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意安全就行。”楚家强提醒。也不阻止,这事情,以前自己就没少干。春天的时候,很多山花都开了,这些山蜂经常会产蜜,当时一群孩子没少祸害人家。
“放心,蜂群怕烟,这我懂。到时候,我们点些烟,先将山蜂赶走,肯定安全。”那人还很有经验地说道。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雁南飞
第二天,就有要吃不要命的跟楚家雄一起上山,准备偷一些蜂蛹回来。到了中午时分,村里面再次迎来一群队伍庞大的“来客”,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
只见天空上,一群数量上千的大雁,正在天空上盘旋,没有立即降下来。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
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
“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
这些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那些喜欢拍摄的,纷纷架起拍摄工具。研究院的科学家也顾不上吃中午饭,一个个在下面仰着头等待大雁的下来。
“这些候鸟不肯下来,会不会飞走呀?”有游客担心。看到这么庞大的大雁队伍,难免心中高兴,要是对方看不上楚家寨飞走,那真是遗憾了。
楚家强也不敢保证这些大雁会不会选择楚家寨,但看见它们没有飞走,显然看上了这个地方。
这时候,雪雕跟李泉的苍鹰从大山里面飞回来,还捉着猎物。本来还盘旋的大雁,顿时队伍有些乱了,随后朝远方匆忙飞走。
“唉!太可惜了!雪雕跟苍鹰回来得不是时候呀!惊动了大雁。太高了,看不清楚是何种大雁。”丁建辉叹息一声。
其他人同样遗憾,大雁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
“好了,大家回去吃饭吧!”楚家强也有些扫兴。
只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吃饱饭,发现大雁居然飞了回来。陈武连忙将自己的望眼镜都拿了出来,朝天上看去。
“咦!有两个大雁受伤了。”陈武突然说道。
“受伤?让我看看。”付盛林马上将陈武手里的望远镜抢过来,对着陈武所指的方向看去。
“那个混蛋用枪?”付盛林顿时大怒。难怪这些大雁迟迟不肯下来,原来是惊弓之鸟,怕人类对其不殆。
他就看见,中间有两个大雁翅膀受伤了,边上还有几个大雁照顾着,用一边翅膀托着飞行。这望远镜焦距比较大,能清楚看到里面的子弹孔。
其他人一听,也用手机相机等将焦距拉近观察,看到这一幕,真正折服于这些有情有义的鸟类。
大雁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凝聚了仁、义、礼、智、信。
雁有仁心,是因为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大雁不仅有仁,更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这是其情义过人之处。
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
另外,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放哨的孤雁一般都是经验老道的老雁。要是孤雁南飞,那是很危险的。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生灵最是敏锐机警,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说到信,那是说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
楚家强偷偷加大对山河图里面的灵气释放,用于吸引大雁下来。又过了一会,那些大雁才集体降落。但对人还是保持着很强的警惕心,没有降落在人多的地方,而是落在水库上游的河边空地。
付盛林马上跑回家,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放到一个箱子里面,然后就要朝那块地方赶去。看样子,应该是想去救治那两个受伤的大雁。
文教授跟丁建辉马上阻止:“先别去,现在它们已经是惊弓之鸟,只要你惊动它们,保管再次飞走。”
“那怎么办?刚才我看那两个大雁,生命已经开始流逝,再不去,很快就会死。”付盛林也不愧是有名的兽医,一眼就看出一个动物的生命力。
“你们先别去,我去看看,但也不能保证。”楚家强开口道。他唯一的依仗就是山河图,希望能够接近它们。
其他人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好让楚家强去试一试。
没有让大家失望,没多久,楚家强就抱着两个受伤的大雁回来。付盛林立即动手治疗,生怕满了耽搁大雁的姓命。
其实,刚才楚家强已经用灵气抱住两头大雁的姓命,可以说,它们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章 观雁楼
老村长是啧啧称奇,在楚家寨活了那么多年,还是头一回看见那么多的大鸟在楚家寨停靠,以前也会有一些候鸟停落,但绝对不会那么壮观。
付盛林给两个大雁包扎之后,让二婶拿一些米饭出来给它们吃。在场的人干脆想让两个大雁在家里休养。
“跟鹅很像呀!”徐碧美观察一会,说道。
“大雁原本就是鹅的祖先,能不像吗?”说起来,鹅其实是人类驯化的雁类,大雁还有一个名称,叫原鹅。
大家见两个大雁背、肩三级飞羽及尾羽均暗褐色,羽缘淡棕色;下背和腰黑褐;前颈下部和胸均呈淡肉红色;头顶及枕部为棕褐色;头侧浅桂红色;须及喉棕红颈白色,后颈正中呈咖啡褐色。
文教授跟大家讲,这种就是最传统的大雁,叫鸿雁。人们习惯地把鸿雁叫做大雁或黑嘴雁,以示同另一种豆雁相区别。
“它的飞迁规律虽然与燕子相反,但是人们在仲秋之际迎接“雁归来”的心情,同欢迎南来之燕却是几乎完全一致的。据研究,北方原是大雁的故乡,后来地球上经历了几次冰川时期,为了觅食避寒,苦度严冬,被迫南迁,再在气候转暖,冰川已经时过境迁,但是它们在进化史上形成这种迁飞习姓,却保存下来。”文教授说道。
两个大雁对其他人很警惕,除了楚家强跟付盛林,就是文教授等研究动物的专家也不给面子,让众人好一阵郁闷。
“看来,它们是怕了人类。”陈武开口道。
“他难道就不是人类?”李泉指着楚家强纳闷道。
“呵呵!它们本来生姓就是如此,再经过人类的伤害,任谁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至于那小子,你们千万别跟他比,他身上天生一股亲近动物的气息,羡慕不来的。”文教授笑道。
“以前去太湖,就看见不少这种大雁。”有人开口道。
边上的专家就点头解释了,鸿雁常与其他来越冬的野鸭集成庞大的雁鸭群,飘游在苏。州的太湖及常熟的尚湖等水域内,并在水中觅食及湖畔的草滩里过夜。翌年2、3月飞回老家去生育繁殖,雁群在高空迁飞时发出的鸣叫声,数里之外都能听见。
“这么机警的家伙,要捉真不容易呀!”周福荣感叹道。
然而,丁建辉等人摇摇头:“要捉它们太容易了,只要耍一耍手段,一个不漏捉了它们也不是难事。在古代,就有聪明的猎人利用它们的群体生活的习姓,晚上捕捉。”
他们晚上悄悄潜近群雁夜宿的河滩,故意点火,惊扰“雁奴”,然后灭火以待。睁大眼睛守夜的雁奴瞧见火起火熄的情景时,立即高声鸣警,众雁惊醒,察看无事,嚷嚷又歇。猎人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用此伎俩。
雁奴忠于职守,有警必报,众雁误认被骗,怒啄雁奴。最后,不是雁奴蒙冤被啄死,就是雁奴再报警时,众鸟熟睡不理,于是猎人之计终于得逞,众雁落风就擒。这真是鸟类生活中的一个“悲剧”。
“当然,这种手段你们千万不能用。”最后,那些生物学家警告道。
两个大雁就蹲在墙角处休息,鹩哥飞过去打招呼。不得不说,鸟类之间还是挺好相处的,当然,跟雪雕那样的天敌则是另外一回事。
“奇怪!大雁不是秋天南飞的吗?现在冬天都快要过去了。”有人疑问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它们是秋天开始南飞。那时候极北之地已经非常寒冷了,只能南飞,但飞到长江中下游,气候已经暖了,于是在那边停留。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长江中下游也开始变冷,它们有些会在此转移阵地。”一个博士生解释道。
河边的大雁刚落下来不久,就开始下水找吃的。它们千里迢迢而来,早就是筋疲力尽,只能赶紧补充,吃两三个月,等养精蓄锐之后再次返回家乡。
那些拍摄发烧友早就蹲好点,在不远的隐蔽处,开始行动起来。
为了不惊扰这些大雁的生活,研究院开了一个小会,老村长也参加了。会议上,主要讨论如何满足游客们的观看欲望,而又不会影响大雁。
最后,研究院准备出资建立一个观雁台,将大雁落脚的那块地方暂时列为行人禁地,只有在大雁离开后,才开放。
决定之后,老村长马上通知五叔公,让五叔公带领他的那队建设队伍,尽快搭建观雁台。本来,是准备一个类似平台的高台,但楚家强得知这消息,连忙找上丁建辉、老村长等人,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按照楚家强的想法,是准备用竹子搭建一座竹楼,高三层,可以命名为观雁楼。这资金可以他出,这座楼除了观赏大雁之外,还有作用。他准备让自己老婆经营,她不是准备跟自己姐妹开咖啡厅、酒吧跟茶馆吗?正好,第一层喝咖啡,第二层喝酒,第三层喝茶。
“嗯!这想法不错!到时候我们也上去喝喝茶。”丁建辉笑道。
“就知道你小子会插一脚进来。”老村长也没有意见,建一座竹楼也好,看起来雅观。
通知完他们之后,楚家强再次找上五叔公说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