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时候,身上的老伤一直发作,连晚上觉都睡不好,所以,学生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也好顺便反思一下过去”
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想到郑永会这么说话,他这么做在蒋介石看来简直是拿辞职在那威胁自己。
“累了,累了。
”失望的神色无可遏制的在蒋介石脸上浮现,他死死地注视着郑永,不断地在那摇头,过了一会伸出手指指向了郑永:
“你真的太让我失望了,走,走,我没有你这样的学生,我没有你这样的外甥女婿,我不要再见到你,立刻从我面前消失!”
郑永举手对着校长敬了一个军礼,说道:“校长,学生还有最后一件事,既然战争已经无法避免,那些学生认为在战场之上
“滚!滚!”蒋介石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几乎是在那咬牙切齿地说道:
“没有你郑恒渊,我也一样打仗,没有你郑大将军,我们也一样能够取胜!”
“校长,保重!”
郑永最后看了一眼蒋介石,然后转身大步离开了这里。
自己还是有些冲动了。
就在刚才,自己几乎就想把战场上会发生什么告诉校长,如果校长允许自己说下去的话,那么未来会发生一些什么?
郑永苦笑了下,未来的道路自己现在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恒渊老弟。”当走出去的时候,看到何应钦已经等在外面,何应钦似乎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抓住了郑永的手说道:
“人这一辈子那,得失祸福,谁也说不清楚,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想开点儿,想开点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人生在世真的有些奇怪。
当初校长在西安被扣留的时候,自己几乎是把枪口对准到了何应钦的脑袋上,可现在第一个来安慰自己的,偏偏就是这个“仇人”。
是敌是友,恐怕没有人能分的清。
“敬之兄,多谢了。”
郑永拱了拱手说道。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就是你手下几个不懂事的军官瞎闹了一场,总裁现在正在气头上,等气过了再去认真道个歉也就算了。”
何应钦显然还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在那宽慰着郑永说道:“以总裁对你的信任,我看顶多也就是半个多月的事情。”
“只怕没有那么简单啊,敬之兄。”郑永看起来是在那苦笑,不过脸上却没有什么失意样子:
“校长让我出任外长,不过兄弟对这一点兴趣没有,加上最近老伤复发,所以已经辞去军中一切职务了。”
“什么?你辞去军中一切职务了?”何应钦一下愣在了那里,不敢相信地说道,接着跺了跺脚一脸的恨铁不成钢,指着郑永说道:
“你呀,你呀,意气用事,意气用事,你在才多大年纪,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居然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
恒渊,听我一句,趁着现在还有补救机会,刚快去和总裁认个错,态度诚恳一些,我想以总裁对你的信任会原谅你的”
郑永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他知道其实何应钦和自己是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这才会说出这些话的。
此人虽然得到蒋介石信任,但一直都受到同僚排挤。
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成国防部,何应钦受陈诚等排挤,失去了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两个重要职务,而由陈诚和白崇禧分任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
何应钦仅任小小的重庆行营主任一职。
“不再说这些了,以后还要请敬之兄多多照应。”郑永忽然打了两个哈哈,若无其事地说道:
“将来兄弟就是白丁一个,人多势利之眼,兄弟只怕在南京城里想自由活动都有困难,还望敬之兄看在往日交情上不要忘记了我这个朋友啊。”
“你啊,你啊,这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说这样的话。”何应钦显然被郑永的话弄得有一些哭笑不得,指着郑永叹息几声:
“我送你几句话吧,以后做人做事,一定要用温和、慈良、宽宏、厚重、缄默来克服自己心中的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浮躁,这才可能做到心直虑正啊”
第二部燃烧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 第七百零七章 一切早就部署完毕
永辞去所兼各职的消息迅速震惊全国。
老百姓并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在完全凭借猜测的传言里,郑永的离职被描述成了戏本里所唱的那样,功劳大的连“皇上”都开始猜忌了。
“中华民族需要千千万万个岳武穆”!
抗战时期最高领袖的这句话现在还清晰在耳,但现在抗战胜利里,那个一直坚持在前线抗战并且创造出无数辉煌的人,却真的成了“岳武穆”。
当然是风波亭里的那个“岳武穆”。
尤其是在郑永呆的时间最长的第三战区,这种反响更为强烈,在某些地区,已经到达了群情激愤的地步。
老百姓眼里的郑永不光能打仗,而且在他担任第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军政大权一把抓的时候实实在在的,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的。
老百姓的思想有的时候非常单纯,你帮我们做了好事,我们就拥戴你,不管上面是怎么样子看待你的。
不少受过实惠的百姓,开始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想要见到他们的“总指挥”,不为别的什么,就为送点今年刚刚收上来的粮食蔬菜什么的。
可不是吗?要是没有总指挥的,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也许已经饿死了
可惜他们无法见到郑永。这也使得流言更加诡异起来。有地人在传说总指挥已经被软禁了。更加斜门地说法是总指挥已经遇害。
一直到郑永派人出来告诉这些百姓。自己还活地好好地。只是一些特殊原因。自己现在必须要一个人呆上一段时候。
这才让百姓放心下来。但总指挥说地“特殊原因”又是什么?是地。总指挥一定有自己无法说出地苦衷吧。
原本最为担心地军队。却有些出人意料地平静。尤其是最让人关注地“青年军官卫士团”里地那些军官们。居然一点动静也都没有。
这有些反常了。
甚至在郑永辞职之后。政府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那些军官有任何不轨举动。立刻以武力解决以绝后患。
但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该训练的训练,该调往地方地调往地方,尤其是那些跟随郑永出生入死的老部下所统帅的那一些部队,更是一点波澜未起。
他们究竟在那想些什么?
是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凉?还是有一些什么别人不知道地秘密,或者是在这平静之后是更大的狂风恶浪?
起码现在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一些什么
政府高层对待此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派是郑永的老对手,陈诚系的那一些人,未免弹冠相庆。
之前郑永占尽了上风,权利大到无法置信,排挤得陈诚系的人根本无法立足,但现在曾经风光一时的郑永终于垮台了。
“党国的第二号人物”?现在不是郑永了!一个被踹翻,并且得罪了校长地人,很难想像还有翻身的一天,很难相信这个人有一天还会东山再起。
“校长这次是真的生气了,没有杀郑永并且允许他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离开军队,校长已经很给郑永面子了,这个人彻底完蛋了!”
这是郑永在某次和亲密同僚交谈时候私底下说的话。
人得意时莫猖狂,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陈诚也开始用郑永的遭遇来警戒自己,有的时候自己也会想到,郑永的遭遇会落到自己身上吗?
当然,还有许多政府官员对郑永保持了同情态度。
在政府和军队之中,郑永始终是朋友多过敌人,不少人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郑永不少好处,尤其是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
那段时候黄雨欣始终都在重庆活动,为郑永送出了大量礼物,结交了大量“朋友”,扎下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基础。
郑永在位置上也好,不在位置上也好,和他们本身的利益不是特别相连,又何必不在别人最需要关心安慰的时候表示下自己地同情?
万一有哪一天郑永忽然重新回来了,这些同情可就是自己的资本。
还有最重要地一点是郑永虽然倒了,但孔家可没有倒,孔祥熙一样在那呼风唤雨,在那影响着蒋介石做出的许多决策。
更何况在郑永地身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靠山,那就是美国人!
不光是孔令仪和春妮在美国频繁活动,无数美国上层社会地大财团、政界名流等等都是她们的座上宾,她们随时都能够影响那些并不知道中国国内情况的美国人的判断。
还有去世的罗斯福、现任总统杜鲁门,和郑永的关系都非同一般,杜鲁门甚至还因为郑永的愿意在日本多投掷了一颗“白色丝巾”。
天知道美国人会不会给中国施加压力,让郑永重新走到前台?
何苦,何苦去得罪一个虽然下野,但身后依旧有着巨大力量,手里依然握着别人无法比拟的巨
的人?
所以尽管郑永已经“下野”,但他的家中却依然宾客如流
至于美国方面?起码到现在为止美国人的表现还算平静,那些政客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立刻出现,美国人只是表示了自己对于郑永将军辞职的遗憾。
“我的丈夫让我告诉您,现在他很累了,只是想好好地休息一下,我的丈夫感谢您的关心,如果需要的话他会第一时间请求您的帮忙的。”
在华盛顿,孔令仪这么对她神秘的客人说道:
“同时,在下一届美国总统选举中,我的丈夫将全力支持杜鲁门总统谋求连任,并愿意为此提供杜鲁门总统需要的一切经费!”
是的,这是郑永让孔令仪在美国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郑永,来自于另一个时代,他知道很多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无法知道,也无从预测的事情,比如,下一届的美国总统会是谁。
不,不是那个人气极高,在各项民意测验中都远远领先于杜鲁门的杜威,杜威这个让蒋介石投入了巨额选举经费地共和党候选人只是和蒋介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以至于总统选举结果出来之后所有的人都傻了眼。
杜鲁门,居然还是杜鲁门连任总统。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只有一个人不会傻眼,那就是倾尽全力支持杜鲁门地郑永!
但是郑永同样知道,自己的安排之中,杜鲁门只是以后的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杜鲁门或者美国,一样是自己可以利用地棋子。
尽管这个棋子太大了一些,运作起来会非常的吃力。
还有那些孔祥熙在美国的关系网,尤其是在金融界方面,孔祥熙的关系网大到就连无所不能的联邦调查局也都无可奈何,孔祥熙不想让他们知道的事情联邦调查局只能一无所获。
还有未来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整个尼克松家族都是孔祥熙的挚交好友。
在郑永知道自己即将下野之前,他已经对未来地中国胸有成绣。
下面应该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实施下去。
还给中国和平,让自己的国家脱离原有的历史轨道迅速强大腾飞起来。
现在,这一切都已经开始。
命运,将会掌握在有准备的人手中
当然还有一个人根本就不相信郑永就这么倒台了,他甚至一点也不相信郑永那么爽快的辞职。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
“蒋中正这是自毁长城啊,眼下大战在即,他却撤换了手下第一大将,可惜,可惜,这个郑永真的是可惜了。”
当听到自己地好朋友白崇禧这么说的时候,李宗仁微微摇了摇头:
“我看这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