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请允许我冒昧的向阁下求证,阁下的意思是不是指消除吴执政官在国家的影响?”竹本公久表情严肃的问道。这是他今天前来最想弄清楚的问题,虽然之前在与庆元会议派书信往来时,熊希龄或多或少有提及到皮毛,但都是含沙射影的言论,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字眼。而得到熊希龄的亲口应证,将会导致日本对华外交政策的重大改变。
“事实上这件事对竹本先生来说不必得知,”熊希龄故意说道,“不过,为了能让日本国知道我们的努力,我还是可以向竹本先生透露一些内容。”
“不瞒阁下说,这件事对在下来说很重要,也直接关系到我们日本国支持阁下您的态度。”竹本公久毫不隐瞒的说道。
“那好。如今国民大会正在紧张的筹备当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个月之内就会正式召开南京政府的第一次国民大会,到时候就会选举正式的中华民国大总统。从梧州执政府开始,吴绍霆的所作所为早已经显示出军阀的本性,甚至在迁徙南京的这短短几个月内,独断专行的作风愈演愈烈。我们中华民国成立短短数年,然而经历的磨难实在太多太多,有了袁世凯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让人多一份谨慎。”熊希龄慢条斯理的说道。
“如果在下猜测的不错,阁下您打算利用国会大选来遏制吴执政官的势力,若有可能甚至还会阻止吴执政官当选。”竹本公久直接的说道。
“诚如竹本先生所料,虽然吴执政现在地位斐然,可为了中华民国的前景,我们必须防范于未然。此次国民大会或许希望渺茫,可我相信总得有人站出来做这些事,最起码也要给世人一个惊醒才是。”熊希龄慷慨的说道。
“在下十分佩服阁下的气魄以及捍卫民主的决心,”竹本公久在自己的脸上显出了一股敬佩之意,只不过谁也看不出来这是真情还是假意。他继续说道,“我们日本国同样相信,为了保证睦邻友好、改善中日关系,吴执政的很多主张都不符合这一层意思。在这方面,我相信我们日本国一定会给与更多支持和帮助。”
林长民呵呵的笑了笑,有一种不置可否的意味,他说道:“总是口头上说说是没用的。从前有很多人都以为我们这些民主派人士只会靠嘴巴来办事,这才使得我们中国始终无法得到理想的政治环境。再者,从前清到民国,你们外国人同样是说了那么多话,可真正实施起来的又有多少呢?”
熊希龄和唐绍仪都点头赞同林长民的话,他们之所以抱着信心与竹本公久见面,当然是希望获得日本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而不是几句客套的支持言论。
竹本公久微微笑了笑,不疾不徐的说道:“阁下请放心,正如熊部长之前再三强调的那样,这次不仅仅是友邦的民主社稷问题,同时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大事件。在下可以向诸位保证,我们日本国一定会竭尽所能的协助诸位完成此次计划。在下也可以先行透露一些外交消息,相信这样能表示一番心意。”
林长民问道:“是吗?”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21章,新的暗流
竹本公久于是说道:“诚实的说,这次我们日本国外务省不单单是让在下央求诸位帮忙解决青岛战争善后问题,外务省早已与英国、俄国以及法国达成一致协议,届时我们协约国阵营将会采取强硬手段敦促贵国政府达成这次善后条件。我相信唐部长已经向吴执政做出了这样的预测,显然吴执政还是置若罔闻。到时候协约国高度施压,诸位阁下在从中周旋,相信一定会给吴执政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带来重创。”
熊希龄、林长民、唐绍仪三人再次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当然明白竹本公久的意思,利用外国列强的高度施压来挤垮吴绍霆的固执政策,虽然听上去有损国家尊严,可事实上反而更有可行性。他们也很担心日本人会借此机会再次扩大在华利益,可现在是英法俄日四国一起施压,英法俄三国自然不会坐视日本独霸远东,这就形成了一个制衡的局面。
熊希龄露出了一个欣然的笑容,说道:“如此,那就最好不过了。关于青岛战争善后的工作,我等一定会与各国公使一起努力,争取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竹本公久欠身行礼,说道:“那么,在下就先多谢诸位大人的帮助。为了中日长久友好,为了我们亚洲秩序的稳定,在下愿与诸位大人共同勉励。”
之后,四人又说了一些不轻不重的细节问题,都是关于日本政府支持庆元会议派扩大声势、制衡吴绍霆的事情。虽然双方都没有说得太露骨,可大家都知道彼此想要传递的意思。熊希龄甚至还向竹本公久做出暗示,如果在国民大会召开期间吴绍霆仍然一意孤行,希望英法日俄四国以不承认吴绍霆政府为威胁,这样庆元会议派就能更好的借题发挥了。
对此竹本公久没有直接答应下来,毕竟这件事他说得不算,仅仅是口头上应付了几句。
会谈结束之后,竹本公久起身告辞,熊希龄等人并没有送其出门,而是送到走廊上交由仆从带领出去了。等到竹本公久离开了,林长民上前一步向熊希龄问道:“秉公,日本人向来是狼子野心,跟他们合作还是要悠着点,更何况我们对付吴绍霆的目的终归还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可不能顾此失彼、引虎驱狼呢!”
熊希龄带着几分自信的笑容说道:“放心吧,青岛一战就算激怒了日本男人,到底也是给了日本人一个教训,最起码在这段时间内他们还不敢乱来。你没有听到刚才竹本公久说话时的用词吗?以前只要是一个小日本,张口闭口都会说‘我们大日本帝国’怎么怎么样,你看看今天,这小日本只能老老实实的说‘我们日本国’怎么怎么样。这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林长民表情仍有疑虑,可是却没多说什么。
一旁的唐绍仪在听完熊希龄的话之后本来有开口的冲动,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有说什么。早年他跟着袁世凯在朝鲜时就看透了日本人,这群东洋矮子可不是吃素的。只是他现在也拿不准这次与竹本公久合作的隐患,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
一月下旬的一天,吴佩孚总算从北边回到了南京。之前他在潍坊战区司令部待了一段时间,青岛战争结束之后,处理完毕手头上的善后文件,紧接着又去了一趟北京大本营督导北方第一集团军的训练工作。前后辗转了七八天的时间,这才南下返回。在私人公寓休息了半日,当天下午他就动身来到总统府,准备把一些吴绍霆正在关注的消息做汇报。
正好这天吴绍霆召集邓铿、王长龄、邹鲁等执政官办公厅的要员开会,侍从官通报吴佩孚请见时,他立刻将吴佩孚找了进来。
吴佩孚走进紧挨着大总统办公室的小型会议室,看到眼前这一幕正在开会的情景,他不由自主的意识到南京这段时间内肯定发生了情况。
“子玉兄,此番北上辛苦了,来,在这里都不是外人,随意坐吧。”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说道,他的表情倒是有几分严肃,而且双眼中还是能辨认出若隐若现的愤怒。
吴佩孚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了下来,他本来还打算向旁边的邓铿询问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吴绍霆紧接着又开口说道:“怎么样,北边是什么情况?”
吴佩孚坐直了身子,回答道:“属下此次带回了两个方面的进展,其一是北京大本营的筹备进展,其二是旅顺空袭的报告汇总。”
吴绍霆点了点头,平淡的说道:“你先说说,咱们这次远程空袭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吴佩孚直接说道:“通过北京大本营军事情报局和上海情报站的协同调查,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份日本第五师团详尽的伤损报告,报告我已经派人送到了邓长官的办公室,稍后应该会呈递到霆帅这边。根据这份第五师团的书面报告,旅顺轰炸任务完全摧毁了第二舰队的海军基地,储备的弹药、物资、燃料以及海军工业等等,保守估计损失在五千万日元以上。”
这个消息给会场带来了一丝振奋,众人交头接耳的议论着,之前严肃的气氛略有改善。
吴绍霆露出了一个笑容,欣慰的说道:“很好,单单一个海军基地咱们就回本了。子玉熊,你接着往下说。”
吴佩孚又说道:“旅顺要塞的损失虽然没有海军基地那么严重,不过也够呛的,尤其是人员上的伤亡已经到了影响关东全局的程度。旅顺要塞总司令部遭到轰炸,好几处兵营、仓库也遭到轰炸,我们被击落的飞艇撞击地面时带来的破坏力要比炸弹的破坏力更可怕。在第五师团的报告上统计,旅顺要塞损失陆军大炮九门,岸防炮台七座,四座仓库的弹药全部殉爆,军用物资的损失总额超过四千万日元。”
这时,一旁的邓铿迫不及待的插嘴问道:“说说炸死多少小鬼子。”
吴佩孚不慌不忙的说道:“日本海军死亡三百九十八人,旅顺要塞本部士兵死亡二百五十五人,第五师团驻旅顺部队死亡四百二十九人,伤亡人员一共超过两千人。这还是一月十六日的汇报,到今天肯定不止这个数。”
新闻部部长邹鲁忍不住笑了出来,畅快的说道:“这下可赚大了,小鬼子一下子就损失了将近一个亿的物资,人员伤亡也超过了一千人,这可比青岛作战还要痛快。我想,这次轰炸足够让小鬼子肉疼几十年了。”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22章,会议
听完了吴佩孚的简单汇报,吴绍霆心里是十分满意的,空艇部队全部的身价仅仅是旅顺损失的十分之一罢了,尽管在这次任务当中损失了几艘飞艇,可主力部队大部分还是安全返航,算得上是近乎完美的完成任务。他相信这次空袭一定会让日本人记忆犹新,恐怕只有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投下原子弹才能代替这次阴影。
“很好,这次空袭一定会载入世界军事史,不过只怕从此以后很难再取得这样的效果了。”他感慨万千的叹了一口气,表情渐渐恢复严肃。
在场稍微懂得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吴绍霆的话,这次旅顺空袭之所以成功,完全是利用了日本没有任何防空设施的空白。而也正因为旅顺空袭的成功,一定会加大全世界军事武器的改革,全新的作战模式很快会应运而生。一旦专业的防空设备出世,或许飞机还能勉强应付,但机动性能差、目标大、防护薄弱的飞艇,只能黯然的退出武器平台。
这也是为什么吴绍霆一直强调,要好好利用空艇部队的首战机会。好在何福光没有让他失望,青岛一战打得实在是漂亮。
“霆帅,”邹鲁问道,“这个消息需要我们新闻部发布出去吗?”
“打了大胜仗,自然要向全体国民报喜,不过这个不急,在此之前我们要将日本人在山东犯下的罪行公诸于众,这样才能营造更明显的反差效果。”吴绍霆交代的说道。
“我知道了。”邹鲁连忙点了点头,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可是也证实了吴绍霆是一个有谋略的人物,不得不让他更加佩服。
“子玉兄,你刚刚才到,之前我们正在开会,虽然我们在青岛给了日本人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