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曾经说过的一样,港口的炮台是用来抵御外敌的。
日本人之所以没有那么容易攻下悉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港口的炮台在那里。只要澳大利亚人的岸防炮还在坚固的炮台上,日本人的军舰就无法驶入港口对攻城的日军进行直接的火力支援。
而如果炮台落入日本人手中的话,虽然日本人无法使用炮台上的岸防炮,可是日本人的军舰却可以长驱直入…
而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陆军的那些马粪〉在是太拖拉了…”
看着炮台上升起的太阳旗,扶桑号战列舰的舰长木下三雄略带嘲讽的道。
“如果这些马粪能早些拿下炮台的话,恐怕几个月前我们就已经可以进入城市欣赏悉尼的风景了…”
听到木下三雄的话,舰桥内的其他军官也都赞同的点点头。
在日本。陆军和海军不对付可是出了名的,而且哪怕是在战争期间♀种不对付的情况依然存在着,所以哪怕是这个时候只要有嘲讽陆军的机会出现。海军也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算了,不管怎么说,这些马粪总算是把炮台给拿下了…”
这么说的时候木下三雄看了一眼舰桥前的炮塔,在那里两座双联装的356mm舰炮正指着前方。
“也是时候该我们上场了。”
和一般的战列舰不同,扶桑级战列舰简直就是个怪物。
当然,这并不是在指它所装备的12门356mm45舰炮,虽说装备12门主炮的战列舰不能算多,但至少这个世上还是能找出几艘的,比如说在珍珠港被日本人炸沉的亚利桑那号就是装备着12门主炮的战列舰。
说扶桑级是怪物,并不是指他的主炮数量,而是主炮炮塔的数量。
和一般两前一后,或是两前两后的常规布局不同,当然,也有三座炮塔都在前面的布局,不过这个就比较少了。
和和一般两前一后,或是两前两后的常规布局不同,扶桑级有着六座主炮炮塔。其中四座两前两后是很常规的布局,可是在战列舰舰身的中部,扶桑级还装备着两座双联装的主炮炮塔…
另外作为扶桑级的后续舰,伊势级战列舰也是这种情况,六座炮塔12门主炮,不过伊势级战列舰是于1915年开工,属于扶桑级战列舰的改进级。
原本预算是扶桑级战列舰的三、四号舰,因预算拨付的拖延,得以针对发现的扶桑级的种种缺陷,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舰体中部的火炮布置方式,确彼足够的轮机舱空间”部3、4号主炮塔采用背负式的集中布置方式,为此缩短艏楼,副炮集中布置在舰体中前部,减少火炮射击时对上层建筑的冲击以及相互干扰。提升主炮装填仰角提高装填速度,动力系统布局也采用新的方案。
不管怎么说,作为扶桑号战列舰的舰长,木下三雄对自己的坐舰还是很自傲的。虽然到现在,扶桑级已经不再是日本最先进的战列舰,日本的象征已经是长门级,而在将来则会是大和级,不过木下三雄依然在为自己的坐舰骄傲着。
在没有了岸防炮的威胁下,日本海军舰队缓缓驶入了悉尼的港口。然后在距离码头一段距离的位置上停泊下来,并且将舰上全部的大口径舰炮都瞄准了悉尼…
虽说此时距离日落已经不远了,但毕竟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日本人到也不介意海军的人先练练手。
要知道这次日本陆军最大口径的火炮也不过才240mm而已。而海军光是扶桑号一艘战列舰,就有着12门356mm主炮,两者间的差距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轰!!!”
并没有怎么瞄准目标,只是将12门主炮全部对准悉尼,扶桑号就来了一次齐射。
12门主炮同时开火所造成的巨响几乎能让一个毫无防备的人从此失聪,而356mm炮弹的威力则可以铲平一座坚固的工事。
事实上,在这轮齐射后虽然356mm主炮并没有铲平任何工事,却让几栋建筑好像沙滩上的沙堡一样。尘归尘,土归土…
而在日本海军掺和进来后,澳军士气大跌,而日军则是状态大勇。
如果不是很快太阳就下山了得日军不得不暂停攻势的话,就这么进行下去,说不定用不了多久日军真的能拿下悉尼。
而事实上日本人也是这么做的,由于当天的顺利攻势,所以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在陆军的炮兵部队还有海军的协助下。日军再次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而炮兵部队和海军也是不停的轰击着尚未被日军控制的城区,至于平民安全什么的,咳咳…
谁关心呢…
至少日本人不关心…
————————————————————
澳大利亚人的抵抗虽说很顽强。但是在毫无消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像俄国人那样死扛下去。而是会像法国人一样…
所以在坚持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后,虽然仍然有一半的城区在澳大利亚人的手里。但是在无法继续承受下去的情况下,最终澳大利亚人还是选择了和日本人和谈,并且同意并入那个有日本人组建的“新政府”…
没办法,这个时候澳大利亚人的宗主国英国,现在还在德国人的狂轰乱炸中苦苦挣扎着,而距离最近的印度殖民地,如今也在日军和泰军的联合侵入中努力抵抗着,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英国人根本没有,也无法抽调任何兵力来拯救他们的澳大利亚。
至于另外一个可能的救星美国?在整个太平洋舰队都差不多全军覆没的情况下,美国人已经将全部兵力都收缩回本土,甚至就连夏威夷都准备抛弃了,在这种情况下想让美国人出兵援助…
咳,还是等再过几年再说吧…
而很明显的是,悉尼是无法在日军的攻击下独自撑过几年时间的,毕竟悉尼和英国不同,至少英国还有一个英吉利海峡可以将他和德国隔开,而现在日本人可是直接登陆了…
悉尼的沦陷并没有出乎任何人的意料,毕竟在这个时代莫斯科可是只有一个。不过就算这样,悉尼的沦陷还是极大的打击了同盟国的士气,毕竟早前堪培拉已经在日本人的攻势下沦陷了。
而且和堪培拉不同,没错,堪培拉的确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但是作为一个只有一万多人的首都,堪培拉的重要性可没法和拥有一百多万人口,而且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城市悉尼相比。
毕竟堪培拉本身就是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竞争后的产物…
所以如果堪培拉的陷落对同盟国是一个打击,那么悉尼的陷落就等于是插刀子,因为悉尼的陷落代表着,距离澳大利亚的陷落已经不远了。
事实上,一切也的确是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虽然对悉尼的攻势一共也只用了十多天的样子,不过由于澳军装备了大量自动武器的关系——————比如说轻重机枪什么的…
由于澳军大量装备了自动武器的关系,所以在攻城期间日军的伤亡很大,所以在攻陷了悉尼后,日军并没有急忙进攻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临时政府所在地的墨尔本,而是选择在悉尼进行休整,同时也在等待着来自本土的补充。
另外。对于悉尼的陷落其实也有不少墨尔本人暗爽了一下,毕竟两个城市在过去的争执可是延续了很久,而且最重要的是,作为过去两个城市争执的产物☆终澳大利亚首都这个荣誉头衔还是落到了堪培拉的头上,可是如今呢…
如今,哪怕到死,悉尼也没当上澳大利亚的首都,反倒是堪培拉这座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正式成为了澳大利亚新的首都,这也算是给两座城市多年来的争执划下了一个句点——————至少墨尔本人是这么觉得的。
不过可惜的是,墨尔本人这种。hetiqi。的心态并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在得到补充没多久后,日军已经正式南下准备夺下墨尔本,这座澳大利亚最后的大型城市。
这么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的悉尼有着一百三十万左右的人口。第二大城市的墨尔本也有一百零几万的人口,而作为第三大城市的布里斯班则有着三十多万的人口,当然最可怜的是堪培拉,这座澳大利亚的首都只有一万两千多的人口,硬要说的话←个城市大概也就和一个正规师的部队差不多吧…
如果说,悉尼和墨尔本这两座大型城市还靠点谱的话,那么从布里斯班开始剩下的城市就全部都是悲剧了,而在悉尼和布里斯班还有作为首都的堪培拉全部陷落后。墨尔本已经是澳大利亚仅存的大型城市了。
换句话说,只要能拿下墨尔本♀座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和新的首都,那么也就等于日军已经夺下了这块地广人稀的大陆。
剩下的那些个城市。对日本人来说也不过是零星的阻碍而已…
由于有悉尼挡在前面,所以墨尔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而在日军对悉尼展开攻势和攻占悉尼后的休整期间,澳大利亚人也在用他们仅剩不多的黄金等储汇从美国和中国购买了大量的武器…
或许是为了让日本人多受些损失吧,这次严光居然连新式的半自动步枪也卖给了澳大利亚人,并且告诉澳大利亚人。
“记得把实战中出现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会提供改进服务的…”
天知道这些墨尔本人还有没有机会把这些问题汇报上来。
不管怎么说,趁着这个时间段,澳大利亚政府在墨尔本的残余力量还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至在参考了悉尼的教训后,墨尔本政府不但布置了大量兵力保护港口处的炮台,而且还将炮台上的岸防炮直接弄死了,连一点将其调转的可能性都没有——————在日军攻下炮台后没多久,日本人就将炮台上的岸防炮拆了下来,然后连同海军的舰炮一起对准了悉尼。
反正日本人也不需要这些岸防炮继续承担它们过去的任务,所以就算把它们拆下来也没什么,毕竟短时间内悉尼是没可能受到来自合的威胁了…
不过对墨尔本人来说,如果炮台落入日本人手中,然后像悉尼那样反过来对付自己就不太好了…
其实从这也能看的出来,墨尔本人对自己能否抵抗的住日本人也不是很有信心。所以早早的,澳大利亚政府的领导人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墨尔本也无法抵抗的话,他们就会乘飞机转飞另外一个城市…
然后…
在那里乘船,转道前往印度,成立一个新的流亡政府…
当然,由于现在印度也已经被日军和泰军杀了进去,并不是很太平,所以对澳大利亚政府来说最好的地方还是美国…
说到底现在英国本土也不太平,几乎每天都处于德国人的轰炸当中,如果可以的话澳大利亚政府是绝对不会想去那么一个地方的,到是美国那边,虽然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全军覆没,但是战火毕竟没有烧到美国本土,所以去那里还是不错的。
至于中国…
虽然在战争期间中国卖了不少的武器给澳大利亚,可是几乎每个人都很清楚,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幕后黑手之一,如果不是中国的话,日本甚至根本不可能攻上澳大利亚。
而这场战争当中,德国和日本发动战争所需的资源,也几乎都是由中国提供的——————当然,其实英国和苏联还有澳大利亚所需的物资也都是中国提供的。
————————————————————
澳大利亚政府很快就从现政府变成了流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