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现在他们的大女儿,十七岁了,在迪邦,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她现在最大的志愿就是去中国读书,她说,跟中国人站在一起,就特别的舒服。
陈维政问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不然怎么会传出印度东北几个邦想脱离印度,加入中国。
洛洛说不是所有的邦都有这种想法,只是黄色人多的地方这种想法比较强烈。其中阿鲁邦是回归,这个地方本来就属于中国,过去阿鲁邦只有三十来万人,大多是门巴人和咯巴人,现在印度政斧迁了六十多万人来定居,才发现,眼前的印度人越来越多,估计再过几年,这里的人就全部是印度人了!洛洛还说,之前想脱离的还有两个县,一个叫长朗县,一个叫特拉普县,不过他们脱离不是为了加入中国,而是想加入瓦国,现在这两个县特别郁闷,瓦国成了新明国,搞得他们有点不知所措,前景模糊。
陈维政呵呵大笑,说,回去跟新明国的领导说说,让他们去接收长朗县和特拉普县。
洛洛问陈维政是新明国人,认识新明国的领导。陈维政说他是红河人,在新明国做生意,跟新明国的总理莫丛在平南市的家是邻居,在新明国也经常在一起喝酒。洛洛问这次僧众离体出逃是什么回事?陈维政告诉他,主要原因是收税,新明国现在不管什么人,哪怕是国王,也要交人头税,交完了税你挣多少都是你的,如果不交税,就不算是新明国人,不受新明国保护,被人杀被人打,没有法律帮你作主。僧众不愿意交税,所以集体离开。印度还不错,能够接受他们进入,如果是新明国,早就机枪扫射了。
丹巴跟洛洛说,如果是这样,能够加入新明国也不错。
洛洛沉默了一会,用手拍了拍方向盘,下定决心的说:“陈先生,你能不能介绍我们的领导认识新明国的莫总理?”
“那要看是什么组织的领导,如果只是村长乡长,就免了吧!”陈维政说。
“不是村长乡长,是东印度读力委员会,简称东独。我们有一个党派叫东印度人民党,还有部队,叫东印度人民游击队。我们也曾经进行过一些武装斗争,每次都是因为实力相差太大而不了了之。”洛洛说。
印度东北部地区由大约160个部落、5个不同的民族和非部落人口组成。算上伪阿鲁邦共有八个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藏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但却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地理上与印度腹地广大地区的隔离,东北部在印度全国的政治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地位。这里是地方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最活跃的地区,动乱频繁。根据印度官方统计,自印度1947年读力以来,东北部的动乱就未曾停止。
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是印度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分离主义运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的暴力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和扩大化的趋势,几乎所有的邦和地区都受到了叛乱和恐怖活动的影响。目前东北部有上百股分裂势力,仅曼尼普尔邦就有约20个武装分裂组织。这些分裂组织经常制造暴力事件,有的试图赢得更大自治权,有的则希望脱离印度读力。可以说,东北部是最令印度中央政斧头痛的地区。
现在还加上一条,新明国来的僧众!
陈维政说找个有电话的地方,他跟莫丛联系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大家谈谈条件。洛洛二话不说,拿出一个手机,跟对面的人说了一通,然后很恭敬的对陈维政说:“陈先生,估计我们不能去巴昔卡旅游了,我接到命令,请你马上去我们的总部,因为我们总部得到消息,东北邦各武装势力准备趁新明国僧众事件,集体起事,我们东印度人民游击队也要参与,如果在此之前能够得到新明国的支持,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一些。希望陈先生能理解。”
“我可以理解,但是有一条,事情办妥后,我要继续旅游,我交了钱,你应该提供服务。”陈维政说。
洛洛一楞,慌忙从怀里拿出之前陈维政给的四万卢比,递回给陈维政,说:“如果事情办妥,陈先生的旅游我们全包。”这个洛洛也是人精。
中餐也没有吃,车子直接开到迪邦县的一个小镇,车到这里,陈维政以为已经回到了国内,放眼望去,全是国人,只不过是少数民族而已。
第三四三章 老子来了
第三四三章老子来了
东独的最高领导人,是洛洛的大哥,一个跟洛洛长得很像的男人,叫洛巴。洛巴先请陈维政吃午餐,问陈维政在饮食方面有什么禁忌,陈维政告诉他,天空飞的飞机不吃,地下有脚的板凳不吃,其它的都吃。洛巴哈哈大笑,告诉陈维政,这个地方很多民族不吃猪肉,有的甚至不吃鸡肉,只有他们部落,什么都吃,当然,好吃的会多吃,不好吃的少吃。
当地人做菜,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煮,一是烤,其它的方式不多见,大块的猪肉,大块的牛肉,一种方式,煮,小个的动物,一种方式,烤。
喝的是米酒,大米酒,只是制作方式跟古宜的不同,酒很热,辣嘴。
洛巴介绍自己的家人,还让家人敬酒,陈维政是来者不拒,口到酒干,把洛巴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旧话重提。
陈维政直接告诉他,新明国只需要东独一个名声,通过东独的名义做事,其它的不需要东独*心,把东印度拿下后,阿鲁邦交给中国,这是中国的固有土地,没必要因为这块小土地跟中国发生冲突。另外七个邦,全部归新明国所有,东独随便在其中要一个邦,搞自己的特色发展,当然,是在新明国的统一领导下发展。
知道有这种好事,洛巴和他的一帮人,只有一个字:“干!”
陈维政告诉东独的人,一会,他就和洛巴去新明国,见莫总理,其它人做好趁火打劫的准备,不求有功,只求通过这次活动,多弄点物资回来改善生活,至于推翻印度在东印度的统治,还没到时候。
吃饱喝足的陈维政,带着洛巴及其随从,开了两辆大丰田,取道因帕尔进入新明国,印度在因帕尔跟新明国的边境管理站,早就被僧众摧毁,到是新明国那边,一如既往,没有一点损伤,在边境站,停放着三架直升飞机,陈维政等人一到,马上换乘直升飞机,直飞龙山城。
把洛巴等人交给莫丛,陈维政就算完成任务,具体洽谈,实施细节,照例陈维政是不参加的,在莫丛的笑骂声中,陈维政走人。去找吴大花差,问问他之前长朗县和特拉普县是不是曾经跟瓦国政斧联系,要依附过来,吴大花差说有这回事,陈维政告诉他,现在正好是时机,马上跟他们联系,让他们声明脱离印度,依附新明国。好让严军的西部集团军,有一个跳板,进入印度。
这是新明国僧众进入印度的第四天。
东北部印度已经全盘混乱,僧众所到城市,如台风过后的废墟,只要能吃的,一点不留,吃不完的,带走,带不动的,吃掉。印度人很麻木的看着这一切,没有任何反对的意见,也没有任何反抗的举动,被宗教长期毒害的凡人,真是血姓全无,有如太监。终于,在阿萨姆邦的焦尔哈德市出现了第一个有卵子的印度人,这是一个在职的警察,当他看到东来的僧众不仅吃肉,把他家冰箱里的肉吃得干干净净之后,还把院子里养的小鸡全部抓走,他知道这些不是僧众,是土匪,是强盗,他终于举起了手里的枪,把六个兴高采烈在他家炖肉喝酒的僧众打死,当他开着车,把六条尸体扔向大街时,当地人对待英雄般把他围了起来,在他的影响下,血醒的报复在民间展开。
僧众也不再是吃素的,他们的报复来得更猛烈,焦尔哈德这个仅三十万人的城市,在近三百万人的报复中,真正体现了什么叫原始的搏斗。砖块、木棍、甚至玻璃碎片,都是趁手的好武器,一时,满地伤亡,哀鸣遍野,血流成河,鬼哭狼嚎,相当壮观!
阿萨姆邦的地方驻军,再也不顾政斧颁布的《新明国朝圣僧众管理办法规定》,全副武装对僧众进行屠杀,然后,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僧众中,暗藏着石雄的特种部队,特种兵钢枪已擦亮,石弹已备好,就等着他们,无声无息的石弹一打一个准,三百米外开始点杀印度兵士,在焦尔哈德,被点杀的印度士兵超过500人,当地地方武装基本打绝。
这一次,印度人被打痛了!打痛印度人,是石雄特种师的目的,达到目的,就应该全身而退,开着抢来的汽车,拉着抢来的物资,特种师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国内。
在此同时,东北邦七十余支地方武装,纷纷起事,每个城市基本上都出现打砸抢的队伍,其中以东独游击队最可恶,他们完全以劫掠为目的,粮食、布匹、武器弹药,只要觉得有用的,统统拉走,凡是阻碍他们的,全部杀掉,比较而言,死在其它七十多支武装的人员还没有它一支多。其它七十多支武装人员从东独的做法上看到,原来政治口号完全是抢劫的注脚,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也照葫芦画瓢,劫掠起来,只要不是黄色人种的物品,都成了他们劫掠的对象,偶尔还会杀掉一两个不听话的印度人,一时间,七十路反王,八十路狼烟,让印度政斧穷于应付。
正当印度政斧焦头烂额之际,最东北角原属阿鲁邦的长朗县和特拉普县宣布脱离印度的统治,加入新明国。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印度政斧允许不纳税者进入,完全不符合全体人民的利益,长朗县和特拉普县更赞成新明国人人纳税的政策,天下众生,人人平等。并警告新明国出逃僧众,长朗县和特拉普县从今天开始,属于新明国属地,严禁出逃僧众进入,否刚格杀不误。
驻扎在迪布鲁格尔的印军第四军第2山地师接到命令,即刻开拔,前往长朗县和特拉普县,平息判乱,在迪格博伊,第四军第2山地师得到消息,上次消灭暹罗六个装甲师的三千架空中吉普已经在特拉普县集结,只要第四军第2山地师进入长朗境内,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情的空中打击。
第四军第2山地师大惊,迅速转头,改后队为前队,返回驻地。回到驻地,才搞清楚状况,原来是由五架直升机组成的编队,送新明国副总理吴大花差前往特拉普县,与长朗县及特拉普县,确定管理人员及边界事宜。并不是大量空中吉普集结,这个事情有点乌龙。
总部设在阿萨姆邦提斯浦尔市的的印度陆军第四军接到命令,不计后果,消灭新明国僧众。
第21山地师迅速出动,对新明国僧众进行镇压。军人对付僧人,哪怕是全副武装的僧人,也不可能是对手。在第21山地师的无情打击下,一直认为印度不会武力打击的出逃僧众被打死近半,超过一百万人,其余人全部被打散,散向东印度各地。焦尔哈德遍地都是尸体,男女老少,有僧有俗。印度军方,将僧众的尸体堆积起来,浇上汽油,进行焚烧,三十公里内,都能闻到烤肉的香味。百万尸体处理完善后,第21山地师所有官兵,全部退役,国家把他们安排在一些大寺院里进行心理调整,有一些人直接就出家成为新一代僧人。
打散的僧众,知道自己很难容于印度,干脆破罐子破摔,上山为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