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夜明-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大明历来以“伦序”为尊,否则何以服天下,东林党人如今被猪油蒙了脑子,我就来为他们做一次把这个主。”卢九德声音尖锐,干瘪的身躯看上去比宽胖的朱由菘更有威势。
  “请公公教我!”朱由菘真是恨不得把卢九德拥在怀中。
  “我已经联系了凤阳四位总兵,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和高杰,四人皆愿拥王爷为君。”
  凤阳镇守太监负责替皇帝监控马士英和驻地的四镇总兵,卢九德做这件事不过是信手拈来。有军镇相助,此事就算已有了八成的把握,剩下的就是如何体面的进入南京了。
  “卢公公果然是我大明的忠臣!”朱由菘心花怒放,心中的大石头一半落了地,还有一半要等到坐上那个位置才能落下。
  军镇是柄双刃剑,武人跋扈,朱由菘和卢九德都清楚的很。若是让江北大军拥福王入南京,那是最差的局面。不但让文官看不起福王,那些武将也未必受福王控制。
  两人细细筹划,商议对策。
  卢九德胸有成竹,干笑着说:“王爷不想让江北大军拥您入留都,那些文官更不想。只需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必然有人来迎接王爷入留都。”
  “凤阳总督马士英还是脑子清楚的人,在大事上不糊涂,只不过被人多口杂的江南东林复社士子包围住,没有办法而已。杂家在后面推一把,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朱由菘只在一个劲的点头。先坐上皇位,其余的需等之后再从长计较。
  这边才过了两天,马士英的使者紧跟着来到了淮安,卢九德把四镇总兵签署效忠的文书让来使带回南京。
  白幡在晚春的暖风中飘荡,南京城被一片悲伤的气息笼罩。但若是细看,才能发现留都中大街小巷,深宫庭院中,众人都像好斗的公鸡般,伸长着脖子,一有意见不合,便会破口大骂,争辩的死去活来。
  从听说北京城陷落,崇祯吊死在煤山,到现在二十多天已经过去了。南京城内还在争论不休,潞王的呼声越来越高,史可法也改了原来的主意,走入钱谦益同一阵线,主张推潞王为君。
  收到江北来的密信后,马士英躲在宅子中闭门谢客,好像已经默认自己失败了,让那些关注他的复社士子欣喜不已。
  如果说翟哲深夜来访说的那些话让他心焦,那么江北四镇给福王的效忠书是把他逼入死角。史可法拿到了这个也不得不让步,好在现在他占据了主动。
  “福王!该在等着我了!”马士英想笑,可是咧了几下嘴,愣是没笑出来。
  “来人,备轿!”他向门外的管家吩咐,“先往诚意伯和忻城伯府中递名帖。”赵之龙和刘孔昭这两个勋臣掌管了南京的守备兵营。
  在复社士子踌躇满志,暗地里商讨想要担任何处官职的时候,马士英拿着江北四镇和南京守备勋臣的效忠文书放在史可法面前。
  面对无可逆转的形势,文臣、太监和皇帝围在一起,用一个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这场争论。
  四月底,天气时而阴雨,时而晴朗,官道上有些淤泥,路很不好走。
  一列旗帜鲜明的队伍往江北而去,马士英和史可法往淮安迎接福王朱由菘入南京。五月三日福王任监国,百官朝服,福王行告天礼,魏国公徐宏基进“监国之宝”。
  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菘登皇位,改次年为弘光,分功行赏。
  卢九德是个太监,拿不到台面上来,被朱由菘封为京营提督监军,马士英成为拥策首功之臣,升兵部尚书并领内阁首辅,高宏图为户部尚书,钱谦益为礼部尚书。史可法之前辱骂福王多次,又争不过马士英,自请往江北扬州督师四镇,布置江北防御。
  三日后,又进封黄得功、左良玉原伯爵位为侯,高杰、刘泽清、刘良佐为伯。史可法正好准备往江北,请命给四镇发铜甲、铜锅、团牌、红衣炮并等军需物资。
  绍兴府和杭州府的交界处。
  对面钱塘江水如万马奔腾,但掩不住宁绍士卒的歌声。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歌声朝气蓬勃,让人闻声一振。
  从翟哲回来已有一个月来,宁绍军镇陈兵钱塘江侧,操练不息,声势唬人。
  翟哲一直在等,等到他听说马士英举荐阮大铖为兵部侍郎时,上书请往江北守御,并求加募兵两万,并求今年的军饷。
  这段时间南京登基大典,事情太忙了,翟哲没有急于去打扰马士英。东林党在江南根基深厚,如高宏图和钱谦益都入阁办事,当马士英任用阮大铖时,就标明他对朝政已经基本完成了控制。
  柳随风一直留在南京活动,还在与东林党人以及左良玉等人联系。皇位之争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从马士英启用阮大铖开始,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争斗将不可避免。
  翟哲是亲东林党的军镇,在马士英的眼中又是可以收买的人。对他既有招揽之心,又心生防范。左良玉在武昌,翟哲在浙东腹地,若两路防御,难免会力不从心,但翟哲前日的表现表明他与东林党并不是铁板一块。
  翟哲暗自惋惜,若马士英不用阮大铖,与东林党之间的裂痕不是不可以弥补,毕竟他妹夫杨文聪与东林党人交好,他自己也不是阉党中人。但当年他能为张溥奔丧,如今掌权了当然不会忘记自己曾经的恩人。马士英就是这样的人,否则他还能记得翟哲的那一点好吗?
  天气变的炎热,江北战局翻天覆地。皇太极已死,吴三桂引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入关,于四月底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吴三桂继续追击大顺兵马。
  六月中旬,弘光帝拟旨,封原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为蓟国公,宁绍总兵翟哲为东海伯。
  没赶上第一波封爵,马士英终于在第二波上想起了翟哲。此时的爵位已不再像从前那般声名显赫,但有了爵位便有资格与巡抚等文官平起平坐了。
  重新得以任用为兵科给事中的陈子龙奉命来宁波府前来传旨,同时带来的还有犒劳的军饷。


第374章 乱局(五)
  “国难之时见忠臣,陛下对大人恩宠如山,请翟总兵募集士卒,旦夕操练,等候北伐之时。”
  陈子龙把敕书、印信交给翟哲手中。除吴三桂外,翟哲是继江北四镇和左良玉后第一个封爵的总兵。江北四镇有拥策之功,左良玉声名已久,马士英这种手段只能理解为在拉拢翟哲。
  “必当如此!”翟哲转手把这些东西交给侍立在身后的方进。
  “兵部已批复宁绍军镇再募集一万士卒,军饷增加万人,你可找浙江巡抚黄鸣俊协助办理此事。”
  “卧子兄,辛苦了!”
  翟哲穿了米色的长袍,下巴有一寸长的短须修剪的整整齐齐,完全一副儒将摸样。如陈子龙等文官也正是看翟哲没有半点粗鲁摸样,才会与他称兄道弟。
  他摆手命身后的亲兵端上银盘,这是大明的惯例,为传旨的御史送点喜钱。
  陈子龙并没多少喜色,收了银子,再寒暄几句,巡察了翟哲的兵营后,告辞而去。
  此时宁绍军镇,逢勤与左若领两万步卒在台州天台山操练,翟哲领中军一万人驻守宁绍,张名振两千步卒守石浦。文林柱和张诚的八千水军驻守宁波海沿岸港口和舟山群岛,陈虎威的两千海盗守在台州海。
  陈子龙前脚刚走,翟哲命宗茂往杭州巡抚衙门追饷,并呈上募兵的计划。
  大明军政分离,户部的饷银会先发送至巡抚衙门,再转给军镇。如募兵事宜,也需由巡抚衙门给各地县令发批文,再有各地县令与军镇合作完成募兵。
  一直等了三四天,宗茂命人回来禀告,黄鸣俊对他避而不见。
  去年冬天夺取漕运粮食的事情,因为北京城被流贼攻陷,当然不会再有结果。如今翟哲不但没有被处置,反而被进爵,让黄鸣俊如何能咽下这口气。他也属于东林党序列,但东林党并不是都待见翟哲,如今朝中东林与阉党争斗激烈,翟哲无缘无故被加上爵位,让有心人不得不怀疑。
  “我就是不配合你,你有什么办法啊!”官场推诿之事,黄鸣俊烂熟于胸。他以上官的身份想为难翟哲,那还不是轻而易举,除非翟哲想起兵造反。
  江北的消息一日比一日紧迫,翟哲火急火燎,偏偏碰上个刁难他的巡抚。
  大帐中,翟哲脸色阴沉,如六月天乌云密布的天空,也许这才是他本来的面目。
  中军的几个统领,萧之言、李志安、鲍广和车风几人大气也不敢出。
  “萧副将!”
  “末将在!”
  “你率一百健卒往南京,向兵部侍郎阮大铖禀告此事,没有我的命令暂且不要回来。”
  “遵命!”
  萧之言前脚离去,翟哲急令召见季弘。
  天气炎热,宁绍大军从钱塘江岸边返回宁波府海边避暑。沿海港口中正在打造战船,不是那种可以装上二三十门火炮的大海船,而是只有七八丈长的战船,顾三麻子亲自在监工。
  大军回到宁波府不到十日,一个惊人消息传来,东阳的白头军残部复叛,攻下东阳、义乌两座县城,浙东震动。许都经营多年,白头军在浙东影响很大,虽然大部被平息,但还是有少数人藏在山林中。自从翟哲给许都收尸,保护许都一家老小,又招揽了朱大彪后,白头军与翟哲就有了断绝不了的联系。
  宁绍军镇反应迅速,翟哲率军重返钱塘江边,遥对杭州。
  翟哲陈兵钱塘江边,不进不退,恰巧挡住了浙江总兵方国安进军的道路。朝中阮大铖上位,东林党几人正在与首辅马士英斗的如火如荼时,黄鸣俊身为东林党竟然要来捅军镇这个马蜂窝,就怨不得他不客气了。
  金华知府上奏浙江巡抚,黄鸣俊不敢隐瞒,向兵部请奏调浙江兵马剿抚白头军。
  七月初,朝廷的批文下来,“左光先诱杀许都,不行善政,以致煽动;前次白头军叛乱由宁绍总兵翟哲剿杀,着黄鸣俊督宁绍镇相机剿抚。”这一段批复很有玄机,直接把左光先斩杀许都的行为给否定了,左光先正是东林党元老左光斗的弟弟,与阮大铖有宿怨。
  黄鸣俊无可奈何进了翟哲的兵营,督促大军往东阳进发。
  翟哲也没给黄鸣俊脸色看,还是毕恭毕敬的把他请入大帐,大军向东阳进军,一天行走十几里地。
  沿途都是熟悉的山水,三天还没出富阳县。黄鸣俊都快疯了,召见翟哲,质问:“浙东两县,山贼肆掠,你为何还不迅速发兵!”
  “军中无饷,士卒怠战!”翟哲的神情冷漠,“兵部核实我宁绍镇有三万两千兵士,饷银已欠三个月。”
  “你,你……”黄鸣俊气急,指着翟哲骂道:“你就等着与我一起倒霉吧!”
  翟哲行礼退出。
  时隔半年,天下大局已变,大明各军镇虽然不敢公开抗命,但没有银子想调动大军是不可能了。翟哲现在就是要钱、要粮、要兵,谁也不相信,其他军镇莫不如此。
  朝中争翻了天,阮大铖上任后,总算抓住了机会,与东林党斗的死去活来。明眼人一眼便能看透,这江南半壁江山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就是神仙也救不了。
  浙东的信使飞马向南京每日不断,有禀告军情,有联络私党。
  秦淮河岸。
  歌舞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