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将辽军击退并且光复夏州。”
万昌皇帝说话的语速并不快,他刚说完的时候,云铮早已看完并且随手递给身边的周濬,只不过周濬估计早就知道这折子内的内容,只是略微扫了一眼,就随手递给了冷翔。
冷翔不比周濬,他可不清楚周晔现在的实力,所以他拿到周晔的奏折后,很是仔细地勘了两遍,确定不会记错了才递给江涛。
江涛看完,却是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看着万昌皇帝,又打量了云铮和周濬一样,然后就开始沉默了。
万昌皇帝等江涛看完,然后说道:“周国公的意思是,辽军得到了我们一批军械,实力加强了不少,但总体来说,仍然是我们占优势,所以他请求朝廷再拨一批兵甲过去……他说我们大魏朝国大兵多,就算围着夏州城,也能让那些狼兵没有杀出重围的机会。”
云铮眼皮都没抬。
冷翔也眼皮都没抬。
江涛……仍然眼皮都没抬。
他们三个不说话似乎早在万昌皇帝预料之中,他笑了笑,又道:“另外,还有云国公的密折一封再此。”他照例将东西丢给云铮,说道:“朕奇怪的就是,周国公刚才的意思是,辽军狼军主力刚刚跟他硬拼了一场,损失极大,虽然新得兵甲,但却已经是强弩之势。就算围也能将他们围死全歼了。”
他指了指已经递到江涛手里的云岚的奏折,摇了摇头道:“可是云国公的奏折里却对朕说,辽军狼兵已经兵分三路,一路驻扎夏州城中随时打算逃脱的不算。另外却有两路狼军从夏州出发,分别朝太原和云中两府杀去……”
周濬听得脸上一红,道:“父帅既然说辽军狼军主力还在夏州城中,臣以为该是不会错的。若非辽军主力,关中卫岂有不立即杀进夏州的道理?”
云铮一听这话,就有些不乐意了,这算是什么意思,你老爹说的话就是话,我老爹说的话就不管用了?”
云铮笑道:“我父帅治军极严,而且他的性子,皇上和三位也都明白,他既然说有两只辽军钻了过来,那就一定是有的。”
…………………………分割线…………………………
书开这么久以来,别的不说,至少从没断更过,希望大家收藏一下,顺便给点鲜花,也算是无风码字的动力,谢谢大家了。
卷一 且把风流唱少年 第136章 在哪集训?
万昌天子“嗯”了一声,但却并不立即接受两人的话,只是点点头,朝冷翔和江涛两人看了看,问道:“两位爱卿也是边镇大帅,自来熟稔军事,不知对此事如何看待?”
冷翔面色不变,朝万昌天子施了一礼道:“臣对云国公与周国公的兵力部署不甚了解,对此次辽军南下之战更是毫无所知,恕臣无法判断此中详情,请圣上降罪。”
这话就是典型的说了等于没说不对,应该是说了不如没说。你冷翔对云岚和周晔的兵力部署不甚了解?屁!只怕你每天晚上做梦都记得燕云卫和关中卫的分布驻防,都记得云家的二十万雄兵和周家的十五万大军。云家离得远也还罢了,那周家的大军可是就在自己地盘的北边,你冷翔敢不了解?
万昌天子淡淡地“嗯”了一声,又问江涛:“江爱卿,你呢?”
江涛低头道:“圣上明鉴,臣对目前战事不甚了解,不过山帅与光帅两位大帅的为人却是众所周知的。二位都是战功赫赫的大魏栋梁,往日战功,历历在目,臣以为两位大帅都不会对战事故意误报,至于眼下情况有些扑朔迷离,臣以为应当是辽人故意做出了假象以混淆视听的结果。”
有见的!云铮眼前一亮,这江国公还真是个聪明人啊。不是说他这说法正确与否,而是这话本身是个聪明话。怎么说呢,原本皇帝的问话就有些故意引起云周两家争端的意思,因为他故意把两家大帅不同的“战事报告”拿出来,以证明两人中有一个说谎。云铮和周濬刚才的语气就已经隐隐有些争锋相对了。冷翔为了他自己从这事里面扯出来,干脆装傻说不知道。而江涛这话显然就更高明了一点,他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云家也好,周家也罢,两家都没错,错的是辽人,因为他们可能使诈了。
然而云铮现在跟前些日子不同了,他会把问题想得更深一点。所以他发现江涛这句话可能还打了一个埋伏:辽人使诈,两家大帅的看法顿时不同,这其中一定有一个是被辽人骗过去了。那么也就是说,高下依然能够断定。但若是以此来断定两家大帅的高下,输的一方定然不服,这样到了最后,两家恐怕还是要互相怨恨。
可是,这样又有一个问题:江涛眼下说这句话显然是为了两边不得罪,甚至是两边卖乖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留这么一个“后门”呢?云铮想了想,觉得江涛可能是担心万昌天子以后拿他今天这话说事,所以先留下这一记后手而已。
万昌天子听了江涛的话,眼中精光一闪,不过马上又恢复那淡定的模样,看着江涛,微微笑了笑,道:“江爱卿之言,朕甚是嘉许。……不过,眼下这战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两位国公各执一词,朝廷该如何处置,这些事情,不知道你们几位有什么看法?”
“请圣上乾纲独断,臣等谨遵圣意。”这一次几个人倒是十分有默契,一齐说道。
“唔,请朕乾纲独断?呵呵,很好嘛,说到处理办法的时候就都说要谨遵圣意了。”万昌天子不置可否的哼了一声,用食指在椅子的扶手上敲了敲,语气冷了一些,道:“那朕就遂了你们的意思,乾纲独断了。依照江爱卿方才所言,辽人的主力既有可能还留在夏州,也有可能已经分兵奇袭太原和云中去了。现在两位国公一齐请械请饷,朕又没在前线,如何知道辽人究竟在哪?那这军械军饷自然也没法发对人……既然如此,两封奏折一并留中不发,军械军饷之事,等确定辽人主力在哪了再说!”
云铮和周濬一齐皱眉,这算什么,各打五十大板?云铮心里想了想,觉得万昌皇帝这个办法绝对不是像他现在表现的这样,好像是因为自己几人不表态而恼火,而是他早就决定好了的,目的就是继续压缩给边镇的军械军饷,这个办法跟新军的事情是配套的。
不过不管是云铮还是周濬,都没有说什么多话,这个事情,皇帝说给就给,他说不给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更何况他眼下也还有个勉强能算理由的理由。至于冷翔和江涛就更不用说了,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算是中国的一项民族传统。
万昌皇帝似乎早就习惯边镇的这种沉默,丝毫不把他们不开口当一回事,倒是十分自然地接着道:“今日召诸位爱卿过来,除了这北疆战事之外,还有一件事是现在就必须商讨确定的。就是关于新军组建和训练的一些问题……你们四家为我大魏镇守边关多年,于这练兵一道都很有见的,所以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看法。”
云铮几人互相对望了一眼,都觉得万昌皇帝这话不知道从何接起,这个问题太大了,你皇帝不问清楚,我们从哪里开始说呢?
万昌皇帝一见他们的样子,顿时明白过来,咳了一声,抛出一个问题:“首先是,新军集训,地点定在哪里最好?……诸位爱卿,有何看法,都说说吧。”
地点定在哪?这个问题可不是说着玩的,按照军饷自理的原则,新军的军粮势必也是各家自己负责,那么着集训的地点离自己的大本营越近自然就越划算,因为路途中的消耗越小。于是两个大军阀头子和两个大军阀头子的代表顿时思考起来。
按云铮的想法,最好的地点莫过于河南和山东,这两个省离云家的地盘最近,从大名府这个云家辖区南部最大的城向河南山东运送粮饷都是比较方便的,而且因为距离不远,损耗也必然最小。
云铮一想明白,马上张嘴就要抢先说出自己的看法。
不料他还没开口,就先听见江涛的声音响起:“陛下,臣自从听见建立新军的消息之后,就一直有一个疑虑,不知当问不当问。”
这一句话不仅云铮他们三个边镇没料到,万昌天子也微微怔了一怔,他略一皱眉,淡然道:“问吧。”
………………………………………分割线……………………………………………
书开这么久以来,别的不说,至少从没断更过,希望大家收藏一下,顺便给点鲜花,也算是无风码字的动力,谢谢大家了。
卷一 且把风流唱少年 第137章 不练步骑练水师
江涛见皇帝点头,俯首问道:“圣上给于我们江家六个卫的编制,但不知道这六个卫是不是一定要是步骑臣的意思是,若江家这六个卫三万三千六百人不练步骑,而改练水军的话,是不是也同样可以?”
“改练水军?”万昌天子这次算是被江涛很是惊了一惊。(}因为在他看来,精锐的步骑才是实力的象征,才是可以依靠的力量。江涛竟然要把这难得的六个卫的编制不练步骑,却傻兮兮地改练水军?这不是舍本逐末么?再说那水军的舰船的建造和维护费用,那可真叫一个大吞金兽,江家虽然因为海外贸易赚了不少钱,可是他就真的有这么雄厚的资本和家底可以如此挥霍了?
“陛下明鉴,臣确有此意。”江涛不急不忙地道:“陛下,臣曾多次上书朝廷,例举南洋水师之疲弱,言其对南洋海上商路之维持早已不堪承担,眼下南洋贸易额度节节攀升,可是每年被海盗侵扰的海商也越来越多,损失也越来越大……臣总督两广,对前往南洋行商的海商们有庇护之责,不得不连番上书朝廷,欲请朝廷加强南洋水师的实力,但是……朝廷事务繁杂,一直未对此事有个明确的说法,加强南洋水师一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臣在广州左顾右盼,终于等到此次机会,即便这三万水师需要我江家自己出资组建和维护,臣也绝无二话!陛下,边镇边镇,边关镇守!臣职在于守土护民,眼下两广并无陆路被袭之虞,而海路则艰险万分,臣为我大魏海商计、为大魏朝安享海外贸易之福者计、为陛下计,斗胆请旨,将陛下钦赐‘鼋甲’之名的江家新军三万三千六百人,不练步骑,独练水军,请圣上明鉴!”
万昌皇帝怔住了。莫非江涛果然是个纯臣?要不然怎么会做出这样一个花钱不讨好的决定?
周濬和冷翔仿佛看白痴一样看着江涛,眼中尽是幸灾乐祸的笑意。那面上的神态虽然还不至于走样,可目光中却分明在说:老江,你脑子被门夹坏了吧?
云铮皱起眉头,要说这海外贸易的重要性,以及海军的重要性,这里所有人,甚至包括正在干“傻事”的江涛在内,都不一定有他了解得那么清楚和深刻。在他原先的那个历史中,中国不就是因为没有海洋意识而在大航海时代全面落后于奋起直追的西方的么?海军的作用,可不仅仅是维护海上商路那么简单,它还承担着后世美军所说的“全球兵力投送”等重要职责。陆军,不过是海军发射出去的炮弹!
可是,即便海军如此重要,可是关键在于现在还不是后世,甚至不是大航海时代,海军或者说水师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并不能和那个时代相比。这个情形,作为总督两广几十年的江家没理由不清楚,可如今江涛仍然做出了这样一个足以让全天下懂得大魏朝政局的人都惊讶万分的决定,那么他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
海外贸易固然是极大的一笔收入,可是这笔收入最大的一头是海商们的;然后是大魏市舶司的,也就是朝廷的;直到最后才轮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