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风车磨坊影响了他的心情。威廉一世派士兵前去与磨坊主交涉,愿意要出高价购买后再拆除老磨坊,但是磨坊的主人,是个倔老头,坚持称磨坊是祖传的,一家人世世代代以它糊口,多少钱都不肯出卖。威廉一世恼怒成羞,情急之下派一队御林军强行拆除了“有碍市容”的老磨坊。
事以至此,若依中国传统的观念“皇权至上”,都会认为是磨坊主不识时务,自讨苦吃。哪里会想到知道这位倔强的磨坊主提起了破天荒的“民告国王”的诉讼,一纸诉状将德皇威廉诉至普鲁士最高法院,诉讼理由是威廉一世滥用职权擅拆民房,诉讼请求是要求威廉一世赔偿自己损失,保障自己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世人注目的案件开庭了;普鲁士最高法院的旁听席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听众,威廉一世拒绝出庭,也没有派代理律师应诉。极其简单而又事实清楚的民事小案件,当听完原告磨坊主的陈述后,三个****官坚持正义女神的至理名言“为了正义,哪怕它天崩地裂!”,经过商量,最终形成统一的判决意见:被告人威廉一世因擅用王权,侵犯原告的财产权利,触犯了帝国宪法第79条,判决责令被告人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各项损失费、诉讼费共150马克。骄横的威廉一世收到判决书后,经过一番痛苦的权衡后,不得不向法律低头,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一照办。一座新磨坊又矗立在桑苏西行宫对面,磨坊主也如数收到赔偿金。
如此伟大的法律!
云铮紧紧握着手中的材料,目光坚毅:愿中国的法律公正精神,能从我云铮开始!
………………………………………………
不得不痛苦的告诉大家,这两三天,不知道周围哪家死了人,一整夜吹吹打打吵闹不休,什么事情都办不好,我就不明白了,老人在世的时候不好好孝顺,人都死了,再“极尽哀荣”又有个什么用!还吵着人家周围无数人睡不得安稳觉!这居然还是长沙市市区!我真有打110报警的冲动了!
竖起中指,骂一句:操!没一点法律精神!
卷四 海雨天风独往来 第14章 全民法鼎
云岚和宁婉婷的车队已经上路,随行有燕云卫一个骑兵卫护送。至此而算,云家的家族大权大半暂时移交给了少帅云铮。
大权的交接在这个宗族社会中并不困难,事实上云岚这个宗主离开燕京,作为世子的云铮本就应该无可争议的直接得到代理宗主权,何况云岚还事先做出了妥善安排,而临走前一天还开了一个宗族大会宣布呢?
云岚的车队一消失在众人眼前,云铮立即便带着一批人走了。他去的地方是还未正式成立的科学院临时驻地。科学院临时驻地的旁边不远便是一级和二级铁匠营。
工匠分级,是云铮掌握云家内务大权之后第一批定下的规矩之一,就是按照铁匠水平,划分级别,给予不同的“职称”,当然不同职称的工匠薪酬也有差别。目前云家铁匠的级别一共是从一到五,共五个,实际上还有一个特级铁匠的职称,只是现在没人获得而已。
一级铁匠营和二级铁匠营在科学院旁边,云铮做出这个安排自然是有考虑的。比如现在他刚视察了临时科学院之后,立即就来到了一级铁匠营。
一级铁匠营的营房是匠人中最好的,完全按照鹰扬卫的战斗部队平时驻地的标准修建,宽敞整洁,坚固耐用。
云铮此刻正领着一大群人,朝着七八个正忙得团团转地铁匠走了过去。那几个铁匠看见云铮带人过来,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只出来一个指挥他们做工的老铁匠,老铁匠远远跪下迎接道:“小人刘大山,代一级铁匠营十五名铁匠见过少帅。”
云铮笑着一抬手,道:“这就对了嘛,每次我一来,你们就一窝蜂上来跪下,那工作做坏了怎么办?这样多好,他们干他们的,我看我的,不能因为我来看看,反而把东西做差了对吧?好了好了,你起来吧,说说看,东西做得怎么样了?”
老铁匠连忙道:“少帅请放心,经过李大人的教诲,小的们已经掌握了连环大锁的制法,并且按照少帅吩咐,将会在这铜鼎上连环落锁,制成少帅要求的‘八门金锁’之样,确保不会被人套开。”
云铮大喜:“如此便好,这批法鼎极其重要,将来每个鼎要各放一府,其盖只能由本少帅亲自派出特使才能取出其中物件,而要达到这一点,除了鼎必须足够大、足够结识之外,便是这锁盖的锁一定要精巧而牢固,本少帅素知李祭酒熟知机关之术,他那连环大锁加上我这八门金锁之法,当可以杜绝有人望鼎而起歹心……如此甚好!”
他身后的云逸忍不住道:“我说少帅,你这些天花这么大力气研究和督造这么一批大铜鼎究竟是为什么?这可是鼎啊……咱们造这个,有些不好吧?而且一下造了二十多个……天子也才九个鼎,少帅你这气魄还真是……”
云铮一皱眉,斥道:“胡说八道,天子九鼎,镌五爪金龙;诸侯七鼎,镌四爪业龙……我们这鼎是不镌龙的,没看见吗?!”
“是吗?我看看……哦,真没龙啊,那太没意思了……不是不是,我是说那我就放心了。嗯,不过咱们弄这么多玩意做什么?”
云铮看了看周围的人,道:“前几日,本少帅断案一事,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乐家被本少帅罚了一大笔钱不说,乐家一个指挥使,两个千夫长均因为此事被本少帅鞭笞五十,以为惩罚。并且,本少帅今日便在此宣布:日后但凡有家族之中依仗尔等地位在家乡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甚至做出触犯法律之事的话,则不仅本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且其家中但凡有在家族活军中担任职务者,均需取族中惩罚的一半进行惩戒,以示警示!”
众人一听,顿时一阵哗然,但面对云铮一个个看过来时那冰冷沉肃的目光,又很快的闭上了嘴巴。但心里却不禁琢磨,这不是连坐法吗?只是这次连坐的对象不同了而已。
连坐在云铮看来,当然不是个好制度,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但除了作为监护人的时候还要负责小孩的行为之外,其余时候是绝不应该为他人的行为负责的,所以连坐在云铮的法律思维中是不应该存在的,只是暂时来说,为了震慑反对者,连坐是需要的。
所谓连坐,是在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连坐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连坐制度。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商鞅变法时,立相坐之法:其一,十家为伍,有问题要互相纠举揭发,否则连坐。如不告奸,腰斩;匿奸与降敌同罪。其二,怠贫收孥法,对于因怠惰而贫苦的平民收录其妻子,没入官府为奴婢。其三,里典和伍老也因其该管范围有人“犯罪”未检举而连坐。
后来汉承秦制,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废收孥相坐律令。唐律对谋反、恶逆、不道,凡不在族诛之列的,如年15以下的子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姐妹,都没入官府充当奴婢。但有例外:凡男夫年80及有笃疾,妇人年60及有废疾的 ,女已订婚尚未嫁出的,媳已订婚尚未娶入的,儿子被别人收养或出家、入道的,都不连坐。至于明、清律规定的凡谋反大逆不在族诛之列的年15以下男子及母女妻妾姐妹、子的妻妾,都给功臣家为奴这个显然在云铮的世界还没有发生。更别说清律后来还扩大连坐范围,对于奸党、交结近侍、反狱、邪教诸项,都有连坐。中华民国别看号称民国,其实这个时期******政府在一定区域实施保甲制度,也以戒严令、行政命令规定连坐办法。
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巩固君主统治,颁布连坐法。这是在户籍编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商鞅一派法家认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必须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就是说,最亲密的夫妻和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向政府检举揭发,使得任何“恶”“非”都不能隐匿。只有这样,“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商君书?禁使篇》)。实行连坐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得人民互相保证,互相监视,互相揭发,一人有罪,五人连坐,即使是跖也没有办法为非作恶。《秦律》中多次提到“伍”的组织,例如说:“何谓四邻?四邻即伍人谓殹(也)。”凡是大夫以下,“当伍及人”,都应该编入“伍”的户籍,一人犯罪,“当坐伍人”(《秦律?法律答问》)。
云铮现在的搞法就是:如果你的家人族人靠着你的地位而行恶,一旦事情被告发,则你本人也该受到牵连,因为至少你有个管教无方的罪名在里面。
事实上云铮知道原先历史上的宋朝有个制度很好,就是举荐同责。好比云铮在宋朝做官,他推荐一个人去做官了,结果后来那个人犯法被判,则云铮也一定要受到一定的牵连,甚至是跟犯事的官员同罪。这样的举荐制度是很有威慑力的,举荐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地位考虑,便不会随意举荐,以免日后无故遭遇不幸。可惜这个制度跟云铮现在所处环境不相符,要不然他还真想拿过来用用。
云铮冷然环视一眼,众人不管如何心思,被他的目光一扫,顿时噤声,场面迅速恢复安静。云铮这才面无表情地继续道:“治天下者,首重治吏!吏清,则天下定;吏污,则天下乱!本督(代理总督)治事,一贯严于律吏、宽以待民。你们心里可能都在琢磨这二十多个大铜鼎是做什么用的,今天本督就告诉你们:这些铜鼎制造成功之后,将分别放置在河北山西两省一共二十六府府城之内,每鼎以八门金锁连环锁住,寻常人等皆不得擅开,违令者斩立决!而这鼎的作用……你们看看,这盖檐下面,是不是有一个一指宽的长缝?不错,这里的缝是特制的,为的就是可以从这里放入一样东西:装着状纸的信封!……本督将准许两省二十六府千万庶民,在被权贵人家欺凌而当地官府不敢管理而走投无路之时写下状纸,投入这‘全民法鼎’,等待本督亲自裁决!并且,但凡是由这‘全民法鼎’上告之民,即便是以民告官,也不必先打二十杀威棒再开庭,本督这里没有这些规矩。当然,为了避免什么小事都往本督这里送,本督也有一个规矩,就是他们上告的案子必须是曾经在当地官府告发却没有审理或者没有得到公正审理的,否则本督不予理睬。”
众人这下当真是一片哗然了,云铮这一刀可砍得重了!
云逸眼神一瞟周围的人群,率先大笑一声:“少帅英明,如此一来,一些黑了心的豪强地主若再想威胁当地官府跟他们同流合污、狼狈为奸,难度可就大了去了,因为那当地官府也要担心自己没公正审理的案子被捅到少帅那里而被少帅严惩啊,哈哈,少帅,此举当真大快人心,当浮一大白!”
众人一听,聪明人顿时明白此刻该说什么了,也不管心里究竟是怎样想的,赶忙表态:“少帅英明!”“少帅此计甚妙!”“如此北疆百姓大幸也!”……
云铮瞥了云逸一眼,云逸左眼一眨,两人默契地笑了起来。
卷四 海雨天风独往来 第15章 明月几时有
八月十五,中秋。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