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的名字叫《力学致用》。

卢湛这本书很有意思,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笔记。其中记载了卢湛制作的十几种常用的工具,有农具,也有其他一些玩意。但与前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给出了这些器具应用的力学原理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是

在的。

卢湛这本书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很多农具之类,自古以来记述的书并不少。虽然士子真正制作过的不多,但了解还都是有的。但当他们看到卢湛书中将这些日常可见的农具原理及公式罗列出来、并依据这些对其进行计算与改进时,还真有些给震住了。

一向以来,还没有人将经学、算学等学科与实用如此紧密的结合起来。格物学初问世时,士林更重视的是其“格物致知”的意义。但这本《力学致用》的书,反过来告诉了许多人一个道理,格物可以致知;但得到的知识,反过来也是可以致用的。

结果便是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纷纷投向到以格物与明理的互相推动验证之中,各种千奇百怪的发明论证层出不穷。为此,奚氏印书坊还专门推出了一项格物致用的大赛,征集最有创意的新例,并将所有选出的格物致用集书出版。对于被评为优秀的致用实例,还有一份相当丰厚的奖励。这类竞赛得到了所有喜爱格物的士子的喜爱,竟成了定例每年举行。待后来,更演变成大唐一项传统的格物发明大奖赛,其影响力之大,令最初的举办者始料未及。

就象打擂台一样,化学馆的一本名为《物化浅说》的书也同时发行。然而与前边两部书相比较起来,其最初的影响力便要差得多了。

化学馆的杨道一,虽然人看起来疯疯颠颠的,可好胜争强的心,一向不落人后。自化学馆建立那天,便憋足了劲要和格物馆一较高下。只是化学这东西不象格物,虽然能在一些试验过程中,逐渐验证些许成果,但最根本的理论架构,却是无从下手。

大唐以前,人们一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解释万物,身边的物质虽然千种万种,但不外是此五大类之属。五行之间,又互有生、克,是其转变演化之源。

但杨道一在接受了卢鸿的一些简单实验后,对五行生化的理论,越来越是怀疑。这种怀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成为了迷惘。最后他苦想了许久,总是无法超脱,最后便跑来找卢鸿。

“总之就是这样子。在下现在毫无头绪,只觉得从前所学种种,均无法解释。五行生克自然有其道理,但又确实有许多现象超出了五行生克的范畴。”杨道一满面疲惫,对卢鸿说道。

卢鸿沉默不语。他当然知道杨道一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但他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解释给杨道一。毕竟他不能把元素周期表拍给对面这位,除非他想被人当成疯子。

想了很久,卢鸿才慢慢说道:“杨先生,在下最近对易经,略有所得。”

杨道一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虽然自己所研究的化学,最开始也是由格物致知入手,与易经有些关联,但自己现在的问题,似乎与易没有什么关系才对。

卢鸿继续说道:“易有太极,太极分两仪,便是阴与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古人,必然是以八卦来演算万物的。”

杨道一隐隐有些明白,但又抓不住其关键所在,只好卢鸿继续讲下去。

“只是八卦之象,未免太少,难以应用。于是文王演八卦,将其相摩相荡,叠为六十四卦。至此卦象大为丰富,推算占卜,其用便足可应用了。只是文王之说,怕不过是后世传说。因在下所见商代《归藏》,便已经是六十四卦了。”

“但据在下之见,这六十四卦,竟也不足以演示万物。所谓一卦六爻,半显半隐。则一卦实应有十二爻才对。那这卦象,更是复杂难言了。”

“八卦如此,五行又如何不是如此?八卦可演为六十四,则五行为何不可相叠相加,扩而广之?以卢鸿浅见,世间之物,必不只此五行可为概括;物态化生,必不只此五行生克而已。前人可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先生为何不可细分众物,定其本性,细演其化学,以为后人研究之基?”

卢鸿与杨道一直直谈了半天,最后当杨道一从卢鸿房中走出来时,满脸的疲惫一扫而光,两眼的光芒简直可以熔化真金。

在卢鸿的建议下,《物化浅说》开始编纂。最开始的内容,都是最基本的研究成果。虽然异常简单,又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但大唐的化学研究,确实就从这一本薄薄的书籍开始了,虽然此时世人还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第六卷 故园风月

第十九章 突如其来的变故

眼间到了三月间,春回大地,卢鸿的生活依然平淡幸柔也有醋意蒸腾的时候,但尺度向来把握得张驰有致。何况与卢鸿少年夫妻,偶尔吃吃醋,倒也添了几分闺中的情趣。

这一天,忽然来人叫卢鸿,道是老爷在书房叫他过去,有要事商量。

卢鸿也许是沉浸在闲暇时光中久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是何事,只是赶忙向书房来。

进了书房,只见卢祖安坐在太师椅上沉思不语,见卢鸿进来行了礼,点点头,让他坐下说话。

房中只有他父子二人,卢鸿也不拘虚礼,在一边坐下。卢祖安叹了口气,缓缓说道:“适才接到京城的消息,太子李承乾因为谋逆,已被执下狱。”

卢鸿一惊,心中闪念急转。不错,按照前世记忆中的历史轨迹,李承乾确是这个时候,因为谋反被废的。

卢祖安顿了顿,又开口道:“现下京城乱成一团,因此事牵扯的官员甚多。为父不安的是,此事起因,却与你大有关系。”

卢鸿一惊,忙问端底。原来太子谋反一案,竟是因为自己遇刺一事牵扯出来的。

当时在终南山脚下借宿的大汉,衡阳公主曾经说过是太子的手下,名唤作纥干承基。其实这纥干承基在长安城中,知者也不算少。因此勇猛过人,被太子倚为左膀右臂。既然牵扯出此人,那太子必然脱不了干系。事关皇族声望,因此主办此案的魏王李泰一力压下此事。未再深查。

不想事有凑巧,只因李泰这一段来折节下士,推重文艺,名声越来越是高涨。太子李承乾虽然游玩无度,但毕竟身边的人不全是傻子,也均怂恿李承乾,道李泰乃是心腹之患,不可不防。只是李承乾为人重武轻文,身边也没有个象样地出主意的人,结果想了半天。却想出了一个笨主意。

他们的这个主意实在是笨得可以,乃是派人诈为魏王李泰的记室,密上封事。历言李泰诸多罪恶之事。结果密信上去,引起了太宗李世民的怀疑,下诏搜捕上书人,却是踪影全无。

李世民颇为恼怒,亲自提查有关人员,查问密信中李泰诸般罪由真伪。不想一来二去。信中告发之事均系子虚乌有,反倒将李泰压下纥干承基行刺一事给抖了出来。李世民将李泰叫来骂了一顿。待听李泰解释不愿牵扯皇族的理由后,稍稍气平,又觉得李泰毕竟大局为重,在这种事上还能想得这般全面,倒也难得。于是骂过之后。又夸了他几句,随即便命缇骑,速将纥干承基缉拿入狱。秘密审讯。

纥干承基不知何事,待入了狱,只道是事发了,吓得魂飞魄散。呆了几天,审问得越来越是严厉,隐隐听着竟有论死之险,顾不得许多,为着求生,便将李承乾谋反的计划,密陈刑部,请转奏太宗。

太宗李世民闻讯,大为震惊,即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绩四人,与大理、中书、门下等官公同查讯,果然是实。

原来李承乾对魏王李泰,本有忌惮之心。前不久他非常宠爱一个名叫称心的太常乐童,被太宗知道后大怒,将那称心杖死。同时被杀的还有受其宠信的道士秦英、韦灵符等人,李承乾本人也被狠狠地责备了一番。李承乾认为是李泰告发,怨怒逾甚;又怪李世民偏心,渐有二心。

此时吏部尚书侯君集乘机劝李承乾动手篡位,更有汉王李元昌鼓动,李承乾本是偏激地性子,一拍即合。于是又联合了东宫千牛卫、侯君集女婿贺兰楚石,以及左屯卫中郎将顿丘李安俨、洋州刺史开化公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共谋造反。

不想还未动手,纥干承基竟然意外被抓,一下子便将谋反之事供了出来。参与诸人,一并被拘。更牵扯出许多官员,或有嫌疑,或是被诬,也难一一辩清,一统被执下狱。现在的长安,为着太子谋反一案,朝堂不稳,弄得人人自危。

卢鸿听卢祖安说完这事,心中有些警然。按前世记忆,太子谋反一案,确是由纥干承基被抓吐露的,但不想怎么和自己居然扯上了边。

卢祖安沉重地道:“此事虽然与你无关,但总是你遇刺一事引起。尤其可怪地是,那纥干承基将太子谋反一案都招了出来,但对于行刺与你之事,却坚道决无此事。唉,不管真相如何,只怕万一天子喜怒无常,为此事迁怒于你,可就大大不妙了。”

卢鸿想了想,才问道:“不知此事可有定议,朝议中准备要如何收场?”

卢祖安摇头道:“你叔父

,朝中众人对此均不敢出言置词,谁也说不准当今天心思。兹事体大,我世家中人更是不便开口。那些权贵等人,据说此时大多倒向魏王,虽然未明言要重惩李承乾,但落井下石,却是免不了的。”

卢鸿决然道:“父亲大人应该立即修书叔父,要他联合众人上书,力保李承乾的性命才是。”

“哦?”卢祖安颇为惊讶地道:“却是为何?虽然我等不必再打击太子一党的势力,但也没有必要冒着得罪魏王的风险,力保于他啊。”

卢鸿道:“此事说来也简单。一来太宗皇帝虽然一代雄主,但于亲情却极为看重。何况自古虎毒不食子,从其本心,定然是不想杀掉太子。不然何须拖拖拉拉,反复朝议,直接按律处斩不就是了。因此我世家这时上书力保太子,无疑是给了太宗一个台阶下,必然会使其对我世家,心生好感。”

见卢祖安微微点头,似有意动,卢鸿又说道:“二来,魏王此人心机颇深,其所用不是权贵,便是寒门学子,对我世家只怕还是持打压之心。何况儿子拒其招揽,对我卢家也难有好意。此次太子谋反及我遇刺一事,委实诡异,其中只怕多有机诈之事。若任其杀掉太子,魏王独大,只怕于我世家不利。”

卢祖安思索良久,才一拍桌子道:“也罢。终不成坐等受困。我便修书与你叔父商量一下,再做主张。”

此后数日,书信来往颇多。只是长安距离范阳颇远,一般信息到达,都是数日之后的事了。

最终居然被卢鸿说中,朝上诸人,推来拖去,对于太子地处置,一时竟成了僵局。最后还是卢承庆,联合数人一同上书,言道家国一体,情法兼尽,“愿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终享天年”之语,打动了太宗皇帝,只将李承乾废为庶人,幽禁于右领军府中。而其他党羽,包括汉王李元昌与侯君集,均未逃一死。

除了上述参与谋反诸人之外,废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芬等人,均被贬为庶人。更有许多官吏,因与太子曾有交往,被牵扯入狱。而带头上书的卢承庆,则受到太宗赏识,由兵部侍郎被提任为尚书左丞。

李承乾既已被废,魏王李泰为储地呼声自然高涨起来。据说就算是天子李世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