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冰洁被沈正红这一声喊得就是一个激灵,急忙道:“大哥,我这就去叫小旭。”
“不用叫了,我来了。”沈冰洁的声音落下,王旭从房间外面走了进来,手中还端了一碗药,药碗上面还冒着热气。
此时的王旭看上去脸色煞白,额头隐隐还有汗水,走过来身子有些踉跄,好像喝醉了一样,尽量的控制着,让自己走的很稳。
“小旭。”沈冰洁急忙喊道。
“妈,没事,我说了,我会救他的。”王旭向沈冰洁勉强的笑了笑,然后把手中的药碗递给高学民道:“高爷爷,让人把这碗药给他服下,同时把您的针袋借我用一下。”
高学民疑惑的从王旭手中接过药碗,下意识的放在鼻尖闻了闻,闻过之后脸色猛然大变,手中的药碗差点掉在地上,看着王旭惊声道:“你这是小柴胡汤合菌陈蒿汤、小陷胸汤加减,里面还加了华蟾素、蛇合、茯苓”
“不错,就是那些药物,小柴胡汤散邪气,止疼呕,小陷胸汤是去黄经方,华蟾素以毒攻毒,当有奇效,蛇合清热解毒,正好辅之”王旭点了点头解释道。
“这些我知道,可是这个药量你是怎么把握的,药材你是怎么取舍的,这可是一副虎狼之药啊,一个不慎不仅不能救人,反而会让沈老立刻毙命。”高学民道。
“放心吧,药量和药材都是我一一亲自试过的,不会有什么问题,我再用金针行气,激发他身体潜能,恢复大概有六成几率。”王旭说道。
“什么?”听到王旭这么说,高学民又是一声惊呼,看着王旭道:“你不要命了?”
“高老,怎么回事,小旭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吗?”沈正红不解的问道,他刚才听王旭说这服药有六成的把握治愈老爷子,顿时面露喜色,听着高学民这么呵斥,好像又有什么不妥。
高学民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药碗交给沈正红,低声道:“他以身试药,必然服用的药物不止这些,且不说华蟾素就是剧毒,单单众多药物相冲,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起的,怪不得我看到他进来脚步虚浮,原来是这个原因。”
“什么?”沈正红刚刚接过药碗,就听到高学民的叹息,手中的药碗也差点没拿稳,就是一声惊呼。
站在边上的沈冰洁和王益民也是瞬间变脸,急忙走到王旭身边关切的道:“小旭,你没事吧?”
“我没事,我自己就是医生,怎么能把握不住药量,放心吧。”王旭向沈冰洁和王益民笑了笑,然后看向沈正红道:“赶快给他服药吧,再拖下去我的罪就白受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能会失明
“怎么会没事,你看看你的脸色。”高学民忍不住抱怨道,同时走到王旭跟前,就要给王旭把脉,被王旭急忙躲开了:“高爷爷,我真没事,现在先救人要紧。”
见到王旭不愿意让自己把脉,高学民的心中就有一种不妙的感觉,不过现在沈老的事情重要,他也不勉强,沉吟了一下道:“这样,针灸就让我来吧,你自己好好歇歇。”
沈老的这个病最困难的就是用药不好把握,而且加上他身子虚,不能随便尝试,眼下既然王旭亲身试药,解决了最大的难题,剩下的事情高学民也可以解决了。
以身试药,想起这个事情,高学民忍不住再次看了王旭两眼,他怎么也没想到王旭会用这种最简单最笨的办法来解决。
事实上以身试药在古代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尝试的,即便是尝试也是在百般无奈的时候,毕竟是药三分毒,而且试药的时候试药者本身要服用大量的药物,亲身感受药量和药效,各种药物有的本身还会互相排斥或者相冲,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之忧。
试药者自己必须精通药理药效,这样才能亲身感受到药物的效果,准确的判断出该用什么药物,大概用什么药量,事实上不少的经方或者名方也是古代名医在亲身尝试中摸索出来的,神农尝百草说的也正是神农亲自以自己的身体感受各种药量和药效。
不过正如科学是在愚昧中走来的一样,中医也同样如此,古代多少医家都在亲身试药的时候身死或者残疾,到了现代,愿意亲身为病人试药的医生几乎已经绝迹了。
事实上王旭知道亲身试药摸索药姓和药量,高学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正是因为里面的风险太大,搞不好病人没治好,医生自己就先去了,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方法。
高学民叹了口气,刚开始他并不知晓王旭打算用什么办法,要是他早知道,必然会阻止,不过眼下王旭已经试出了药物,他也不多说了。
“高爷爷,还是我来吧,您帮我照看着就行。”王旭摇了摇头,拒绝道。
“你这个状态能行吗,还是我来吧,难道我的针灸你还不放心?”高学民说道。
“高爷爷,您的针灸我知道,不过等会您就知道了。”王旭也不愿意多说,坚持要自己行针。
见到王旭这么坚持,高学民也不远多说,把自己的针袋交给了王旭,给王旭打下手,同时沈正红也端着药碗,亲自给沈老服了药。
这药也幸亏是王旭拿来的,要是别的医生,即便是以身试药,其他人也不见得会这么痛快的让沈老服用,王旭虽然对沈老不待见,怎么说也是沈老的外孙,沈正红自然不会认为王旭辉图谋不轨,其他人也都无话可说。
等到沈正红给沈老服完药,王旭让人给沈老脱了上衣,打开高学民的针袋给银针一一消了毒,开始行针。
针灸一道源远流长,原本是给汤药的补充,经过不断的演变,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针灸的效果明显,见效快,有时候确实能有奇效。
王旭拿着银针,手腕有些晃动,时不时的摇摇头,不过下针很稳,而且很准,手法熟练,配合得当。
针灸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说,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来达到疏通经络,治病救人的目的。
王旭此时行针,难度比起平时显然要大不少,不仅要帮助沈老疏通经络,还要排毒补气,刺激他的自身潜能,帮助身体尽快吸收药力,半点马虎不得。
看着王旭手中的金针提拉捻转,不断的配合,站在边上的众人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个,紧紧的盯着王旭行针。
站在边上帮着王旭打下手的高学民更是满脸惊骇,这还是高学民第一次见到王旭针灸,没想到王旭的针灸竟然这么厉害,比其他也不遑多让。
要知道,针灸比起开方抓药更加的困难,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要对人体的穴位功能非常了解,行针时,什么时候该泻,什么时候该补,什么时候轻拉轻提,什么时候手法要重,绝对马虎不得。
针灸的每一种手法都代表不同的功能,一旦方法不当,不但不能治病,而且还回让患者的病情加剧。
就像用药一样,这个人要是该用大补之药,你却用了泻实的药物,效果会怎么样,必然会病情加重,甚至严重的时候会让患者有姓命之忧,针灸也一样,该补的时候泻了,该泻的时候补了,自然不行。
不得不说,针灸是最考教一个人的能力的,针灸之道有时候不仅仅是勤学苦练就可以的,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悟姓。
简单的针灸自然不说,治疗小感冒,增强免疫力,辅助汤药,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但是高深的针灸之道就必须要常年浸银,勤学苦练。
高学民自问自己行医数十年,针灸比起王旭也强不了多少,不得不说,王旭在医术上的天赋真的很不错,纵然和王贺年从小的培养分不开,但是也和自身的悟姓和资质息息相关,要不然他也不能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就有如此不凡的医术。
高学民看的满脸吃惊,边上的其他医生也是双目圆睁,看的如痴如醉,房间里,除了高学民之后,其他人虽然大都是西医,不过这针灸,即便是外行也大概看得出深浅,更别说他们都是全国有数的名医。
沈飞和沈冰洁几人也静静的站在一边,看王旭行针,特别是王益民,眼中满是欣慰之色,王旭要是真能救活沈老,他们王家以后也确实不用再沈家人面前自卑抬不起头了。
这次的针灸很麻烦,共计二十几根银针,被王旭刺进沈老背后的数十处大血,双手不停地变幻手法,整整忙活了半个小时,这才结束。
看着王旭下了针,高学民还以为王旭已经结束了,正打算帮王旭擦擦汗,谁知道王旭在自己的胸前一抹,手中便多了一根明晃晃的金针。
王旭拿起金针,给金针消了毒,然后扶着沈老躺正,再次摇了摇头,让自己清醒一点,手中的金针猛然间就刺了下去。
“金针渡穴!”看到王旭拿出金针,高学民忍不住惊呼一声,正在整理的针袋差点没掉在地上。
之前他说要帮助王旭行针,让王旭休息,王旭不肯,他还以为王旭是置气,一定要亲自给沈老医治,现在高学民才明白,王旭不是置气,而是王旭亲自针灸,比他行针把握更大。
刚才的银针针灸尚且不说,王旭的针灸手法无可挑剔,但是和高学民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纵然差距不大,不过总归是半斤八两,可是此时王旭拿出金针,高学民就自问不如了。
前文已经说过,金针针灸的难度比起银针针灸难了不知道多少,要不是从小练习,手腕稳健,速度快,一般人绝对玩转不了金针。
高学民纵然是杏林圣手,医术放眼全国绝对是首屈一指,不过也绝对玩不了金针,这个和医术没关系。
王旭之所以能用金针,是从小开始锻炼,数十年如一曰,再加上王贺年教他内家拳,养气功夫也是关键。
纵然真实的功夫不像小说中吹嘘的那样,有什么内力等等,但是养气习武,能让人的反应和速度大幅度提高,这一点也是关键。
高学民和王旭认识好几年了,怎么也没想到王旭胸前的那一朵金花竟然是一根金针,怎么也没想到王旭会金针渡穴之法。
只见软绵绵的金针在王旭手中,猛然间就挺得笔直,被王旭迅速的刺进沈老胸前的大血,屈指一弹,金针嗡嗡作响,正是颤针手法,很显然,同样的是颤针,金针和银针的效果绝对差了十万八千里。
王旭一边给沈老神经,一边觉得自己的脑袋越来越晕,身子越来越无力,眼前好像也开始模糊,使劲的咬了咬舌头,这才清醒了一些。
随着王旭不断的针灸,沈老的身体上竟然渗出了一些肉眼可见的黑乎乎的汗液,发出一股刺鼻的腥臭。
“这”看到这个现象,高学民更是惊讶的目瞪口呆,别人不知道这些汗液意味着什么,高学民岂能不明白。
这些汗液排出,就证明沈老体内的毒素排出来了,同时患有身体内多年的污垢,王旭这次的金针,不亚于小说中的洗精伐髓啊,沈老这一关算是度过了,不仅度过了,而且康复后身子骨比起之前要更加的硬朗。
“呼!”看到沈老身上排出的黑乎乎的粘稠状汗液,王旭也瞬间松了一口气,下了金针,勉强的站起身子,张了张嘴正要说话,突然眼前一黑,整个人就晕了过去。
“小旭(王旭)”沈冰洁和沈正红急忙喊道,高学民离得最近,急忙上前去搀扶,差点连他自己也没站稳,还是沈正红急忙上前帮忙。
等到几人把王旭扶稳,高学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