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氏看了老太太一眼,发现这时候老太太也在看她,两人一对眼,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决定想办法把贾史氏给收拾了,给皇家一个交代,不过得让贾代善来干,还要有个借口。
“把大姑娘,二姑娘都送到我这里吧,宫里的嬷嬷也和我住,这样对两个孩子的名声好些,希望来得及在她们定亲前,把这事给淡化了。”
这话一说,贾代善那是感激不已,老太太是超品诰命,有她出面,宫里的嬷嬷那里想来也好说话些。
这以后,贾家是怎么鸡飞狗跳那是成了全京城的笑话了。
比如,某天贾代善无意间发现喝错药了,大怒,一查,发现不是自己喝错,是和什么香料起了冲突了,在细查查,发现这香料然是自己妻子给各个通房妾侍的。里面是避孕绝育的麝香,贾代善瞬间颓废了,这个香料他知道,都点了好些年了。原来妻子一直用这个办法控制他的子嗣。亏得老太太还说过让他留心些,他还以为是老太太糊涂了。原来真正糊涂的是自己。
又比如,贾代化让人来找,说是山上埋姨娘的坟地出了岔子,让他一起过去。结果才发现原来是有几处坟地给人盗墓了,只能重新整理埋葬,结果一不小心那棺材就碎了。贾代善还想着怎么用这么薄的棺材,也太过了些。就发现棺材里露出的骨头浑身发黑。惊得贾代善一屁股坐在地上,傻子也知道骨头发黑代表什么。中毒呗,再一看,娘啊,这不是自己的第一个通房吗,当时史氏还说给个恩典,以姨娘入葬,说是女儿痨死的,原来,原来。再看看,才发现这个尸体的腹中还有些细骨,难道当时是有了身子,这才遭了毒手?
这时候的贾代善已经对史氏无比的失望了,想着自己这些年然对着这一个无知狠毒的妇人百般信任,就觉得自己蠢。
家里的嬷嬷也不是个省油的,不到两个月,家斗宅斗教育下,两个女孩子都明显的有所提高,特别是对着史氏,明显是怀疑起自己生母的死因了,现在老太太还在,自己的婚事自有老太太做主,更何况,自己的名声都是怎么坏了的,她们也都知道了,这样一来,更是自苦,暗地里开始调查当年的事,在老太太的推波助澜下,都查出了些端倪,两个女孩子也是聪明的,知道自己能查到这样就是头了。受了嬷嬷和老太太指点,直接把查到的交到贾代善手里,说的也可怜,只想求个明白,不敢怨恨父亲。
不怨恨父亲,那恨谁就很清楚了。
于是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史氏很快就搬到家庙去了,说是祈福,如果不是正好查出怀了身孕,怕是要直接休妻了。
当然这一个怕就是贾敏了,老太太在原著里是活不了几年了,快60了,不过米米坏心的通过几个转手,送进去了些紫米,灵酒,只要这老太太活着,估计史氏就别想出头了。贾敏估计也是老太太教导了。谁让史氏进家庙了呢。现在贾家的孩子可都成了老太太教导了。
当然现在贾家也让人在外头隐晦的传了些史氏的作为,那是直接把贾家摘除了,表明贾家是好的,就是倒霉娶了个混账媳妇,现在拨乱反正了,孩子都归超品的诰命养了。咱家孩子以后一定没问题的。
也算是多少挽回些名声。本来米米让人传播的几家算计太后,庶女顶嫡女的事,还有几家没有庶子,庶出都没娘等等,也就有了正版说法。一下子史家的名声全毁了。
贾家和史家直接断交了。不过史家也是狠人,宫里的嬷嬷一到,史家老爷知道了自己媳妇干的好事,当时就直接休妻了,闹得沸沸扬扬的。虽然最后没有休成,也是进了家庙,不过他第一时间表明了态度。很是果断。别人最多说史家男人还是不错的,后宅不行。
黑锅是史家太太。反正大儿子已经娶妻了,长媳也能管家。
等贾家的事情传出,史家老爷直接说,贾家的处理史家赞同。就是休回来也没话说。只是这样一来,两家怕是不好再往来了。见谅!办的很有气概。到让不少人很是欣赏。反正史家老太太早死了,黑锅就有死人背了。
34四大家族的倒霉事(四)
这几家里王家是最惨的;为啥?因为那个女子不识字的说法是直接针对王家的;虽然王家的太太也被一样送进了家庙,虽然王家太太正好也姓史;用史老太太这个死人顶了教养不利的缸,可是这王家的女儿还是被大家怀疑其将来的管家能力;一时间几乎所有大家都直接摘除了王家两位小姐将来的当家太太的备选资格。把王老爷给愁的不行。最后还是9岁的王子腾给出了主意。说是既然宫里都有嬷嬷来了;那就直接拜嬷嬷为师。这宫里嬷嬷教出来的总不会让人说嘴了。
不得不说这一招借力打力,小小年纪的王子腾用的很不错。家里再请了族里孤寡的老辈姑母来主持中馈,也能说得过去。因为是姑母,就没有什么家产纷争;那个老姑太太只有一个孙子,和王子腾同岁;正好一起学习,玩耍。接来一起住也无妨碍。只是家里这个女子不识字的名声一定要洗刷了干净才是。
于是又专门请了女先生,给两个姑娘上课。这才有点起色。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三家的姑娘怕是亲事有的难了。
更厉害的是,三家不约而同的都娶了平妻,还都是五六品文官家的女儿,还都是嫡女,不得不说,这几个人得脑子还是有点的,这是想磨平原来三个太太的影响力啊。这下就算她们回来怕也没有多少地盘了。无量天尊。
怎么,没人愿意?不会,这世上总有些有攀附之心的。再加上这次的事情很多人家都知道,也就明白说是平妻,其实也和继室没什么区别了,几家出的聘礼也厚重,所以还是能找到人选的。
只不过这一来,有很多原来的陪房之类的就惨了,有扫除了不少的蛀虫。像史家老爷这样绝的,还直接把史家太太的嫁妆都请了族老,娘家人作证,直接分给了史家太太所生的三个儿子,不偏不倚,还让他们以后自己掌管。赚了赔了都是他们自己的。一时间让人惊愕不已,说他做的不对吧,人家没做错,也没给别人,亲生的儿子。说对吧,这人都没死呢,你把她嫁妆都分了,算个什么事,这是直接说你不用回来了?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给另外两家做的榜样了,王家和贾家一看,不错,是个好办法,省得以后麻烦,还说不清,趁着这会子一股脑全弄利索了。
男人做事情不像女人心思多,也没有什么大的偏心眼。大致上总要寻求个公平。保持一下自己严父的公正形象,于是都分得很规矩。
特别是贾家,贾代善更是直接分了三份,连贾史氏肚子里的也算上了,贾老太太乐了,叫你不待见我的长孙,现在还不是一样。我还瞧不上老二呢,这读的,就是个样子货。也是个有心思的。装的倒是老实。还是老太太我教养的好。虽不是读的料,可将来咱们家的东西都能守得住,不会让人骗。
米米要是知道老太太这个心思,一定会说,这就是一技之长啊!所谓的一技傍生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回过头来说薛家,那个倒霉催的,挨了抄家之后,家产严重缩水,皇商的差事也没有了,悲催啊!
再加上士农工商,这等级压死个人啊!没了皇家的招牌,一时间整个薛家全傻眼了。官家人都开始不往来了,这可怎么好,没办法,读吧,想办法走仕途总可以吧,于是原本的薛宝钗的爹开始华丽丽的变身了,开始一门心思读了。
你说生意?那还是做着的,不过规模比以前那是小多了。没办法,路子堵了大半,还能怎么的,就指望家里多些读人了。又一个蝴蝶出现了。薛家那里来了个大选拔,只要是读好的,不管是嫡支还是旁支,富裕还是贫困,族里统一安排夫子教学,这一次是空前的团结啊,都是让那些官员给气的。
原本巴结他们的人现在有不少都避着走,原先避着的现在都看不起他们。这让薛家人情何以堪啊!祖宗基业啊!全毁了。当然这次是薛家自己的错,做过了,不过,别人也别想好过,和他们一样的可不少,于是薛家人积极的准备全家转型以外,就是坚定不移的往着商业间谍的路上走着。
薛家当初可是皇帝在江南的耳目。在家里可是有着密折匣子的,这次抄家,也不知道是负责人不知道这个事情呢,还是皇帝忘了,反正,那匣子还留着,这下可好了,全族出动啊,专门探查别人家的事情,只要有了证据的消息都记下来,最后收集了满满一盒,然后带着忐忑的心情,送了出去,开始焦急的等待。
薛家人想的很实在,这次要是皇帝发还了匣子,那即是说明薛家还有机会,只要好好的盯好了江南,薛家还是有翻身的机会。虽说做皇帝的耳目可能对子弟进阶官身有些影响,可影响不会太大,最多就是做不了三品以上的高官,可要是能得到皇帝的原谅,那全族都可以松一口气,不用这样战战兢兢了。即使明里还是商户,可暗地里却会受到保护。
经过了漫长的一个多月的等待,在薛家人的望眼欲穿中,薛家终于等来了匣子。一时间几乎所有的薛家家主一级都泪流满面。
“好了,这下好了,皇上还没有厌弃咱们。太好了!”
“这次算是险险过关了。咱们家以后要谨慎做事,可不能再一次出岔子了。”
“就是就是,祖上规矩我知道,每半年一封密匣子,紧急事件,加红漆匣子。这些都有老规矩的。咱们还是照做的好。”
“不错,咱们几个老家伙先看着,以后还要找几个专门负责的。这个差事可不能出差子。”
“很是,以后这么着,家里能进学的就进学,30以上还没有中举的就开始接手这差事,这样也可以两不耽误。”
“不错,这样好,咱们家要摆脱商户的身份这也是头等大事。”
“总负责就有祖宗50以上的老人。这样也好把关。”
“好,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薛家算是完全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原来那是被四大家族的名头,家里的富庶给遮了眼了,只看见自己眼前的富贵了,这一次的波折,到让这些人恢复了商人的精明之处。
还有几个又成算的,还直接提出了上次的几家抄家事件,觉得薛家估计是和皇子们走的太近了,惹了忌讳。
老人一听,有可能啊,这怎么说的,自己让人拿钱还给错了。不行,这事情也要注意了,以后,咱们家对那些官宦人家寻常走动就是,不能太近了,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还有那个四大家族的说法,也不妥。咱们家要想法子撇清了。
当京里传来纷纷扰扰的庶女事件的时候,薛家都已经完成了转型了。不过还是给了薛家不小的震撼。乖乖,这三家都有猛人啊,连太后都敢算计。还好最近咱们家够低调,还不在京城。嗯,看样子,还是要再低调些,不能让人想到咱们家,不然四大家族一牵扯,咱们家的孩子可就难说亲了。
好吧,其实贾史王三家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的给所有人当了一次教材。不少人家都是直接那这事给孩子讲各家纷争,后宅学问的。还有人对史家女子的智商提出了质疑。
35米米教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