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腰一握,玉体盈盈。
瞧见杨凌进来,成绮韵袅娜起身,腰肢款摆地迎上前来,笑颜道:“大人,今日议事如何?”
杨凌道:“我看彼此提出的主要问题,双方都无太大的反对意见,只是一些细节,还有涉及到他们内部分脏的问题,恐怕还要议议,估计再过三两日,就可以请皇上召见贡使了。”
成绮韵喜动颜色,眉尖一扬道:“如此甚好,我看大人做事,总是坎坷不断,几乎事事都要刀兵隐现,不见了血就分不出个高低上下来,这回总算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了。”
杨凌失笑道:“这叫什么话?说的本官像个扫帚星似的。”
他话音刚落,云儿已匆匆跑了进来,慌慌张张地道:“老爷果然回来了。”
杨凌皱眉道:“怎么也不唤一声就进来了?我回府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云儿结结巴巴地道:“不是的,老爷,老管家叫我请老爷去前厅,兵部侍郎刘宇刘大人请见。”
“嗯?”杨凌和成绮韵不由相视了一眼,刘宇原是都御使,刘大夏罢官后,焦芳把他安插进兵部,暂任侍郎,最终目的是想要他接任尚书,此人算是杨凌一系,他急急赶来有何要事?
杨凌急道:“我去
看看!”
成绮韵走回案旁,从椅上勾起一条紫带,一边灵活地束在腰间,一边道:“反正是私宅见客,又非外人,我陪大人去。”
两个人匆匆走到中堂,只见刘宇不时搓着双手,满头大汗地走来走去,一见了杨凌出来,方喜出望外道:“大人,出了大事了,大人派了大内侍卫,千叮咛万嘱咐的,可是这班侍候皇上的大爷哪把那些倭人看在眼里啊……”
他话未说完,杨凌已动容道:“怎么了?大内侍卫和使团中人发生了冲突?”
刘宇顿顿脚道:“哪儿呀,倭国使团中人上街游逛,那些普通的浪人,侍卫们哪放在眼里,竟没一个跟着去的。这班倭人,自本朝初立前来朝贡,就没一回不闹事儿的!有个叫河野龟四郎的倭人,自己上街喝醉了酒,藉酒装疯,调戏骨头铺子老板的女儿,结果和老板发生争吵,这蛮人厮打间竟然把那老头子给推到大汤锅里去了,活……活活给炖了!”
杨凌脸色刷地一下变了,成绮韵眸子一动,看了杨凌一眼,急问道:“那凶手呢?”
刘宇道:“这倭人见了酒倒是吓醒了,一溜烟儿逃回四夷馆躲了起来。因为事涉外使,巡城御使不敢擅作主张,他派兵先围了四夷馆,然后上呈顺天府尹,请求缉拿凶手,可是……顺天府尹张有张大人也不敢作主,又上呈三法司。
三法司的诸位大人有的认为蛮人向来不习礼仪,况且乃是醉酒失手,又是慕我天颜而来朝贡,如果严惩会失远人心,成化年间倭使来朝也曾当街刺死了人,皇上以‘远夷’之名免了他的罪,故此循旧例应请旨恩免。
有的就坚决反对,认为要严惩凶手,最后闹到内阁,六部九卿各有所持,一时委决不下,事儿传到翰林院、太学院,群情激愤,现在事儿,事儿闹大了。”
上一任顺天府尹是牟斌的人,被刘瑾藉故杖死后换上了他的亲信张有,开海解禁对司礼监有利,他自然不愿为了一个街头摆摊的枉死老汉阻了刘瑾的钱程。
至于三法司和六部九卿现在有杨凌的人,刘瑾的人和原来弘治一朝的老臣,除了那些老臣,无论是杨凌一派,还是刘瑾一派,自然也要竭力维护主子,不愿因此和日使结怨,毁了合作大计。
“醉酒无行就可以将人活活推到汤锅里给煮了?”杨凌脸色铁青。
刘宇迟疑一下道:“杨大学士已出面弹压,要求翰林院、太学院暂时稳下来,焦大学士派我来听听大人您的意思。”
他也知道杨凌对于解海通商付出了多少心血,自古道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做成一件大事,求得长远利益,牺牲无数性命又算得了什么,要做一个合格的政客,就必须得冷血。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提醒道:“大人,弘治九年,日本国以僧人尧夫寿蓂为正使,曾进贡我朝,在归途时,于山东济宁有使团中武士持刀杀人,我朝……亦下旨赦免,着日本使节带回本国严惩。”
他说到这儿便不再言,其中话意自是说,先后各朝皇帝采取的都是这一国策,大人为了大事就算放过那日本浪人,有先帝旧例在前,任他百官如何激愤,也不敢把你怎么样。
成绮韵自幼饱经不幸,无人援手,早已养成心狠手辣的性儿,若非她真心牵挂爱护的人,休想她动了怜悯之心。可是与杨凌交往日久,她对杨凌已十分了解,自然知道杨凌的性情。
她有心劝杨凌暂且隐忍此事,待了解了日使的意向,再决定是否逮捕那个河野龟,这是最理智的办法了,毕竟杨凌所谋划的是涉及千万人的利益,可是话到嘴边,她只是动了动唇,还是咽了回去。
看着杨凌喷火的眼睛,成绮韵默默无语;“如果此事真的因为河野龟杀人受惩而告吹,我竭尽所能再重新来过便是。他现在要做什么,我就跟着他去做吧,无论他是对的还是错的!”
杨凌除了同胞感情的极度愤怒,并非丝毫没有考虑可能对贡使团的影响,可是尽管大明一直对日使的野蛮报以宽宥,尽管他若是放过此事,朝野谁也撼动不了他,尽管他已渐渐融入明朝这个世界,但是这件事他无论如何无法用一个明朝政客的思维去思考。
杨凌霍地抬起头来,直视着刘宇,一字字地道:“快去,通知焦阁老,立即抓捕凶手,然后……移交东厂,这个人,一定要杀!而且要公开地杀!明正典型地杀!以牙还牙地杀!我现在就去见皇上。”
第240章 鑊烹河野龟
豹房外群臣毕集,还有太学院的数百名学生,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大内禁军和锦衣侍卫将豹房围得风雨不透。
六部九卿尚在京中的官员和内客三大学士,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已经进入豹房,因为久久不出,群臣和太学院的学生们已经开始躁动起来。
杨凌乘马而至,四下先是一静,在他的亲兵分阻下闪出一条道路来,杨凌和刘宇并辔而行,身后是一众侍卫。
人群稍稍安静后,突然有人高呼:“倭人凶残,当街杀人,不惩凶手,天地共诛之。”
这一喊,人群又骚动起来,杨凌冷冷望去,只见太学生们一个个脸孔涨红,群情激昂,其余的官员虽然各有怒色,叫喊得也极是高亢。但是眼神冷静,根本不像不问世事的太学生们一般已被愤慨的情绪所动,他的心中已经有些了然。
说到底,在这个时代一个市井小民的死,是很难真正触动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的,其中虽然也有真正激愤的官员,而更多跑来闹事的官员根本就是别有所图。
不杀倭使,有旧例可循,而且是各朝先皇的旧例,他们根本动不了自己,谁敢出面参劾就是在弹劾列代先皇,这一点就像大朝议时杨守随祭出‘朝贡’祖制一样,是一面护身利器。
然而通过这件事,却可以给予自己道义上的极大压力,发动全京城的士林和百姓,足以让自己成为千夫所指、人人唾骂的对象。以往闯下的好名声尽付流水。
一个手握重权的御前红人,名声如此恶劣,他们在对抗之中,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方便。
如果自己迫于压力杀掉倭使,在他们想来,就会破坏自己一力倡导的开海解禁国策,从而间接取得胜利。
他们算盘打得并不错,目标明确手段也不愚蠢。因为倭人自永乐时代六次朝贡以来,越来越是倨傲,已经不甘以大明臣属自居,此番前来朝贡已经大出他们意料之外了。
如果日本国尚显弱小的时候,明廷对他们滋扰生事,乱伤人命的使者能宽宥不办,现在却法办他们的来使,这朝贡还能进行地下去吗?
杨凌唇边不禁浮起一丝冷冷的笑意:他们的算盘并没有打错,无论自己如何取舍,似乎这桩倭使杀人事件都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损失,要么是政治声誉上的、要么是政治前途上的。
只可惜他们只知己,不知彼,日本天皇过世,连安葬费都拿不出,各地大名就如汉末的天下诸侯,将天皇当成了汉献帝,阳奉阴违各怀野心,继任天皇甚至以卖字画为生,各地大名在征战中军困民乏,这些情况他们了解么?
我需要取舍么?根本不需要!现在,是这个从骨子里就是欺软怕硬、唯利是图的民族对我的决定做出取舍。要么,要尊严!要么,要利益!他们会如何抉择?杨凌在马上高高昂起了头。
豹房的大门徐徐打开了,锦衣侍卫向杨凌躬身施礼,众亲军停在门口,*风*语*小*说*杨凌骑马昂然而入,刘宇却跳下马来,急步跟了进去。杨凌和张永、刘瑾等区区几人享有宫中跑马的特权,在豹房也不例外,刘宇可没这个待遇。
豹房一幢极宽阔的房间中,正德居中而坐,身前群臣各自据理力夺,趁机想要打击开海政策,极力要求严惩凶手,投靠刘瑾、杨凌的则搬出成例予以反驳。
最妙的是原本对杨凌深恶痛绝的几位翰林院、御使台的几位元老,居然也一力主张宽宥来使,并将此事遍告所有藩国,以显示天朝上国的宽仁之心。
他们这么做完全没有私心,而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思想深入骨髓,那种深深的优越感,使他们觉得以德报怨、不与蕃夷蛮人一般见识,才是大明天朝的胸襟。所以竟然放下和杨凌的私怨,竭力劝说厚待来使。
谷大用一直盼着海禁早开,自己可以到沿海去呼风唤雨,如果能像郑和郑公公那样领着庞大的天朝舰队纵横天下,不但私利、权力可以得偿所愿,而且虽然没有子孙,亦可名垂千古,那是何等快意?
眼见群臣议论纷纷,谷大用心急如焚,生怕这位一向别出心裁的正德皇帝不循祖例,真的杀了来使。可他现在并无官职,群臣议事他根本插不上嘴,正急不可耐,忽见杨凌来到不由心中大喜,以杨凌此刻的身份,足以左右皇上的心意,这下总算安全了。
谷大用急忙高声唱道:“威武侯、柱国上将军杨凌晋见!”
群臣一肃,杨凌急急走入依礼拜见正德,然后问道:“皇上,臣听说倭使在闹市街头行凶杀人,五城兵马司兵围四夷馆,现在朝野群情激愤,是以急急来求见皇上,不知诸位大人可曾议出了结果?”
正德无奈地道:“诸位爱卿所虑皆有道理,故此朕正徬徨无定,杨卿来得正好,可帮朕拿个主意。这倭使粗鲁野蛮,竟然当街杀人,常言道杀人偿命,本应重重惩处,可是……”
他犹豫了一下道:“循先朝旧例,我朝向来厚待朝贡来使,从无法办使臣的先例,先皇在时,倭使在济宁当街杀人,亦被宽释,如今若惩治来使,恐令四夷寒心,诟我天朝气量狭窄。”
吏部侍郎张彩是刘瑾一脉的人,见杨凌来了不由精神一振,侃侃而谈道:
:“皇上,圣人有云,‘天生民性有善质。而示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皇上是四海之主,夷人朝服,亦是渴慕天颜,有向善之心,皇上圣德刚明,若似仁厚治天下,协和四夷则天下俱感恩德,自然感化顽恶。”
老臣杨守随忠心耿耿,虽说言开海禁是杨凌的主张,他仍不愿杀了来使叫四夷八荒暗中耻笑天朝,也出班奏道:“播声教於八荒之外,流仁惠於九围之表。礼让四夷,以上因道德词章绥化之,是我天朝一向的国策。例朝例代,诸位先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