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颉此时心乱如麻。于是对王钰说道:“小宝,你传朕口谕。赦免燕青一切罪过,诸司都不准拿问。”
王钰领了旨,因见赵颉龙颜不悦,不便多说,便领了燕青出来。燕青见天子不曾对梁山之事表态,心中拿不定主意,遂向王钰拜道:“小人有一事,想求都管相公。”
“你不说我也知道。放心吧,等找个机会。我自然在天子面前进言招安,燕青啊。”
“小人在。”
“我知道你是个忠义之人,所以才让我姐在圣上面前替你讨了那句赦免。”
“谢都管相公大恩,小人没齿难忘。若能得成全招安一事,无异再生父母!小人来时,哥哥曾让我带些微薄之礼,少顷便送至尊府。”燕青倒是个明白人。王钰听了,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便叫燕青自回梁山等候消息。
燕青拜辞,自与戴宗去高俅府上设法取出萧让乐和二人,按下不 表。
却说那赵颉当晚在李师师家过夜,因出了这等事,心中烦闷,第二天一早便回到宫中,火速召王钰进宫面圣。
王钰头天晚上,看那朱严昭遗作《上皇帝万言书》,睡眠不足。红着眼睛跑进宫里,赵颉却在春暖阁赐见。又转到春暖阁,内侍省李都知在此伺候,他与王钰交好,平常没事也要到顺平侯府走动。所以直接领了王钰进阁见驾。
赵颉躺于锦榻之上,气色不太好,王钰进去,正要参拜,赵颉已经挥了挥手,又指了指旁边椅子,王钰谢过,坐了下来。
“王钰啊,朕昨晚一夜未眠,你们这些大臣,平日总在朕耳朵边上说,天下太平,四海无事。朕也轻信你们,以为这大宋江山,歌舞升 平,百业兴旺。现在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王钰欠身回应道:“大臣们怕圣上忧心,所以报喜不报忧。这也是一片忠心,不……”
“你这小鬼,就会伶牙俐齿,说些好话。只是这些话,朕听得多 了,有的时候,倒真希望你说出些真知灼见来,哪怕不好听也没关系,常言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王钰知道,这赵颉是受了梁山之事的刺激,不过是三分钟的热度。要说“真知灼见”,那《上皇帝万言书》,哪条不是?自己之所以隐瞒不报,一来是因为赵颉无心理政,说也白说。二来是因为那书中所言,有些只怕是犯忌的。就像是“约束皇权”这一条,不是明摆着找死吗?到时候问你一个妄议朝政之罪,流放岭南,学苏东坡摘荔枝玩去吧。
“臣没有本事,不能为圣上分忧,死罪。”王钰作官两年多,早就学会这套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与刚到大宋的泼皮小无赖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赵颉闻言,轻笑道:“你倒也不是没本事,这满朝文武,有识臣,有能臣。识臣能提纲 领,高瞻远瞩,但通常都是夸夸而谈。能臣,则是埋头实干,但缺乏战略性地眼光。识臣说,能臣做,你就是一个能臣。”
王钰闻言心惊,这风流皇帝也不全然是个昏君嘛,这些道理你
得明白,那为什么不去实践?毛爷爷说,实践是检验一标准,实践才出真知。据以前学的历史教科书上,把这宋徽宗说得除了艺术之外,一钱不值。现在看来,是有失偏颇,他还是有才能的,只是荒废在了棋词书画,风花雪月之中了。难怪后来,作了亡国之君,受尽屈辱而死。
自己既然来了大宋,岂能放手不管?可自己虽然位居三品,现在又主事殿帅府,但手下直辖兵将不过四五千人,朝中关系好的大臣不过蔡京,童贯,梁师成等辈,一个个比鬼还精,能成什么事?
“小宝啊,你知道,这次梁山作乱,最让朕痛心的是什么吗?”正深思间,赵颉忽然问道。
王钰一愣,随口说道:“臣不知,请圣上明示。”
赵颉长叹了一口气,在李公公的搀扶下,坐了起来。有气无力的说道:“朝廷禁军,厢军,番军,加起来共计两百万有余,每年耗费国家数千万钱。却是不堪一击,历次对辽,对西夏的征战中,都落于下风,现在居然连梁山贼寇也打不过,此其一。高俅,殿帅府最高长官,主战不力,损兵折将,连自己也俘虏,捉上梁山,这对朕,对朝廷,都是奇耻大辱!可恨他还隐瞒不报,称病在家。此其二。这两点,让朕忧心如焚啊。”
王钰听完,心中想起《上皇帝万言书》中曾经提到,要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冗兵,为国家节省开支。裁撤冗员,牵涉太广,恐怕仓促间不能成事,但这裁军,眼下倒是可以提一提的,反正皇帝正在抱怨官军作战不力。
一念至此,便进言道:“圣上,臣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有话直说,不必忌讳。”赵颉无精打采的说道。
“臣去年出使大辽,带去了近五百禁军精锐的卫队,后来辽国生了内乱,镇南王造反,想杀臣。那五百卫队,在辽军铁骑面前,竟然不堪一击,臣刚一眨眼,就没了一半,再一眨眼,全挂了。现在,又连梁山贼寇也打不过,这其中必然有原因。国家空养了这么多兵,费了那么多钱,还不如拿来给圣上盖花园。”王钰说这话,却是有原因的。赵颉这一朝,有一大创举,那便是“花石纲”,在民间收罗奇花异石,送到汴京,供赵颉玩赏。
赵颉闻言,深以为然,见王钰小小年纪,有如此见识,脸上有了笑容:“朕刚才说你只是能臣,现在看来,倒像个识臣了。那你说说,这事该怎么办才好?”
王钰见皇帝夸奖,胆子又大了一些,继续说道:“太祖皇帝开国 时,定下的军政国策,在当时来讲,无疑是英明的。只是时代在变,这政策也应该变。就拿军队来说,现在国家军队有两百多万,为什么打不赢仗呢?我估计一是缺乏训练,二是军风不正,但根子还是机构上,兵无常将,将无常帅,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些意见,《上皇帝万言书》中都是现成的。王钰一边说,一边观察赵颉的反应。
只见赵颉认真在听,王钰停下,他忽然抬头:“说完了?没具体的措施?那朕得改改,你现在变识臣了,不是能臣。”
皇帝都开起了玩笑,说明这话讲到他心里去了,王钰继续大着胆子说道:“臣倒是有个想法,具体是这样的,朝廷冗兵太多,不如裁撤。但又不能急于求成,不如圣上派一员心腹之臣,操练新军,人数不用太多,只作试验部队用。而且我们得回了幽云十六州,臣听说那里产马,完全可以装备骑兵嘛,这新军就按骑兵的方法来训练,一旦练成,就拖出去打!”
“拖出去打?这是为何?”赵颉会错了意,疑惑的问道。
王钰连连摇手道:“不是不是,不是打新军,是去打辽国,打西 夏,打金国,打蒙古。”
“蒙古?什么蒙古?”赵颉问道。
王钰一时口快,把蒙古也说了出来,心中一动,说道:“臣听说,东北那边过去,有个靠海小国家,是大宋的属国,四十多年不来进贡,不打他打谁?”
赵颉失声笑道:“你这小鬼,不学无术,那是高丽,什么蒙古,乱听人胡说。”说罢,沉吟一阵,又说道:“你这法子,倒是跟朝中一些大臣相同,近来朕收到不少折子,都说要变法图强。但神宗先帝在时,王安石也说变法,变来变去,也没见变出什么来。朕即位以后,倒是对王相的变法颇感兴趣,任用蔡京为相,推行新法,只是阻力很大呀。”
这倒是事实,据历史记载,宋徽宗刚即位的时候,也有一番雄心壮志。誓言要继承神宗遗志,推行新法,于是任用蔡京为相,变法革新,结果却是不了了之。一来蔡京本身是个奸臣,只顾自己捞钱,借变法为名,大肆安插自己的羽翼,哪管什么变法大计?二来,新法触及了一些贵族的权益,阻力很大。再加上赵颉皇帝当得久了,那一点点雄心壮 志,也消磨殆尽,于是得过且过。
此时听得王钰又提变法,心说,神宗皇帝在时,出了个王安石。现在朕即位,又出一个王小宝,莫非冥冥之中上天注定?
第三桶 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轻兵部尚书
沉思良久,拿不定主意。王钰在旁边看着,也不I两人各怀心事,倒是旁边的李公公看了个明白,不时冲王钰使眼色,让他不要再继续说下去。
赵颉暗忖,近来杭州造作局上奏,称“花石纲”耗费巨大,请求朝廷再追加银两。可大宋每年税收,除去军费,官俸,水利,赈灾与辽夏两国的岁币外,只够支撑九个月用度,时常捉襟见肘,的确是应该变通一下了。既然朝中大臣多有变法的主张,何不顺应大臣的意思?
正要开口再次询问王钰相关事宜,突然想到,王钰就算再能干,可踏上仕途不过两年时间,断然不会对国家大事如此清楚,身后必定有高人指点。
“王小宝,你先前所言,甚合朕意。不过,朕想知道的是,这些主意是你想出来的,还是另有其人?”赵颉问道。若王钰一口咬定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那此人年纪虽轻,其志不小,则不可重用。
王钰一听皇帝这么问,心里犯了嘀咕,难道他已经看出什么破绽 来?若自己说实话,那《上皇帝万言书》一交出来,倘若惹得龙颜大 怒,自己也会受牵连。可如果不说实话,万一日后被查出来,就是欺君之罪,要押赴闹市,斩首示众。真话不能全说,假话也不能乱说,权衡利弊之后,王钰回答道:“陛下,臣不敢隐瞒,这些法子,都是臣在尚儒书院读书时,恩师朱严昭提出来的。”
“哦,如此说来,你那恩师倒是有些学识。不知他多大年纪,找个机会可引来见朕,若是可堪大用,朕自当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赵颉见王钰坦诚,颇感欣慰。
王钰想起老师惨死异乡,心下感伤,神色黯然的说道:“臣出使大辽时,曾请老师同行,却不料半路遭遇劫杀,老师惨死异乡。回国时,因普天同庆,臣不想因这件事情让陛下忧心,所以再三交待,不必上 报。因为这事说到底,只是针对微臣。”
“还有这等事?”赵颉愕然,“小宝,你总归还是年轻,不知道利害关系。你身为朝廷大臣,那幕后之人既然针对你,那就是针对朝廷。朕记得你任国队教头时,也有人买凶杀你,着开封府查办,至今不见回音,李吉。”
“老奴在。”李公公一欠身应道。
“传朕口谕,开封府尹卢卓,办事不利。免去府尹一职,让吏部给他寻一个合适的去处吧。只是,免了他,开封府尹责任重大,不知何人可任此职?小宝,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王钰没有料到赵颉会问他,下意识的回答道:“这是陛下的事,臣哪里知道。”这话却有些不敬了,赵颉却认为他是诚惶诚恐,不敢越 权,遂笑道:“天子乾纲独断没有错,可天下之大,事务繁杂,你们这些作臣子的,都是朕的左膀右臂,否则要官员何用?”
“那,那李纲如何?”王钰想起第一次廷议梁山之事时,御史李纲建议招安,后因首次招安失败,天子震怒,将他送交大理寺问罪。王钰在朝中认识的大臣,大多都是三品以上的权臣,唯一有印象的便是这个李纲了,索性送个顺水人情给他。
“李纲?就是上次建议招安的御史李纲?”赵颉也想起这档子事,当初问他的罪,是以为书生误国,现在看来,建议招安无疑是有远见 的。倒是错怪了他,也罢,就让他知开封府吧。
当日,王钰与赵颉足足谈了三个时辰,从朝政大事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