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公主脸色顿时由微红变成绯红,她可从来没听云铮说过这么直白的话,心里如小鹿乱撞,却又一团火热,似乎都要让她没办法开口了。但她还是勇敢地抬起了头,看着云铮的双眼,羞怯却坚定地说道:“铮哥哥,我也想你,每天都想,时时刻刻都想。”
但这句话却耗光了她所有的勇气,一说完,就在云铮炽热的目光下败下阵来,连忙低下螓首。云铮瞧过去,才发现她连脖子根都红成一片了。
他轻笑着,走近了一些,道:“我这不是来了吗?”
十三公主语若蚊吟地“嗯”了一声,却没有多说什么。
“妍儿,这次回来的时候,我跟我的车队在途中歇脚的时候遇到捕雁的人,他对我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我心有所感,便从那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云铮说着,看着抬起头来,从羞怯变为伤感模样的十三公主,道:“然后,我写了一首词。”
“为那殉情的大雁吗?是什么词?”十三公主红着眼睛问道。
云铮伸手为十三公主拢了拢耳边的两丝长发,深情地念道:“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十三公主红着眼睛听完,忽然坚定地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铮哥哥,那大雁能做到的,妍儿也能做到。”
云铮微微笑着:“我再教你一首歌: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分割线…………………………
早就想过这句经典的情诗一定要让少帅“原创”一把,今天总算无耻的实现了。
卷一 且把风流唱少年 第104章 妍儿=金山
云铮当初高中那会好说歹说也是呆在所谓音乐特长班的,唱歌的水准不说多好,至少也还是过得去的,加上梅花三弄这首歌确实是首足够深情的歌,拿来唱给个古代的小姑娘听,那杀伤力的确是十分惊人的。当然能有这效果最关键的,还是那句现在已经被云探花抢注了的经典:“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铮哥哥,这是你筑成‘雁丘’、写成这首《摸鱼儿》之后再特意谱曲的吗?”十三公主目光盈盈看着云铮问道。
“嗯,正是。”云铮面不改色。
“哦……”十三公主点了点头,面色非但没有开心,却反而有些忧郁和闷闷不乐的样子。
云铮奇道:“怎么了?不好听吗?”
十三公主摇了摇头:“好听。”
“那你怎么不开心了?这可是专门为妍儿写的哦。”云铮眨巴了一下眼睛,反正是没脸没皮了,干脆无耻到底。
十三公主看着云铮,好半晌才道:“铮哥哥,从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宫里那些……欺负我哥和我的时候,每次都是你站出来帮我们,记得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年纪比你大,你学武功又还不久,被他们打得鼻青脸肿的,可是你从来没有喊过疼,每次只要遇上就一定帮我们。那时候我就想,以后我也要帮你做点什么。”
她幽幽地道:“以前你不喜欢读书,我就努力读书,想着以后也许可以在这些事情上帮上你什么,可是……可是你现在学问这么好,那些翰林院的学士们都对你赞叹不已,甚至连你谱的曲子都这么好听,沈琚大哥都说你可以开宗立派了……铮哥哥,你这么文武全才,是不是妍儿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云铮心里有些讶然,不过却没有显露出来,只是把笑脸收敛起来,严肃下来,认真地看着十三公主,用缓慢而柔和的语调道:“我帮你们可不是为了要你给我做什么。”十三公主想回话,却被云铮摆手制止,云铮继续道:“我知道你只是单纯的想帮我做点事,可是妍儿,你知道吗?其实你只需要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就会很高兴,这比为我做任何事都好。”
十三公主听得心里甜丝丝的,不过没过多久,又撅起小嘴:“可是人家不想做一个什么用都没有的人嘛。”她忽然拉住云铮的手,满脸期望地道:“铮哥哥,你不是缺钱吗?我可以……”
“打住,打住!”云铮连忙道:“你可别让我用你的钱,我虽然零花的钱是少了点,不过这种钱属于可用可不用的类型,我要真是缺,不花就是了,可不能去用你的钱,给人家知道了,还以为我们云家怎么回事了呢。”
“哎呀,铮哥哥你等我说完嘛!”十三公主娇嗔道:“我可不是说要‘周济’你这位少帅爷,我是说呀,咱们可以合伙做买卖。”
啥?哥哥我没听错吧?这生在宫中长在宫中的小公主居然还有兴致做买卖?
云铮一双眼睛睁得老大,惊疑不定地问道:“做买卖?什么买卖?”他眼珠子转了两转:“妍儿,你该不会是打算跟我玩走私军械吧?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哎呀,铮哥哥讨厌死了,什么走私军械呀!我才不做那些犯禁的事呢。”十三公主白了云铮一眼,道:“铮哥哥,你知不知道,我虽然住在宫里,但是在这洛阳城内,也是有产业的?”
“啊?你还有……产业?什么产业?”云铮这可是真不知道,就算记忆里头都没有一丝关于这方面的信息。
“当然了!”十三公主说到自己的产业,小脸上洋溢出神采,得意地道:“父皇赏给我那么多字画啊、砚台笔墨啊、各种古玩啊……我才不会一股脑儿都堆在我那温宁宫里发霉呢。我那里又没几个人去,我方那里给谁看呀?所以呢,我就在洛阳开了一家店子。”
云铮只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节奏,不是说皇帝赐的东西都得好好地供着么?难道妍儿居然敢卖掉?
“那个……呃,妍儿啊,你先别急说,我问个事。”
“嗯?什么事呀?”
“皇上赐下来的东西,莫非就被你开店子卖掉了?”云铮睁大眼睛问道。
十三公主狡黠地一笑,看了看四周无人,才小声地道:“铮哥哥,我告诉你,你可别跟别人说哦。父皇内库里的东西也多得发霉,只好找机会赐下来。后来我那里东西也多得放不下了,就跟父皇打了个商量,我把那些东西拿出去卖掉,直接换成银子送到给父皇的内库……嘻嘻,是不是很意外呀?”
我靠,我何止是意外,简直就跟看见皇帝打手枪差不多夸张了!
而且这皇宫看来已经完全是富得冒油了,珍贵的字画古玩都他妈多得非要往外面赐了?这是什么概念了?不过……我的乖乖小妍儿就这么给她老爹做白工?
“你就帮你父皇把那些东西销赃……哦,我是说变卖了你就这么白干?”
十三公主娇笑道:“那怎么行?再说了,我帮父皇卖那些东西,父皇怎么会亏待我?我店里卖出去的东西,都是跟他三七分账的。他七我三。”
当然是他七你三了。云铮心说:那些玩意全是你老爹的货,你就是转个手居然也能拿三成利润,这简直就是暴利了。
“销路好不好?”云铮听得也有些意思了,问道。
“能进宫的东西,自然差不了,拿出去卖当然也好卖咯,这还用说么?”
“那年利润……?”云铮一脸希望。
“这两三年一般都在五百万贯左右。”十三公主毫不在意的道。
云铮眼睛一瞪,只觉得眼前金山一晃,顿时呆了。
卷一 且把风流唱少年 第105章 先要搞清物价
五百万贯!也就是五百万两银子!
云铮目光呆滞,倒吸一口冷气,他毕竟只是个现代的普通人穿越回古代的,对于钱的概念还不是很明确,但也知道五百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人家清朝末年的朝廷年收入也不过是“岁入八千万两”的样子,这可是泱泱中华四亿人的政府总收入!
然而妍儿跟她皇帝老爹开的一个“销赃”店子居然就岁入五百万贯!这让他不禁有些怀疑,这年头的物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妍儿,五百万贯能买多少东西?”云铮一时也不知道怎么问好,只好愣愣的问了句有点犯傻的话。
“啊?”十三公主微微一怔,皱起瑶鼻问道:“那得看买什么东西呀!”
云铮一楞,心说是啊,物价如何是该要个参考才对,而且最关键的是,首先要弄清楚一两银子究竟值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要知道明朝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只有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高。《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只是45两白银。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所以云铮觉得对于推算古币值,似乎还是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为好。因为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他赶紧搜肠刮肚地回忆了一下自己前世对这个问题的记忆,不得不说他这个文科生虽然没本事做什么厉害火器和那些个化学产品的本事,但脑子里对于这些历史类的玩意儿倒还确实有点存货,这么生僻的事情居然也愣是被他想起来了一些。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一顿秋风就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也就未免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他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猛宰吧。
然而,这银子在明朝还不算贵,贵的是在唐朝。因为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去,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就是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可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