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启莹的观点得到了大部分同志的认同,随后的表决中,同志们都同意了继续南下的计划,同时同意了对民用汽油、柴油供应的限制。但是并不主张实施总体战的制度。确定了战争计划,这次会议讨论的方向就转向了具体国内的控制范围以及控制力度。
会议到了这里,路辉天就明白自己所希望的总体战看来是没办法通过。不过路辉天并没有太失望,如果陈克说美国很可能会插手,那么美国插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以后的机会多的是。
而且路辉天最希望的一部分内容,也就是对国内经济实施控制的部分得到了确立。在这个阶段,既然不是让人感受到是在挑战陈克,路辉天就有充分的机会在更加温和的范围内动员起更多的“同盟”。既然不是要打倒陈克,甚至不是架空陈克,中国各个利益集团未必会拒绝路辉天的一些方案。
作为试探,路辉天提出了“厉行节俭”的观点,建议对餐饮业实施一定的限制。人民党一直没有把餐饮业全部国营化。虽然国营餐饮业的份额不算低,但是这部分国营餐饮业的目的一来是扩大就业,二来是试图压低物价。毕竟有国营企业在其中搅局,可以强制压低一些价格。
后续发展与路辉天想象的差不多,绝大多数的同志都表示赞同。陈克虽然没有直接出来反对,可他的心里面依旧感到了一些不安。
人民党严谨吃拿卡要,纪律监察部门的控制也仅仅是在一些非常核心的部门以及与人民生活十分相关的部门强力实施。而且这些实施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在大城市。在基层里面,吃点私营餐饮业油水的现象并不罕见。陈克对资本家没什么好感,但是这不等于他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陈克现在看不清楚的是,政治局里面的哪些同志是真的认为限制私营餐饮业能够“节约成本”,哪些同志只是简单的认为“限制一下”能够起到一个振奋民心精神的作用,哪些同志是有着其他想法。
只是陈克知道此时绝对不是他来说话的时候,因为人类不可能对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正确总结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既然历史是螺旋上升的,该走的流程那就一点都不能少。尽管每一次螺旋结束之后肯定要淘汰很多人。
这很无情。这很必须。
莫道前路无知己121乱战(一)
恩格斯有句话,“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大萧条时期社会对经济技术需求空前强烈,到21世纪依旧有巨大影响力的诸多学说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斯大林模式,法西斯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乃至中国模式。四个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都完成了自己应对方式。针对这些模式的研究以及相应经济学的解释都应运而生。
处于世界边疆的中国影响力相对比较小,至少在环北大西洋经济圈中的影响力比较小。不过这只是针对普通人而言。限于所在的社会现状与信息渠道,普通人乃至一般的学者,对于情报信息的收集乃至理解都受到相当的限制。但是在第一流的人才中,对“中国模式”的看法就相当不同。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模式就非常注重,尽管向这个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领袖献计献策的人非常多,包括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欧美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陈克主导的“中国模式”与凯恩斯依旧有巨大的不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之一,陈克领导的中国并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而是以发展生产力与拆除贸易壁垒,实现交易社会化的工业体系为核心。对于罗斯福而言,中国模式其实更合他的心意。
当然,罗斯福并不是社会主义者,更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罗斯福当然旗帜鲜明的反对彻底消灭“资本私有制度”。如果罗斯福敢支持反对资本私有制,只怕他也早就被“神经病人”给枪杀了。但是罗斯福从“中国模式”中汲取了大部分实践方式。
罗斯福不知道的是,陈克推行的“中国模式”中,也大量的汲取了“罗斯福新政”中相当一部分实践方式。只是“中国模式”比罗斯福新政要早的多,罗斯福自然会充分借鉴人民党行之有效的一部分内容。
正因为如此,罗斯福对是否要和中国开战颇为犹豫。即便是遭到了中国《茅山诛妖传》的嘲讽,罗斯福的远房堂叔老罗斯福总统也被狠狠的类比为“炼金术士巫妖”,不过罗斯福本人还真的不太在乎这些。《茅山诛妖传》一看就是源于统治阶级手笔的东西,强大的“邪恶”力量并不是为了邪恶而邪恶,而是为了利益而遵从了自己的道路。得知《茅山诛妖传》的剧本来由陈克亲自执笔完成,罗斯福甚至连生气的感觉都没有,他甚至颇为欣赏陈克的才气。狼吃肉,狗吃屎,能写出基于利益的剧本,本身就该是统治者的气量。
现实中一个明白利益所在的中国领导者,是非常难以对付的存在。罗斯福不得不考虑到与中国进行战争的危险。从利益的角度考虑,德国的危险比中国大的多。环北大西洋经济圈是1939年世界经济的精华所在,成为欧洲霸主的德国对美国的威胁远远大于中国。这根本不用花费太大力气就能考虑清楚。问题是,解决了德国之后呢?
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的中国将与美国隔着一个太平洋对峙,即便是美国有菲律宾作为亚洲基地,那又能如何?在中国的海空军包围下,让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进驻菲律宾,只是送肉上门的节奏。罗斯福是法学院出身,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对于在太平洋和中国来一场规模空前的海战,罗斯福当然深刻的知道其难度。同时,罗斯福很清楚,等到中国占领了整个西太平洋之后,美国再试图把中国撵回东北亚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最关键的事情在于,美国人民根本不想在远东来一场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投入之大前所未见,而胜负根本无法预计。抱着一种利己主义的怒气,罗斯福想,如果中国主动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就好了!
问题是中国根本没有这种动作,美国舰队不是没有去“打酱油”。在中国舰队南下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也派遣部队前去尾行。结果中国海军对美国舰队采取了视而不见的姿态。罗斯福从来不在乎编造谎言,作为一名政治家,编造谎言是最基本的能耐之一。美西现在在西太平洋的落脚点菲律宾就是靠美西战争赢得的。美西战争本来就是一场建立在谎言上的战争。
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于4月25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
罗斯福比谁都清楚,“缅因号”到底是怎么爆炸的,给西班牙人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这么干。美国人巧妙的让“缅因号”爆炸了,然后这就成了借口。
如果可能的话,罗斯福还是很希望能够“复制”缅因号事件。如果没有共和党的阻挠,罗斯福早就把这个计划给实施了。在马上就要开始的美国大选中,对罗斯福极力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压制各州州权,并且允许建立工会,实施养老保险的罗斯福新政,共和党深恶痛绝。所以美国共和党绝对不允许罗斯福把美国拖入世界大战。一旦进入战时体系,罗斯福必将得到更大的权力,共和党对任何能够引发美国对外战争的可能都盯得很紧。
美国太平洋舰队跟着中国舰队南下的事情,在共和党的宣传下,在美国国内掀起了极大的风潮。共和党指责罗斯福故意要引发战争,把美国拖入亚洲战争中去。哪怕是共和党极度不待见中国,他们依旧在国会中质询,“如果美国舰队出现在中国与英国荷兰交战的海域,然后一枚天知道谁发射的炮弹射向美国舰队,那么罗斯福总统会不会立刻对中国宣战?”
大家都是政客,谁不知道这套把戏是怎么玩弄的?共和党先发制人,把罗斯福有可能采取的伎俩扼杀在萌芽当中。见识了老兵们和平进军华盛顿后惨遭镇压的美国民众当然不肯参与战争,共和党提出了问题之后,美国议会经过数次讨论,干脆提出了一个议案,要求美国太平洋舰队不得以任何形势介入中国与英国的战争。哪怕是遇到了袭击,国会也需要对其进行调查。
中国驻美国大使很快就得到了这方面的消息,中国国内要求驻美各单位都要努力拖住美国,不让美国参与西太平洋战争。在情报工作中,这些事情颇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在一些试图吸引眼球为生的小报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些“故事”。包括英国海军化装成德国海军与中国海军袭击美国舰队,试图引发中美,德美战争的故事很快就流行起来。美国人民因为与上层隔离,对于“谣言”的喜爱远胜于与真相的渴望。这些小故事哪怕编写的在专家眼中离谱的滑稽,但是国家层面的高度并不是人民想知道或者能够理解的,只要能够让美国民众觉得符合了自己能够理解的思维,那么美国民众就宁肯相信这些故事。
“编写故事的要点在于一定要喜闻乐见!一定要喜闻乐见!而且要让人民觉得自己有分辨能力,能够识破各种上层的谎言!”中国驻美的情报机构人员对此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判断。
所以故事最初的版本都是以平铺直叙开始,直指一些简单的阴谋。随着美国民众的胃口与注意力开始集中在这些方面上,故事开始逐渐升级,各种层层嵌套的阴谋开始出现,包括间谍,反面间谍,谍中谍之类的阴谋故事开始更多出现在美国文化市场上。
中国情报战机构并不存在那种直接探听外国机密情报的部门,陈克一直认为对于工业化社会,这种手段用处不大。特别是中国这种强大的工业国,只要自己不犯错,单凭势力就能解决敌人。间谍无人权,被抓到之后立刻处死是常态。但是对于收集各种经济情报以及文化以及社会动向的人员,可以说是间谍,却不能归于间谍的行列。例如中国收集各种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公开的经济数据,也自己收集调查一部分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经济数据,这种情报人员即便被抓,也不能被判间谍罪。顶多是驱逐出境的待遇。
只要不牵扯生命危险,就能够相信同志们的忠诚。更何况中国可以正大光明的向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索要这些人员。营救手段以及营救渠道可以说是非常多。阳谋永远都胜过阴谋。
所以中国情报机构编写文章是吃饭的能耐之一,三流乃至四流小报对这些文章有很大需求。见到此类文章大卖,美国本土的报刊杂志也随之跟进。各种以“中美开战是英国阴谋”“德美开战是英国阴谋”的观点很快就在美国流行起来。
共和党有了来自民间的“民意”,对与罗斯福的质疑态度更加激烈。罗斯福这种白毛老狐狸自然知道进退,他明白短期内以小摩擦把美国拖入战争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