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法国和德国目前也处于这个联盟,但法国对于围堵中国不是很积极,而德国此时看不出什么问题,德国政府严重依赖美国经济,一旦美国伤风,德国也必然感冒。
这时英美日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以为他们有足够的优势资源去和第三世界联盟玩这种‘双倍优势海军政策’。
英美日苏联这个联盟,其分工大致是英美日负责海权,苏联、法国负责陆权。其中英国又一定程度上分担陆权,美国也重点发展海权、空权,同时也负责一定的陆权发展。
最主要的是,美国是这个联盟的金库和军工厂。
本来这些国家,英美要争世界老大位置,美日在亚洲本是死对头,苏联和资本主义是根本性的对立,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围堵中国,而联合到了一起,颇有吴越同舟的味道。
此时的世界,已经是公开的两大联盟对立了。
本来世界是以这些西方国家为主流,中华帝国扛起有色人种大旗,祭出民族自由的口号,联合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抗衡。
会造成两大阵营对立,主要是中华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扩张得太猛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华帝国虽然没有参与两大战争阵营,但却打了几场局部战争,在这几场局部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并收复了大量的失地,还扩大了版图,之后更是扶持傀儡俄国,将手都伸到欧洲去了。
这直接对英美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英美本身就是要平衡大陆国家之间的平衡,中国的发展已经让亚非欧这个‘世界岛’失衡了。
如果打开地图就会发现,大部分亚洲区域都已经被中俄所代表的第三世界联盟给占据了。
同时第三世界联盟还将手伸到了西欧,此时已经延伸到了波兰,与德国都已经接壤了。
苏联已经被包围了,日本也已经被半包围了。
如果苏联和日本再完蛋,亚欧大陆就将诞生一个空前庞大的军事联盟,英美的好日子也就过到头了。
再加上,中国是亚洲国家,是黄种人国家,已经威胁到了白种人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日本之前虽然也是黄种人国家,但问题是日本不过是一个小国,英美不需要太刻意的去针对日本,因为日本的实力还未发展到动摇白种人主宰地位的程度。
不过在原定历史上,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被英国给冷落一边,对这个盟友不冷不热。
总的来说,日本从未被欧美所接纳,就算是二战后,日本也不过是美国的一条狗,一个奴隶,一间ji院。
——————
第一更到
今天有一万三。。。还有两更
第393章:英美日海权级战列舰
第393章:英美日海权级战列舰
第一艘猛将级战列舰下水当天,夏钧登上了战列舰,对战列舰进行了深入的视察和检测,他主要是看看造得合不合规格,以免升级硬件软件时出问题。
视察结果让夏钧很满意,戚继光号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制造,只要有需要,夏钧马上能够砸出大笔积分对戚继光号进行超时代的技术升级,从而成为一艘恐怖的钢铁巨兽。
战列舰虽然已经要被淘汰了,但用六七十年代的技术装到战列舰上去对付三四十年代的航母和潜艇,以及战列舰,那简直是大小通吃。
戚继光号,将是中华帝国海军在战列舰时代最巅峰的荣耀,也将是战列舰的绝唱。
在海军发展上,实际上对于此时的夏钧来说,发展航母也不是长久之道,苏联不发展航母也是有道理的,苏联认为航母只是海面上的铁棺材,这是因为科技发展到那种程度,航母的实战意义已经很烂了。
航母之所以在后世还有各国海军在装备,那是因为航母是用来炫耀武力用的,请来侵略和威胁小国还是很好用的,而在真正的超级大国对抗之中,航母的确是一群铁棺材而已。
不过在科技没有发展到那一高度的这一阶段,的确是航母取代战列舰的时期,发展航母是正确的路线。
为了挑起海军战列舰竞赛,中华帝国才制造了一批空壳舰,以诱使英美日打造一堆废铁出来。
而打造戚继光号这样级别的战列舰,打造一艘废铁出来又很是可惜,因此夏钧干脆决定用超时代的技术对戚继光号进行升级。
根据间谍获得的情报,英美日在戚继光号下水之后,也造出了一艘海权号。
夏钧在海军内部会议上说道:“看来战列舰竞赛还是比较理想的,可能英美日还将拿出更多的资源投入战列舰之中。因此……”
说着夏钧带着些幸灾乐祸的味道笑道:“我们再造几艘猛将级战列舰的空壳舰。”
猛将级战列舰确实收到了一个不错的开头,英美日的迅速跟进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如果英美日都不跟进了,那么猛将级战列舰造出来也就没什么意义。
只造一艘自然不划算的,毕竟这头一艘中华帝国也是真材实料的去造,也是需要维护保养的。
得多造几艘,让英美日跟进,这才算是达到了目的。
就算是中华帝国造一艘空壳舰,英美日造一艘真材实料的海权级战列舰,这也是胜利,空壳舰和真材实料的战列舰是不同的。
海权级这一级别的战列舰虽然皮粗肉糙一些,但在海战中同样是发挥不出什么太大作用的,最多是充当航母的护卫舰。
中华帝国海军还是主要将资源投入到航母的技术研发之中,更强大的舰载飞机,更强大的航母技术
而当前,中华帝国的第二代航母数量已经上升到了八艘,其中有六艘掩藏在南洋共和国的秘密海军基地中。
这个秘密的海军基位于众多岛屿之中,这片地区已被封锁,基地方圆一百公里内没有人类。
被派往这个基地的海军官兵都是出身根正苗红,不可能有任何问题的激进派。
就连后勤补给方面,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把关。
同时这些官兵一般不离开基地。
……
英美日很快又通过间谍获得了一个情报,中华帝国又打算造战列舰了,这次中华帝国计划在1933年之前建造出五艘猛将级战列舰,以此一举将中华帝国海军力量超越英美日联盟。
计划又变成了1933年,比之前推后了三年。
英美日只以为是海军双倍力量战略起到了效果,但问题是这次中华帝国要造五艘猛将级战列舰。
也就是说未来中华帝国有六艘猛将级战列舰。
按照原本的双倍政策,英美日还必须再制造十一艘猛将级战列舰,猛将级战列舰一艘的造价就达到了五千万美元,也就是说,还得投入五亿五千万美元的资金。
英日两国顿时大感吃不消,英国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下来还未恢复元气,加上之前被拖入海军军备竞赛,又要还债,财政已经非常吃力了。加上战后的英国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传统的盈利项目都被中美所攫取,国民总收入大减。
而日本就更挫了,拥有众多殖民地的英国尚且如此,日本又能好到哪里去?
不过日本有个特点就是,他们拥有英国人所没有的疯狂。
1923年日本东京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死了十几万人,整个东京变成一片废墟,这大大加大了日本统治者的危机感,让他们疯狂的想要向外扩张。
但此时日本的地位太尴尬了,他们向东扩张的道路已经被中华帝国给堵死了,日本若要向东扩张,那么必然遭到中华帝国的无情重创。
中华帝国作为一个正在飞快繁荣和强大起来的国家,日本早已害怕了,但中华帝国并不接纳日本,这让日本不得不走上疯狂的道路。
如果中华帝国愿意接纳日本,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的道路有就通畅了,但遗憾的是中华帝国根本不接纳日本。
日本如今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为了自保,日本在海军的投入上一直不留余力,同时疯狂的鼓动英美两国投入更多的资源到海军建设之中。
日本明白,若是中华帝国打过来,必须有一支能够与中华帝国海军抗衡的海军力量,要想保险,最少都是两倍于中华帝国海军力量的规模。
因为这两倍规模的海军,实际上是分散的。
不过英国和美国都把大部分的海军力量调往亚洲,但却还是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日本海军在日本海域,美国海军在菲律宾海域,英国海军在马来西亚海域。
不管是日本还是英国和美国海军,此时都与中华帝国海军离得很近,英国海军在马六甲海域,而中华帝国海军在苏门答腊岛也建有海军基地。
美国海军在菲律宾海域,而中华帝国海军在南洋共和国及台湾都有力量部署,日本海军就跟不用说了,中华帝国海军经常冲进日本海,有时候甚至冲到东京湾外海地区。
一般中华帝国事后会说,是导航设备出问题了,这才冲进了日本海。
这鬼话说了谁信?
基本上世界海军格局就是这样,各主要海军大国都将力量布置在了亚洲地区以围堵中国海军。
但中国海军还是在到处乱跑,经常冲出围堵范围,去年中华帝国海军主力甚至跑到了印度洋逛了一圈。
至于其他的护卫舰什么的,更是全球到处跑。
中华帝国的商船吨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自然需要有大量的护卫舰和巡洋舰到处护航,对于这些护航的军舰,各国自然不能阻拦。
这个所谓围堵,不过是一个姿态。
而中华帝国的力量并非是可以随意的欺凌的,因此就算是中华帝国越过了围堵界限,英美日也不敢对中华帝国海军开火。
若是什么小国的军舰在围堵下敢这么嚣张,早就挨炮弹了,打你可以不需要理由,或者直接跟你说,你越界了
对于是否再造十一艘海权级战列舰的问题,日本态度坚决,日本表示,英美日海军联盟的力量相对分散,如果没有双倍的力量,必然将会遭遇失败。
因此日本坚决要建造十一艘海权级战列舰。
至于美国出不出钱,那么日本不管。日本自然也有威胁美国的办法,日本的经济一定程度上被美国绑架了,但一定程度上来说,美国的政治也被日本给绑架了。
如果美国不同意,日本大可做出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出来。
在日本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和英国还是通过了会议上日本的提议,再次砸出五亿五千万美元,建造十一艘海权级战列舰,并计划在1932年将这十一艘战列舰全部建成下水,比中华帝国的计划还要早一年。
至于中华帝国是否耍诈,英美日根本没这方面的意识,在他们看来,中华帝国元首夏钧就是一个专政**军事份子,他要发展海权造战列舰是很正常的行为。
……
1927年,中美经济依旧显得无比繁荣,而英法德日俄的经济也相对繁荣,但失业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中美的商品出口挤压了这些国家的就业岗位。
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很大,其中中国每年达到了二十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美国每年有八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这些贸易逆差就说明很大的问题,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中美繁荣的时期,为什么其他列强国内失业率都在10左右,其中瑞典的失业率一直就没有低于10过。
中美两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猛发展,大而舒适的住房,家庭轿车,各类大件电器等等纷纷走入普通人民家中。
就如冰箱,在中华帝国发明出家庭冰箱的1916年还是新产品,而到了1927年已经逐渐成为了美国人民的必备生活电器。
而在中华帝国,冰箱也走进了很多国民家中,随着从1925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