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英以前跟着林丹风光无比,他是林丹最信重的大将,连察哈尔部属五路头目的妻子,贵英都敢强占,受害头目含愤投巴林部首领炒花,炒花不能养,投奴酋。奴酋用之守广宁。察哈尔的许多部落对林丹汗不满,逐渐依附于后金,其中也不无有他的关系,现在林丹死了,他虽然有一万人马,还是不敢返回蒙古草原,否则那些以前和他有深仇大恨的部落必定会群起而攻。

贵英倒是有做俘虏的觉悟,蒙古草原去不了,青海又活不下去,这次若不能攻破嘉峪关既使逃了,也只有等死,做了汉人的俘虏也不错,起码还能活下去,至于能不能活的舒服,那就要看自己的表现了。

贵英马上大叫起来:“来人,来人。”

两名唐军闻声走了进来,见贵英醒来,端来了一碗稀饭给贵英,冷冷地道:“叫什么叫,这是给你的,吃完了马上要去问话。”

贵英的肚子早已咕咕叫了,端起了稀饭,几口就喝了个精光,只觉得甜美无比,将碗上的汤水都舔了个干净,从没有感觉到汉人的稀饭是如此好吃,他把空碗递给唐兵,巴巴的道:“还有没有。”

“没有了,吃太多小心撑死。”虽然现在唐军中也有了许多蒙古人,但数百年来,蒙古人对大明的边境骚扰太严重,唐军的士兵都来源于陕山甘三省,这些地方提起蒙古人来莫不恨之入骨,对俘虏的蒙古人自然没有好感。

听到没有了,贵英大为失望,不过,他没忘记叫人来的目的,忙道:“我有事见你们的主帅。”

一名唐军道:“你想见我们马大人,还不够资格,我会带你去见刘将军。”

贵英忙道:“我有重要情报给你们主帅,他一定会见我的。”

两名唐军想了想,道:“好,我们先通报,看马大人愿不愿意见你。”

贵英忙哈腰道:“愿意的,他一定愿意。”说完他有点脸红,以前除了见林丹,每个人对他都毕恭毕敬,没想到他现在却要向以前看不起的一个汉人士兵低点。

马维兴听到贵英已醒来要见他,马上让人把贵英提来,贵英还没有搞清擒住他的是什么人,见马维兴如此年轻,有点不相信他会是重要人物,怀疑得问道:“请问将军在朝庭任何等职务。”

马维兴的亲兵喝道:“大胆,这是我军的骁卫大将军,还不跪下。”

贵英是林丹手下最重要的大将,对明朝的军制也有一定的了解,听到骁卫大将军一脸茫然,好象大明没有这个官制,但他不敢再问,既是大将军,那么地位应该不低,他倒是能屈能伸,马上跪了下来:“拜见大将军,罪民冒犯天朝,罪该万死,为了赎罪,罪民愿将林丹汗的遗孀囊囊福晋下落告之将军。”

马维兴大喜,真是想磕睡送来了枕头,忙问道:“那林丹汗之子额哲等人你知不知道?”

贵英道:“知道,知道,不但他们,就是林丹的正妃苏泰太后小人也知道。”

宋献策在旁问道:“那她们身边人多不多,离此远不远。”

贵英虽不知宋献策是什么人,但能在大将军面前插嘴,自然也是大人物,忙回道:“不多,她们身边都不足千人,离这里也不远,大约五天就能到。”

宋献策和马维兴对望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意,马维兴道:“那好,你再休息一日,明天我们就出发,一起把她们请回来。”

贵英忙应道:“是,是。”迟疑了一下,道:“不知将军会将我等如何处理。”

宋献策道:“你放心,只要你愿意投效我军,我军会划出草场让你们放牧,若是有意加入军队也可以。”

贵英大喜:“愿意,当然愿意。”他心里暗暗道,汉人就是愚蠢,现在暂时依附你们也没关系,等以后力量强了,那是又可以纵横驰骋,把刀举向懦弱的汉人,他哪知道,唐军让他们放牧,可不会象以前一样任由他们自由发展,会把他们牢牢的圈起来,想象以前一样,弱时就归附,享受朝庭的接济,强时就露出强盗嘴脸,把刀举向接济他们的汉人,门都没有。

第二十七章求贤令

 拿下了甘肃,等于拔去了唐军背后的钉子,对唐军的战略意义是巨大的,再也不用担心背后的牢制,但这个战略意义现在还没能显现出来,麻烦却带来了一大堆。

首先是财政上的麻烦,甘肃很穷,唐军除了从肃王府手中拿到二十余万两银子,还有价值数十万两的珠宝古董外,其它都是赔钱,甘肃的府库早已空空如已,官员们都已欠饷三个月了,难怪唐军一来,一个个争着投降,许多人还指望唐军能发给他们欠饷,确实,宋献策为了稳住这些降官的心,还承诺由唐军补回他们三个月的欠饷。

这可把户部侍郎李守忠弄急了,哪有明朝的欠饷由唐军补发的道理,没想到这么荒塘的事还得到李鸿基的同意,其实李鸿基知道,明朝的官员都对朝庭的俸禄根本不在乎,不要说三个月欠饷,就是三年不发饷他们也无所谓,苦的只是一些微未小史,至于清官,现在还能找出几个清官来。

这些官员提出要唐军发欠饷只是一个试探,试探唐军对他们的态度,若唐军连欠饷都发了,那他们就可以彻底放心,李鸿基接到宋献策的建议考虑了一下,还是爽快的掏出了这笔银子,相对于他们投降节省下来的军费,这笔钱只是小意思。

唐军的这次出兵损伤了近一万人马,光这些人的抚恤,医疗就要花费上百万两银子,数万大军出动,每个月又要多耗去几十万两银子,加上一场大战,董学礼把能征的东西都征掉了,甘肃急需救济,否则,百姓才不管你是官军还是唐军,也不管他们的粮是谁征的,没有东西吃他们就得造反。

这些都不成问题,唐军的库房里还有数千万两的银子,粮食精粮虽然少,但粗粮却堆满了仓,关键是唐军一些子损失了三大财源,第一是蒙古这边,以前每年都有百万计以上的利润,而现在由于顾君恩的到处筑城,还要安置数十万百姓,已经投入了上千万两银子,现在还要每个月补贴数十万两,这个投入起码还要持续一年的时间。

第二是高迎祥的义军被剿了,唐军最赚钱的兵器生意没得做,张献忠由于紧挨唐军,唐军自然不得不防备张献忠反咬一口,很多武器都要限制出售,加上张献忠一直被卢象升压着打,没有能力去攻城,就是卖给他兵器也得赊账见不到银子回笼。

三是由于朝庭对唐军全面禁运,唐军境内的交易马上萧条了将近一半,商税收入从最高达到二百万两一个月,一下子跌到只有一百万两左右,虽然这个收入比起朝庭来说,还高了很多,但朝庭主要的是农业税。而唐军的农业税全免了。

李守忠自从接过户部侍郎这个位子来,户部的银子就从没有增加过,总是在不停的减少,虽然唐军现在的银子还堆满了库房,但比起高峰时已减少了三分之一,按这个速度下去,唐军最多还可以支撑两年。

钱粮还不是主要问题,付出再多,有了前几次暴富的积累,唐军再怎么也是两年后才用紧张的问题,关键问题是唐军没人了,准确的说是没有那么多当官的人。

本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非常体会农民的艰辛,他当皇帝后,每年都带着儿子、孙子到乡村巡视,自己亲自挑上担子,同时也让儿孙们效仿于他。指着地里劳动的农民给儿孙们说:“我过去就和他们一样,一年到头在地里辛辛苦苦的劳动,我们吃的用的,都是他们给我们提供的,你们当了皇帝后,要爱护他们。”

他还把县以上的官员都招集到京城开会,他说:我在你们中间当老百姓的时,看到贪官污吏横行乡里,就切齿痛恨。如今我当了皇帝,你们这些当官的,有胆敢欺压我的老百姓的,绝不饶恕。

朱元璋有鉴于宋朝的三大害,冗兵,冗员,冗费,分别作了相应的措施,针对冗兵,他作出了卫所制,朱元璋曾自夸,本朝养兵百万,未费国家一分银,针对冗员,他大力裁剪官员,官员到了少之又少的地步。而冗费是由前两项引起的,解决了前二项,这冗费自然没有了。

明朝县分三等,二十万人以下为下县,二十万人到三十万人为中县,三十万人以上为上县,以上县官员的配置最齐,为县令一名,县丞二员,主簿一名,典史一名为朝庭正式官员,马夫每人一名,还有给官员配制的柴薪皂隶,共十人。算未入流,由国家付给薪俸。

一个三十万人以上的县只有五名官员管理,再加上柴薪皂隶和马夫共二十人,以这二十人自然管理不了一个若大的县,所以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实行里甲制度:以自然村为单位,“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十甲”。一里之中,推举其中丁粮多的十户为里长户,每年轮差其中的一户为里长,其他的九个里长户,协助里长开展工作。其余的百家又分为十甲,每甲十户,加上各自的甲首共为十一户。

里长的职责主要是:对里内人户进行管理,对本里农业生产进行督促,对应缴纳的田赋和物料进行监督,还有主持祭祀,征输差役,拘传罪犯和调处纠纷等。

所以现在大明将近二亿人口,实际在册官员只有二万多人,太祖的本意自然是好的,官员越少,百姓的负担自然越轻,实际上这两条措施在本朝初期取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在朱元璋刚刚赶走了蒙古人,中原一片残破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兵数十万,深入草原追击元朝残余势力,取得军事上的巨大胜利,永乐年间也有能力持续对北元势力进行打击,还可以造出巨大的宝船让郑和七下西洋。

但后世子孙自以为这一制度能用之万年,却不知由于本朝开始时,汉人的富户壕绅都被蒙人压制,成不了气候,有的大壕绅也是投靠蒙古人的汉奸,自然遭到太祖的严厉打击,所以本朝初官员虽少,却能牢牢的撑握大权,各种税收,差役都能完成的很好,也取到了与民生息的作用。

但越到后来,官员至休,土地兼并,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壕强,基层的里甲不是朝庭正式官员,而是自行推举,这种制度下,里长之职自然慢慢全部撑握在壕强手里,而县令在税收,差役上慢慢也要依靠他们,否则凭那么二十来人,怎么收数十万人的税,而这些壕强自然不会有那么老实,收到的税会全部交给朝庭。

要命的是许多壕强都与官府有千丝万绦的联系,许多人来就是官员至休,朝中还有门生子弟,他们少交税,当地的县官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若壕强有功名在身,还可以免税,许多人因赋役繁重,纷纷托避在壕强门下,这样来达到不交税的目的,而交一部分给壕强就可以了。

所以从本朝中叶以后,农民逃亡日众,致使里甲残破不全,“县无全里,里无完甲”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凤阳府的里甲就曾残破到“有一里仅存四、五甲者,有一甲止存一、二口者”的严重局面。如陕西省有的地方“里甲日益侵削,仅存十之二、三”,甚至“有数甲全逃者”。再如江西省兴国县在嘉靖三十年犹有四十四里,到万历年间就仅存三十四里了。

其实这些人不是逃亡了,还是在原地,只是托避于壕强门下,从官府的征税名单上减去了而已,他们的交税对象转向了壕强,这样,本朝越到后来,人口越多,征税之人反而越少,税赋自然越来越重,朝庭的收入却没有增加。

那些壕强也不是善茬,刚开始托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