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们又如何知道她叫夷光?”苏虹更奇怪了。
范蠡笑起来,他那种笑,就好像一个善良的观众,目睹一场即将开始的悲剧。
那是一种充满慈悲的微笑。
“那是大王给她取的名字。”范蠡说,“她说的话,谁都听不懂,她写的那些,字不像字画不像画,大家也不明白。后来为了方便,大王就给她取名夷光,这本来就是越女普遍用的名字。”
原来竟然是这样!
苏虹不由觉得匪夷所思,范蠡所说的一切,完全颠覆了她从史书上的到的信息。
“据说大王一见到她,就决心要把她带回越宫,这种说法一开始在群臣中有所流传,大家都不太相信,那时节他刚刚被夫差从吴国放回来没多久,早就发誓要复仇的,谁都知道大王不是那种见色忘义之人。可是,如果你亲眼见了夷光,你就会相信这种说法了。”
“这么说,所谓苎罗山下卖柴人的女儿……这种说法并不属实?”
范蠡摇摇头:“那是大王的安排。毕竟是要立后嘛,本来就无名无姓,如果身世不明,国人难免有所猜忌。说是砍柴人的女儿,以浣纱为生,在苎罗山下施姓的村子里生长……这样就好听多了。”
苏虹想了想,还是觉得这太颠覆了。
“大王怎么想到要立她为后?大王之前没有王后么?”
范蠡摇摇头:“不,之前曾有过,是上代越主指定的。但是立为后没多久,越国就战败了,王后跟随大王去了吴国……生活太辛苦,没两年就过世了,她做王后的时间,还不如做女奴的时间长。”
苏虹在心底默默叹了口气。
“本来,王族的人对大王要立夷光为后多有微词,大概是觉得,这简直等于找了只母猴子来当王后,毕竟夷光什么规矩都不懂,哪能让这么个女人一步登天?可是大王坚持要如此,后来他亲自把夷光带进王宫。之前她还住在别馆内做准备——宫内的女眷们,就全都没话说了。因为谁也没见过这么美丽的女子,相比之下个个自惭形秽,谁再进言阻止,恐怕会被人嘲笑是出于嫉妒心了。”
第百九零章 关于西施小姐的八卦 (下)
被他这么一说,苏虹轻喟了一声:“真想亲眼见见。”
范蠡看看她,笑起来:“嗯。如果你亲见到,就不会觉得我夸张了。但是事实上,大王如此坚持。并不完全因为夷光的美貌。”
“哦?那是为什么?”
黯淡的灯光里,范蠡有好半天没有说话,他蹙着眉头,似乎在思考到底该如何解释。
“我曾经,有一次亲眼见到夷光。”他慢慢地说,好像那些话,有千斤重,“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她。那天夜里大王蛊毒复发,情况很严重,文种又不在都城,宫内常侍将我叫了去……”
范蠡说到这儿,停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进去的时候,夷光也在那儿,大王浑身筛糠一样的抖,他发出的哀嚎与野兽嚎叫无异,宫内女眷全都吓得不敢近前,她们都知道。大王蛊毒发作时不能自行控制,而且会伤人,有一次曾杀死过一个上前帮忙的侍卫……就是这么危险的时候,夷光却在他身边,她紧紧抱着大王,拼命想抑制住他的错乱,夷光的衣衫满是血迹,她的脸上,胳膊上,到处都是伤口……”
苏虹忍不住“啊”了一声。
范蠡点点头:“是被大王给弄伤的。那么美的女子,脸上胳膊上却全都是血痕,看上去真是叫人心生寒意。”
苏虹默默听着。
“可是无论大王如何挣扎,她都不肯放手,而且看起来也毫不害怕,我这才发觉,夷光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柔弱,她竟能生生制服住大王……我劝她回避,让侍从上前帮忙。她却只摇头不肯,就一直用我也听不懂的语调安慰大王,无论大王的举动多么狂暴,她都坚持不放手,直到蛊毒彻底过去,大王精疲力竭倒在榻上,她才松开手臂。”
苏虹也不由得吐了口气。
“后来有一次,据说大王疯了似的拿剑在宫里乱砍,也是夷光上前阻拦……别人做这种事情全都无效,搞不好还得丢掉性命,唯独她,不知有什么巧方法,总能让大王听从她。而且她从不避嫌,这让人觉的。她眼里就只有大王一个人,什么王宫规矩,什么自身安危,夷光全都不放在心上。”
“唔……”苏虹沉思道,“这么说,我多少有些明白大王为何要坚持立她为后了。”
范蠡微微一笑:“不止这些。说来也奇怪,夷光她不懂越国语,不通世俗常理,却偏偏懂得打仗。”
“啊?!”
范蠡点点头:“她能画出对阵图,能说出该如何调兵遣将,如何指挥安排,作战方能取胜,若是对方采用某一计策,己方又该如何应对,打仗僵持阶段,粮草该如何调配,前锋又该如何冲破壁垒……她全都说得让人叹服。”
“真是奇怪!”
“对,真奇怪,夷光看似什么都不通,连话都说不太清,但却偏偏会排兵车阵,会冶炼兵刃,会用算筹……她会的都是她不该会的,乃至治国方略,都能谈出她的道理,后来我们才知道,之前她只是不会用我们的话来表达而已。”
苏虹慢慢地说:“那么,大王是因为得到了一个有韬略的奇才,才要立她为后的?”
范蠡看着她,他的目光里含着一些奇怪的神色。
“我想,有韬略的奇才多得是,但是对大王而言,夷光却只有一个。”范蠡慢慢地说,“他如此重视夷光,并不是因为她的韬略。”
“……”
“夷光是他亲自从山林里带出来的,他给夷光像样的衣服穿,给她煮熟的热食物吃,教她一句句地说越国话……夷光只信他,他也只信夷光。这种信任远远超过普通夫妻。明白么?他们就是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原来是这样。”苏虹说。“夷光姑娘和其他的宫内女眷不同,她不因为大王是大王而隔开距离。”
“正是如此。”范蠡微笑道。“后来,我才从大王那儿听说,在山林里共度的十多天里,俩人就已经结下白头之盟,后来大王说要把她带去越宫,她问都不问大王是什么人,就答应了。”
“难怪大王如此宠她……”
“嗯,十分宠她,甚至怕她白天午睡不宁,特意在宫殿上面张了网。那是防止鸟儿落下,啁啾鸣声惊扰了夷光。”
苏虹一愣!
她这才知道那些巨网的作用!
……可是如今夷光早已离去,网,却依然还支在越宫上方。
“那段时间,也许是因为有夷光的照顾,大王的蛊毒竟有所减轻,发作起来也不是那么厉害了。于是乎,夷光就这么日夜陪伴在大王身边。连臣子们觐见,大王都不让她回避。”
“竟然亲近到这个地步……”
范蠡点点头:“所有人都非常惊诧。大王像这样做,完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甚至有人担心大王会沉溺在与夷光的私情中,因而忘记伐吴之事,把社稷大仇抛诸脑后。”
“……”
“但是这些闲言碎语,大王完全不在乎,他每日依然故我,无时无刻不与夷光厮守一处,做什么事情都不避讳她,至少,我从来没有见过大王那个样子……”
“那个样子?是指……”
“愉快。”范蠡摸了摸下巴,微笑了一下,“他的一生中,恐怕再也没有过那么愉快的时光,就好像这样的两个人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只有这样日夜相伴,才能维持他们彼此的性命,俩人之间说的那些话,谁都听不懂,只有他们自己能懂,有时候我看他们说笑,都忍不住惊诧,他们彼此心意相通,甚至都不需要言语,这,真令人难以相信。”
话说到这里,一时间,俩人都静默了下来。夜深了,除了灯烛发出的极轻哗哗声,别的声响都听不见。
“可是现在,夷光却在吴宫之内。”苏虹慢慢地说。
良久,范蠡才开口道:“那是因为,文种回来了。”
苏虹没出声。
“文种回来之后,好事者就将夷光的事儿通通告诉了他。文种听后直咬牙,他和我说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大王的复仇计划要搁浅了。”范蠡说着,笑容变得苦涩,“我当时还劝他,不过是一介女流,又能把大王怎样呢?虽然大王与夷光亲近,政务却丝毫没有被耽误,并且夷光绝不像其他祸害国家的宠姬那样,她从不进言国事,更无攀附的亲眷,这么看来,大王宠她,也并不是坏事呢。”
“那么,文种如何说?”
“文种说我大谬了,他说,问题不在于夷光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在于这女人软化了大王,让他忘记了复仇大业,文种说,其实蛊毒也有它的好处,因为它能日日提醒大王,吴国是多么可怕,能教他一日不敢忘记复仇之事,而如今,竟然连蛊毒都被夷光给想办法减轻了,这样下去,还谈什么复仇?”
苏虹听得做声不得!
“我说不过他,但也明白他的担心。一直以来他跟随大王,日日夜夜把复仇两字放在心上,别的什么事情都容不下了。”范蠡说着,叹了口气,“他这么一说,我就觉得麻烦了,恐怕夷光不能在宫中久留。果然,翌日文种就去见了大王,他竟然劝大王即刻把夷光逐出越宫……那时刻,夷光就坐在旁边呢,啧啧。”
“……大王怕是要发火。”
范蠡点点头:“当庭暴怒,他说除非叫他死,否则谁也不能动夷光一根头发。可是,大王越是这么说,文种就越是执拗,俩人当时就争执了起来。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大王对文种,一向言听计从,唯独涉及到夷光,他竟然完全不肯妥协。”
“但是那也只能强硬一时。”苏虹慢慢地,像是在想着什么似的。说,“大王心中有情,文种心中无情,有情难敌无情。”
范蠡有点惊讶地看看她,然后。也叹了口气:“正如夫人你所言。大王虽然不肯听劝,文种却毫不放弃,将夷光逐出王宫之事,在他看来势在必行,宫内绝对留不得这样一个软化大王心志的女人。”
“那……后来呢?”
“后来有一日,文种突然间。不提将夷光逐出宫去的话了。”
“哦?”
“大家都觉得奇怪……心想文种这人。一向是言必行行必果的,怎么前两日还那么强硬,今天突然就不提了呢?”范蠡说到这儿,苦笑了一下,“其实,他哪里是不提了,那是因为他想到了更好的一条路。”
“与其将这么个美人逐出宫。不如将她送去夫差那儿,既然她能软化大王,那她也一样能软化吴王。”苏虹低声说,“文种大夫用心良苦。”
范蠡更加惊奇地望着苏虹!
“我没想到,方夫人你也会有如此想法!不错,文种正是这么打算的。他后来向大王进言,既然舍不得将夷光放回山野,那就送她去吴宫。这正好是文种所策划的九条灭吴大计的其中一条。”
“可是大王如何肯答应?”苏虹问,“他连让夷光出宫都不肯,又怎舍得将心爱的女子送去仇敌那儿?”
“你说得一点也没错,大王根本就不答应。”范蠡摇摇头,“他说别的什么计策都可以用,唯独不能拿夷光去侍奉夫差,这不光是他舍得不舍得的问题,即将做一国之后的女子,却送去讨好仇敌,这岂不是要叫天下人耻笑他?”
“那,文种上大夫如何说?”
“文种说,再怎么,也没有社稷蒙羞、君王忘记复仇来得更丢人。”
“……”
“我记得,那段时间他们天天为了夷光争吵。”范蠡慢慢地说,“一个死活不肯让步,另一个又坚持要送夷光去吴国,宫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