觉得一个时辰也只多不少了,决定还是回杂货店看看再说。
一到杂货店门口,掌柜的一脸迫不及待,“哎呀,你们总算来了,我们老爷都等你们半天了,都吩咐我去找你们了,我在菜场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
进屋了,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站着,气场很冷,比子晴的大爹还冷,瘦高个,子晴也不敢细看,掌柜的只说是东家老爷,没说姓名。不过子晴不喜他那一副上位者的高姿态,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商人。
“我们老爷说可以要你们的西瓜,你们大概有多少斤?我们老爷全要了,现在每斤给十五文,六月中旬以后再熟的能给到十文一斤,七月份再熟的只能是五文一斤了。这是我们老爷的意见。”掌柜的说。
“可是,我们在市场还有人出到二十文一斤,你们能不能再涨点。我家的西瓜很甜的,我们保证只卖给你一家。而且,我家种的洋薯也很多,都卖给你家吧。”子晴抢答道。她觉得母亲温婉的性格并不适合讨价还价。
掌柜的瞅瞅沈氏,看她并没有说话的意思,只是看着子晴,便知道什么意思了。
“小女娃,你唬谁呢?怎么可能有人出到二十文,小孩子骗人可不好。”掌柜的哄子晴。
“大叔,我没有骗人,刚才是有人出到二十,只不过他没说要多少,让我们三天后听信,我娘担心他要不了多少,才来你这的,可你们也不能一斤瓜就减五文钱啊,我家还指着卖完西瓜盖房子呢,这样吧,最多以后每年的西瓜都优先卖给你们。”子晴霹雳巴拉说了一大通。成不成也只能这样了。
子晴看到那个什么东家的脸终于有了一丝松动,他看子晴的眼神就像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似的,对,是有趣。
“那你觉得多少合适呢?小姑娘。”东家问。
“这样吧,咱们一人退一步,取中间数,十七文五,如何?当然你要愿意让我半文,我就更高兴了,只不过,你该不高兴了。”子晴越说声音越小。
“那为什么不说你让半文呢?”东家继续问。
“那我就该不高兴了,我觉得把自己的高兴建立在别人的不高兴上,是很不道德的,所以,我们谁也别让了。”子晴回答道。
“扑哧。”子晴一看掌柜的笑了。“女娃子,你都把我绕糊涂了。”
“对不起,见笑了两位,小女在家就一直口无遮拦。”沈氏开口了。
“无妨,倒是很有趣,行了,小姑娘你也费了不少力气,我决定还是把我的不高兴建立在你的高兴上,让你好好高兴高兴,盖栋漂亮的大房子。”东家站起来了,表示结束谈话。
哦也,子晴伸出拳头蹦起来,得意忘形了。
“谢谢东家了,哪天可以去运西瓜,最好还是你们这出车,我们乡下还是不方便,另外,这事还能不能请你们不要张扬出去。我们有我们的苦衷,要是家里亲戚知道了,都上门打秋风,我们也得罪不起,再说,家里也确实指着这笔银子盖房买地。家里孩子多,没办法。”沈氏交代说。
“这个自然没问题。运瓜当然是越早越好,现在就去吧,正好送你们回家,我们找个懂行的去,他能断生熟。周掌柜,给他们写个契约,以后的瓜只卖咱们一家,现在是十八文,六月初十二文,六月底七月就五文了。我派老吴跟你去,带上银子。”东家吩咐道。
掌柜的刷刷几下就写好了,子晴接过来看了一遍,冲她娘点点头,沈氏按个手印。子晴没有看到东家和周掌柜的表情,惊奇,他们觉得一个乡下五六岁的丫头伶牙俐齿的就够吃惊了,居然还识字。
东家派了三辆车子,四个人,一辆马车,两辆驴车,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