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也知道,洪老这件物件肯定是不会卖的。首先人家不缺钱;第二,这件寿山石摆件是亲自从山里面带出来的,意义深远很有纪念价值;最后,看得出洪老对这个物件也很喜欢,更不可能转让了。
所谓的交流会,其实就是大家拿着自己的东西相互探讨,甚至转手等。说好听一点,就是相互交流,讲难听点,就是显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真伪鉴定
那些老资格献完宝,就轮到这些年轻人了。经过这两个钟头的观察,楚家强还真是有些诧异,古董囊括的东西还真多,几乎无所不包,只要有过历史冲刷的物件,几乎都能称得上古玩。
同时,也对这些精通古玩的人相当佩服。从一件木器、玉器、瓷器、铜器等,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将泯灭的历史一一联系出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说,这些人不止眼里独到,而且知识渊博得让人可怕。
“长见识了。”楚家强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叶继生一愣。周老爷子却微笑点头,他明白楚家强的意思。
“各位前辈,这是小子最近下乡掏回来的物件,请大家过过目。”这时,周福荣马上拿出自己的那个瓷瓶。
“咦!这是彩瓷?”
“准确说是粉彩。”立马一个人纠正道。
一大群人凑过去,他们看得出,这件粉彩貌似不错,保存得也很好,值得一观。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姓,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
其作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烧烤而成。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
“嗯!是件乾隆时期的精品粉彩,物件虽然小了点,但很珍贵。”洪老指点道。
楚家强一直有一个疑问,这些人是怎么用肉眼观察出一件物件的具体时间,这个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他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你怎么知道是乾隆时期的东西?怎么看它们真伪?”
其他人一看,便知道这人是行外人。
洪老也没有笑话楚家强,也是抱着周老爷子一样的欣赏目光。其实这个问题是每一个还未接触这个行业的人的心声。
“鉴别古董的真伪最本质原则的就是特征比较。古董分类繁多,但每一类古董如瓷器,青铜器因年代,材质,制作工艺,保存状态等等的不同,存在各种特征。如铜器铸造留下的模具痕迹,年代留下的各种铜锈,瓷器的彩绘颜料,胎土,釉面特征等等。这些自然形成的特征,许多都是都是不同时代器物所特有的。换句话说,他们就像钞票上的防伪标志,是属于人为无法仿制或者是仿制成本高昂的。”
说完,洪老看向周老爷子,意思是说:认识你带来的,你也说句话吧!
周老爷子轻轻一笑,走上前,指着瓷瓶说道:“看一件瓷器的年代,就得从瓷器的彩绘颜料,胎土,釉面特征等方面入手,具体的一时间也说不清楚,真想知道可以跟这小子了解。另外,我们也只能大概看出它们经历的时间,并不准确,这时候,我们还得找特征,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周老爷子一一分析,乾隆时期的粉彩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你看,这牡丹花缠枝的特点,是不是有西洋色彩的感觉?可能你还会问,难道乾隆之后没有这种特点?有,只是这特点是从乾隆时代开始的。”周老爷子学问也是渊博。
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你再上手一下,看看它的手感,是不是粉润柔和的感觉。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周老爷子头头是道地跟楚家强讲解。
楚家强一阵头晕,原来门道还有那么多的,看向想成为一代高手也不容易呀!不单止考眼力,考手感,还考你的知识,这里面就囊括了从古到今,各个时代的物品特征,稍微记错,或者记漏,那么麻烦就大。
“那这个瓷瓶值多少钱?”叶继生问了一个他认为最为关键的问题。
洪老迟疑了一下,然后开口道:“按照这瓷瓶的品相、质地,以及如今的市场,一般就是两百万到两百五十万之间。你也知道,古玩这东西价格变动很大,若是遇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人,可能就不惜代价买下来。”
叶继生沉思片刻,周福荣这一转手就是两百万左右,这古董行业很有前途嘛!
“你小子赚大了。”楚家强笑道。
“好东西在乡下呀!有空也得下去翻一翻才行。”马上就有年轻人开口说话。
“小友,你多少钱收回来?”有个老人家问道。
周福荣笑嘻嘻地说道:“那地方是我兄弟的地头,我也不好意思压榨太厉害,五十万收回来。”
听到这话,在场的老人对周福荣的好感上升了一层。众所周知,大伙下乡收货,都是有多低就压多低的,以谋取最大的利润。这样,难免就有些欺骗的手段。因此,乡下事后吃亏的人对他们这些古玩人士的印象都不大好,简直就是歼商中的歼商。
“小友,我出两百五十万,转给我怎么样?”刚才那老者微笑地问道。
两百五十万已经远远超出周福荣的意料,他原本的最高价就是一百五十万的样子,所以也不纠缠,很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很快完成交易,老人家小心地拿走那个粉彩瓷瓶。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黑珍珠
周福荣的粉彩告一段落,又有一个青年迫不及待地移步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河蚌。对!就是一个河蚌。
“各位前辈,这是晚辈近期收上来的一件物件,请大家过过目。”说完,就将河蚌摆在桌子上。大家也清楚,这肯定不是真的河蚌,看上去应该是一件木雕,只是雕工一绝,看起来就跟真的一样,似乎能以假乱真了。
“先撇开质地跟年代,单单是这件物件的雕工,就是一件巅峰之作,不错!”洪老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言,令那个年轻人大喜。
他是从一个孩子手上买过来的,当时一眼看见这个河蚌,就喜欢上了。那孩子怎么得来不知道,当时当作玩具玩,他到附近的玩具店买了一辆遥控车,两人就交换了。
回去之后,他自己也看过,木材是常见的香樟木。这种木材产于我国南方地域,尤以江、浙、湘、川两广为最。味香、色黄至灰褐色、红褐色。材质粗犷,耐久机能强。纹理交织显著,光泽俏丽。自古以来作为木雕行业的上等材料,多用于仿古木雕和家具木雕,不易虫蛀。
年代似乎也不是很老,以他的眼里,大概猜出好像是民国时期的物件。不过,尽管木质并不特殊,而且年代不长,但这份雕工少见。因此,怎么说还是赚了,要是遇到一个道友,可能还能大赚一笔。
楚家强定眼望去,就发现,上面河蚌壳的纹路,刚好就是木材的条路纹路,雕刻时则是顺着木纹雕琢,十分独到。
那些老人看了一会,就给出结论了:“木材是香樟木,不算珍贵,历史也不长,民国初期,一百多年历史吧!难能可贵的是雕工,大师之作,可惜我看不出是哪位大师的作品。”
洪老叹了一口气:“猜不出来也不奇怪,我们国内卧虎藏龙,而且一向高手在民间,有多少大师级的人物默默无闻?这恐怕没有人清楚吧?真想见识见识淡泊名利的真正高手呀!”
洪老说到这,让周福荣想起楚家寨的一位木匠,就是楚家强等人叫的木头公。那人的雕工也是恐怖,几乎也是大师级的。当时,他就求老人家给他雕刻好几件,不过没有带回来,还在楚家强家里。
周老爷子将河蚌递回给那个年轻人,笑道:“年轻人,这是件好东西。这宝贝你是准备自己收藏,还是转手?”
“价格合适的话,当然转手。”雕工虽然一绝,但河蚌雕件不多人喜爱收藏,属于很偏门的东西。
楚家强一时兴起,用神识扫了一遍在场的古玩。结果令他失望,神识似乎也不是万能的。他能通过神识看到内部的情况,但缺乏相关的知识,依旧判断不出物件的好坏。
不过,当神识扫过那个河蚌的时候,心中一跳。他发现河蚌中间居然是空的,里面还有一颗黑色的珠子,乒乓球大。而外面的木壳似乎也不简单,好像是一个机关,能够打开。
他听到年轻人要转手,就有些冲动想要买下来。里面的黑色珠子他可以确定,是非常珍贵的黑珍珠,老道士的医书上有记载,可以充当药引。
生产黑珍珠的珍珠贝母是一种会分泌黑色珍珠质的黑蝶贝。黑珍珠的美在于它浑然天成的黑色基调上具有各种缤纷色彩,最被欣赏的是孔雀绿、浓紫、海蓝等彩虹色,它强烈的金属光泽会随着珍珠的转动而变换,不是其它改色珍珠可以比拟。
黑珍珠是海里最优雅的精灵,印着深海色彩,似乎有波涛暗涌,但却怎么也看不透那矜持稳重的外表。
传说,一滴露珠落进海里时,如果正好被一只张开口的海贝接住,就可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要是天气不好,灰色天空下的露珠掉进海贝里,形成的就是一颗黑珍珠。这个传说从15世纪流传至今,让人觉得黑珍珠是天空伤心时的泪,所以颜色深沉凝重,不似普通白色珍珠的轻盈明快。
在我国古代,黑珍珠则代表着智慧。它被守卫在龙齿之间,散发诱人光泽。但是,谁想要得到它,谁就要先征服巨龙。龙的庞大和神力让人畏惧,所以,能征服巨龙之人一定要有超凡智慧,那样,才配得上黑珍珠。
这时候,河蚌已经有人出价五万了,只不过那个年轻人似乎还不大满足。要不是雕工高绝,一件这样木质一般、年代不长、摆件偏门的物件也就是一两千左右。可见雕琢师的价值,普通的材料,经过他们之手,也会变成炙手可热的宝贝。
“这位兄弟,我出六万,卖不卖?”楚家强也开口道。
楚家强一开口。周福荣等人就惊奇了。在他们认知当中,楚家强对这些玩物不大感兴趣的,怎么突然就掏钱了?周福荣可是知道,他家里还有一堆的雕琢品,有水晶的,也有木头的,都是木头公的作品,不会比眼前这件差。可这家伙压根没理会过,就扔在屋子的角落里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