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我认为这伙敌人应该在八千人左右。而且重机枪没有在增加,就算这些人还有,恐怕也不会太多。这样的话,对于这伙敌人的大体判断力也就出来,他们绝对没有能力将整个第一师吃下。”而眼前的山谷又没有情况,古拉尔耶夫少将只能无奈的接受敌人已经通过丘陵区的想法。如果是这种情况,第二师就必须肃清山谷中的敌人,为前进的部队打通后路。也就是他们必须将山谷中的敌人全部击溃或者消灭。这让古拉尔耶夫少将感到难以接受。
毕竟他们大队骑兵冲不进去,五十挺重机枪又实在不是一个骑兵师能够通过。最终的结果就是古拉尔耶夫少将只能选择和九旅耗着。希望可以通过不断的攻击来削弱敌人的火力。毕竟重机枪对于后勤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山谷中的李宁倒是丝毫不着急,他虽然不知道敌人到底怎么判断的,但是敌人没有撤走,甚至加大了进谷的力量,这就让九旅可以源源不断的消耗敌人的力量。
“师长,已经第四次了。第六团已经损失三分之二而来。第七团也损失了三分之下,这样下去咱们就算全部拼光也未必能将敌人逼出谷来。”副官看着人数越来越少的六团和七团,有些焦急的说道。
古拉尔耶夫少将冷冷的看了副官一眼,因为自己的纵容,副官现在越来越没大没小了。这是古拉尔耶夫少将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一个师长的副官却不是他能够决定是不是自己任命的问题。这是沙皇政府颁布的命令。没有总部的授权,古拉尔耶夫少将是不能讲自己的副官怎么样的。不过不能杀却不代表不能冷眼相对。毕竟无论是那个帝王,也不愿意看到手下的将领和搭档配合默契。
副官心中一愣,不再说话,古拉尔耶夫少将虽然不能取消他的职位,但是想要对付他一个小小的副官,恐怕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轰隆隆……在丘陵另一边扬起一大片尘土。古拉尔耶夫少将神色一愣。如此大规模的尘土,绝对不是少量骑兵能够引起的。根据距离判断,这批骑兵至少上万人。
“难道远处就是第一师?”古拉尔耶夫少将疑惑的说道。
“有可能,毕竟有这么大规模骑兵的在这片大草原的上除了冯庸就是咱们的。而从规模来看,很有可能是咱们的第一师。”副官也无法判断远处的情况,但是看着自己老大自信的语气,副官明智的选择了不和古拉尔耶夫少将作对。毕竟他无论是从职位上还是从帝国获得的勋位,他对远远的赶不上拉尔耶夫少将,硬拼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命令第二骑兵师,全力冲锋,打通眼前的通道,接应第一师归来。”古拉尔耶夫少将有些高兴的说道。自己并不需要将敌人全部消灭,只要打开一个通道,让第一师能够平安回来就行了。至于自己的部队会不会损失惨重,古拉尔耶夫少将已经顾不上了。反正只要骑兵第二师的番号不撤销,沙皇总会为他们补充充足的兵员。虽然沙皇有意缩减哥萨克骑兵的规模的这件事,古拉尔耶夫少将倒是和其他将领不同,他一点都不但,因为围绕着整个哥萨克骑兵体系,国内的关系到错综复杂交织出一片巨大的利益网,俄国很多的贵族老爷和政府高官都牵扯到其中。这些人的反对让俄国沙皇都很难做决定。
“旅长。俄国佬发动了全力冲锋,咱们的机会来了!”九旅参谋长兴奋的说道。
“我知道,命令战士们将敌人放进了再打,命令重机枪迫击炮全部开火,老子要趁着这次机会给他们一个狠的,好好的发个大财,让这些老毛子记一辈子。”说着李宁脸上露出狰狞的神色。
李宁现在控制着数百挺重机枪,又占据地利,以有心算无心,哥萨克第二骑兵师注定要撞上一个铁板。
事情果然如同李宁预料的那样,敌人接近了谷口的机枪阵地,还没来得既高兴,数百挺重机枪开始发威,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就像别割麦子一样大片大片的倒下。等到骑兵撤下去的时候,整个山谷中差不多留下了有五千尸体,整个骑兵第二师近乎损失过半。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蒙古之战(八)
“师长,是敌人的骑兵。是敌人的骑兵!……”副官的脸色变得煞白。
“撤!”古拉尔耶夫少将几乎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看眼前东北治安军的架势,第一师很可能已经遭遇了不测。如果在不撤,恐怕自己的第二骑兵师也会搭进去。至于什么哥萨克骑兵的荣誉,在小命面前什么都不是。
骑兵的强大机动性在逃跑的时候彻底的体现出来。
九旅也没有选择追击,不是不想追,而是压根就追不上。毕竟九旅只是步兵旅,又怎么可能追上一心逃跑的骑兵部队。
“旅长,敌人逃走了。咱们的骑兵部队也退回去了。你说司令为什么不让骑兵部队发起冲锋。这可是一个歼灭眼前骑兵师的最好时机。”九旅参谋长孔林不解的说道。哥萨克第二骑兵师经过连番打击,已经损失过半,而自己这方步兵骑兵加起来近三万人,正是歼灭他们的好时机。但是不单是自家旅长,就算是司令亲自率领的骑兵大部队也没有选择出手,而是转了一圈就撤回去了。
“司令自然有他的注意,不要妄加猜测。命令部队打草战场。注意警戒,防止敌人狗急跳墙。”李宁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毕竟敌人的整个骑兵部队加起来还有近两万,如果一次性压过来,就算九旅可以凭借地形与之周旋,但是肯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经过连番大战,九旅虽然战国辉煌,但是自身的伤亡也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西北军区积累的重机枪子弹被自己这一天就消耗了一半还多。虽然他是得到司令授权的,但是这样大规模的消耗恐怕会对司令的下一步计划产生影响。
长春市,少帅府。
“少帅,前线大胜啊!西北军区动用全部力量,以主力第九旅为主攻,历时十二个小时,完全歼灭哥萨克骑兵第一师,重创哥萨克骑兵第二师。此战共俘虏哥萨克骑兵7653人,歼灭9762人。缴获完好战马五千余匹。骑兵装备无数。”参谋部将西北军区传来的捷报报告给冯庸。
“太好了。没想到西北军区能够取得这样打的胜利。相信有这场大战的基础,再加上大哥的指挥,肯定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俄国佬感赶出古大草原。”冯庸自信的说道。只要将眼前的哥萨克骑兵赶出蒙古大草原,依靠蒙古和沙俄辽阔的边防线,他们也就能够掌握一定的主动权,至于沙俄国内的反应,冯庸却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这场东北治安军和俄国哥萨克骑兵在草原上较量,最终以东北治安军大胜结束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世界各地。
日本东京,天皇御前会议。
“天皇陛下,这是个好机会,现在东北交恶俄国人,恐怕他们为了应付俄国人的报复,会大规模抽调部队北上和俄国佬死磕。咱们可以趁机出兵攻打东北,就算不能彻底消灭东北的力量,至少也要重创它,迟滞其发展速度。”军方元老山县有朋元帅抢先说道。经过这段时间的布局,以山县有朋为首的军部势力已经打通了各方关系,现在只需要大煨重信政府露出一丝一毫的破绽,他们就可以趁机而起,解散政府,重新选择一个能够代表军部势力的军政府。至于国内外关于军政府的恶劣感觉,山县元帅并不在意,在他们这些明治元老的眼中,只有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体制,面子,这些都是次要的。
“天皇陛下,我认为此事不妥。我们刚刚和中国签订了和平协定。如果这个时候在进攻东北,那么中国政府许诺的好处恐怕就会全部落红。而且现在东北得罪了俄国佬,俄国是什么态度目前并未可知,我认为大日本帝国目前应该是暂时选择冷眼旁观。如果东北地方政府真的遭到俄国佬的重创,咱们也可以打着保护邻邦的名号实际占领东北,掠夺东北的资源,在下方陷入战争泥潭的俄国佬绝对不由信心再打一场日俄战争。如果俄国佬选择了观望,咱们大日本帝国就就不能贸然动手了。天皇陛下,现在西方爆发世界规模的大战,咱们东方虽然偶然有些地方性冲突,但从总体天来看还是和平为主。咱们这一开打,恐怕会将大日本帝国拖入战争的泥潭。请陛下三思!”大煨重信开口说道。他毕竟担任了两年多的首相,虽然他的政府一直都是军部的傀儡,但是这两年经营下来也为他积攒了不少的资本,而且他通过人脉关系也已经得到了山县有朋准备抛弃他的准确消息。这就让大煨重信在心寒的同时,选择了拼死反抗。只要他还是一天的首相,就没有人可以忽略他的意见。
“陛下,以帝国对俄国佬的了解,他们肯定会出动大军和东北挣争夺古大草原的控制权,甚至东三省本土也会受到沙俄远东军的攻击,以东北的力量如何是沙俄的对手。陛下,想想先辈们在东北土地上留下的鲜血,东三省的土地绝对不能让俄国佬夺去。”山县有朋阴沉着脸说道。虽然因为东北的强势,日本的在东北的势力大不如前,但是日本从来没有放弃过东北,可以说东北一直是一块他们必须吃下的肥肉,至于当前不吃是因为国际环境对于不参战的国家实在是有太多的机遇,此时正是凭借一战恢复日本疲弱的经济的最好时候。这点是大煨重信坚持的重点,也是天皇能够明确认识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天皇多次支持大煨重信原因。
“东北,又是东北。这个冯庸难道是个疯子,难道他看不到东北和俄国佬的差距,竟然妄图以三省之力对抗俄国佬。真是狂妄透顶。更何况他们还和帝国的关系这样僵硬,难道他一点都没有想过帝国会趁机出兵报复吗?山县元帅,朕理解你为帝国开疆拓土的雄心,大煨首相,朕也知道你一心为了国家经济崛起的壮志。你们两人的建议都有道理。不过帝国正式出兵东北是不现实的。现在帝国的秘密力量已经和中国段祺瑞总理达成协议。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对德国宣战,并派遣大量的劳工去西方,协助西方军队作战。而且他们已经示意过英国政府了。英国政府也同意帝国如果促成此事,就不再逼迫帝国出兵欧洲了。”日本天皇淡然的说道。
山县有朋脸色一沉,但是他毕竟老谋深算,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感情。天皇竟然瞒着自己秘密接洽了中国的军方大佬。这对山县有朋来说是个坏消息,说明天皇已经不再信任他。这让一直沐浴皇恩的山县有朋感到难以接受。不过看到大煨重信和所有军政高策都愕然的脸,山县有朋的心中松了口气,最起码从群臣的表现来看,说明天皇并不是开始宠幸某人。而是瞒住了所有的大臣。同时山县有朋也对这个一直表现一般的天皇刮目相看。
不只是山县有朋,其他军政双方的大佬也同时心中惴惴。天皇果然没有那么简单,尤其大正天皇还是日本第一大帝明治天皇的嫡子,明治天皇这个领袖日本改革的伟人看来已经为儿子铺好了路,甚至为其做好了保证天皇权威的所有安排。天皇家族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答。
从这一刻,所有的大臣都对坐在上方,时不时出些洋相的大正天皇重视起来,甚至有些大臣认为大正天皇原来的幼稚行为也有很深的含义。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