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综上所述,无论显宗密宗,都不能背离三法印,三法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这就是今天宣讲三法印的原因。
至于其他的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目前讲了也没有用,因为要越过出离心、菩提心等基础修法,去修上一层次的修法,终将一无所获,所以没有必要在这里讲。如果你们想在字面上、理论上去了解这些修法,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听闻或者看书。我讲课的目的,是为了让你们切实地去修行,能够有收效、有进步,所以不会讲那些暂时对你们没用,或者使你们收获甚微的法。
人身是很难得的,既然获得了人身,我们就应当珍惜这次机会。虽然修行难度很大,但也要迎难而上,因为只有通过修行,才是摆脱轮回的唯一机会。
有人会认为,我们还会在轮回当中经历很多次生生死死,又怎么能说是唯一的机会呢?
当然,虽然连大街上的标语中都会说:“生命仅一次!”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作为业障深重的众生,我们还会在轮回中得到无数次的生命,但如果不修行,在这次生命结束之后就只会堕落。大家都知道,一旦往下堕落,即使是三恶趣中最好的旁生道,其间的众生也不仅不能修行,甚至连佛的圣号、佛的经咒也一无所知。再往下的饿鬼与地狱众生,就更没有修行的机会了。因此,我们即使再忙碌、再艰难,也要抓紧时间,不能忽视修行,一旦错过了这次大好时机,再想重新获得人身,就几乎不可能了。
具体的基础修法,在以前的开示与下面的内容中已经讲得十分完整,大家可以按照次第进行修持。如果认认真真地修了,却没有太大的收效,这不能埋怨大家;但如果根本没有修,就太令人惋惜了。
下面转入正题,开始讲四法印的修法。
不管任何修法,都包括见解和修法两部分,二者是不能分开的。其中见解就像我们走路时的眼睛,而修法则像迈步。只有眼睛先看清道路以后,才可以往前迈步;但如果只是看路,却不往前走,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同样,在修法之前,也应当精通该修法的理论,但理论只是书面上的知识,除了真正的开悟以外,只要是通过人的语言或者思维所获得的知识——无论听法,还是自己看书、思维,都属于理论知识的范围。这些知识如果不用于修行,对断除我们的烦恼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所以,修行是不可缺少的。在树立起正知正见之后,就要开始修行。听经闻法、学佛修行的结果,就是断除烦恼,获得解脱,不但自己获得解脱,而且还要帮助他众获得解脱。
见解和修法二者是不可偏废的,我们这次先讲四法印的见解,然后再讲具体的修法。
二、四法印的见解
诸行无常
什么是“行”呢?佛教认为,无论是物质、精神、还是物质与精神的运动过程,所有因缘而生、有因有果的法,就称为有为法,也叫做“行”。“诸行无常”的意思就是,所有物质与精神的世界,所有依靠因缘而起的法,都是无常的。
无常可分为外无常与内无常。所谓“内”与“外”的概念是:有生命的众生,就是“内”,即有情世间;没有生命的山河大地,就是“外”,即器世间。其中每一种无常,又可分为相续的无常与刹那的无常。
(一)外无常
相续的无常:是指宏观的无常,亦即从宏观角度能够观察到的无常。比如:《俱舍论》中所提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世间人所能看到的一年中的四季迁变,每个月中月亮的上弦下弦、盈亏增减,每天二十四小时的白天黑夜、日起日落等等,都属于相续的无常。虽然这些道理很容易理解,也不会有人否认这些无常的存在,但由于没有观修这些无常,因而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两种常执:先天的俱生常执与后天的遍计常执。
其中前者,是包括畜生在内的每一个众生都有的常执。例如,在一栋楼房建好之后,直至这栋楼房毁灭之前,我们会认为这栋楼是常住不灭、无有变化的。即使有一些变化,也只是外表的变化,而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诸如此类没有经过教证理证加工的执着,就是先天的常执。
要消灭先天的常执,就需要修相续的无常。因为很多不好的念头、烦恼以及造业的根源等等,都来源于相续的常执。比如,当我们认为一辆汽车在到手之后,直至其报废之前,都是常住不灭、始终有用的,就会对汽车生起贪心,继而不择手段地通过各种渠道,甚至不惜采取偷盗、抢劫乃至欺骗的手段,来达到拥有汽车的目的,这样就造作了杀生、妄语等等恶业。烦恼、造业等等所有一系列问题的源泉,就是对汽车的执着;而执着汽车的原因,就是常执。如果不能消除常执,就不能解决以上的诸多问题。
但是,就像一个生病的人,即使床头摆放着医学的书籍,他也知道用某一个方剂,吃什么药,或者采取针灸理疗等某种方法,就能医治自己的疾病,但他却拒不接受治疗,这些治疗手段也不会生效一样,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相续的无常,但仅仅知道并没有用,如果没有实际的修行,这些常执仍然会始终保存得完好无缺。
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相续的常执,它极其粗大,能让我们毫无理智地产生各类烦恼、造作种种恶业。
刹那的无常:相续无常的基础,即是刹那无常。刹那无常的含义是指,每一个有为法在诞生的那一刹那,立即就会消失,有为法的生灭是位于同时的。
虽然从宏观的角度而言,物质在诞生以后,还会留驻一段时间,然后才毁灭,生灭不可能同时,但如果从微观世界的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思维,就会发现生灭只会是同时的。
我们可以想象,假设把时间分到小得不能再分的层次,在这个短暂的时段中,还有可能再分出生的阶段与灭的阶段吗?不可能。因为,倘若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那么这个刹那就可以再分,而不是不可分。在这个不能细分的无分刹那中,如果只存在生而没有灭,就成了无穷无尽地生,常住的永恒不灭;如果此时只有灭,那这个灭又是什么东西毁灭呢?是物质、精神,还是物质与精神之外的某个东西呢?我们都知道,除了物质和精神之外,并不存在什么其他可以超离于物质与精神的法。在这个不可分的刹那当中,生灭只可能是位于同时。世间的一切万物,都是在产生的同时就当即毁灭,其生灭是同时存在的,这就是刹那的无常。
通过刹那无常,可以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
比如说,当我们看着这堵墙壁时,以前会认为它就是一动不动、绝对静止的东西;如今则可以领会到,这堵墙壁每时每刻都在生灭。下一刹那的墙壁,早已不是前一刹那的墙壁了。
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将上述道理告诉了我们,现代物理迄今也承认,在千分之一秒或者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极其微小的粒子都在不停地生灭。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比现代物理的研究结果还要深入、还要细致,因为无分刹那的概念,是远比千分之一秒或者万分之一秒更小的时间单位,是我们的思维几乎无法捉摸的一个概念。在这样的短暂时分,生灭都细微到了无从认知的地步。
我们一般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有生、住、灭三个阶段,但在这个特定的微观世界当中,就根本无法感觉到生与灭,根本不存在什么生或者灭。生就是灭,灭就是生。
这些与我们惯有的常识相反的观念说明,所谓的生、住、灭,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概念。佛教中称之为“刹那的生灭”,如果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来表述,就是“微观世界中的运动”。
虽然我们的肉眼无法触及这些概念,但依靠我们的意识去体会、观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就会变得像显微镜一样,能将细小的物质观察得一清二楚。比如说,在观察这堵墙壁的时候,就能立即将墙里面的每一块砖头,砖头里的每一粒微尘,微尘之间的空间,每一个粒子的生灭等等,像用快速摄像机摄下来一般看得十分清晰透彻。在那个时候,整个世界就成了虚幻的世界,世间万物都在虚幻的幻觉当中产生、留驻、毁灭……如同《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样,生和灭就成为完全同等的一回事。
体会到这一点有什么用处呢?跟解脱有何关系呢?
一旦能领悟到这一切,就可以断除我们的常执。比如,以前我们始终认为,这栋大楼从建好完工之日直至毁灭之前,都是存在的,现在就从根本上彻底推翻了。再比如,假设以前此处有一块空地,后来建起了一座楼房,直至楼房最终被拆毁,此处又变成一块空地。楼房从无到有,然后再从有到无,其间经历了很多年的时光,但我们也可以清醒地知道,在楼房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连续不断的生灭演变。
通过相续无常的修持,就可以断除我们的相续常执。能断除相续常执,是十分有用的。比如,即使我们不能感觉到其内在的刹那无常,但是,当意识到某个东西是不可靠的、是无常的之后,就不会过分地执着这个东西,就会一再地提醒自己,既然它是靠不住的,我又何必去在乎它、执着它呢?这样就能逐步淡化执着。一旦执着减少到不存在的程度,对其的贪着、嗔恨等等烦恼也会消失无踪,就不会因为烦恼而去造业,这样就能逐步远离轮回。
以上所讲的内容,为外无常。
(二)内无常
什么是内无常呢?所谓“内”,就是指众生。此处所说的众生,不包括植物的生命在内,而是指有痛苦、快乐感觉的生命。
内无常也包括相续的无常与刹那的无常两种。
相续的无常很容易理解,比如,上一辈子是人或者天人,这一世投生为人,下一世又转生为人或者畜生;或仅就此生而言,从出生到死亡之间,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以及死亡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是一目了然的,不仅在自己身上,包括在其他的生命上面,都能够清晰明了地观察到,其中的变化,就是相续的无常。
刹那的无常:是指众生的心身,也像外在的山川草木一般,都在刹那刹那地生灭迁转。
《俱舍论》中讲过:除了肉体等物质以及精神之外,根本不存在一个单独的轮回。整个世界,就是由物质与精神二者所组成的。
前面分析了物质的部分,下面进一步来剖析精神的范畴:
在不观察的时候,意识或者精神当中出现的每一个念头,都存在着生灭。当某个念头在一刹那间生起的时候,我们就去追踪这个念头,看它从何而来,并用时间将该念头划分成很多阶段。
比如,佛经当中也讲过:在口中念诵“嗡阿吽”三个字的时候,意识当中也会出现三个念头——嗡、啊、吽;然后观察位于中间的“啊”的念头,并将该念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靠近“嗡”的阶段;第二个,是处于中间的阶段;第三个,是靠近“吽”的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又可以一再细分,最后分到凡夫的意识所能抓住的最小片断。在这个不可再分的片断当中,肯定也同时存在着生灭。由此可以判断,所谓精神或者意识,也只能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