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鸿摇摇头道:“以我大唐实力,败自然不可能败。只是此次远征,路途遥远。大军粮草转运不易。何况高丽地方地处北方,可战之时不过数月,便天寒地冻,难有所为。以卢鸿看来,我军攻城拔寨,自然不在话下。只是若想一鼓而定,毕竟难为。”

李治不服气地说道:“这却不一定。当年攻打吐蕃、突厥,不也都地势艰难,咱们大唐都打得他们服了。再说庶子怎么就知道不能一鼓而定呢?以前父皇平定刘武周、窦建德之时,都是势如破竹,几战便定乾坤。”

卢鸿道:“这却是不同。当时吐蕃、突厥扰我边境,劫掠烧杀,不打无法安民立国。虽然征战时多费兵马财帛,但却赢得四境平安,算来自然是合适地,因此不打不行。那高丽远在辽东之外,本非心腹之患,打不打,无关大局,因此一旦折损人马,只怕必有班师之念。若派将远征,或可做长久之计。既然是天子远征,哪能久滞不还?何况高丽虽然自古为我属国,但向为夷属,民心难说必然思归大唐。与平定刘、窦等乱党却是不同。”

李治听了,虽然不服气,却一时想不出反驳的言语来。

第七卷 杨花落尽

第三十四章 西北望

李世民亲征的消息被各报纸披露出来以后,引起了大唐从上到下各层次的振动。与前次讨论是否有必要东征高丽不同,对于李世民亲征的看法,各家报纸刊物是以反对的声音居多。

在过了几天之后的官报上,李世民破天荒地亲自写了一篇诏文登于报首,来说明自己决定亲征高丽的看法。这件诏文中言道:“高丽盖苏文弑主虐民,情何可忍!今欲巡幸幽、蓟,问罪辽、碣,所过营顿,无为劳费。”又称:“昔隋炀帝残暴其下,高丽王仁爱其民,以思乱之军击安和之众,故不能成功。今略言必胜之道有五:一曰以大击小,二曰以顺讨逆,三曰以治乘乱,四曰以逸敌劳,五曰以悦当怨,何忧不克!布告元元,勿为疑惧!”

同时,官报还非常谨慎地采用了几位朝庭重臣的观点,大多数比较客气,但其中马周、褚遂良等的观点还是比较激烈的提出了反对。据说这几篇文章得以发表,是经过李世民点头才被刊登的。对于李世民有这样的气度,还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同。

官报出台后,更是引起了各家报纸空前热烈的言论。许多报纸都特别邀请各地学者名宿及朝中、军方中人,对此发表观点。此外各书院的学刊以都围绕此事,出了多版专刊。

在部分报纸以及军方中人的观点中,只有少数支持李世民亲征地行为。但大部分报纸以及几乎全部学刊。都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并坚决要求李世民采纳此意。尤其一些本来就反对东征的,这一次更是反对得异常坚决。

“父皇昨天看过各家报纸杂谈后,只是微微一笑,即置于一旁。另在政事堂会上,父皇已经安排。明年开春,便要远征。在亲征期间,朝中大事由房玄龄大人主持,李大亮为副。李治则要与父皇同时起程,从洛阳至定州。再之后。由舅父与李世绩大人相陪父皇,率兵直到幽州,远出柳城;而治则留守定州,由太傅高士廉、詹事张行成等人的辅佐下同掌机务。事已至此。只怕确是无力回天了。”李治坐在卢鸿的书房中,颓然说道。

卢鸿心中反复盘算。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李世民这次东征,难说得了什么好处,最后基本是无功而返。在卢鸿看来。固然有异地作战、准备不足以及部分战略上失误的原因,其实最关键还是由于李世民亲征,导致战术相对保守,不敢行险的缘故。事实上单说东征一事,若真能趁着三国混乱之时,开疆拓土,并非不可为。

想了片刻,才对李治说道:“圣上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此事确是难以挽回。不过,其中有些事,还是应该可以规劝的。如太子殿下留守定州,由房大人在京中居守一事。似有不妥。不知长孙大人,对此可有异议?”

李治迟疑了一下,说道:“父皇提出此事时,几位大臣都似有顾虑,最终未有人反对。”

卢鸿心中一叹。李世民劳师远征。没有一年半载。怕是无法回来。但不令李治暂领国事,反将其调至定州。长安城内。由房玄龄主持政务。这样的安排,确实有些太过显眼了。看来李世民对李治,也是无法完全放得下心,方才做出这样互相制约地安排来。

这样的安排,表面看来,似乎没有特别的不妥,但事实上却存在相当的隐患。若是一切平静,按部就班,自然平安无事。若真有些风吹草动,或紧急情况,只怕会出现首尾难顾地情况。更何况卢鸿也担心目前本有些暗流,围绕李治欲有所为。如此安排,怕是易为人所乘。

只是这番话,卢鸿自然不能向李治明言。若想一切无恙,最佳的莫过于想办法让李世民打消亲征的念头。卢鸿也想过几个主意,总觉得风险有些过大,因此也一再迟疑。事到如今,说不得也要试一试了。

卢鸿又想了想,才问道:“那吴王殿下呢?圣上可有安排?”

李治说道:“父皇也专门说过了,待本王陪着父皇起身前往洛阳时,便要使三哥回他封地去。这次三哥未再多言,已然奉旨准备归程了。”

卢鸿点点头。李世民如此安排,显是考虑得颇为全面了。不然将李治安排到定州,却让李恪在长安呆着,确实也太不合适了。

卢鸿想了想,又说道:“圣上命太子留守定州,虽是稳妥之计,但其中另有不妥之处。前次太子曾言欲说动李靖大人与尉迟敬德大人相劝,不知可以下文?”

李治摇头道:“听了庶子大人分析后,李治也觉得军方人物,劝说父皇,无甚可能。因此并未动议。”

卢鸿道:“虽然若想请二位大人劝说圣上打消东征之念,难以实现,但若说动圣上改变国中安排,倒有可能。据卢鸿听闻,薛延陀似又将有异动,不可确否。若于此时大军远征,国中无主,又长安定州两厢安排,似嫌未妥。”

“哦?”李治眼睛一亮,问道:“庶子大人此消息可准确么?”

卢鸿点头道:“其中变故,千真万确,那真珠可汗已然病故,身后颇多争乱。此时乃是真珠可汗嫡子拔灼,自立为多弥可汗,狼子野心,颇有异想。我大唐目前西北消息已然颇为通畅,太子殿下不妨在此关节做些文章。”

李治连连点头,说道:“如此大好,若真有此事,估计父皇也会另作安排。”说罢又有此沮丧地道:“只怕就是他目前未无动静,总是难阻父王远征之计。”

卢鸿微微一笑道:“究竟有无异动,还看太子殿下如何运行了。太子不妨将此事告于长孙大人,只是需言乃是外阁所得消息。估计长孙大人,必有妙计。”

两仪殿中。

“哈哈,敬德,这几年不见,你倒有几分富态了呀。”李世民由座上行下来,一把挽住面前老将,脸上全是欢喜的笑容。

殿中老将便是大唐名将尉迟敬德,只因他在前年时,便已致仕还家,因此不在长安。此次赴京,再见李世民,他们君臣之间,别有情谊,因此李世民见了,自然欢喜。

此时尉迟敬德虽然面上满是皱纹,胡须斑白,但高大的身姿依然挺拔如昔,双眼开合间精光闪烁,一点也看不出此时已然年过七旬

“老臣再见陛下天颜,不胜之喜。”尉迟敬德恭恭敬敬地欲要行礼,却被李世民紧行两步拉住。

“敬德,此时又非在廷上,还行这些虚礼做什么。来来来,快坐下,你我君臣好久不见,却须述述别后之情。朕闻说你回家养老,天天练丹服食,可是有地?”

尉迟敬德黝黑的脸上透出笑容道:“陛下也听说了。老臣不是夸口,这两年这炼丹的事,可是大大明白了。你看老臣这身板,还是这般硬朗。那练丹之事,绝对是件好事。哪天老臣将家中所练之丹,献于陛下试用便知。”

君臣二人述了一会别情,李世民才又说道:“敬德,你此番进京,可是有什么要事?不然怎么扔下你的丹炉,跑到长安来了?”

尉迟敬德点头道:“陛下猜得总是对的。这回老臣来,却是想要相劝陛下,这亲征辽东的事,还须三思。何况使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腹地空虚,如有急变,如何抵制?那东夷小国,休足劳动万乘之尊,不如另派大将,亦可指日平定。”

李世民呵呵笑道:“这有何虑。朕已留房玄龄守长安,萧守洛阳,还有什么可以担心之事。敬德你若还可从军,不若便随朕一同东征。朕执弓矢,公执槊相随,呵呵,也不负当年之言!”

尉迟敬德听了,也不由咧嘴笑了起来。原来当年李世民为秦王时,引军击窦建德。李世民设计定伏,单带尉迟敬德与数骑前去诱敌,说道: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此时再提此事,李世民颇有踌躇满志之态,豪气顿生。

尉迟敬德说道:“陛下兵锋所指,敬德便当一马当先。只是此次老臣却是闻道突厥那边,似乎有些不稳当的地方,因此赶来与陛下商量。高丽位在辽东,与咱们大唐干系不大。那胡人却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防。若陛下点头,便让李世绩那小子去打高丽,老臣陪了陛下,到西北转转。”

李世民闻了此言,不由一惊。沉思片刻道:“敬德此言当真?这消息是哪里来的。”

尉迟敬德说道:“老臣那家乡本地地书院,有个搞啥地理之类一帮人。前些时候他们那有人去西北走过,听说了一些消息。开始老臣还不太敢相信,后来派得力的人去打探了一番,果然是有些动静。这些胡人,从来就不肯安定,那个真珠可汗已经死了,他儿子现在闹得乱哄哄的,只怕有些要淘气的意思。”

李世民道:“如此说来,还未见其动作么?”

尉迟敬德嘿嘿笑道:“咱们和胡人打了这么多交道,还不清楚那些勾当?他们一撅屁股,咱就知道他屙啥屎!”

李世民听了尉迟敬德这话,也不由哈哈笑了起来。

第七卷 杨花落尽

第三十五章 声东击西

贞观十九年春天,李世民亲提大军,远赴辽东,开始了对高丽的征战。

在此之前,各家报纸铺天盖地地满是反对的声音,但是依然没有改变李世民远征的决心。

只是,太子李治没有按照最开始的计划留守定州,而是依然留在了长安。政事由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共同辅佐太子,李世绩随李世民领军同行。

旌旗飘扬,盔甲鲜明,一队队军队列于场上。在他们面前,正是大唐天子李世民,身着战袍,左右两侧陪同的,正是李世绩与特地陪行的尉迟敬德。在他们身后,李治、李恪等人,也来送行。

“唉,又见儿郎们,朕这心中,也不由豪气顿生啊。”李世民心生感慨,向着一旁的尉迟敬德说道。

“陛下可是想起当年来了,老臣也没想到还有今天,能陪同陛下再蹈敌阵呢。”尉迟敬德亦是一身戎装,虽然须发皆白,却依然神威不减当年。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正是。朕此次亲征,朝臣百姓,不乏异议。嘿嘿,想朕当年马上征战,纵横沙场,这军国之事么,心中岂无定计。此次,咱们君臣便好好地杀上他一场,让天下人再看看我李世民手中刀可钝了不曾?”

尉迟敬德也咧着嘴,哈哈大笑。

李治双手奉着杯酒上前道:“父皇亲征万里。孩儿留守,心中不安。只愿父皇保重龙体。踏平边夷,早奏凯歌。”

李世民伸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