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唯一伴随终身的仍然是社会保险号码。
M国警察在发现形迹可疑的人的时候——例如认为是犯罪分子,或者非法移民——便会上前要求出示驾驶证,或要求说出社会保险号码是多少,然后通过对讲机请求指挥中心上网查询。不仅立辩身份的真假,而且对该人的全部状况一目了然。这些年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很多在街上巡视的警察都配备了可以上网的手持或车载电脑,不需要借助指挥中心就可以进行查询。
基于这些因素,加之政府打击严厉,因此与国内遍地开花的情况不同的是,假证贩子在M国是没有什么市场的。想要找一个做假证的人,比找一个毒贩子还难。
在过去最特殊的几年里,庞劲东曾经学习过如何伪造证件,无论学历还是护照、签证,都可以造的以假乱真。但是在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对于一个身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这种单纯伪造证件的技术却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庞劲东前思后想之余,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汤姆。霍华德,多年前,他的女儿前往拉丁美洲旅游时,被当地黑帮绑票。当地警方腐败无能,M国大使馆斡旋未果,而他根本没有能力支付高额的赎金,精神几乎濒临崩溃的边缘。
汤姆。霍华德虽然就职于FBI,但是FBI有很多员工,并不是每一个都像电影里的孤单英雄一样神勇无敌。不仅他自己,甚至于他身边的同事,也没有能力像电影里描写的那样,孤身潜入虎穴勇斗群匪。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只有两个选择,或是试试螳臂能否当车,真的做一次现实生活中的电影主角;或是向黑帮妥协,抬举高利贷支付赎金。
这时他的一个朋友提出了建议,既不向黑帮妥协,也不必自己铤而走险。而是用赎金一半的价格聘请雇佣兵。在这个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第七佣兵团。
刚开始的时候,他惴惴不安于雇佣兵能否保证女儿的安全。等到庞劲东挫败当地黑帮,把女儿毫发无伤的送回他的身边,他的激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鉴于他的经济状况很困难,庞劲东的恻隐之心再度发作,减免了一部分费用。
他当时喜出望外的告诉庞劲东:“只要我还活着,你有任何事情需要帮忙,只要我有能力做到,就一定帮你做到。”
庞劲东此时的情况,刚好是汤姆。霍华德可以帮上忙的。因为他就职于FBI的证人保护计划小组,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保护那些涉及到重大案件的证人。而保护这些证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安排一个新的身份。
由于M国司法制度的特点——也是法制完善和充分保障人权的一种体现——重大案件调查几年,然后审理再用去几年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因此这些倒霉的证人甚至可能需要用伪造的身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过去了好几年,汤姆。霍华德的女儿应该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了,不知道他本人是否还记得当初的诺言。
很多时候,庞劲东都会感慨于国人道德沦丧,那种宁死也不愿意在史书里撒谎,那种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盛行的是对诺言的背叛,和虚伪的客套之词。
因此在孔子说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后两千多年的今天,我们竟然不得不回头在社会上重新强调诚信。
与之相对的是,M国人不会轻易许诺,而许诺就一定会去做到。当然,反悔也是可以见到的,尤其是在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上。
考虑到这次到M国,需要动用过去的许多关系,因此庞劲东带来了自己的全部通讯资料。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庞劲东找了一部公用电话,给汤姆。霍华德打了过去。
“你好!”汤姆。霍华德很快就接起了电话,背景声音有许多人在说话。现在已经是晚上,看样子他正在外面应酬。
庞劲东低声回答:“我是杰瑞,庞。”
汤姆。霍华德愣了一下,然后告诉庞劲东:“请稍微等一下!”接下来,电话里传来走路的声音,背景也渐渐变得安静了。汤姆。霍华德应该是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接听电话,过了一会,他小心翼翼的问:“哪个杰瑞?”
“杰瑞。庞,那个雇佣兵!”顿了顿,庞劲东又说:“过去了几年的时间,你的女儿应该更加漂亮了!”
“我的上帝!”汤姆。霍华德深吸一口气,惊讶的问:“你在哪里?知道自己正在被通缉吗?”
“我在纽约!我知道自己面对什么样的麻烦,所以才要找你帮忙!”
汤姆。霍华德犹豫了一下,才问:“我能帮你做什么?”
“我需要一个新的身份!”
汤姆。霍华德沉默了片刻,然后告诉庞劲东:“我可以帮你!”
“多长时间?”
“最快两天的时间!”
“能不能更快一些?”
“不能!”汤姆。霍华德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我需要重新建立你的个人档案、信用记录、给你分配社会保险号码、制作驾驶执照。重新编造一个人的所有信息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了,我还要把这些都上传到数据库里。虽然我有上传的权限,但是如果在工作时间进行,肯定会引起怀疑。所以只能在下班时间,趁着办公室没人的时候悄悄进行。”
庞劲东对FBI的工作有一定了解,知道汤姆。霍华德不是有意强调困难。叹了口气,庞劲东告诉对方:“完全拜托你了!”
“我会尽力而为!”
“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我需要你的一张近照,还有血型、身高等资料,因为这些是没有办法作假的!”
“没问题!我马上就用手机给你发过去,包括照片,你根据需要PS一下吧!”
“好的!两天后联系我!”又叹了一口气,汤姆。霍华德叮嘱庞劲东:“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会的!”庞劲东虽然这样答应,心里想的却是:“我能够安全的前提,是你不会出卖我……”
“希望这一切都尽快结束,到时候我请你到我家里来吃饭!”
“会有机会的!”
“这几年以来,我的夫人一直都很惦记你。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你并不比我的女儿大几岁。我的女儿也经常会提起你,正是当年的你让她萌发了参军的想法。”
庞劲东苦笑一声,说:“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无论如何,我都尊重自己女儿的选择!”汤姆。霍华德说到这里,语气变得非常感慨:“我没有你的联系方式,一直都很希望你能给我打来电话。现在你的电话真的来了,却又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听到这句话,庞劲东突然用中文感叹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挂断汤姆。霍华德的电话,庞劲东给自己照了一张照片,然后买了一张手机卡,用新的号码把照片和资料给汤姆。霍华德发了过去。
为了防止手机信号被追踪,庞劲东把新号码用过之后就扔掉了。
接下来,庞劲东找了一家便利店,买了一大堆食物。就在走出便利店的时候,有两个警察走了过来。
由于已经进入了对方的视野,转身离开已经来不及了。庞劲东索性昂首挺胸,毫不迟疑的迎着警察走了过去。
随着与两个警察不断的接近,庞劲东的心也越提越高。当与警察擦肩而过的时候,庞劲东的心几乎已经到了嗓子眼。但是尽管如此,庞劲东的面部表情却很镇静,还向两个警察微微点头致意。
由于庞劲东的这种表现,两个警察几乎没有丝毫怀疑,不但没有想到查验证件,甚至还对庞劲东回以微笑。
当两个警察走过去的时候,庞劲东长长的出口了一口气,心也落回了远处。
庞劲东连夜驱车回到了那间农舍,地上的尸体已经没有了,武器也都不见了。借助手电筒的微弱光亮,庞劲东发现有人在尸体躺下的地方,用白色粉笔划出了尸体大致的轮廓。
这一切都说明,警察已经来过了。
庞劲东慢慢的查点了一下,发现粉笔圈数量与俄罗斯黑帮人数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风间雅晴和伊莎贝尔很可能都安然无恙。
“但愿小晴安全吧!”庞劲东默默的祝愿着。
尽管警察可能已经知道白天发生在这里的枪战,与正被通缉的庞劲东有关,但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案发现场的这间废弃农舍会成为庞劲东躲藏的地方。
正是基于对警方这种心理的揣摩,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庞劲东就安心的住在了这里。
农舍已经荒废许久,到处都是呛人的灰土和密密麻麻的蛛网。屋子里的所有木质结构都已经腐烂,地板用力跺一下就会塌陷,家具只要被摇晃就会散架。
庞劲东曾经生活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中,因此对于这种环境还是可以忍受的。
国人有一种迷信的观念,认为在外住宿的时候,绝对不要选择废弃的房屋。而西方人也经常会围绕废弃的房屋,制造出许多民间传说。似乎只要是没有人住的地方,就会成为许多不干净东西的乐土。
但是庞劲东却不在乎这些,把浴巾铺到地上,枪放到身旁,舒舒服服的睡了起来。哪怕夜里会出现莫名的响动,庞劲东也只是翻个身,然后继续睡。因为庞劲东知道,那只是风声,或者老鼠活动造成的。
比起这种肮脏的环境,对庞劲东来说最难以忍受的是孤独。
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也不是纷飞的战火和骇人的杀戮,而正是孤独。因为人的心理有宣泄情感的需要,而且无论面对怎样的恐惧,如果没有人与自己一起分担,那么恐怖的程度便会成倍增加。
第十一章 强迫性休假
第二部 枪下游魂 第十一章 强迫性休假 当然,有孤独癖的人或许会很享受,但庞劲东不是这种人。
夜晚的时候,庞劲东还可以坐在外面数星星玩,白天就无事可做了,想找个人骂一顿都做不到。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庞劲东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同时又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降临到自己的身上,真正的体会了一次猪的幸福生活。
两天后,庞劲东简单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又来到附近的小镇上,用公用电话给汤姆。霍华德打了过去。
“杰瑞,你很幸运!”汤姆。霍华德的声音听起来很兴奋,他告诉庞劲东:“你需要的一切都弄好了!你的新身份名字叫艾瑞克。陈,背景简单而且清白,信用记录良好,没有犯罪记录。自幼移民M国,出生于1985年10月1日……”汤姆,霍华德把新身份的全部详细资料说了一遍,然后告诉了庞劲东社会保险号码。
庞劲东问:“驾驶执照呢?”
“我给在纽约的一个朋友邮寄了过去,你要找他才能拿到!”
庞劲东问:“能不能让你的朋友来我这里?”
“可以!”
庞劲东把自己所在的小镇告诉了汤姆。霍华德,约定了在这里的加油站见面。汤姆。霍华德估计自己的朋友需要两个小时能到,同时告诉庞劲东:“他穿黑色西装,扎红色领带,会靠在车子上看《时代》杂志。你过去问他哪里有‘大苹果’,如果他回答‘大苹果’已经不好吃了,你就可以向他要证件了。”
“好的!”
两个小时候在加油站,庞劲东果然见到这样一个人,把车停在加油站旁边,斜倚在车子的前盖上看《时代杂志》。
庞劲东慢慢的走过去,试探的问:“打扰一下,知道哪里有‘大苹果’吗?”
这个人有一头耀眼的金发,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听到庞劲东的话,他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