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怠墨早期建立起来的“筹款委员会”已经改组为“营州社会民生发展福利基金”,这些品部贵族们在当年成立这个具有浓郁官方色彩的民办组织之时,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也在这个组织中担任着各种理事、主任。他们通过基金会这一平台,逐渐学会了运用“政治献金”这一工具,在营州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军事发展上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营州军入关这一当前最重大的事务上,基金会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经济和政治,品部在军事上的融入更加显眼。这个总人口只有一万多的小部族,在营州军事体系中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成年男丁从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品部男丁加入的不是怀约联军,而是正正经经的营州军!其中尤以古思、斡麻里和阿柱三人最为杰出,被部民们称为“品部三杰”。
古思已经身居教化司军法处参军之职,虽然品级不高,却手掌重权;斡麻里现为营州军左厢骑兵营虞侯,已经成为了营级军官;古思则于营州军北征之前升任营州军老营斥候都都头,前程一片光明。
可以说,如今的品部,已经几乎汉化,其身上的契丹人标签相当模糊。如果不是为了在即将成立的契丹十部联盟中打入钉子,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李诚中是不会再将其作为契丹人来看待的,更不会将其再度纳入契丹十部联盟。
除了品部外,接受汉化影响的还有乌隗部和部分迭剌部部众。
乌隗部自战败后开始全面向营州敞开了怀抱,他们抽调武士加入怀约联军,部族挞马们则跟随乞活买进入白狼山军校接受培训,族民们开始频繁与营州产生各种联系,购买粮食、食盐、茶叶,贩卖战马、牛羊、皮毛和当地特产。随着各方面联系的密切,乌隗部逐渐享受到了与营州交往的好处,族民们的生活开始稳定的趋于好转。
尤其是当营州将医巫闾山以东至怀远军城之间的大片草场承包给乌隗部之后,大量的乌隗部族民开始在这片区域中放牧马匹,所产马匹由军方统一收购,成为了营州军固定的“战马生产商”。
为了更方便的与营州军方打交道,如今的乌隗部已经逐渐放弃了原来居住的新城地区,依附在怀远军城周围,其中上层贵族们在紧邻怀远军城的附近土地定居下来,建立起一个个定居点,成为了怀远军城的一座座“卫星城”。
而对扶余城迭剌部亲唐派的影响更主要来自于政治和上层贵族,通过对滑哥等兄弟的政治扶持,以及对上层贵族们的贿赂和通商来实现。因为军事实力的衰弱,滑哥兄弟需要仰仗营州方面才能执掌部族,才能做好未来契丹“大于越”的位子,所以这一点李诚中可以放心。而通过扶余城判事房,尤其是判事王全的努力,扶余城已经很好得开始贯彻有关《怀远条约》的逐项条款,比如在通商方面营州行商们享受的片面最惠待遇。
营州方面的下一步计划是,比照品部的过往经验,将迭剌部贵族们也转变成营州工商业的食利阶层和投资者,让他们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将他们牢牢的绑上营州的战车。
不管是哪一种,加强与部族之间的联系,让契丹人加大对营州的依赖,都是不二法门,也是真正能够“长治久安”的基础。(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ps: 感谢奕风、sailorren,eagleduke等兄弟的月票。话说老饭正积极投身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新无法让大家满意,还望诸位谅解,等学有所成,再将所学内容慢慢融入书中,哈哈。
在这项计划中,首先一条就是要实现各部的定居,让草原部族不再四处迁移。当然,让牧民们彻底放弃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还需要一步一步来,不可能立刻克尽全功,这需要改变其放牧方式,由粗放而转变为精放,难度很大,真要说起来,也许百年都不一定能做好。但至少目前可以做到的是,让贵族们定居下来。
品部已经彻底定居于柳城和燕郡,乌隗部也初步开始定居于怀远军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不可逆的,一旦尝到了定居的好处,想要让他们再放弃安逸和稳定,几乎不可能。
被分割后的迭剌部也可以算是定居下来了,这一点毫无问题,营州方面需要做的是继续扩大扶余城的规模,让依附滑哥兄弟的楮特部和涅剌部也加入其中。现在还需要考虑的是在饶乐山王庭筑城,将乙室部、突吕不部、突举部彻底粘在这片土地上。同时李诚中还打算将新的耶律部和述律部安置在乌隗部放弃的新城,将他们夹在营州和渤海之间,实现生活方式的蜕变。
然后是修路,将这几座城池用官道和营州联系起来,一旦有变,大军可以很快捷的迅速抵达。
要想改变契丹人的生活方式,通商是利器,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教育。让契丹人的底层部民们也学会唐言。识得唐文。懂得唐礼,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所谓“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李诚中打算从契丹的花朵们开始迈出这一步。
以上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李诚中的规划是“十年”见效。但最后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自己也不清楚。
雪夜入敌营之后的连续三天里,西辽泽各方展开了密集谈判,营州高层内部如何统一思想、仆从军之间如何协调利益、战败者应当付出怎样的代价。其中涉及到重要人事任免、各部落属地重新划分、修改、完善和签订《怀远条约》、战俘的分配、战败者贵族们的赔偿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这三天内逐一敲定。
之所以能够那么快完成各方谈判,除了此刻各部头领都在西辽泽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李诚中的存在。所谓“一言九鼎”,指的就是这种状态。
十一月二十日,李诚中督帅大军返回饶乐山,痕德堇可汗携同契丹王庭随同返回。
契丹乙室部、迭剌部、耶律部、述律部、突吕不部、突举部、楮特部、乌隗部、涅剌部和品部等部落俟斤和长老云集饶乐山下,其中包括从柳城、燕郡急招而至的新任品部俟斤李怠墨、大长老完失明,以及在怀远军城忙着做生意的乌隗部诸长老。
跟随李怠墨和完失明北上饶乐山的除了品部诸长老外,还有一大帮中上层贵族。他们中有很多人是“营州社会民生发展福利基金”的理事,这些人自发前来。用意不言而喻。
至于乌隗部俟斤乞活买,他就一直跟随在李诚中身边,经过白狼山军校三个月的培训之后,如今的乞活买已经卸下了怀约虞侯联席本部的职位,正式就任新设立的中南海警卫局首任局长,目前直辖一个队五十名卫士。这是什么职责?这是大军主帅贴身侍卫的统领!乞活买军官培训毕业的时候,压根儿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战胜了那么多竞争者——其中包括李诚中的爱将周小郎。
夜入西辽泽契丹大营回来的当天晚上,乞活买接到了李诚中的授权,让他在都教化使姜苗的帮助下,对中南海警卫局进行扩充,从整个营州军、怀约联军,乃至契丹各部、库莫奚甚至室韦人中抽调精锐,组建一支员额为五百人的警卫营!
除了契丹各部外,渤海国监国王太弟大封裔、新罗国鸿胪寺卿王太叔金成烈、熊津州都督甄萱、库莫奚各长老、室韦山北部等投入怀约联军的部族首领等也陆续赶赴饶乐山。
十二月初一,李诚中于饶乐山会盟关外各部,重签《怀远条约》及多项后续条款,并依据条约扩充怀约虞侯联席本部及怀约联军。
新的怀约虞侯联席本部由十五人构成,继续由钟韶担任都虞候兼怀约联军都指挥使,营州方面占据五席、契丹各部占据三席、渤海国占据三席、新罗一席、熊津州一席、库莫奚一席、室韦一席。
扩充后的怀约联军共计万人,骑兵、步卒各半,分为十营。耶律部、乌隗部、迭剌部、渤海国高氏及库莫奚人各出一千骑兵,渤海国杨氏、乌氏、熊津州、契丹述律部、室韦等各出一千步卒。同时,除品部外,契丹各部还要抽调兵力,仿营州例,在饶乐山、扶余城、新城组建二百五十名常备兵额的预备营,统归夷里堇指挥,平时维持三城治安,战时补充怀约联军损失。
在各部首领、长老们的共同推举下,李诚中加“威信可汗”称号,成为“草原上最尊贵、最有威权的人”。其贵在各国国王、各部俟斤、首领乃至契丹可汗之上!“威信可汗”是草原上的一种尊称,并无实际权力,但却尊荣无比,能够获得这一称号者,是真正获得草原各族敬服之人。如果没有李诚中的话,李存勖十多年后将凭借武力得到这一尊号,但,没有如果了……
对于李诚中来说,虽然他只是一个武将而非帝王,加了这一尊号后确实属于僭越,但谁让这是一个武人地位最为巅峰的时代呢?何况李诚中本人并不清楚这一点,其部下大多是底层发迹的大头兵,对于其中的门道更是摸不着头脑。而少数知情者如闻讯而来的韩延徽,却毫不在乎甚至有些暗自窃喜。
只有渤海国来人才似乎隐隐间觉得并不妥当,但在万众一致的欢呼声中。谁也不敢擅自出言提醒。
这次会盟在其后的历史中被称为“天复会盟”。李诚中与各部、各国首领们以三牲敬天。誓言“共尊大唐”,并勒石以记之。这一誓约也被称为“天复盟约”,是此后数百年里关外各部、各国以大唐为宗主的法理基础。
会盟后的第三天,十二月初四。契丹十部联盟大会举行。契丹十部俟斤、长老和贵族在饶乐山下、饶乐水畔共襄盛会,李诚中以大唐营州都督、威信可汗的身份监督并主持了这一盛会,营州众高层、渤海国、新罗国、熊津州、库莫奚、室韦等部首领观礼。
柴册仪是契丹各部最为重大的仪典,由遥辇式部落联盟缔造者阻午可汗所创。是部落联盟推举可汗的礼仪。但痕德堇一直是各部公认的可汗,号“鲜质可汗”,他早年登可汗位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过柴册仪了,所以这次柴册仪并非为他而举办。
自从大于越释鲁掌握契丹联盟军国大权后,便自设了“大于越”这一官职,号“总知军国事”。但这一官职并没有得到大唐的承认——事实上长安根本没有工夫理会草原上的这些事情,为了加强这一官职的威权,释鲁在就任大于越的时候,就强行要求举办了一次柴册仪。
李诚中举办这次柴册仪的目的就是延续释鲁的做法,将大于越的就职仪典也用柴册仪来施行。不仅大于越,夷里堇的就职同样如此。同时。他还要代表大唐,在柴册仪上正式承认大于越和夷里堇这两个过去朝廷不予承认的职位。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加大大于越和夷里堇这两个官职的威权,真正在契丹人心中竖立起三权分立的概念。
痕德堇可汗自王帐中捧出“契丹军国印”,两位来自乙室部遥辇氏的长老分别捧“云麾将军”印、举可汗大纛紧随其后。“契丹军国印”和“云麾将军”印是大唐天子于六十多年前颁赐给当时的契丹可汗屈戍的,和大纛一样一直是契丹王庭可汗权力的象征,尊贵无比。
三人在庄严的鼓声中来到柴册殿上。柴册殿就是用木柴堆积而成的祭坛,所谓柴册仪,就是在柴册殿上接受各部玉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