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首辅-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钦差大人一路安好。”萧墨轩见钦差行了大礼,也不知该如何回礼好,想了一周,仍是只俯身作揖回道。

“萧大人可还记得小的不?”这货也算是萧墨轩见过的最没钦差气度的钦差了,把圣旨和方健丢在身后,扯着满脸的笑。

“你是……”萧墨轩经他这么一说,仔细看了几下,倒是觉得有几分眼熟。

“小的是司礼监里的吴连春,当年严党在京城的府上闹事儿的时候,黄公公便就是遣了小地去的。此后小的也跟冯公公去过一回府上。”钦差太监自报家门。

“哦,呵呵,原来是吴公公。”萧墨轩也换上一副笑脸,虽然他原本就不知道吴连春的名头,只知道是黄锦和冯保的人,“吴公公是司礼监里的人,见官大一级。不必如此客气。”

“那是对寻常的人说罢了。”吴连春倒也识数,“小地若是失了礼,等回头见了皇上和冯公公,又哪交代的过去。”

“冯公公眼下可好?”萧墨轩这些时候一直没在南京,也没听到丝毫关系冯保的音训,倒确实有些牵挂。

“唉……”吴连春听萧墨轩问到这个。脸上的肌肉微微跳了一下,回头瞥了一眼,见方健等几个在后头站着,又收回了脸色。

“萧大人,还是先行听小的宣旨吧。”吴连春站直了身子说道。

“也好。”萧墨轩点头回道,“吴公公难得来一次南京,今个就由在下作东。等听了旨以后小酌几杯。如何?”“甚幸,甚幸。”吴连春求之不得,连连点头,另一边手指微动,旁边有人奉过一个黄匣来,里头放的便就是圣旨。

“文华殿大学士,萧墨轩接旨。”吴连春拉长了声音,大声喝道,包括萧墨轩在内地诸官一应伏下。三呼万岁之后,吴连春才继续念道,“夜值子时,忽听江南军报,听萧卿率虎师而定东南。朕欣喜而一夜未能寐也……宣萧墨轩携俘入京。听旨之日,刻日而行……朕自当亲迎于德胜门内。”

通篇之内。未见有一丝一毫封赏的意思,只宣萧墨轩立刻回京,但是最后一句的“朕自当亲迎于德胜门内。”倒是显得分量极重。

“萧大人,接旨吧。”吴连春毕竟是钦差,也得顾着皇家的威严,诵过了旨,也不好帮着萧墨轩送过来,又是一番山呼之后,萧墨轩才从吴连春接过了圣旨,交给萧甲,小心的吩咐收好。

“萧大人,皇上还有密旨一份。”吴连春跟着萧墨轩往前厅走,等进了厅门,又小声的说道。见萧墨轩转过了身,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封好的黄绢,托了过去。

“适才在下问起冯公公,吴公公却是一番叹气,竟是为何?”萧墨轩虽然极想知道皇上地密旨里写地是啥些东西,可是顾着吴连春还在面前,一时间也不好走了开来,只算着先陪一会,等膳前找个借口,转到后面去看看。

“萧大人近来不在京里,不知道宫里的事儿也不奇怪。”吴连春示意萧墨轩先去招呼方健。萧墨轩刚才正好想着找个借口先离开片刻去看密旨,便依了吴连春,带着萧甲,先把方健等人安排在花厅坐下,接着也不急着回前厅,却是转到了后进的书房,关上了门,抽出黄绢来看。

“扑哧!”刚张开了黄绢看了一眼,已是禁不住笑出声来。

“钻钱眼里了呢。”萧墨轩自言自语的笑道,原来偌大一张黄绢上,竟是只有两个字,便就是“银子”。

萧墨轩在蚝镜发了笔洋财的事儿,萧墨轩原本就没打算瞒着,可当时也没报了上去,没想到这么快皇上竟也是知道了,难怪他急着招自个回去,又要亲自在德胜门迎接,敢情不是想接自个,倒是想着接银子了。

真个是没见识,只怕以后太仓里的银子你数也没数过来,萧墨轩自个在心里逗着笑,拿皇上开起了涮。

又翻了几下,捏了一捏,确信黄绢里头再没写什么其他东西,也没有什么夹层之类的,才又收了起来。

“耐吴公公独坐,久等了。”萧墨轩转回到前厅里,见吴连春独自坐在那里喝着茶,萧甲已是留在花厅陪着方健等人了,于是难免又客气一番。

“萧大人,冯公公可是日夜盼着您老回京呐。”吴连春四下又瞅了几眼,急切的说倒,引得萧墨轩不禁摸了摸脸,想看看是不是因为连日操劳累着了,真的长了皱纹,竟当了一个“老人家”地称号。

“听说萧大人平南大捷的信报,不但是皇上,便就连冯公公也欢喜的一夜未曾安寝。”吴连春小声的说着话。

“冯公公遇见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儿?”听见吴连春这样说,萧墨轩才意识到,可能京城里头近日来真地出了什么大事儿。

“萧大人可听说过税改地事儿?”吴连春的声音更压低了些,神秘地说道。

“税改?”萧墨轩不由得一愣,南京这里,可是一点风声也没传过。

“便就是效法北宋王安石,要实行什么一条鞭法?”吴连春见萧墨轩确实没有听到风声的模样,又加了一句。

“一条鞭法?”萧墨轩心里头更是扯了一下。实行一条鞭法确实是条出路,萧墨轩自个也知道。但是在大明实行“一天鞭法”的,只有在张居正掌政的那段时候里。萧墨轩自认没那个能力和权势,这么长时间里,在人多的地方提也没提起过。

“一条鞭法”虽然是役法改革,涉及到的不单是田赋,也有徭役。但是谁都知道,这其中的田赋一块,才是重头,只要有了钱银,其他的事儿都好说。

大明朝从开朝以来到现在,实行的都是人头税,便就是按照户丁向百姓征收赋税,家里人丁越多,所要缴纳的赋税越多。在萧墨轩看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滑稽的赋税制度,同样是十丁的人家,有的拥有良田百亩,有的却连一星半点也没,但是实际上在赋税上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只拿直浙两地说,前年的一场大水,虽然朝廷有了赈灾,但是只管得度过灾期那半年。大水退后,虽然赶插秧苗,但是收成定是不如常年,到了春荒的时候,也有不少小农不得已把自家的田地卖给了地方上的大户,以求一份口粮。

每年征税的时候,穷苦人家难免会有收不上来的,大明的税吏即使威风再大,面对家徒四壁的人家,也是无可奈何,而新增了田地的大户,多收了粮,仍交着和常年一般的赋税,长此以往,朝廷和地方上的赋税只能是越收越少,即使能收得上来,也是逼得一些百姓焦头烂额,怨声载道。

而“一条鞭法”却有些不同,不再是按照人头征收赋税,而是按照一户人家所有的田亩,以及当年的收成来收。这样一来,多得了的便就收的多,穷苦的人家没有田地,便收得少了,甚至不收。

可是这样一来,大户家里难免便要受了损。这天底下,没良心的人多的是,把该负的担子全扔给了朝廷和衙门,只想着自个的钱米袋子,哪管得其他人的死活。若是真要实行“一条鞭法”,只怕是不知道有多少该天杀的会跳了出来。

拿张居正身故后的下场比较下也便可知,张居正身故之后,他所操执的“一条鞭法”也随之作废。张家不但被炒了家,儿子被逼自杀,甚至还落了一个鞭尸的后着,这其中的凶险究竟有多大,这可是和全天下的大户作对的事儿。

邹元标,江西吉水人,万历五年正值张居正当政期间,邹元标时以新科进士之名入刑部观察政务,因张居正父丧而不奔,三次上疏痛斥,直指其贪恋权势,无类禽兽。受廷杖发配贵州。

数十年后,再次回到京城的邹元标,拖着一条当年被打断的瘸腿,四处呼号,试图为张居正平反,唤回当年的“新政”,可是最终只为张居正谋回了一个名分。曾经生机无限的“新政”,终于再也没能回来。

此后不久,辉煌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终于似春江流水一般,在内忧外困之下,走到了尽头,轰然倒塌。

第七卷 第三十章 走漏风声

萧墨轩不相信,眼下的张居正会提前把“新政”给揪了出来,一时间他也没这个本事。而内阁首辅徐阶,他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有些耐人回味。

这一段历史和萧墨轩记忆中的,已经大是不同,可是身为直浙经略的萧墨轩,对治下的两省还是了解的。眼下徐阶的老家松江府,徐家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张居正之前做应天巡抚的时候,曾经和萧墨轩细算过,徐家光产粮的农田就有上万亩之多。松江是朝廷产棉丝的重地,徐家其他的棉田和桑田,更是多不可数。

徐阶,这个按照后世的划分,正是上海周边的地域。徐阶正如一个足够聪明的上海男人一般,隐忍中透着精细,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想到这里,萧墨轩心里头又是禁不住“咯噔”响了一下。是什么时候开始,自个已经开始把徐阶当作对手来衡量了?那么高拱和张居正呢?

“冯公公管的是宫廷的内务。”萧墨轩心里头虽是极为惊诧,可是脸上仍是摆上了平静的姿态,“这税改的事儿,难道要得冯公公来说?皇上和诸位阁老那里,竟是没有主张?”

萧墨轩摆着手,脸上故意写着两个字,便就是“不信”。

“这事儿……”吴连春听萧墨轩提到这茬。也是有些语塞,“这事儿若说起来,本也轮不着小的来评论。可牵连到冯公公,冯公公又托小来地和萧大学士商议,小的也就不敢不说了。”

“哦。”萧墨轩微微一笑,明显对吴连春说的话没怎么听进去。

“冯公公请小地问萧大人安。”吴连春知道萧墨轩对自个仍是有戒心,连忙说道,“上回送的那幅古画,可合萧大人的意?”

“古画?”萧墨轩眉头微皱,“不知吴公公说的是哪幅?”

其实听吴连春这么说。萧墨轩心里头早就明白了,他说的那幅古画,无非就是《清明上河图》。萧墨轩对于《清明上河图》虽是喜爱,可是也知道那可是从宫里偷盗出来的,若不追究还好,真要追究起来,那可是重罪。何况冯保这个爱得风雅的货。还自做主张的在上头刻了颗自个地私印。想开脱也开脱不了。这件事儿,只有冯保和萧墨轩知道,即便是萧天驭那里,也没露出过半丝讯息。

到这个时候,萧墨轩已经对吴连春信了三分,可事关重大,未免还是要掩饰一二。只是这话在吴连春听来,未免就有些刺耳,以为萧墨轩在尽力推阻。原本还算镇定的脸上,竟现出一丝怒色来。

“这四周也没其他人,吴公公有话便说。”萧墨轩心下有些明白,也不想再试探吴连春了。

“呼……”吴连春微出一口气,才想到萧墨轩适才是在试探自个。从前的萧墨轩。吴连春也见过。天不怕地不怕的,倒似个愣头青一般。没想到眼下竟然有这样的心计了。

“税改的事儿,听文渊阁里的人说,倒是高阁老和张阁老先引出来地。”吴连春开始提起了正事儿。

“徐阁老没参了进去?”萧墨轩问道,内阁地诸位阁员,虽是都可以自拟折子,可是按照内阁里的传统,内阁又是朝廷的重中所中,除非牵涉到阁员里的弹劾和太紧要的事儿,其他的都该是要寻首辅商议一下的,毕竟大部分的政令若是没有首辅的支持,推行起来也是大有难度。而且首辅掌控内阁,大部分事儿,也是瞒不住地。

“偏就是那天徐阁老被皇上召去乾清宫叙事儿。”吴连春好歹也是司礼监的随堂太监,在宫里头也是有些身份,好些事情并瞒不过他,“其余的四位阁老刚商议好,便就上了疏,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