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沈淮这次是真要离开东华了?”白素梅问道。
“谁知道?”熊文斌说道。沈淮当初是邀他加入梅钢,但他拒绝了;梅钢有什么动作,自然不可能知会他——此时熊文斌也接触不到什么信息,仿佛如笼中困兽,看不清楚局势的发展,也就难免焦躁。
心想自己终究是不能彻底看开,熊文斌站起来,伸了伸蹲得发麻的腿,说道:“是走是留,这两天就应该会清楚吧?”
白素梅不明白东华日报今天这篇报道出来后,为什么丈夫还认为沈淮有可能留在东华?她也不明白丈夫到底在期待着什么,轻叹了一口气,手在围裙上擦了两手,说道:“你抽完烟早些回屋休息吧。”
白素梅待要回屋去,就见村口砂石路上有辆车拐下来,灯光打在这边的院墙上。
从岔道过来就五六户人家,白素梅一时间不清楚这车是往哪家去的,站在那里看着那车缓缓驶近,在晒场边停下来。
看着黛妮、黛玲从车里下来,白素梅讶异地问:“不是说明天才过来吗,怎么夜里就赶过来了?”
“小姨家还有没有吃的,我跟姐都还没有吃晚饭呢;肚子都饿瘪了。”熊黛玲下车就嚷嚷着要找吃的,夜里车速开不快,从市里过来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熊黛玲饿得在车里肚子就咕咕的叫。
白素梅疑惑地看着车,不知道黛妮、黛玲这么晚让谁开车送她们到新津来,接着就看见沈淮与赵东下车来——白素梅诧异地回头看向丈夫。
熊文斌站在那边,看着沈淮与赵东走过来。
“打你手机没打通,我就到商场里找黛妮直接过来找你。”沈淮说道,“现在很多人都说我要离开东华,不管我离不离开,年初我阻止你接手市钢,总归是欠你一个交待。”
“什么交待不交待的?东华现在的局面,谈不是多好,但也绝对谈不上坏;当初我要是回市钢,结果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熊文斌笑着说道,“我只是觉得,你不应该这么干脆的拍拍屁股就走掉;你对东华是有感情的。”
“是啊,我当然不想拍拍屁股就走掉,所以手里最后一张牌,怎么都要打出去。”沈淮笑了笑,说道:“我想请你陪我去一趟燕京,现在就要赶着去机场,其他事情在路上我再跟你详细解释?”
白素梅不清楚什么事情,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两个女儿,以为黛玲、黛妮会知道是什么事情——在车上,熊黛妮并没有听沈淮说夜里究竟是为什么急着要找到她爸,到姥爷家见沈淮连片刻时间都不耽搁就要拉她爸赶去燕京,她也是疑惑万分。
谢芷在东华另有住住,在接到鸿奇的电话之后,她就驱车到宾馆接哥哥赶往谭启平家。
赶到谭启平,谢芷看到刘伟立、周岐宝、潘石华、苏恺闻等人都在,连政法委副书记、市公安局长窦文涛以及才到市政协担任副主席及秘书长的梁小林,也都赶了过来。
如果说东华日报经济版的那篇报道是沈淮扎过来一根铁枪,省委办安排专机接沈淮到燕京与省委书记田家庚见面,则无疑是丢过来的一颗原子弹了。
谢芷与谢成江到客厅,大家都站在客厅里,书房那边的门掩着,能看到谭启平在里面接电话——谢芷疑惑地看了苏恺闻一眼,苏恺闻说道:“宋部长打过来的电话。”
谢芷没有再说什么,相信鸿奇他爸会把利害关系跟谭启平挑明。
谭启平在东华本来就难以挽回被动的局面,就差最后一根稻草,何况这根稻草竟然是沈淮拿新浦项目把省委书记惊出来?
现在对谭启平来说,应该是收拾残局的问题,不至于垮得那么难看——只不过,就算要收拾残局,实际上也得等沈淮到燕京后,看宋家内部协调的结果。
梁小林、窦文涛、潘石华、周岐宝、刘伟立、苏恺闻等人站在客厅里,都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叫省委书记直接插手进来——他们看到谢芷、谢成江走进来,心想他们或许已经知道了实情,但想到这可怕的结局,大家谁都不忍心问出来。
谭启平跟宋乔生通完电话后,大家从门缝里能看到他站在书桌前,将话筒拿手里,舍不得放下——众人的心头只有不详的念兆。
过了良久,谭启平才从书房里走出来,对大家说道:“都不晚了,大家都回去吧。”
众人面面相觑,就这样?但看到谭启平像衰老了十年似的样子,大家也不好问什么,纷纷告辞;谢芷与哥哥也黯然失色的离开。
坐到车里,谢芷问哥哥:“难道没有挽回的余地?”
谢成江看着车窗外的夜色,说道:“谁能相信几年不见,当年的废物会这么厉害?你可以说他剑走偏锋,却又不得不说他极善用势;新浦项目对各方面都极重要,不能把他这张牌抽走,局面怎么挽回?”
谢芷暗暗的叹了一口气,鸿奇他爸打电话过来,说明宋系在谭启平及新浦项目之间选择了后者——不要说在宋系内部宋文慧、宋鸿军等人直接支持沈淮,新浦项目本身也更符合宋系的利益。
宋系以往种种不利,以及沈淮与谭启平在东华争锋,也能叫宋系内部更多人看到扩大基本盘有时候比占位子更重要;也许走两者相辅相成的道路,才更符合宋系的利益。
谁要这时候公然去破坏新浦项目,就已经不再简单是针对沈淮、针对梅钢系,而是站在整个宋系的对立面。
也许宋乔生心里不会喜欢沈淮,但他要成为宋系中流砥柱式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首先要考虑的,还得是宋系整体的利益,不然何以服众?
省委书记田家庚安排专机接沈淮去燕京见面,就已经表明态度。
省钢以及省钢背后的赵秋华会阻挠吗?
谢芷心想这种可能性也极低,对赵秋华来说,他什么都不做,在东华也只是小赢跟大赢的问题,他要是阻挠新浦项目,冒的风险太大,显然不符合他的利益。
开车送谢成江回南园宾馆,到一号楼前,谢芷看到孙启义站在楼前门廊下抽烟,似乎在等她们过来。
谢芷陪同哥哥谢成江一起下车,走到孙启义跟前,问道:“孙总是不是早就知道今天晚上要发生的事情?”
孙启义苦笑一下,说道:“我也是前天才知道淮能集团刚跟柏克莱及巴黎银行谈妥两亿美元债务融资用于在国内建设输煤港口跟电厂项目的协议。这两笔债务融资,都是亚琳她爸帮着协调的,并没有经过长青集团,应该是年后就开始谈了——其他更具体的细节,我都要等你们来告诉我。”
听孙启义这么说,谢芷也是无语,鸿厅说沈淮他们为新浦项目筹划了有半年多时间,看来是一点都不假——项目都没有立项,沈淮就已经把外围工作做成熟了,就差这临门一脚,给他们致命一击。
国家部委企业近年来都在加强海外融资融债用于国内项目建设的工作,但一次两亿美元的债务融资,在国内也要算规模极大的。
淮能集团看似在冀河投资建设输煤码头,要投入三个亿的资金,但显然并不会消耗淮能集团太多的资金——而梅钢在新浦项目上,能直接获得的融资及投资,怕也不会少太多。
想到这里,谢芷才更能体会成江为什么说沈淮极善用势——从年前市委大会上公然闹事翻脸,再到市钢危机抽身而出,引省钢东下,以及之后到嵛山蛰伏,打开梅溪的阵地,沈淮都不过是为了在最后一刻,将毫无抵抗力的谭启平一击打倒而已。
第四百八十一章谈话
飞机抵达燕京后,夜色已深,李谷就陪同田家庚直接到淮海大酒店住下,他也是一宿翻来覆去没有睡踏实。
上午到中办开过会后,田家庚给副总理王源喊过去单独谈工作,田家庚让李谷先回淮海大酒店,等待沈淮他们过来。
李谷也是到淮海大酒店再联系沈淮,过了半个小时,工作人员将沈淮、熊文斌、陈兵、赵东、宋鸿军等人领进来。
李谷对东华市的人事关系颇为熟悉,但实际见过的人并不多,听沈淮介绍过熊文斌、陈兵、赵东的身份,倒是稍稍放心下来。
沈淮虽然没有正式开口谈新浦项目的事情,但他能知道沈淮的开价不会太离谱。
十一点时,秘书小罗拿电话过来,告诉他田书记已经从国务院出发回酒店。
李谷拿着手机到隔壁屋里跟田家庚通电话,把熊文斌、陈兵陪同沈淮一起到酒店来的情况,跟田家庚先做了汇报:
“……沈淮倒也不是很贪心啊。”
田家庚在电话里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了笑,说他很快就会回酒店。
新浦项目对淮海省颇为重要,发展方面的因素自不用说,现在的情形也很明显,纪系那边显然不会介意将新浦项目作为晋煤东出南线工程的启动项拉到冀河去,所以淮海省这边更要把新浦项目留下来,避免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唯一头痛的问题,就是怕沈淮开出的条件太离谱:谭启平调离东华是应该,但关键谭启平调离东华之后,东华班子到底怎么调整,却是个难题。
沈淮没有让吴海峰陪着,而是让熊文斌、陈兵陪着过来——实际上就给大家留出很大的操作空间出来:一方面不至于叫省里太难看,另一方面不至于把其他派系在东华的利益都挤出去。
除吴海峰、杨玉权外,熊文斌、陈兵,或者其他梅钢系在东华的官员最高只是正处级官员。
就算是为了保障新浦项目的实施,破格提拔几名梅钢系的官员,只要不考虑为吴海峰、杨玉权等人破例,破格提拔熊文斌或陈兵,各方面都容易接受得多。
东华市人大主任吴海峰当初从东华市委书记位子上退下来,虽然跟田家庚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也是省委班子之前做出来的集体决议——倘若让吴海峰再回到东华市委书记的位子上去,理论上不是没有一点可能,但田家庚必然还是要考虑省委班子的整体威信问题。
杨玉权现在是副市长,正常提拔就是进常委,要是破格提拔至少是担任市委副书记,这个一方面会叫省里能操作的空间变得狭窄,另一方面,省委给新浦项目、梅钢牵着鼻子走的痕迹也太明显了,显然也很难叫各方面轻易接受。
这么看来,沈淮在咄咄逼人的外表之下,还是知道一些分寸的;至于这是不是宋系权衡之后安排,李谷就不知道了。
“英国政府在战后的货币政策,一直都在加强跟维持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内的强势地位,这使得英国的金融资本得益,而英国的本土制造产业却受困于出口贸易的颓势,始终难得振作;而本土市场也早已饱和,也难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英国制造企业在本土去产业化的趋势越来越快。梅钢二厂得以建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西尤明斯工业集团需要裁撤其在伯明翰的钢铁厂。”
田家庚临时约到燕京见面,自然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浦项目的详细情况以作权衡。待田家庚从国务院回到酒店,必要的寒暄过去,沈淮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介绍新浦项目得以启动的背景,“……由于伯明翰钢铁厂在西尤明斯文工业集团所占的份额很小,在裁撤伯明翰钢铁厂之后,西尤明斯工业集团在本土制造业的颓势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特别粗钢冶炼方面的业务,前年、去年的亏损额度都很大——一方面是货币的原因,一方面是产业布局的问题,一方面是劳动力及环境成本的问题。在多重因素之下,西尤明斯工业集团很早就有考虑,把他们的基础工业部分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