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兆军这个时候已经坐在了福冈大学的教室里,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不过他可能是福冈大学里最有钱的大学生了。在证券市场上转了不知道多少圈的钱已经为他挣取了大量的现金。为了保险,陈兆军开始将一部分现金取出,存进了在福冈的美国银行,他早就知道了下面出现了“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他明白,一担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日本政府肯定就坐不住了。不出台办法取缔才是怪事。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报到
兆平收到陈兆军的信的时候,离毕业不过半个月的事是名人了(能到中央党校来上学的人都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内幕消息最快),分配得还算不错,直接分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具体岗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写东西。收到陈兆军的信的时候。陈兆平都觉得挺奇怪的,陈兆军知道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已经是画圈以后的事了,可是中央党校可是个敏感的地方,所以自从陈兆军到日本以后,这还是第一次给陈兆平写信。陈兆军仔细看了一边信的内容,然后又计算了一下传销既得利益的公式,顿时,一个紧迫感涌上了他的心头。他知道,要是不对陈兆军说的传销进行防护的话,很有可能这东西会让国内的经济变的一塌糊涂。
接下来的几天,陈兆平几乎一有时间就钻图书馆,专门看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可惜的是,当时这一类的书籍实在太少,看了半天他也没有找到什么理论依据和支持,可是陈兆军信中说的是,有给了他一个很沉重的压力和紧迫感,逼的他不得不赶紧动手写些东西出来,就算不能完全正确或找到理论支持,可是公式在那里放着,应该很容易让人理解。于是,在陈兆平毕业的前两天,一份名为《警惕传销活动进入我国》的东西分别被寄到了《红旗》杂志和《参考消息》编辑部。在稿件里,陈兆军基本是是复述了陈兆军信中的内容,和一些计算公式,另外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说起来。这份东西是陈兆平认为最没有低的但也是最紧迫地东西。没有底是因为陈兆平很难从现有资料上查到关于如何鉴别传销方法和应该怎么样对它进行防范的有用的资料。紧迫是因为他预见到一但传销进入中国就将会给我们还很不完善的经济体系上大上一个深深的烙印,而且如果不加以防范,传销这个手段将有可能很快进入中国。
信发出后的几天,陈兆平还很盼着会马上有消息,可是等了半天,却什么都没等来。可时间不等人,陈兆平从中央党校一毕业,就得马上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去上班的。虽然报到证上开了有几天的是。可是没人会等到了时间才去报到地。匆匆忙忙回了一趟家,见过了陈伟雄和张桂梅,陈兆平有直接赶回了北京,到办公厅报到去了。
本来去报到的事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拿着学校开出的证明,然后和报到证一起交到办公厅人事处就完事,人事处自然会安排你的去处。陈兆平想当然的也是如此办理的。他到了办公厅门口,跟站岗的哨兵解释了一下这件事刚分配来地,现在要到人事处去报到。哨兵例行检查了证件后。给人事处打了个电话,也就放行了。刚来上班,第一天报到,当然挺兴奋的。进了大楼以后略一打听。知道了人事处的位置,当然就直奔了过去……
“您好,我叫陈兆平。刚从中央党校毕业出来,今天是来报到的,请问我该找谁?”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做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这在当时几乎是妇孺皆知地东西,陈兆平当然也不例外,当然清楚这些。所以在这里说话还是非常小心的。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抬手接过报到证一看。眼神明显一呆。原来是看到报到证上陈兆平的名字了。原来,他刚才根本就没注意听陈兆平说什么。
“陈兆平同志,原来是你呀,哎呀,早寄听说咱们厅里要分来一个研究生了,没想到你还那么年青。你好!你好!欢迎你来咱们厅里工作!”负责接待的人明显变得热情了起来。用力握着陈兆平的手摇晃着。
“不客气,不客气,以后还得跟你们老同志多学习。我这不是刚来,什么都不懂,到时候还要请您多指点我才是。”陈兆平嘴上说着,可心里还是有些沾沾自喜的感觉,毕竟那个年代大学生都少,更不要说研究生了。
“好说、好说,以后叫我老黄就行,我这就给你办手续。”老黄说着。伸手拿出了几份表格,其中两份递给了陈兆平:“这两份东西你自己填一下,其它的我来填。哎,对了,相片带了么?”
陈兆平当然知道这些规矩,相片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准备好了,您那里需要几张?”说着,伸手拿出了钱包。这个钱包还是陈兆军跟信一起给他寄来地陈兆平是不认识是什么牌子的了,不过看着挺漂亮,就装在了兜里,换下了原来的钱包。
“我这要四张,两张进档案,一张办出入证,一张办工作证。”老黄说着伸手接过陈兆平递过来的相片,一晃眼看道陈兆平手上拿着的钱包:“呦,陈兆平有亲戚在国外呀,这钱包可是高级货啊!”在办公厅呆久了,接待任务也做多了,老黄相信自己不会看错,陈兆平手上拿的可是不少来华访问地贵宾才拿的包,应该是路易威登。
陈兆平一下连就红了起来,在当时,政府部门工作的人还是很忌讳海外关系的,更不要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这样的地方上班了,他真后悔拿这个钱包出来,可事情已经这样了,再说一会表上肯定要填,只能连忙解释起来:“哦,这是我弟弟给我寄来的,他现在在日本留学。”
老黄也知道继续讨论这个事犯忌讳,要不是太意外他也不会说,他曾经悄悄的打听过这个牌子的包值多少钱,一个从国外回来的翻译告诉他,只要是这个牌子的包,就算再小,老黄两年地工资都买不起。他没接陈兆平的话,直接拿过相片放在桌上,填起表格来。
陈兆平一看这个架势,也连忙忙自己的了。
两个人正填着表,厅长走了进来:“老黄。”
“厅长,您有什么事?”老黄连忙站了起来。
“一会有一个新分配来的研究生报到,你让他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厅长说着,转身就想出门。估计他是出来方便才顺路过来说一声的否则就一个电话打过来了。
“哎厅长,您说的是他把?”说着一指陈兆平:“他就是刚才中央党校毕业的研究生,叫陈兆平,刚过来报到的。”
正文 第八十五章 政策和对策
兆平非常意外,自己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可不认识什么来报到,主任就找上自己了?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领导了,态度还是要有的。他也连忙站了起来。
“主任您好,我是陈兆平,刚才中央党校毕业的,你找我么?”
“哦!你就是陈兆平啊?不简单么。”主任也许还真的急着去方便一下:“这样,你先填一下表,一会我回来有电视找你。”主任没头没脑的丢下几句话,又急急忙忙的走了出去。
等厅长出去了,老黄和陈兆平才各自落座,拿起笔填起表格来,因为他们现在都知道了,陈兆平马上要赶着出去了。
“小陈,看不出来,你还和咱们主任认识啊!”老黄一边填写着表格,一边笑着对陈兆平说。态度可完全是两回事了,应该怎么说哪?要是他刚才还当陈兆平是一个刚毕业分配来的学生,那么现在就完全象是在对一个多年的同事说话了。
陈兆平知道老黄的意思,可是这事该怎么解释?可是不回答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应付着说:“哪里,我找到办公厅来都还是问了不少人,这以前连办公厅的门往那边开都不知道。”
老黄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不过他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在说什么:“行,赶快填表吧。”
两人继续忙碌了起来……
等厅长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有一会了。陈兆军的表格也填得差不多了。
“小陈,怎么样?搞完了么?”主任进来就问。
“哦,快了。”陈兆平说着想站起来。
主任手虚虚的一压:“不急。你先填着,我没什么事。一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地两个同志要来找你一下。”说着,主任看了一下表:“要不这样,你填完了表就到我办公室来等一下好了。”……
陈兆平填好表格后跟老黄打听了一下主任的办公室,就往主任办公室去了……
主任和陈兆平聊了没一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两个人就到了。大家先是客套了一番,做了一下介绍,接着也就进入了正题。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一个处长拉开包。拿出了一份文件。
“小陈,你看一下,这个东西是你写的?”说着,手上的文件递给了陈兆平。
陈兆平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写给《红旗》杂志和《参考消息》的《警惕传销活动进入我国》的稿件,没想到在这出现了。不过他很快释然,在当时,一些被认为有价值地或有情报作用的新闻稿件、评论等东西会被最先送到国家相关部门审定。如果被认为有价值,这份东西就会留下来。
“这是我写的。”陈兆平老老实实的回答。
“我们很想知道你的这些数据和资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是我弟弟给我写的信上说的,他现在在日本留学,具体地资料我也找不到。不过我认为可信程度很高,最起码如果这样操作的话,对国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陈兆平说到。
“你能把你弟弟的信给我们看一下么?”国家计划委员会地同志说。
陈兆平知道,这与其说是商量,不如说是命令。更不要说这两位是通过正常组织关系来的。他拉开身上的包,将陈兆军写回来的信交给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两位同志。
来人接过信,仔细看了一遍后,随手将信夹在了陈兆平的稿件里面,收进了包里。陈兆平知道。这封信恐怕是再也会不来了。
“是这样,陈兆平同志,你给报社和《红旗》杂志写的东西引起了相关领导极大的重视,我们也派人在日本调查了一下,情况的确比较危险,为了防微杜渐。我们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和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等几个部门联合组成了一个对策研究小组,这两天就开始工作。刚才我们也跟你们主任说了,准备借调你到这个对策小组去,你这两天赶快办手续,后天到国家计划委员会报到。”
陈兆平听了这话,明显有点蒙。自己才刚到办公厅报到,还是提前报到地,怎么这些人就找上门来了?他看了主任一眼,希望能从主任的眼睛里看出点什么。
主任看出了陈兆平的意思,微微的点了点头:“小陈。这都是组织安排,这两天你赶快办手续,办完了就过去。到时候我会跟秘书处说一下,你先挂在秘书处,等这事办完了,就赶快回来上班。咱们办公厅很需要你们这样有才气、稳笔好的年青人的。”……
接下来地两天,陈兆平赶快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安排,紧接着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对策研究小组去上班了。到这里以后他才搞明白,原来那天别人之所以一下就找到了办公厅,完全是陈伟雄泄露出去的。原来,等国家计划委员会接到报社转上来的稿件以后非常重视,马上汇报给了上级领导。来到一看,也明白这事的危害性。一时责成几个部门临时组织一个对策研究小组。这个小组当然少不了陈兆平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